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关系_第1页
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关系_第2页
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关系_第3页
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关系_第4页
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黄与石膏的配伍关系,彭程pbl第二组,含麻黄、石膏的仲景方,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1:2)2、越婢汤(3:4)3、越婢加术汤(3:4)4、桂枝二越婢一汤(3:4)5、越婢加半夏汤(3:4)6、大青龙汤(1:1)鸡子大石膏90g7、大青龙加附子汤(桂本)8、小青龙加石膏汤(3:2),9、厚朴麻黄汤(2:3)10、文蛤散(3:5)11、文蛤汤(3:5)12、麻黄升麻汤(10:1),含麻黄、石膏的仲景方,附:,9、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10、文蛤散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义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文蛤五两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粒(去皮尖)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匙,汤用五合,调服,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者,与芍药三两。,附:,11、文蛤汤消渴,欲得水而食饮不休者,文蛤汤主之。文蛤五两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枚大枣十二枚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汗出即愈,若不汗,再服。12、麻黄升麻汤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吐脓血,泻利不止,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各六铢以水一斗,先者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麻黄散寒发汗,石膏泄热止汗,相为制还相为用,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生石膏半斤(1:2)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大青龙汤麻黄去节六两石膏如鸡子大(六至八两)(1:1)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越婢汤麻黄6两石膏半斤(3:4)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发汗利水。,相为治: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于麻黄汤。,jt,本经疏证,相为用:阳明主合而居中土,故伤寒有越婢汤。石膏配麻黄,发越在内之邪,从中土以出肌表,盖石膏质重则能入里,味辛则能发散,性寒则能清热。其为阳明之宣剂、凉剂者,如此。,本经疏证,相为用:麻黄能由至阴以达至阳,而性味轻扬,得石膏芍药则屈而入里,得桂枝杏仁则伸而出表,石膏寒重之质,复辛甘津润而解肌,并堪为麻黄策应。,本经疏证,相为用:夫邪欲入里而以药发之,非麻黄得石膏寒重之质,如青龙出而复入,入而复出,何能如是。,本经疏证,说者谓麻黄得石膏,则发散不猛。此言虽不经见,然以麻杏甘膏汤之汗出而喘,越婢汤之续自汗出证之,则不可谓无据矣。麻黄为用,所以从阴通阳。然阳厄于阴,其源不一,有因寒凝,有因热壅。故其佐之者,不用桂枝,则加石膏,桂枝文理有纵有横,石膏则有纵无横,纵者象经,横者象络,经络并通,与及经不及络者,其优柔猛烈,自是不同。,总结,1、石膏(重)为君,麻黄(轻)为臣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石膏用半斤(八两),麻黄用四两,因其里热盛外邪轻故也。,总结,2、麻黄(重)为君,石膏(轻)为臣如大青龙汤中,麻黄用六两,石膏只鸡子大一枚,因欲峻发其汗以解表邪,而兼清内热(亦即表寒重内热轻)故也。,总结,3、二药用量均轻如桂枝二越婢一汤中,麻黄用十八铢,石膏用二十四铢,因其为外感风寒、内兼郁热之轻证,故二药用量均轻。,总结,4、二药用量均重如越婢汤中麻黄用六两,石膏用半斤,因其为风邪外袭,肺气不宣,水道失调,故非重用二药则水气难以泄越。,总结,5、麻黄为君,石膏为佐使如小青龙加石膏汤中,麻黄为君用三两,石膏为佐用二两;又麻黄升麻汤中,麻黄用二两半合升麻为君,石膏为佐使仅用六铢,为方中用量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