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四)_第1页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四)_第2页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四)_第3页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四)1.(威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点绛唇朱 翌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1)咏梅词大多写得干枯瘦硬、老气横秋,而这首词历来被公认为是咏梅词中最富特色的一首。请你结合上片词句内容归结该词所表现的意境。答:(2)简要分析“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的表现手法。答:答案 (1)在流水发出泠泠响声的河边,梅树的枝杈横在河桥旁的路上,梅花开得像雪花飞白一般,很像是一幅描绘江南景色的风景画。短短四句,将早春描绘得清光明媚,风流俊赏,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咏梅图。(2)游春回来,春风吹过平原野外,一缕梅花的香味随着马飘散-跟着骑马的人。末三句抒发了词人郊游归来无限喜悦的心情,然而这心情又并非直抒胸臆,而是融情于叙事、寓怀于写景之中的,使抒情、叙事、写景达到了高度统一。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宋 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1)人们常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但联系全词意境看,一个“渐”字却“最为传神”。试分析“渐”字“传神”之所在。答:(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答:答案 (1)从词的意境看,“渐”字写出了美景一个比一个美,春意一处比一处浓的变化过程。先是风自东来,吹皱水面,召唤游人;再是杨柳如烟,柳枝浅碧,晓寒犹轻;最后是杏花如火,春意方闹。“风光”逐步展开,芳春美景越看越好。“渐”字之“传神”,全在其中。(2)词的上阕所写之景是美景、乐景,水波迎客,杨柳如烟,红杏似火,“风光”好到极致,作者流露出欢娱快乐之情;词的下阕,生发感慨,人生一世,艰难困苦,欢娱恨少,忧患苦多,而今风光将尽,无力挽留,只能举酒劝说斜阳,留下晚照于花间,延长欢娱片刻。全词乐中有哀,喜中生悲,情景交融。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 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答:(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答:答案 (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古朴的村居图。(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1)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答:(2)宋代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借咏草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答案 (1)“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在春草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恰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词的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落入苍凉之境。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苏 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 宋神宗煕宁七年(1074)四月,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1)词的上片所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2)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 (1)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为下片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作铺垫。(2)本词写法新巧别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上片中“飞雪”与“杨花”互喻恰当,比拟工整,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