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抗微生物药_第1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抗微生物药_第2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抗微生物药_第3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抗微生物药_第4页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抗微生物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 抗微生物药一、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1.化学治疗概念 化学治疗: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源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剂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杀菌剂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抗生素后效应PAE: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但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2.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 抑制核酸代谢:利福平、喹诺酮 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甲氧苄啶3.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药物不能达到其靶位产生途径 细菌所产生的酶使药物失活,如-内酰胺酶 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代谢拮抗物形成增多4.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二、 喹诺酮类、磺胺类与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1.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抗菌作用机制共性代表药特点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1.抗菌谱广2.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3.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在未成年动物可引起关节痛4.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泌尿道感染、前列腺炎、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诺氟沙星(氟哌酸)第一个喹诺酮类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主要用于胃肠道、泌尿系统感染依诺沙星仅用于治疗淋病、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培氟沙星对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株有较好活性氧氟沙星血药浓度高而持久,痰中浓度高左氧氟沙星剂量仅为氧氟沙星的1/2,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环丙沙星体外抗菌活性为目前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中最强者洛美沙星可用于泌尿生殖器官、皮肤、软组织、呼吸道、眼科感染的治疗。本品具有光毒性或光敏性氟罗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略低于环丙沙星,但体内抗菌活性强于现有个喹诺酮类司帕沙星少数患者出现光毒性反应,可产生Q-T间期延长,宜慎用 2.磺胺类 磺胺类为人工合成的防治全身性细菌感染的第一类有效的化疗药物。 抗菌谱:抗菌谱广,对其敏感的有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放线菌、沙眼衣原体 作用机制: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从而使细菌不能合成四氢叶酸及DNA,抑制细菌繁殖 磺胺嘧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尿路感染 临床应用 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烧伤创面感染 柳氨磺吡啶:胃肠道感染 磺胺醋酰:沙眼及眼部其他感染 不良反应 泌尿道损害 急性溶血性贫血 造血系统毒性 变态反应:药热、红斑、荨麻疹、疱疹、紫癜、剥脱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脑核性黄疸3.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甲氧苄啶(抗菌增效剂:与磺胺类合用,双重阻断四氢叶酸合成)、呋喃妥因、呋喃唑酮三、-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 稳定性:在室温下粉剂稳定,水溶液不稳定药动学 吸收:口服易被胃酸破坏,吸收少;肌内注射吸收快而完全 分布:分布于细胞外液,脑膜炎时可透入脑脊液 排泄:有肾小管主动分泌而排泄,可被丙磺舒竞争性抑制,延缓排泄,提高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各种螺旋体很强的杀菌作用 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较弱,需加大剂量才有效 放线菌及部分拟杆菌又有作用 抗菌作用机制:阻碍细胞壁黏肽生成,使细胞壁缺损,激活细菌自溶酶,从而使细菌体破裂死亡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症状:注射部位疼痛、硬结 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抢救)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半合成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对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有效)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也有杀灭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呋布西林、美洛西林等2.头孢菌素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代表药 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对-内酰胺酶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稳定高低稳定肾脏毒性较大较低基本无毒性无毒性对G+菌的抗菌力强比第一代差不及第一、二代高效对G-菌的抗菌力弱较强强高效组织穿透力较差较好强强临床应用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呼吸道、尿道、软组织感染G-菌致呼吸道、泌尿道、胆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G-杆菌感染致肺炎、菌血症、败血症3.非典型-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四、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1.大环内酯类 吸收:口服其肠溶片和依托红霉素后在十二指肠内溶解,在小肠上部吸收,食物可增加胃肠道酸度而延长其吸收。 药动学 分布:广泛分布至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还可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但难进入脑脊液 代谢:主要在肝脏代谢 排泄:胆汁分泌排泄,胆汁浓度高可形成肝-肠循环,肝功能不全者药物排泄较慢,仅少量由尿排泄 抗菌机制: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对格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红霉素 对革兰阴性杆菌也有很强作用: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 抗菌作用 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有相当的抗菌作用 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螺杆菌、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 对肠道阴性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不敏感 消化道反应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其乳糖酸盐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服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可引起肝损害 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时大环内脂类中最强的 克拉霉素:对革兰阳性杆菌作用比红霉素略强,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罗红霉素2.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因红霉素与此类药物相互竞争同一结合部位,且红霉素结合的亲和力强,而成拮抗作用,故不宜合用3.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有耳毒性五、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1.氨基糖苷类 抗菌作用: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某些革兰阳性杆菌有杀菌作用,链霉素有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 作用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耐药性:细菌对该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同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细菌产生一系列钝化酶是药物失活避免与有耳毒性的高效利尿药合用耳毒性 对前庭神经功能的损害: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不良反应 对耳蜗神经的损害: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肾毒性: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发生肌肉麻痹、呼吸暂停,可用钙剂或新斯的明治疗 变态反应: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等,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六、四环素类与氯霉素 1.四环素类 如有Mg2+、Ca2+、Al3+、Fe2+等多价阳离子,能与四环素形成难溶性络合物,使吸收减少 饭后服药,血药浓度比空腹减少50% 吸收:吸收不规则,影响因素 铁剂使其吸收率下降40%90%,故需同时服用两药时,应间隔3个小时 碱性环境影响吸收,而胃酸酸度高时能促进吸收 药动学 吸收量有限度,服用药量超过0.5g以上,血药浓度不再随剂量增加而增高,不随粪便排出 分布:广泛,可透过胎盘屏障,在骨、牙、肝中浓度高,存在肝-肠循环 排泄:肾 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有效,能间接的抑制阿米巴原虫天然四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抗菌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回归热、霍乱。土霉素对肠内阿米巴病效果好 胃肠道反应 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给予大剂量,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不良反应 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变态反应 二重感染半合成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强效、速效、长效。对四环素、土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脆弱拟杆菌也有抗菌作用。 米诺环素:抗菌谱与四环素相近,抗菌活性最强。不良反应主要可引起前庭功能障碍 吸收:由胃吸收,迅速而完全药动学 分布: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和体液中,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较高,对眼组织如房水、晶状体、角膜、巩膜泪腺等穿透性较好。可进入乳汁、唾液腺、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排泄:以原形物迅速由尿排泄2.氯霉素 抗菌作用及机制: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比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强。机制是使蛋白质合成抑制。 临床应用:主要用来治疗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立克次体感染及其他抗生素无效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不良反应 灰婴综合征 其他七、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1.抗真菌药分类药物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全身性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形成孔道,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胞内许多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胞死亡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静滴过快引起心律失常、惊厥,还可致肾毒性,加用生理量地塞米松可减轻反应,不能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以防肾毒性氟胞嘧啶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在体内转化为5-氟尿嘧啶,抑制真菌DNA合成而不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合成核酸不良反应少,可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用于治疗深部和潜部真菌感染广谱抗真菌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生长特比萘芬用于治疗潜部真菌感染选择性抑制角鲨烯环氧酶,抑制细胞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形成外用抗真菌药咪康唑外用,广谱抗真菌药克霉唑外用,治疗表浅部真菌感染 2.抗病毒药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阿昔洛韦抗DNA病毒药物,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孢疹病毒(HSV)药物之一,为首选药。与免疫干扰剂联合应用治疗乙型肝炎有效更昔洛韦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对HSV及水痘-带状孢疹的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对巨细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强于阿昔洛韦骨髓抑制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