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导学案_第1页
周而不比导学案_第2页
周而不比导学案_第3页
周而不比导学案_第4页
周而不比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而不比导学案 君子的交友之道【教学目标】一、掌握“周”、“比”、“矜”、“责”、“斯”、“举”、“道”在文中的含义。二、理解孔子关于择友、察人、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三、以孔子的交往观指导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友观和处友观【教学重点】1、 重点句子的理解2、 学习掌握儒家的交友观,以孔子的交往观指导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友观和处友观【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君子矜而不争( ) 人焉廋哉( ) 友便辟( )( ) 忠告而善道之( ) 友便佞 ( ) 事君数( ) 2、通假字。 忠告而善道之: 通 ,释作 。3、词类活用。友直,友谅,友多闻: 活用方式 解释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活用方式 解释 群而不党: 活用方式 解释 而远怨矣: 活用方式 解释 4、一词多义。视其所以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以德报怨 事君数,斯辱矣 君子不以言举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道千乘之国 5、特殊句式。何以报德:(句式) 译: 朋友数,斯疏矣:(句式) 译: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句式) 译: 6、重点字词(解释)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矜而不争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观过,斯知文矣 友谅 友便辟 友善柔 友偏佞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忠告而善道之 7、古今异义(1)视其所以 古义 今义 (2)君子不以言举人 古义 今义 (3)群居终日 古义 今义 (4)唯仁者能好人 古义 今义 (5)能恶人 古义 今义 8、默写自测 (1) ,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以文会友, 。 (3)君子不以言举人, 。 (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益矣。 友善柔, ,损矣。(5) 子曰:“ ,则远怨矣。”(6) 子贡问友。子曰:“ , , 。”(7) 曾子曰:“ , 。”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 本章重在论述如何对待他人,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章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请概述,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分类。【提示】可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四个方面 (2) 通读全文思考:从人际交往的角度,谈谈怎么做才能符合孔子的标准? 达标检测1、关于“周而不比”(1)周而不比的含义:周而不比是“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2)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不惟利是图。2、关于“矜而不争”(1)矜而不争的意思是: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2)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斤斤计较。3、关于君子“择友”(1)择友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2)交往方式:以文会友,以友辅仁。(3)交往尺度: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给朋友提意见和建议,适可而止。4、关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这是孔子的恩仇观。(2)相对而言,“以德报怨”显得无原则,太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周而不比导学案【学习目标】一,通过品读文章,了解孔子的人际交往二,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学习重点】察人之道,交友之道和相处之道【学习难点】以孔子的交往观指导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友观和处友观【学习时数】一课时一、课文内容探究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 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和曾参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1)孔子和曾参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2)你怎么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为什么这么评价?-3、 孔子认为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有人说,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对朋友不负责任的态度。你认为呢?-4、老子说“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这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5、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你如何看待君子的“矜而不争”?-6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请说说为什么“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就能“远怨”。-7、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根据上述章节,说说孔子对“言”有几点要求。并就其中一点,说说你的看法。-8、如何理解“周而不比”? 如何做到“周而不比”?-9、阅读下面几条语录,回答问题(4分)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种说法: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所交之人。你认为哪中说法更为合理?请陈述理由。-10、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群而不党”是儒家推崇的交往观。“周而不比”“比而不周”及“矜而不争”也是孔子论及的交往方式。这三中交往方式哪一种和“群而不党”最接近?“群而不党”对当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达标检测】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 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