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二__鉴赏诗歌的景象_第1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二__鉴赏诗歌的景象_第2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二__鉴赏诗歌的景象_第3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二__鉴赏诗歌的景象_第4页
2013届高考语文精品专题_考点二__鉴赏诗歌的景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景象考点解说古代诗歌的景象,包括意象、意境、物象三个方面。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景物形象(简称物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应试技法一、解读意象古典诗歌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事物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这些特殊意象,可以探究诗人的情感。比如,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意,梅象征高洁等。在高考备考中,可以对一些特定意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认识和了解。在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选用的特定意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钥匙。以意象为切入点解读诗歌,再依据诗歌的内容反观意象的作用,这样回答有关意象分析的试题才能准确到位。 二、分析意境古代诗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比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离不开对意境的分析。三、鉴赏物象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2、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题型1:鉴赏意象的含义 【题型解说】鉴赏意象题型有时为填空题,多数为分析表述题型。提问方式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说说诗中某某意象的含义,或诗中某某意象的作用(包含的感情),等等。答题模式:(1)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2)概括意象所包含的情感或营造的氛围特点(意象的作用)。(3)分析意象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例题】(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解析】本题鉴赏诗歌意象的含义。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结合诗意理解,此意象含义应为有家难归的感伤之情。【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易失分原因分析1、不能展开联想,不结合意境氛围理解意象。单就子规理解,认为“悲伤凄切”或“思念亲人”等。2、答题空洞,不明确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点对点练习】1.(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题: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题: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3、(2011届吉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注: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钿:镶金的花型首饰。题: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题型2:鉴赏诗歌意境 【题型解说】一般为主观分析题。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理解,切忌空洞。【例题】(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题: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解析】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此诗开头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以眼前所见(实写)推写未见之源头(虚写),虚实结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易失分原因分析1、分类不恰当。要求写出“哪几幅画面”,不能根据句意(联意)有层次地概括,此诗第一、二句分别为一幅画面,第三、四句只有一幅画面。2、不会用简明的短语归纳画面。注意:一般用四字短语归纳概括每一幅画面。【点对点练习】1.(2011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题: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2、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塞 下 曲 常 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题: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题型3:鉴赏诗歌物象【题型解说】一般为主观表述题。鉴赏诗歌的物象,应抓住诗中描写物象的诗句,理解物象的特征,再赏析物象的表意效果。提问方式为:本诗写的是什么物象?或:最能体现物象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是哪些?指出物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这类题的解题模式常常是:(1)指出是什么物象;(2)物象的特征是什么;(3)物象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物象具有怎样的作用(意义)等。【例题】(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 山 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解析】这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参考答案】这首诗意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易失分原因分析1、缺乏联想思维。探究此诗物象“山泉”的品格,显然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或托物言志),读此诗就应运用联想思维。2、对“咏山泉”的作用理解不透彻或偏误。误把山泉看成“被埋没的人才”,误认为诗人借此抒发郁郁不得志之感。【点对点练习】1、(2010苏锡常镇四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