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诌议教育建筑的安全问题与设计策略装配整体式建筑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大力普及,教育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重视,而作公共建筑的教育建筑安全问题则更为备受人们的重视。由于其使用频率较高、人流量大、 人员秘籍等一些自身的特性,所以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容易导致群性伤害事故(群死、群伤),使的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所以说,对于探讨教育建筑的安全问题与设计策略有着非常实际性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建筑;安全问题;设计策略 :P624.8:A : 一、引言 xx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 _,这次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据统计?汶川 _致使灾区2459.2万多间房屋损坏,778.9万多间倒塌。其中造成四川省大约13779间学校受损,受损的建筑面积约有2489.96万m?。 由此可见对教育建筑的抗震防灾安全设计应予以充分重视。在中小学校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其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还应按照抗震防灾以及避震疏散的要求有选择性地将学校建设成为社区安全场所和避难空间,并从空间设计、流线组织、建设标准等多方面探讨其安全设计对策,多途径综合提高教育建筑的安全性能。 二、选址的合理性与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2.1保证自身的安全性,选择适合的地域位置 选址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选择处于区域内的中心、市政公共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位置,保证使用方便、疏散 快速及时。学校建筑对外交通联系要求较高,便利的交通区位对于人员集中的学校尤为重要。还须选择适宜的用地条件,建筑用地平面形状宜采用较为规整的几何形状,长宽比例适当,用地要尽量避免出现不规则的形状,零碎的用地不适合学校建设。另外,建筑场地地势应较高且平整,竖向高差变化不宜过大,并要远离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质构造地段。我国属于多地震的国家,学校建筑作为生命线工程之一,在发生自然灾害时,首先要保障自身安全。环境设计和总体布局中还应充分考虑安全避难场所的设置,结合运动场地、庭院空间构成室内外相结合的避难空间系统。 2.2充分考虑兼顾城市的防灾避难作用 应该针对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将中小学等教育设施的选址、建设与城市防灾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体育场、活动场等空场与教室等空间形成城市中均匀分布的避难点,提高抗震防灾能力,平时是教育文化的空间,灾害发生时就能成为救助的场所。城市学校的设施比较齐全,有宽大的操场、教室、体育馆等,一旦发生地震、暴雨等灾害,市民可以利用此类场地、空间进行躲避,并有利于管理和救助。 三、提高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安全 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提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设计目标。在地震作用下,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是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根本对策,研究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抗倒塌机理和抗倒塌措施是今后抗震设计和工程建设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标准是此次四川地震后建筑设计集中探讨的课题之一,尤其提高学校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在关键部位提高安全等级是有效加强安全度的措施之一,在建筑设计上应适当提高结构安全等级,特别是对楼梯等疏散构件提高设计要求以保证疏散系统的安全。根据国家最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新规范将从xx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尤其乡镇、村的中、小学校也应严格执行,科学建设。教育建筑坚固不仅可以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也可以成为城市、社区、乡镇、村庄的安全避难场所。 在结构设计中,建筑抗震新技术,如隔震、减震技术,应在学校建筑中得到推广应用。汶川地震灾害表明,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能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利用已经成熟的抗震减灾技术可以实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除了不断的完善抗震设计规范,研究和发展新的减震技术是国内外抗震工作者的一个主要目标。目前,建筑物抗震设计已提出了一些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如隔震、减震技术,房屋建设标准化制作技术等。教育建筑空间大,主要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存在连接弱、抗震性差的弊病。在重建中,应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选择科学的结构方案和技术,即可以获得安全、舒适的使用空间,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也能带动相关技术经验总结、推广和应用,从提高我国教育建筑总体的抗震水平。保证学校安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四川地震的教训告诫我们必须加强设计、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在建设中最可怕的是对施工过程监管不严,因为施工过程有很多细节都会影响质量,需要施工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兢兢业业。四川 _中有瞬间倒塌的建筑,也有严重受损但未倒塌或还比较完好的建筑,收集这些建筑的资料,对检验国家建筑设计抗震规范及一些构造措施是否合适很有益处。xx年我国颁布的建筑设计抗震规范基本上与国际接轨,新经修改的规范能够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并与世界同步。如果各个部门都能严格执行规范,尤其是城镇、乡村也能较好地执行,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后果。 四、做好教育建筑物的疏散与消防安全 建筑物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性。地震发生后,由于人员逃生的本能往往造成建筑物的走廊、楼梯等疏散通道人员密度突然加大、流动性加强,疏散通道一旦发生倒塌,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在汶川地震中发生了多个在建筑物倒塌的楼梯间下集中死亡现象。在地震后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人员伤亡都集中在通道、走廊、出入口附近。因此,建筑物在灾害发生时疏散通道的畅通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耐火等级、危险等级、容纳人数以及灾害时人的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安排。在设置安全疏散路线时,应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充分考虑灾害条件下人们异常心理状态的行为特点,确保达到安全疏散的目的。 另一方面学校建筑的安全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本体自身的抗灾能力。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构造的处理上适当提高其耐火等级,尽量采用阻燃材料和环保材料,以有利于控制火灾的蔓延和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在安全疏散空间设计中更要确保设施本身的安全、防火、防震诸方面要求。 结束语 汶川5.12地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给教育建筑的安全问题以深刻的教训,面对已成为废墟的校舍,建筑师应该对今后教育建筑的发展给予更多关于防御灾害的思考与关注。中国的建筑业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形态层出不穷,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城市的建造者们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何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人性的现代教育空间,将成为近期建筑师们应该仔细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_ 1 金磊,周有芒. 校园建筑安全与疏散避难空间研究.建筑创作,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