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重庆城市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重庆城市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重庆城市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重庆城市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城市发展调研报告重庆市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章第一章 重庆内部环境分析重庆内部环境分析.4 1. 自然环境状况.4 1.1 地理位置.4 1.2 面积.5 1.3 地势地貌.5 1.4 气候.6 1.5 河流.6 1.6 资源.8 2. 区域布局.8 2.1 都市发达经济圈.9 2.2 渝西经济走廊.10 2.3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10 3.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11 3.1 交通状况.11 3.2 通讯.17 3.3 能源建设.17 4. 产业状况.18 4.1 产业结构.19 4.2 支柱产业.19 4.3 部分产业分析.20 5.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24 5.1 宏观经济.24 5.2 产业结构.26 5.3 消费.26 5.4 固定资产投资.28 6. 城市化进程.28 6.1 城市化现状.28 6.2 城镇化进程.29 6.3 重庆城市化的目标.30 7. 投资环境分析.31 7.1 经济背景.31 7.2 人文背景.31 7.3 政府效率.34 7.4 开发区.35 8. 居民经济状况.36 8.1 居民收入.37 8.2 居民消费水平.38 8.3 居民储蓄.39 8.4 物价状况.39 9. 重庆发展总体规划及发展阶段.40 9.1 枢纽重庆.41 9.2 功能重庆.41 9.3 中心重庆.42 9.4 都市重庆.42 第二章 重庆外部环境分析.43 1. 投资、贸易、合作.43 1.1 吸收外来投资.43 1.2 对外贸易.44 1.3 经济技术合作.44 2. 三峡工程.45 2.1 在移民中发展.45 2.2 对口支援.46 2.3 推进库区环保.46 2.4 对航运的变数.46 3. 西部大开发.47 3.1 西部大开发将给重庆带来历史的六大发展机遇.47 3.2 西部大开发使得重庆面临三大挑战.48 3.3 近期目标:.48 4. 直辖市机遇.49 4.1 低行政成本优势.49 4.2 高效率优势.49 4.3 东西联动的体制优势.49 4.4 大城市带大农村优势.49 4.5 行政杠杆和经济资源一体化优势.50 4.6 人才集聚优势.50 5. 城市竞争力.50 第一章第一章 重庆内部环境分析重庆内部环境分析 1. 自然环境状况自然环境状况 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长江经济带的龙尾 东部西部的结合部 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1.2 面积面积 重庆幅员面积 82,403 平方公里,南北长 450 公里,东西宽 470 公里,是中国行政 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1.3 地势地貌地势地貌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 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 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多呈现“一山一岭”, “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 1.4 气候气候 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 沛,湿润多阴等特点。全年平均气温 18.80,年总降雨量 814.80 毫米。 重重庆庆地地貌貌结结构构 山山地地 76% 丘丘陵陵 18% 台台地地 平平 原原 6% 1.5 河流河流 重庆现有水域面积近 30 万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4。主要河流有长江、 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长江、嘉陵江、 乌江等大小河流 446 条。 2. 区域布局区域布局 重庆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特大城市之一,辖 14 个区、26 个县(市) ,全市面积八万 三千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万,包括汉、回、苗、土家等民族,其中三分之一属于三 峡库区范围。 2.1 都市发达经济圈都市发达经济圈 该区地理区域相对完整,经济社会特征大体相同的主城 9 区。 2.2 渝西经济走廊渝西经济走廊 该区为沿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渝黔高速公路和渝黔铁路、319 国道和遂渝 铁路以及规划中的遂渝高速公路、212 国道和渝合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分布的 12 个区 县(市) 。 2.3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该区为沿三峡库区、渝万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分布的 19 个区县。 3.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3.1 交通状况交通状况 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今年 3 月表示重庆在以后 8 到 10 年将投资 1000 亿人民币在 公路、航运、铁路、机场以及管道运输,以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 的目标。 3.1.1 铁路铁路 重庆现有的铁路干线是重庆现有的铁路干线是“一环一环” , “四干线四干线”的形势的形势:“一环”是指重庆市内自己 形成的环路,即重庆南川涪陵渝北北碚重庆。四干线是成渝、川黔(小南 海石门坎) 、襄渝、内昆,加上两条支线铁路,总里程 2076.7 公里。 重庆市规划到重庆市规划到2010年其铁路将形成年其铁路将形成“一环八射一环八射”,即从今年开始修建和改造的四 条新干线,即:渝怀(怀化)铁路,全长 625 公里(重庆境内 430 公里) ,为一级单线, 有望提前到 2004 年底通车。遂渝铁路,已于 2002 年底开工建设,全长 127.63 公里, 单线级铁路,电力牵引,预计 2005 年建成通车。 渝达铁路,正在进行提速改造, 今年月全部完工后。兰(州)渝铁路,走向为:兰州广元南充重庆,与宝成 铁路和达成铁路交换,新建长度为 1030 公里,是西北与西南的一条便捷通道。 3.1.2 公路公路 到 2001 年底,重庆市内已经建成已经建成纵横南北、贯通东西的“一环四射”高速公路骨 架,分别连接主城区环线高速公路及成渝、渝涪、渝黔(一期) 、渝合高速公路,总里 程达 400 公里。 重庆市规划到 2010 年,公路建设要实现两个“2000 公里”的目标。届时,主骨 架高速公路为“二环八射” ,总里程 2000 公里。 “二环”即是现有的环线高速公路和拟 建的外环高速公路。全长约 180 公里的外环高速公路将北碚、江津、巴南、南岸、江 北、渝北进行串联,使重庆主城区现有发展空间扩大。 “八射”分别是重庆成都、 重庆遂宁、重庆南充、重庆邻水、重庆武汉、重庆长沙、重庆 贵阳、重庆泸州条高速通道。 半小时主城半小时主城 2001 年起重庆在城区内兴起了“半小时主城半小时主城”建设, “半小时主城”即在主城九 区范围内,区政府或任何一个重要基点到重庆人民广场或者市政府都不超过半小时。 该项目工程已于 2001年启动,计划 2005 年完工。届时,将极大的改善主城交通。 8小时重庆小时重庆 地方公路也在进行“8 8 小时重庆小时重庆” 、县际公路、农村公路、山区公路的建设。计划 到 2010 年,实现所有的县际之间、高等级、出境公路有一条二级以上的公路相连, 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网络。 3.1.3 航空航空 重庆市现有江北国际机场距市区 23 公里,有高速公路与市区相连。是连接全国 27 座大中城市和日本、泰国的重要空中枢纽。 重庆机场建设总体目标是到 2010 年形成“一大二小”的基本格局,建设航空枢纽 中心。“一大一大”即江北国际机场,即江北国际机场, “二小二小”是万州五桥机场和黔江舟白机场是万州五桥机场和黔江舟白机场。目前江北 国际机场正在扩建之中。建成后将成为西部一流航空港。万州五桥机场于 1999 年 12 月动工修建,2003 年 5 月通航。黔江舟白机场计划 2003 年 10 月开工建设,2005 年建 成投入使用。 3.1.4 港口、航道港口、航道 现有的重庆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天然良港,千吨级轮船可终年通航,三峡工程建 成后,万吨级船队可从武汉溯江而上直达重庆港。 重庆现有重庆港集装箱码头、万州国际集装箱码头重庆港集装箱码头、万州国际集装箱码头等等大型的码头,近期重庆市 对长江上游最大的专业集装箱码头寸滩集装箱码头寸滩集装箱码头进行了最后的可行性论证,论 证通过后一期工程将马上动工,预计在三年内完成。 重庆市规划在 2010 年把重庆建设成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其中,航道建设目标为: 以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运主通道和渠江、小江、大宁河等四级以上“三主三干”航 道为骨架,其它五、六级航道为基础,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叶脉型航道体系。 港口建设目标为:以重庆主城、万州两个主枢纽港和涪陵、江津、奉节、合川、彭水 5 个重要港口为中心,以其它县城港及集镇港等中心港口为基础,形成层次分明、布 局合理、大中小结合的港口群。到 2010 年,全市港口将新增能力 4800 万吨,使货物 吞吐能力突破亿吨大关。另外,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还规划在丰都、忠县、 奉节、巫山等景区和三峡成库后水域较为宽阔的地区建设游艇基地。 3.1.5 轻轨轻轨 重庆市规划在 2020 年前建设成“六线一环”的轨道交通网,以渝中为中心,沿城 市发展轴线 6 个方向的辐射,一环线连接南岸四公里、沙坪坝、江北客运站等客流集 散中心,六环放射线贯穿其中。规划路线总长 312 公里。 其中主城区的轻轨线路纵贯长江和嘉陵江间狭长的渝中半岛,穿行于中梁山至真 武山之间的低丘地带,总长 14.35 公里。 3.2 通讯通讯 西部地区通讯设施最好的城市 全国次于北京、上海 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话网 4. 产业状况产业状况 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好,制造业能力比较强。 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和天然气化工两大带动能力较强的支柱产业。 重庆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对于西部地区的其他城市来说重庆的 产业结构调整走到了前列。 就重庆产业未来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可观的。重庆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发挥发挥“三大功三大功 能能” ,建设,建设“三个新高地三个新高地” 。即:发挥好经济中心的战略支撑、对外发挥好经济中心的战略支撑、对外“窗口窗口” 、辐射带动、辐射带动 功能;构造长江经济带的西部增长极、建设成渝经济新高地、长江上游发达经济圈功能;构造长江经济带的西部增长极、建设成渝经济新高地、长江上游发达经济圈。 因此,重庆本身的战略地位必将吸引大量国家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来发展支柱产业和化 产业结构,实现重庆经济的长足发展,以达到其发展目标。 4.1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从以下近几年重庆市各产业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目前重庆产业结构 排序为“二、三、一” ,说明正处于由工业时代步入后工业时代的重大调整时间。 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表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表 年份年份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199919.2%40.9%39.9% 200017.8%41.4%41.6% 200112.57%44%43.42% 200213.06%44.22%42.72% 4.2 支柱产业支柱产业 重庆市已基本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天然气化工的两大支柱产业,并规划 未来将重点发展汽车、化工、冶金、旅游四大支柱产业。 4.3 部分产业分析部分产业分析 4.3.1 汽车摩托车工业汽车摩托车工业 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重庆市的支柱产业。2002 年汽车、摩托车制 造业完成总产值 479.47 亿元,增长 23.7%。摩托车产量占全国同行业的 28,汽车产 量占全国汽车行业的 6。 在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的生产企业集中度较高,长安、庆铃、重汽三大集团 占全市汽车产值的 93.98;嘉陵、建设、力帆、隆鑫、宗申五大集团占全市摩托车产 量的 89.19。摩托车的出口继续增加,居全国第一,汽车出口取得突破。 虽然在 2002 年重庆的摩托车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面临着较大的竞争 压力,同时,也临近生长曲线的顶端了。相反,重庆的汽车制造业却有着非常诱人的 市场前景,如美国汽车巨头之一的福特公司与重庆长安集团合作,预计明年轿车年产 量达 1.5 万辆。因此,未来摩托车、汽车制造业的重心将在一定程度上朝汽车行业转 移。 4.3.2 天然气化工天然气化工 化学工业一直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2001 年重庆市化学工业完成工业产值 89.99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9.8。 重庆化学药在全国有较强的优势,化学原料药产量约占全国的 4.4,居全国第 10 位。2001 年化学原料药出口交货值 2.19 亿元,居全国第 11 位。 目前重庆市的天然气化工产值占据化工总产值比重的 40%。重庆拥有天然气资源 优势,其储量占全国储量的 15%,天然气化工生产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现在天然气 化工产业链正向着精细化工、医药及日化等领域延伸。 4.3.3 旅游业旅游业 重庆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该行业的前景是令人可喜的。重庆规划在未来的 7 年间,投入 153 亿打造旅游强市。2003 年至 2010 年的重庆市旅游发展总规划已 正式出台,该规划将重庆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片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圈、 以万州区为中心的三峡旅游区、以黔江为代表的乌江画廊与黔江民族风情旅游协作区。 重庆市旅游发展总规划一共分为 2 个阶段,前期投入 81 亿,后期为 72 亿,时间 从今年至 2010 年。 4.3.5 保险业保险业 重庆保险市场进一步发育,保费收入、承保风险总额及保险赔付等主要指标均大幅增长,保 险对重庆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保障作用日渐现。同时,也一定侧面的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生活观念的转变。 重庆市保险业务状况重庆市保险业务状况 200020012002 保险金额(亿元)保险金额(亿元)3419.623658.36 保费收入保费收入 财产保险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人身保险 27.71 10.72 16.99 33.72 11.32 22.40 46.17 13.31 32.86 赔款支出(亿元)赔款支出(亿元) 财产保险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人身保险 6.50 5.28 1.22 9.10 5.91 3.19 14.2 7.57 6.63 机构个数机构个数149194 从上表可看出 2002 年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 17.5;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 46.7。 全年共赔偿和给付各类保险金中财产险赔款增长 28.2;人身险赔款及给付增长 24.2。重庆市保险业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4.3.6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 近年来,重庆市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来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 需要,使房地产业成为拉动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这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 的方向。 重庆市的房地产业呈稳步发展态势,从近几年房地产业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重庆市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状况重庆市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状况 199920002001 经营总收入(万)经营总收入(万)7885829368221233020 土地转让收入(万)土地转让收入(万)188533310446392 商品房销售状况(万)商品房销售状况(万)6783837638101023896 房屋出租收入(万)房屋出租收入(万)157511651827629 其他收入(万)其他收入(万)75595123390135103 经营税金及其附加(万)经营税金及其附加(万)332744580363771 利润总额(万)利润总额(万)-48348-17588234 重庆市重庆市 2000 年和年和 2001 年房地产开发统计数据对比年房地产开发统计数据对比 完成投资完成投资施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新开工面积 小计小计住宅住宅小计小计住宅住宅小计小计住宅住宅小计小计住宅住宅 200014073283318968496221290969 200119711136542508102173816611259 增长率增长率4152293220192930 重庆市重庆市 2000 年和年和 2001 年房地产开发统计数据对比年房地产开发统计数据对比 销售面积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万平方米) 售予个人面积售予个人面积 (万平方米)(万平方米) 销售额销售额 (亿元)(亿元) 售予个人销售售予个人销售 额(亿元)额(亿元) 小计小计住宅住宅小计小计住宅住宅小计小计住宅住宅小计小计住宅住宅 200058049153647378536850 2001746635689612108729369 增长率增长率2929292938363738 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黄奇帆分析重庆房地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时指出:重庆成为西部国 际性的大都市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另外,重庆规划未来将是一个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中等城市、 卫星城市等共同组成的城市群。对房地产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发展机遇不仅仅停留在主城区,各 中等城市、卫星城都将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另外,重庆市本身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房地产业的 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4.3.7 建筑业建筑业 近几年,重庆市建筑业所完成产值的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份 企业数企业数 (个)(个) 建筑施工产值建筑施工产值 (万元)(万元) 建筑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 (万元)(万元)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万平方米) 房屋建筑竣工面房屋建筑竣工面 积(万平方米)积(万平方米) 2000178534865799451586088.493083.72 20011721436806412082967962.274341.38 200217552008659.654693.99 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来说,2002 年重庆建筑业总产值排行 14,房屋竣工产值排 行 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排行 8。 重庆建筑业近几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庆房地产业、基础建设的发展。 随着重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建筑业的长足发展势在必行。 4.3.8 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 重庆的商贸相对于西部其他地区来说具有相对优势。商贸流通也已经发展成为全 市的重点行业。2001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99.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8.7,居西部各大城市的首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301.89 亿元,占全市的 43.17。 随着重庆商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重庆现在正在逐渐成长为长 江上游的商贸中心。 5.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重庆的经济宏观环境运行进入了一个稳定和较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这种稳定和 快速的发展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将会持续到以后多年。2003 年初,市长王鸿举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重庆累计将完成 7000 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建成“枢纽重庆”、“数字重庆”框架。同时,该报告确定了未来五年重庆发展 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以上,2007 年经济总量达到 3200 亿元 人民币,在 2000 年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万元。另外,该报告还指 出未来五年重庆将立足于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打造“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建设全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基 地、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长江上游最大的信息产业基地、生 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环保产业基地。 5.1 宏观经济宏观经济 5.1.1GDP 2002 年,重庆的 GDP 总量达到 1971 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在 23 位。 5.1.2 GDP 的增长率的增长率 重庆的经济总量的虽不高,但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较快速发展的时期,从近几 年重庆的 GDP 增长速度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就可以看出: 9 8.1 7.3 8 7.5 9 10.3 8.5 0 2 4 6 8 10 12 1999200020012002 系列1 系列2 1全国全国 GDP 增长率增长率 2重庆重庆 GDP 增长率增长率 5.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重庆的三次产业同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渐趋于改善。2002 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315.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826.45 亿元,增长 13.8%;第三 产业实现增加值 828.87 亿元,增长 9.2%。 2002年产业结构比例 1 16% 2 42% 3 42% 1 2 3 1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5.3 消费消费 5.3.1 社会消费品社会消费品 据了解,三大需求中,投资消费担当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2 年投资对重庆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达百分之六十。 另外,消费品市场有所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63.05 亿元,比上年 增长 9.1%。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1.14 亿元餐饮业实现 69.73 亿元;其他行业实现 212.18 亿元。 1 63% 2 9% 3 28% 1 2 3 1批发零售贸易批发零售贸易 2餐饮业餐饮业 3其他行业其他行业 按行业划分的消费比例按行业划分的消费比例 分区域看,2002 年都市发达经济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7.15 亿元;渝西经 济走廊实现 186.98 亿元;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实现 218.92 亿元。 1 46% 2 25% 3 29% 1 2 3 1都市经济发达圈都市经济发达圈 2渝西经济走廊渝西经济走廊 3三峡区生态经济圈三峡区生态经济圈 按区域划分的消费比例按区域划分的消费比例 5.3.2 物价物价 2002 年重庆市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99.6,比上 年价格总水平微降 0.4 个百分点。分类别看,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家庭设备 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降幅较大,分别比上年下降了 6.5%、4.4%和 3.2%;食品价格下 降 1.3%,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 1.6%,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 0.6%,娱乐教育文化价格 上涨 5.5%,居住价格上涨 4.1%。 5.4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2002 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累计完成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 995.66 亿元,比上年增加 193.84 亿元,增长 24.2%。其在各方面的投 资比例如下图所示: 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图 50% 16% 25% 9% 1 2 3 4 1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投资 2更新改造投资更新改造投资 3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4其他投资其他投资 6.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 6.1 城市化现状城市化现状 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市化水平低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市化水平低 重庆幅员面积 8.24 万平方公里,既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又有特大型城市,具有典 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重庆现辖 40 个区县(自治县、市),近 3/4 的区县属于农业区县。1998 年末全市 总人口为 3059.69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 614.03 万人,而重庆主城六个区的非农 业人口就有 222.79 万人,是全国有名的特大城市。 城镇体系不合理城镇体系不合理 重庆现有 7 个建制市,645 个建制镇。其中,特大城市一个,即重庆(城)市; 2050 万人的中等城市两个,即万州区和涪陵区,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10 万人 以上的小城市 6 个,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等;其余多为人口在 5 万人以 下的城镇。 6.3 重庆城市化的目标重庆城市化的目标 2005 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 30。 2015 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 45。 2020 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 50。 7. 投资环境分析投资环境分析 7.1 经济背景经济背景 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971.1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3%, 增幅高于上年 1.3 个百分点,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六年来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 7.2 人文背景人文背景 7.2.1 人口人口 2002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3107 万人,比上年增加 10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1976.05 万人,城镇人口 1130.95 万人,城市化率为 36.4%,比上年末提高 1.7 个百分 点。全年人口出生率 9.4,死亡率 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3。 主城九区人口:主城九区人口: 渝中区 58.61 万 大渡口区 20.41 万 江北区 46.65 万 沙坪坝区 67.6 万 九龙坡区 72.18 万 南岸区 47.57 万 渝北区 80.83 万 巴南区 85.97 万 7.2.2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 49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 175 万人,其中土家 族人口最多,有 113 万人,其次苗族约 52 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开发区的五个民族自 治县和涪陵地区。 7.2.3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 15 岁及 15 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365 万,其中男性:108 万,女性:257 万。 2000 年,重庆市城镇失业率为 3.5,与 1999 年持平。人均教育支出 显著增加,个人发展潜力提高。据重庆市城调队对主城区居民家庭生活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0 年城市人均教育支出 496.94 元,比上年增长 16.0,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 9.1,比上年增加了 1.2 个百分点。对 教育的重视,使个人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7.2.4 居民就业情况居民就业情况 2002 年,全市就业人员为 1710.5 万人,比上年增加 13.5 万人,增长 0.8%,其中 城镇就业人员 540.4 万人,比上年增长 2.9%。非公有制经济及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主 渠道。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达 477.4 万人,比上年增长 9.0%;第三产业就业人 员 514.1 万人,比上年增长 5.5%。 7.2.5 人民生活水平 2001 年,重庆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年,重庆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0.3870.38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 系数为系数为 0.5410.541,说明重庆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富裕,农村居,说明重庆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富裕,农村居 民也已经达到温饱并接近小康水平。民也已经达到温饱并接近小康水平。 7.3 政府效率政府效率 1. . 政府运行成本更低政府运行成本更低 重庆直辖后,政府运行成本降低,管理层次减少,由原来的省、地区、县、乡四 层变成了市、县、乡三层,组织机构更加扁平化。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人 口数与公务员(包括其他财政供养人员)的比例,全国平均是 30:1;西部地区平均是 20:1,效率更低一些;重庆是 50:1,远远高于全国和西部的平均水平。 2. . 争取政策支持的优势争取政策支持的优势 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层次上离北京更近了,向各部委的汇报、请示更容易了, 作为直辖市,参照系是北京、上海、天津等老直辖市,重庆的各种问题就更容易得到 中央部委的关注、理解,也更容易得到其支持。 3. 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 由于各区县直接受市委、市政府领导,没有了中间层次,效率更高了。一方面, 中央各类会议、决策,传达贯彻的速度更快了,同时由于市政府的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