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说课稿.doc_第1页
《七律长征》说课稿.doc_第2页
《七律长征》说课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资料网/参赛组别:农远小学组参赛学科:小学语文参赛序号:七律.长征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五年级课题:七律.长征参赛城市: 本溪市 参赛单位: 小市中心学校 参赛选手: 赵爽 时 间: 2009.11.11 七律.长征说课稿尊敬的评委、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5课七律.长征。当年的长征早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的先辈们也都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时隔七十余年,当我们再一次品读这首诗时,仿佛又看到那神峻的山、苍凉的水,似乎又听到那隆隆的枪炮声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如果说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那么七律.长征便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毛泽东以一首短短的七律诗概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由于时间久远,故事陌生,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无法理解诗的意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利用电教媒体来引导五年级的学生领悟这首诗的精髓以及伟人博大的胸怀、高昂的气质。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及词语。2、通过抓重点词语、反复诵读和品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3、理解诗意,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领悟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会重点词、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四、说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走入诗文走近长征初读全诗感知诗意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走进长征拓展延伸接受洗礼 走出长征下面重点谈谈我利用多媒体在导入及重难点处理方面的做法:在开课伊始为消除时空的阻隔使学生顺利走入诗文,并打下情感的底蕴。我以长征片断带领学生走近长征。(播放片断)简略的史实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真实再现的情境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强烈震憾。在理解诗句领悟情感时,学生仅凭自己的想象怎么也无法体会当时环境的艰险,战斗的惨烈。因此,我借助电教媒体的优势,再现场景,文景对照,扣文导悟,师生一起再次走进长征。(播放视频)两幅图片的出示,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五岭的千里绵延,乌蒙山的山势雄险。然而这崇山峻岭在红军眼里却不足挂齿,表达红军藐视困难、傲视山川的气概。依据教学自觉性、直观性的特点,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包含着两大著名的战役。有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其中“暖”“寒” 两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这两个字当中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是本课的难点。“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下面是我在讲解“寒”字时教学片段。(播放视频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视频的播放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理解“寒”字不仅单指铁链的冰冷更有战斗悲壮,从而更能领悟到红军英勇奋战的大无畏精神。语文教学最忌讳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学生们的情感达到升华时,引领学生走出长征,让学生小组讨论、谈感悟,从而使长征的精神扎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使学生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长征精神作为驱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