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土壤耕作和管理 1_第1页
第十二章-土壤耕作和管理 1_第2页
第十二章-土壤耕作和管理 1_第3页
第十二章-土壤耕作和管理 1_第4页
第十二章-土壤耕作和管理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土壤耕作和管理,主要内容(重点):,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式与手段:,课时安排与进度:,1.土壤耕作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重点)2.土壤力学性质(重点)3.土壤耕性和耕作管理(重点)4.几种主要耕作方法,掌握土壤耕作、耕性的概念,了解土壤耕性与土壤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尤其是保护性耕作的方法和意义。,幻灯,动画演示;举例分析;录像演示;,课时数:2,第一节土壤耕作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一、耕作的概念,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加工。,耕作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改良土壤结构,(2)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中去,(3)控制杂草或其它不需要的植株。,二、耕作的基本作业,1、犁地2、整地3、中耕4、其它耕作作业,第二节土壤力学性质,一、土壤粘结性力学本质:范德华力、氢键、库仑力、水膜表面张力。,粘结性的影响因素:1、土壤比面及其影响因素2、土壤含水量,表121各种土壤的粘结力及对铁片的粘着力(Schubler),二、土壤粘着性,三、土壤塑性塑性是指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消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也称可塑性。传统的泥塑艺术工艺,就是利用粘土的这一特性形成的。,土壤表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是土粒间的水膜已厚到允许土粒滑动变形,但又没有丧失其粘结性的范围,表122各种质地土壤的塑性值(含水量),表123钙或钠饱和的粘粒矿物的塑限(含水量%),四、土壤胀缩性,各种阳离子对膨胀的作用次序如下:,五、土壤耕作阻力,土壤的抗压性、抗楔性和抗位移等力学特性等,是构成土壤耕作阻力的主要因素。,(一)土壤抗压性和抗楔入性(二)土壤的位移阻力,S=Ptg+C,第三节土壤耕性和耕作管理,土壤耕性是指由耕作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它包括:(1)耕作时土壤对农具操作的机械阻力,即耕作的难易问题;(2)耕作后与植物生长有关的土壤物理性状,即耕作质量问题。,对土壤耕性的要求有:(1)耕作阻力尽可能小,以便于作业和节约能源。(2)耕作质量好,耕翻的土壤要松碎,便于根的穿扎和有利于保温、保墒、通气和养分转化。(3)适耕期尽可能长。,一、土壤力学性质与宜耕期的关系,土壤宜耕期是指土壤含水量适宜进行耕作的时段范围,在宜耕期内,耕作消耗的能量最少,团粒化效果最好。,用时间来表示宜耕期是不准确的。晴天时,适宜耕作的时间短,阴天时适宜耕作的时间长;有风时,适宜耕作的时间短,无风时适宜耕作的时间长;,二、土壤压板问题,孔隙比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是:e=Alogp-C粘土的压缩试验表明,土壤的压缩性与含水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关系。,影响土壤压缩性的因素除含水量外,还有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代换性阳离子种类等,尽可能减少作业次数,是减轻土壤压板、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减少作业次数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采用少耕法及免耕法,实行经济合理的耕作。,三、水田土壤的粘闭及其防止,湿耕湿耙会减少犁耕阻力,但也会破坏土壤的团聚化程度,严重时土壤转变为单粒状的均质土体,这种状态称为土壤粘闭。,干耕燥整是防止土壤粘闭的重要耕作方法,尤其对质地较粘重的土壤。水田土壤的干耕燥整,主要在冬季进行。,表125干耕燥作对耕层构造的影响,秧田先干耕燥整,再灌水耥田,可使土壤细而不烂,上糊下松,保持较好的耕层构造,能促使秧苗健壮,防止烂秧。,四、轮作与培肥,合理轮作可利用作物根系来改良耕层构造。不同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作物根系庞大,能提供大量有机胶结物质,在生长过程中根系就能促进结构的形成,第四节几种主要耕作方法,一、传统耕作方法关于坷垃形成的原因问题俗语:庄稼不怕草,就怕坷垃咬。,二、深松耕作法创造适宜的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水的保蓄量;促进根系的发育;,三、免耕和少耕法,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了免耕法。,根据1983年统计,美国三种耕作法的面积,免耕法是1300万英亩,少耕法是11280万英亩,传统耕作法是19610万英亩,免耕法中以玉米、大豆面积最大,分别为506万英亩和492万英亩,其余为高梁、棉花、蔬菜、小粒谷物和更新草地等。免耕法在美国西部占有很大比重。,免耕法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残茬覆盖二是联合免耕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