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经济波动理论知识_第1页
货币与经济波动理论知识_第2页
货币与经济波动理论知识_第3页
货币与经济波动理论知识_第4页
货币与经济波动理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货币与经济波动理论,货币信用在经济均衡与经济波动中究竟有无作用?作用的程度如何?作用的过程怎样?这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期中,古典学派的“货币面纱观”一直在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直到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魏克赛尔才首先否定这种“货币面纱观”,倡导货币的经济理论,阐明货币对经济均衡和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奥地利的密塞斯(Mises)、哈耶克,英国的凯恩斯、霍曲莱,瑞典的米尔达尔(Myrdal)、林达尔(Lindahl)等不少经济学家受魏克赛尔理论的启发,先后提出各自的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修正和发展了魏克赛尔的理论,并围绕这一理论在英国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大论战。,第一节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第二节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第三节霍曲莱的纯货币商业循环理论第四节哈耶克的中性货币理论第五节凯恩斯关于货币与经济均衡及经济波动的理论第六节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货币失衡理论,第一节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魏克塞尔(K.Wicksell,18511926)是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并且对奥地利学派、剑桥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货币经济理论,也即累积过程理论(cumulativeprocess),首先突破了此前经济学家普遍持有的“货币面纱”论,试图将货币与实际经济结合起来,并且对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理论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出现在1898年的利息与价格(InterestandPrices)一书中。,一、货币的作用,魏克赛尔否定萨伊定律,认为货币并非只是一层面纱,货币对经济将产生积极作用(包括好的作用和坏的作用)。货币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使经济难以保持均衡。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主要包括:媒介交换、媒介投资、媒介资本转移(借贷)促进储蓄。“通过货币和信用,可以限制现在的消费,换言之,即可诱发或强制人们的储蓄,借以促进实物资本的现实的增加。”滥发纸币,破坏经济生活。,二、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货币利率(也叫市场利率)是指借贷活动中实际形成并用以计算借款人应付利息的利率。自然利率主要指相当于新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利率。只要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则货币对经济就能保持中立,经济就能保持均衡,这种均衡即为货币均衡(monetaryequilibrium)。,因为两者的决定因素不同,故而它们的变动方式也不同。自然利率的变动一般是连续的、不间断的,而货币利率的变动则往往是不连续的、跳跃式的。货币利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过剩或不足,且其往往受大金融机构的支配。而自然利率则决定于生产效率、固定和流动资本的现有量以及劳动和土地的供给,是决定于决定一个社会当前经济情况的那些数不清的事物的。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准确的吻合是不会有的”,“货币利率比自然利率可以高一些,也可以低一些”。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一般物价水平就会上升或下降,于是经济均衡被打破,经济波动就会产生。,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关系,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经济均衡,物价稳定,货币中性;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经济扩张,物价上涨,产生经济上升的累积过程;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经济收缩,物价下跌,产生经济下降的累积过程。经济上升的累积过程将因准备金短缺而停止。经济下降的累积过程将因准备金过多而停止。货币利率不能及时地调整到与自然利率一致是商业循环的原因。,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的变动方式,三、累积过程,据魏克塞尔分析,在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的情况下,企业家从事生产除了取得正常利润外还可以取得超额利润,于是他们纷纷扩大生产规模。这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二是投资大于储蓄。在魏克塞尔看来,只要货币利率继续低于自然利率,则生产的扩张不会结束,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不会停止。即这种生产扩张和物价上升的过程是累积性的。此即为魏克塞尔累积过程。如果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则经济运行方向刚好相反。,四、货币与商业循环,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不一致,可能是由两种情况中的一种造成的:一是自然利率不变而货币利率变动;二是货币利率不变而自然利率变动。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之所以不一致,原因往往不在于第一种情况而在于第二种情况。即在自然利率业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利率未能及时、相应地作为调整,以致于与已经发生变化了的自然利率相背离。,因此,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由银行主动作出的货币利率的变动,而是处于主动地位的自然利率经常地、连续地变动而处于被动地位的货币利率未能适时地和适当地作出相应的调整,致使货币利率时而高于自然利率,时而低于自然利率,从而引起经济的周期性收缩和扩张。这说明商业循环是由引起自然利率变动的实物因素的变动导致的。,第二节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1883年-1950年),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但并不是一位“奥地利学派”的成员),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其终生与凯恩斯间的瑜亮情节是经济学研究者中的一个热门讨论题目,虽然他的经济学说并不如凯恩斯在生前就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都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传统中最著名的哲学家的对抗最有光彩、最聪明、最难以击败的诡辩者巴门尼德和反应缓慢、丑陋但却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的柏拉图式的辩论。在两次大战期间,没有人比凯恩斯更有光彩、更聪明。而熊彼特则相反,似乎平平常常但他有智慧。聪明赢得一时,而智慧天长地久。”美国的福布斯杂志,一、经济发展的特征与本质,熊彼特把社会经济运动归结为经济循环和经济发展两种形式,相应地,经济理论也被划分为静态理论和动态理论两大体系。所谓经济循环,就是经济年复一年地在统一轨道内流转。研究这一运动的经济学被称为静态经济学。经济发展则是一种性质迥异的现象,它是循环轨道的自发和不连续的变更,是对均衡的扰乱,并永远改变和移置了既存的均衡状态。研究经济从一种均衡状态向着另一种均衡状态运动的经济学就叫做动态经济学。,熊彼特指出,流转轨道的变更和均衡的重建,总是从生产领域发端的,并且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实现的。因此,经济发展的本质就在于对现存的劳动和土地所提供的服务加以不同于以前的使用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就叫做创新熊彼特所谓的“创新”的含义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二、非常信用及其在新组合中的作用,在循环流转中,并不存在企业家所需要的闲置的存货,因为此时生产要素都已被充分利用,因此,企业家要实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就必须把生产要素从原来的用途中拨出。这样,就发生了企业家所需要的购买力问题。,只能来自银行信用。信用有“正常信用”(normalcredit)和“非常信用”(abnormalcredit)之分。前者指的是生产者在生产并出售产品后,通过商业票据的贴现而获得的银行信用,这种信用是在商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后者则纯粹是流通工具的创造,它并不以现实的商品流通为基础,如借款人以通融汇票而获得的信用。,企业家所需要的购买力从何而来呢?,正常信用的作用在于保证生产的正常循环流转,而只有非常信用才能为企业家重新组织生产提供购买力。一种情况是,企业家可能以某种资产作为银行信用的担保。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家先借入购买力,并以此购得商品,然后将这些商品作为抵押,以取得银行的信用。这样,信用的供给就先于了商品的生产,银行也就创造了没有现存商品作为基础的新购买力。,但企业家如何才能获得非常信用?,三、非常信用与商业循环,银行的非常信用之所以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原因在于企业家借助这个工具就能把生产要素从原有的用途中拔出,以进行新的组合。新组合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并生产出新的产品和开辟新的市场,从而使企业家获得高额利润。个别企业家一旦成功,其他企业家会竞相仿效,于是产生创新丛生(clusteringofinnovation)的局面。,创新的高涨,使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骤增,后者又导致人们消费需求激增,使物价普遍上涨。需求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于是收入再增,消费再增,生产再增。如此反复,就达到了经济繁荣的阶段。上述的银行非常信用的供给和新组合的成群出现而促成的经济繁荣,是对现存均衡状态的一种扰乱。,企业家在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基础上完成其生产后,就一方面能以货币形式偿还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又向市场提供了商品,这些商品可用来补偿其借助银行信用所获得的生产要素。并且,在预期的情况下,经过新组合后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总额将远远大于企业家所接受的信用额,亦即远远大于他所借用的生产要素的价值额。这样就不仅恢复了商品和货币原先的对应关系,消除了信用膨胀,使物价下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使商品相对地多于货币,使信用紧缩,物价大幅度下跌。于是,繁荣终止,萧条开始。这就是由信用收缩而促成的经济萧条。,第三节霍曲莱的纯货币商业循环理论,拉尔夫乔治霍曲莱(RalphGeorgeHawtrey,1879197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银行理论家。他出生在英国斯劳夫,1898年进入英国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曾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客座教授,1919年,他任财政部财政调查局局长。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荣誉经济科学博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荣誉院士,并于1956年被英国女王加封为爵士。主要著作有:商业的盛衰、商业和信用、商业萧条及其出路、资本与就业、工资政策的自相矛盾的目的、收入与货币等。,一、货币信用的内在不稳定性,霍曲莱认为,商业循环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流量的增加或减少所引起的。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其根源在于银行信用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信用扩张带来繁荣,信用收缩则造成危机和萧条。,为什么银行信用会发生周期性的扩张和收缩呢?霍曲莱认为是因为信用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他指出,信用制度的某些特性决定了信用调节的复杂性。工商业者的借款活动不仅受银行贷款条件影响,还受需求状况及其所在市场未来物价动态的影响。设银行增加贷款,现金随而放出,消费者收入与支出随之扩大。这导致一般货物需求增加,工商业者存货减少。于是对生产者的订货更多,生产更加活跃,消费者收入和支出更扩大,需求更增加,存货更减少,这就是恶性循环(viciouscircle),即生产活动按照累积行程扩大的开始。,当生产扩大到生产力的极限时,生产者便将价格步步提高。恶性循环并不就此停止,但生产如此扩张下去,必导致物价按照累积行程上涨,于是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开始了。反之就是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霍曲莱指出,信用所以有内在不稳定的特质,就是因为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与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所致。均衡一旦打破,则离开均衡有愈趋愈远之势,一直要到反面的扰乱因素出现为止。,二、商人的利率敏感性,银行信用的扩张或收缩往往是通过贷款利率的降低或提高来实现的。银行利率的变动将对两类借款人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一是生产者,二是商人。对于生产者来讲,银行贷款在其资本总额中比例不高,利息支出在其总成本中也微不足道,所以银行贷款利率变动对其利润的影响及借款需求的刺激比较有限。对于商人来讲,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占其成本的比重较大,所以银行贷款利率的细微变动也会对他们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即商人对银行利率变动很敏感。,如果银行利率降低,商人的利润提高,他们就会扩大借款,增加向生产者的定货以扩充其存货数量;反之,则会减少借款,减少定货以削减其存货数量。霍曲莱认为,商人定货数量的变动对生产者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信号作用。如果定货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反之则缩减生产规模。所以,尽管银行利率变动不会对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借款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但能够通过对商人定货数量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生产者的生产规模。也就是说,在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对经济的影响中,商人起到了重要的传递作用。,三、商业循环的过程,银行究竟采取信用扩张措施还是采取信用收缩措施,是由其金准备的多少来决定的。当银行感到其金准备过多时,就会采取扩张信用的措施。为了扩张信用,银行必须放宽信贷条件,降低贷款利率。银行的这一扩张措施首先对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产生影响,并通过商人的反应来影响生产者的生产规模。,当银行的贷款利率降低时,商人就会增加借款以扩大定货,生产者则因接到比以前更多的定货数量而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既要增雇工人,又要增加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采购。于是,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支出就会增加,总需求就会扩大,物价水平就会上升。物价上升与利率下降一样,也会提高商人的利润水平。同时,在生产扩大、物价上升的时候,商人们会预期物价将进一步上升。所以,物价水平的上升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人扩充存货、增加定货的积极性,从而使银行信用进一步扩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由银行信用扩张所引起的经济高涨一旦开始,便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惯性,使经济逐步趋于繁荣。而且,只要银行信用继续扩张,则经济繁荣将不会停止。,当银行信用扩张到一定限度时,经济中的一些限制因素就会阻碍信用的进一步扩张。最主要的因素便是银行的金准备。在经济扩张过程中,人们对现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随着银行信用的扩张,越来越多的现金流出银行,遂使银行的金准备逐渐减少。当金准备减少到其必须保有的最低限额时,银行就不得不停止信用扩张。但因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落后于银行信用的扩张,且信用扩张已引起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故即使银行已经停止扩张,但消费者的收入仍在增加,现金仍在流失。于是银行为避免破产只能被迫紧缩信用。,为收缩信用,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于是商人减少或停止向生产者定货,甚至不惜抛售既有存货以减轻债务负担。这样,一方面,生产者因定货减少而削减生产规模,使消费者收入和支出减少,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商人竞相削价倾销存货,导致总供给增加。于是物价急剧下降。如同经济繁荣一样,银行信用收缩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在萧条期,生产萎缩,物价低落,消费者收入不足以抵补支出,只能从消费者余额(consumersbalances)中抽出现金来购买消费品以维持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萧条后,企业家挤压的商品逐渐得以销售,可以用销售款清偿银行贷款,于是现金又慢慢流回银行,银行的金准备逐渐恢复并超过正常水平,最终形成过多的金准备。这样,一轮新的扩张又逐步成形了。,第四节哈耶克的中性货币理论,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1899年1992年)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他被广泛视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对于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哈耶克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中的先驱工作”。,一、“中性货币”的内涵,根据魏克赛尔的理论,所谓“中性货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换媒介而不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货币。哈耶克接受了魏克赛尔关于中性货币的概念以及对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是否一致的分析,但他反对魏克赛尔把一般物价水平稳定不变作为货币中性的条件。他认为,只要货币数量保持不变,从而使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货币便是中性的。,魏克赛尔所谓的中性货币当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经济保持均衡时的货币就是中性货币。哈耶克所谓的中性货币当货币数量保持不变,从而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保持一致时的货币就是中性货币。在哈耶克的理论中,货币中性的基本条件是货币数量不变及由此而保持的相对价格的稳定。,二、生产结构与经济均衡,迂回生产特征:生产过程延长、生产阶段增多,就是生产扩张,经济发展;相反,生产过程缩短、生产阶段减少,就是生产萎缩,经济萧条。迂回生产条件下,消费品和中间品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及由此引起的生产过程的长短和生产阶段的多少,就是生产结构。经济均衡就是生产结构的稳定,经济波动就是生产结构的变动。,消费品和中间品的总需求之比和它们的现实产量之比决定了消费品和中间品的相对价格。在均衡条件下,即在消费品与中间品产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两者的总需求不变,则相对价格不变;如果两者总需求之比变动,则相对价格变动。消费品和中间品的相对价格影响着生产结构。如果相对价格稳定,则生产结构稳定;如果相对价格变动,则生产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就会出现。,均衡状态下的生产结构(图),均衡状态下的生产结构(说明),1、原始生产资料所有者取得40单位货币收入,正好用于购买消费品;中间产品价值为80单位,购买中间产品的货币也为80单位。2、消费品与中间产品的比例为1:2(即40:80)。3、在静态均衡下,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量与用于购买中间产品的货币量的比例,等于消费品需求量与中间产品需求量的比例,也等于消费品产量与中间产品产量的比例。货币量之比=需求量之比=产量之比,三、影响生产结构的因素,在均衡条件下,生产结构是否稳定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品与中间产品的总需求之比是否稳定。引起这种总需求之比发生变动的因素可能有两个:一是消费者的自愿储蓄;二是货币数量的增减。自愿储蓄引起的生产结构变化和经济波动能自动恢复均衡。而货币数量增减引起的经济波动却不能自动恢复均衡,而往往发生经济危机。,在货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将货币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存入银行,银行将之贷给生产者用以增加投资。于是,货币由消费者流向生产者,即用于消费的货币减少了,用于投资的货币增加了。这种货币的流动将使得消费品与中间品的总需求之比发生变动,从而使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即消费品价格由于消费者需求减少而下降,而中间品价格由于投资需求增加而上升。而且在中间品中,越是远离消费品的中间品的价格上升幅度越大。,自愿储蓄对生产结构的影响,自愿储蓄与经济均衡(图),自愿储蓄与经济均衡(说明),1、消费者自愿储蓄10单位货币,通过银行的媒介,用于生产扩张。于是,消费品与中间产品的比例由1:2变为1:3(即30:90);2、原始生产资料所有者取得30单位货币,用于购买30单位消费品;中间产品价值为90单位,用于购买中间产品的货币也为90单位,新均衡形成。,假定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向生产者增加贷款而扩大了货币流通量,则消费者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而生产者用于购买生产品的货币数量增加了。在完全竞争下,不仅生产品的绝对价格提高了,而且它相对于消费品的价格也提高了。于是,通用货物将被转移到高级生产阶段,而原先不生产的专门化货物也开始生产了。也就是说,货币数量增加也会使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较高程度的生产方法过渡。这种过渡也将使迂回生产过程拉长,生产阶段增多,经济出现高涨。而且只要货币数量继续增多,经济高涨将持续。,货币数量对生产结构的影响,货币数量增加导致资源向资本品生产领域集中,这使得消费品可供量减少,但同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并没改变,消费品的货币支出并没减少。由此,消费品价格必将上涨。于是,消费者支出相同数量的货币,但是能够获得的消费品数量却比过去减少了。这种消费的减少并非出于消费者自愿,而是被迫的,所以由这种消费减少而形成的储蓄就是所谓的“强迫储蓄”。由于这种储蓄是“强迫”的,因此,只要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增加,他们会立即使自己的消费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显然,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也将随之增加。他们货币收入增加后必将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使消费品价格更趋上涨。,由于货币数量的增加来自于银行信用的扩张,而银行信用扩张受限于金准备和其他有关规定,因此,货币数量增加难以无限进行下去。在信用扩张过程中,生产过程已经延长,生产阶段已经增多,即生产已经更加资本化。此时信用若停止扩张或出现收缩,则这种更加资本化的生产过程将因资本短缺而无法完成。同时,由于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落后于投资的增加,因此在信用扩张业已停止的情况下,对消费品的需求还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增加,这导致消费品价格更趋上涨。当消费品价格上涨使得早期生产阶段无利可图时,大量的通用货物被挪至用于晚期生产阶段,而原先扩张时已经生产出来的只能用于早期生产阶段的专门货物出现相对过剩,其价格开始下跌。哈耶克认为这种下跌是累积性的。危机和萧条随之出现了。,新增货币以贷款形式给生产者,货币数量增加,形成强迫储蓄,1、银行贷款40单位货币给生产者以扩张生产,消费品与中间产品之比也变为1:3(即40:120);2、资金向上流动,原始生产资料与中间产品价格上涨,使生产期间延长,生产阶段增多。3、非专门化货物由消费品生产领域转向资本品生产领域,消费品产量减少,价格上涨,消费者强迫储蓄。,消费品需求增加,生产期间缩短,消费品需求增加,生产期间缩短(说明),1、生产者取得银行信用后竞相购买原始生产资料,使原始生产资料所有者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使消费品价格上涨。2、银行信用停止扩张,非专门化货物由资本品生产领域流向消费品生产领域,生产期间缩短。3、中间产品需求减少,形成过剩,引发经济危机。,四、中性货币政策,哈耶克认为,通过自愿储蓄以扩大生产可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而通过增加货币数量来人为地刺激投资,则必然会造成经济动荡,引发经济危机。因此,他反对实行弹性通货制度,而主张维持货币数量不变,依靠自愿储蓄来发展经济。哈耶克的中性货币政策就是维持货币数量不变的政策。他认为,为保持货币中性,就必须使货币数量保持不变。,对哈耶克的这种货币数量不变的中性货币政策不能作绝对的和片面的理解,而应该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首先,哈耶克所谓的货币数量不变是就一个封闭经济或就整个世界的各种货币的总体而言的。其次,哈耶克所谓的货币数量不变是指货币流通的总量不变。再次,哈耶克主张货币流通的总量不变,只是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为了维持生产结构的稳定,使经济均衡免受货币因素的影响。最后,哈耶克所主张的保持货币数量不变的中性货币政策还有赖于其他条件的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保持货币中性的目标。,总之,哈耶克的这一货币数量不变的中性货币政策是十分复杂的,以致连哈耶克自己也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这一政策还无法付诸实施,因而只能作为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第五节凯恩斯关于货币与经济均衡及经济波动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有关货币与经济波动的那次大论战中,凯恩斯与哈耶克既是论战的发起者,也是论战的主角。他们两人的理论都渊源于上述魏克赛尔的理论,但他们对每一问题的看法却几乎都是针锋相对的。正如希克斯所生动地指出的那样:“魏克赛尔加凯恩斯说的是一回事,魏克赛尔加哈耶克说的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一、货币论中的凯恩斯理论,(一)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设E为社会在单位时间内的货币总收入,I为生产投资品所取得的报酬,因而它也等于新投资品的生产费用。于是E-I就是本期产出的消费品的生产费用。又设S为储蓄量,则E-S为本期收入中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支出。再设O为社会商品总量,R为消费品与劳务的可供量,C为投资的净增量,这样,O=R+C,E(C/O)(=I)则为新投资的生产费用。如以P表示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则PR便是本期支出中花费于消费品的部分。,“由于社会用于消费品的支出等于其收入与储蓄之差”,故得:,凯恩斯指出,如果设W为单位劳动的报酬率,则(1/W)就是货币的劳动支配力。又设W1为单位产量的报酬率,即效率报酬率,而e为效率系数,则于是上述方程式可改写为如下形式:这就是凯恩斯的第一个基本方程式,即有关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基本方程式。,根据此式,消费品价格水平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代表效率报酬水平,代表生产费用,第二部分根据新投资的费用与本期储蓄数量的比较而为正,或负,或为零。因此,货币购买力的稳定有两个条件,即效率报酬不变以及新投资的费用必须等于本期储蓄的数量。如果新投资的费用恰好等于本期储蓄,则消费品的价格就决定于其生产费用。不过,在现实中,企业家将其产品分为投资品与消费品,消费者将其收入分为储蓄和消费两部分,这种划分分别由消费者和企业家独立作出,所以投资品和消费品的比例不一定与储蓄和消费的比例正好一致。于是,新投资费用也不一定与当期储蓄量恰好吻合。因此,消费品价格水平未必正好等于其生产费用。,既然企业家的产品分为消费品和投资品,则全社会全部产品的价格水平就是消费品价格和投资品价格水平的加权平均。消费品价格水平是完全独立于投资品的价格水平的。投资品价格水平取决于一组不同的决定因素。假定新投资品价格水平P已知,且I(=PC)为新投资品增量的价值。则可以得到全部产品的价格水平:这便是凯恩斯的第二个基本方程式,即全部产品价格水平的基本方程式。,这一方程式也可改写为如下形式:可见,全部产品的价格水平也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是全部产品的生产费用,二是投资和储蓄的差额。当投资与储蓄正好相等时,则全部产品的价格水平就完全由其生产费用所决定。,(二)利润的定义,凯恩斯把社会的货币收入、生产要素的收入和生产费用这三者解释为完全相同的事物。利润被定义为“本期产品的生产费用与实际销售收入之间的差额”。设Q1为生产和销售消费品所得的利润,Q2为生产和销售投资品所得的利润,Q为总利润。则,由此可见,生产和销售消费品所得的利润等于新投资的费用与储蓄之差。当储蓄超过新投资费用时,该种利润即为负数。而全部产品的总利润等于新投资的价值与储蓄之差。当储蓄超过新投资价值时,该种利润即为负数。显然,凯恩斯所谓的利润实际上是通常所谓的超额利润,即企业家所取得的实际报酬与其正常报酬之间的差额。凯恩斯所指企业家的正常报酬,是指企业家在维持原有经营规模时所必需的报酬率。在这一报酬率水平上,企业家既无扩大经营规模的动机,也无缩小经营规模的意愿。所以他认为,利润,无论是正是负,是导致企业家变动经营规模的原动力。,(三)均衡的条件,据凯恩斯分析,利润的存在既是物价涨跌的原因,又是经济波动的根源。若企业家的实际报酬等于其正常报酬,则物价水平就稳定于生产费用,企业家的经营规模就既不扩大也不缩小,经济就处于均衡状态。反之,若企业家的实际报酬超过或小于其正常报酬,则物价就会高于或低于生产费用,企业家则因获得意外利润扩大经营规模,或因蒙受损失而缩减其经营规模。于是经济就会出现波动。,在其看来,只要有利润存在,则物价水平就会偏离生产费用,产量和就业就会发生波动。当然,他所说的利润并非个别企业之利润,而是就整体经济或整个产业而言。他指出,“零利润的条件意味着总利润为零”。只要从总体上来看利润为零,则即便个别企业存在正利润或负利润,也不会影响到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和整个经济的均衡。,条件一:总利润为零,如何消除利润以使价格等于生产费用,从而达到稳定物价和经济均衡的目的呢?凯恩斯认为须使储蓄等于投资。他指出,货币购买力均衡的条件要求银行体系调节其放款利率,以使投资的价值等于储蓄。否则,企业家们将在正利润或负利润的影响下,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并受他们可支配的银行信用多少的影响,增加或减少他们提供给各生产要素的平均报酬率W1。但均衡的条件也要求新投资的费用等于储蓄,否则消费品的生产者将在正利润或损失的影响下,力求改变其生产规模。所以在均衡状态下,本期投资的价值和费用都必须等于本期储蓄的数量,利润必须为零。在此情况下,货币的购买力和全部产品的价格水平就都与各生产要素的货币的效率报酬率相一致(即P=W1)。,条件二:储蓄必须等于投资,要消除商业循环,必须使储蓄和投资相等。那么,怎么使这两者相等呢?凯恩斯认为,可以由银行体系通过对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投资和储蓄的规模,促使二者趋于平衡。凯恩斯也把利率区分为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自然利率是使储蓄与投资价值刚好相等,以致使全部产品的价格水平刚好与生产要素的货币效率报酬率相一致的利率”。而市场利率则是实际通行的利率,也就是魏克塞尔所谓之货币利率。在凯恩斯看来,储蓄与投资是否相等,取决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是否一致。如两者一致,则储蓄就等于投资。否则两者就不一致。,条件三:市场利率必须等于自然利率,为了充分发挥银行体系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凯恩斯主张长期实行管理通货制度。在其看来,只要中央银行坚持不懈地实行管理通货制,以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使市场利率经常地、稳定地与自然利率相一致,则经济波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管理通货制,二、通论中的凯恩斯理论,商业循环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不是用一种因素就能解释的,更不是用一种措施即可消除的。凯恩斯根据其所谓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分析了商业循环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利率、增加消费、实行赤字预算等克服经济危机的政策主张。,(一)商业循环的原因,凯恩斯指出,引起商业循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状态以及资本边际效率三者。其中资本边际效率的循环变动是商业循环的最主要原因。所谓资本边际效率,乃等于一贴现率,用此贴现率将该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折为现值,则该现值恰等于该资本资产之供给价格。实际上,资本边际效率取决于:一,资本资产预期收益;二,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而第一种因素尤其重要。,凯恩斯指出,一特定量资本之边际效率与预期改变有关,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这种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才会急剧变动,商业循环才会产生。因为,投资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所以商业循环可以用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之相对变动来分析和说明。,(二)商业循环的过程,凯恩斯以经济繁荣后期作为分析的起点。经济持续高涨一方面导致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