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平垟谢氏:“粉干当田种”传为美谈_第1页
肇平垟谢氏:“粉干当田种”传为美谈_第2页
肇平垟谢氏:“粉干当田种”传为美谈_第3页
肇平垟谢氏:“粉干当田种”传为美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肇平垟谢氏“粉干当田种”传为美谈在苍南灵溪叶家垟(200多年前为平阳县管辖)一带,世代居住着谢姓一脉,他们以做粉干为业。肇平垟的谢氏,就是从那里迁居过来的。200多年前的一天,叶家垟的谢氏兄弟理甫、理香、理生、理祥四人,来到瑞安三都岭之上,往下一望,只见前面一片空地十分辽阔,四周无山岭阻隔。“这里地势平坦,是晒粉干的好场地。”兄弟四人喜出望外,之后决定将家搬到这里。兄弟四人匆匆忙忙赶回家,整理好行李,划着小船顺飞云江而下,直奔肇平垟。“不过,当时理祥见江大船小,感到害怕,不敢上船,最终没有迁居到我们这里。”肇平垟下村老协秘书长谢尚东说。兄弟三人来到肇平垟后,在荒野上搭建草屋,开垦生产,定居了下来。他们没有忘记老本行,依然做起粉干,在这片宽阔的土地上,晒起了一条条长长的粉干。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4200多年来,肇平垟谢氏世代做粉干,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在当地相当有名,甚至周围村居的村民也开始跟着做起了粉干,在当地有“粉干当田种”的俗语。“现在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以前都做过粉干。”谢尚东说,20岁时,他就接过了父母手中的活,做起了粉干。回忆当时做粉干的情景,谢尚东用了一个“苦”字形容。“那时候都是纯手工制作,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磨粉,粉干做好已近中午,随便吃个饭就要把粉干搓散,分在杆子上,拿到太阳下晒。到了晚上,太阳落山,又要把一杆杆粉干搬回家里,弄弄好又要淘米了。”谢尚东介绍,手工做粉干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天到晚没有一刻是空闲的。不过,正由于采用传统纯手工的做法,肇平垟出产的粉干特别有嚼劲,远近闻名。“那时挑到鲍田、场桥,或者瑞安市区、温州卖,75公斤大米做的粉干,一天就可以卖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4完。”谢尚东说。“做粉干有别于种田,但也是靠天吃饭。”谢尚东介绍,他们最怕的是梅雨天或者雷雨天气。梅雨天粉干容易发霉,而雷雨天时,晒场上的粉干会来不及收拾,发霉或淋湿的粉干只能倒掉。随着经济的发展,粉干渐渐改为机器制作,手工制作粉干由于效率太低,逐渐没了市场。上世纪70年代,村里掀起了一股“养蜂热”,不少村民“化身”养蜂人,到全国各地养蜂追蜜。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又纷纷办厂做企业。现在,做粉干的工具已成了“古董”,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相关链接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4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融到当地的少数民族。汉晋时谢姓已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