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在职培训方法[浅谈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_第1页
常见的在职培训方法[浅谈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_第2页
常见的在职培训方法[浅谈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_第3页
常见的在职培训方法[浅谈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_第4页
常见的在职培训方法[浅谈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的在职培训方法浅谈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 摘 要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存在以下问题:受训教师对在职培训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培训内容脱节,过于统一,缺乏针对性;在职培训方式单调、落后;在职培训评估欠缺,培训反馈不良。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此,应该健全培训政策与制度、明确培训目标、设置有价值的培训内容、采用实效的培训方式、结合多渠道的培训途径、运用有效的鼓励机制、重视考核与评价环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教师培训 :G451 :A Talking about Job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OU Xuem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At present,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expose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rained teachers,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job training, participation is not high; training out of touch, too uniform, the lack of relevance;-the-job training methods monotonous, backward; lack of job training assessment, training, poor feedback . Of these problems are the factors teachers themselves, and external factors. In this regard, it sh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policy and system, a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set the value of training, the use of 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s, bined with the training of multi-channel approach, the use of effective incentives, attention to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proces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training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已占国民教育的半壁江山。许多职业院校扩招,教师总体水平偏低,真正适应职业院校教学所需的既要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具有一支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否则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职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 1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暴露的问题 (1)职业院校教师对在职培训认识不足,培训参与度不高。一些职业院校教师没有认识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意义,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如果职业院校不采取鼓励机制和一些硬性规定,很少教师会主动参加培训。 (2)在职培训内容脱节,过于统一,缺乏针对性。职业院校教师接受培训内容大多是由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对职业发展现状、教师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够,导致培训内容脱节。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务、不同阶段教师的实际需要是有差异的。然而,多数培训内容过于统一,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 (3)在职培训方式单调、落后。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法的选择。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应该根据教师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培训方法。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采用的方法集中于传统的系统讲授和专家学者做报告,无异于普通院校的教师培训方式。 (4)在职培训评估欠缺,培训反馈不良。目前培训机构培训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前期测评和跟踪评价。培训机构在培训前,没有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等进行前期测评,这样培训机构对教师培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难以评估。培训中,对教师的反馈数据收集不全面。培训后,大多只是组织了一些纸笔考试,其成绩就作为教师参与培训的结果。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实践操作及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较少,甚至不评价。同时,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缺乏跟踪评价。目前,受训教师很少得到有关反馈信息,或者通过定量评价得到的只是个成绩、证书、晋级、评职称等荣誉。很难通过反馈信息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不利于教师自我反思,阻碍专业发展。 2 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1 内部因素 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培训的意义,没有形成合理的培训期望。 教师的需求较功利化,大多数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晋级等,都和自己的眼前利益息息相关。很少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平时应该通过思想教育,职教理念教育等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增强教师的职业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与培训的教师大多数带着这样的想法:希望培训后培训内容能够立竿见影,马上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然而,培训内容性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一些教育理念等,属于隐性知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而一些技能知识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的。教师劳动具有长效性,所以参训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形成合理的期望值。 2.2 外部因素 职业院校、培训机构、 _门等外部因素,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阻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他们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中应完善以下方面: (1)健全培训政策与制度。应该把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接受培训应该成为应有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保证教师有平等接受培训的机会。 (2)明确培训目标。要根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仍对培训目的模糊不清。这样必然降低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 (3)设置有价值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培训方案的主体,也是学员最关心的部分。有效进行学员需求调研是制定有价值培训内容的前提。为了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块,学员有自主选择培训模块的机会。 (4)采用实效性的培训方式。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操作性知识占有很大比例。对此,职业教育强调采用参与式的、能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传递隐性知识的教学方式。在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培训时,更是如此。因此提倡采用案例培训、项目培训、顶岗实习、参观、讲座、调研等方式。 (5)结合多渠道的培训途径。根据培训主体不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可分为校本级、市县级、省本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应该职权分明,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完善的培训体系。不同层次的培训解决不同的问题。 (6)运用有效的鼓励机制。职业院校应该采取多种鼓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比如实行绩效工资,将工资和工作业绩有效的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在教学等方面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7)重视考核与评价环节。考核与评价往往是培训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它们对培训方案的实施起着引导、监督、促进作用,有助于培训的总结与反思、改进与完善,从而有效的保证培训质量。 考核上要公平、公正,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目标参照性评价与常模参照性评价相结合;及时评价与跟踪评价相结合。跟踪评价有助于真实的检测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考核内容相结合。学员、教员、管理人员、方案制定人员作为全方位的考核对象,有助于从不同的环节发现问题。同时,要及时反馈,有效处理评价结果。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能力本位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反思与构建(课题编号2090558)的阶段性成果 _ 1 谢绳武主编.高校师资管理新探M.湖南大学出版社,xx 2 约翰.布伦南,特拉.沙赫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 3 刘兴富,刘芳主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光明日报出版社,xx. 4 黄崴著.教育管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xx. 5 胡永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xx. 6 周南照,赵丽,任友群.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 7 李进主编.教师教育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xx. 8 金忠明著.教师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xx. 9 徐辉主编.教师教育研究与评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xx. 10 潘冠海.骨干教师培训质量检视与策略研究J.继续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