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浅谈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才能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语文学科的本位就是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与体味。语言品味做到位了,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避免架空分析和“灌”的嫌疑,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更浓郁的语文味。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腻地品味语言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大胆追问,在语境中品味语言 语言的品味,集中在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上,尤其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感悟、体验,受到文学的熏陶。 引导学生品味春一文中第五段对“春风”的描写。 师:下面请同学们多角度地品味语言,可以从用词、修辞、句武、含义等角度来品味作者对春风的描写。 生:首句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师追问:你被母亲的手抚摸过吗? 生:抚摸过。 师:请说说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前天我肚子有点不舒服,妈妈就用她的手轻轻揉我的肚子,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师:有人把春风比作魔鬼的手,可以吗? 生坚决地:不行。因为春风和妈妈的手一样,都是温暖、柔和的。 师:回答真精彩!请你读一读这一句,传递你被抚摸时的感受好吗? 生之读声情并茂,尤其强调了“轻轻地抚摸”处。 当时我在课堂上判断学生可能没有真懂,只是在背答案,于是,当机立断,大胆运用追问,引进学生生活体验,结果学生的“假懂”在引导过程中变成了“真懂”,对春一课的语言有了感性的认识,课堂生成呈现难以预约的高潮状态。 二、反复诵读,在比较中品味语言 汉语句式多种多样,变换句式,不是一种文字游戏,也不是为了变换而变换,变换句式,是根据语境要求,追求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作者常常从语序、语气、语境等多个方面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分析文章时,我通过句式的变换,要求学生大声朗读,领略各组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如: 甲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1: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徽微露出点粉色。 乙2: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甲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通过反复大声诵读,对甲乙句式进行比较,学生体会到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艨胧春意,同时领略到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享受着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悠长的味道,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文千法,朗读为本。语文学习要通过对语言的体悟和揣摩来落实,通过比较,推敲斟酌活用的词语,找到激活思想的关键性词语,巧用甚至创造一些用以比较、参照的词句,在比较朗读中,优劣高下,彰明昭著,达到造词(句)知文的效果。 三、重视铺垫,在拓展中品味语言 有一回,同年级的一位教师抱怨:引导学生品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英子挨打部分的动作描写“拖”、“抄”两词,想通过对动词的品味,引导学生感受英子父亲那埋藏在鸡毛掸子下浓浓的父爱。但事与愿违,学生的回答偏离甚至得出“英子爸爸不和蔼,不像个好爸爸”的结论。 课例片段呈现:语言品味在学生了解到爸爸是一位富于情趣,努力工作,虽然有时脾气较暴躁,但是却热爱子女的形象之后展开。 生:“拖”、“抄”两词写出了爸爸对英子不去上学非常生气,很愤怒。 师:爸爸为何这样生气? 生:因为英子不去上学。爸爸怕英子将来没前途,所以生气。 生补充:这两个词其实也是写出爸爸对英子的爱,只是采取了一种古老(停顿),应该说是传统的方武而已。 (有学生鼓掌) 生抢答:同样,我认为“抄”“倒转”两词也表达了爸爸对英子的爱。 师反问:有人认为爸爸出手很重,对英子较狠心,爸爸不够民主不够和蔼,你为什么却不这样认为呢? 生:爸爸脾气是急了点。但是过去那个时代的爸爸大都如此,而且他是为女儿而急,他的教育方法在情理之中。 生补充:其实英子挨打,疼在爸爸心里! (学生鼓掌) 语言品味应当先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之上,而语言品味又反过来作用于文本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四、开发资源。在质疑中品味语言 我们见到的教科书上的文章在编入教科书的时候,大都经过了编者的删改。其实作者的原文和被编者切下来的角料也是一笔可供利用的重要的教学资源。胡心亭看雪一课,我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比较教科书的不同版本。 师:文中有一句话,我们手中的教材和去年的教材说法不太一样。 (板书)旧版: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新版: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 请问:你认为教科书编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改? 生:用“船”多别扭啊,在语音上就没有美感,而且“船”还给人一种很热闹的感觉,与文意也不谐调。 生:“船”给人一种很庞大很笨重的感觉,而“舟”小巧玲珑,给人轻松、悠闲和洒脱的感觉,正可以衬托出张岱深夜泛舟西湖的闲情遗致。 生:如果乘船去看雪,那还是失意的张岱吗?而“舟”更有一种象征意义,茫茫天地间一叶扁舟正是作者孤寂的心。 师:这里“舟”的意象更多地融入了作者的漂泊之感,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舟”这个字眼在中国文学中有独特的内涵。它给人的感觉有点风雨飘摇的味道,和作者当时的孤独寂寞正相称,而“船”则没有这样的审美感觉。 生:舟怎么“拿”得动呢?“拿”字看似不通,然而细加品味,却又有说不尽的妙处。一个“拿”字,流露出作者去看雪迫不及待的急切心情。 生:“拿”还给人一种随意的自然而然的感觉,张岱去湖心亭看雪没有刻意准备,是突然涌现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冲动。 生:读“是日更定矣”给我的感觉好像比“是日更定”夜更深了似的,并且“矣”字还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师:是啊,读,就要由言揣意;读,是深入文本的蹊径。 两种版本的用字在表现力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引导学生做了细致入微的语义辨析,给学生提供了观照文本的另一种全新的视角,学生敢于向编者质疑,揣摩出了一番精彩的对话。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品味,从语文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出发。对一些重点词语进行推敲,对一些含义丰富而深刻的语句进行揣摩,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在深入文本的同时也透过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招聘教师5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高空清洗施工合同6篇
- 广播剧后期课件
- Hsp90β-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医疗救援服务协议书范文9篇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部分专业技术岗位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Glyco-α-muricholanoic-aci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全自动地热恒压供水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科创大数据项目发展计划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欧洲非常规的知识产权战略课件
- 外滩建筑介绍
-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
- 你好,无废校园主题班会
- 购物中心公寓及写字楼勘察报告
- 中药煎服方法
- 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
- 聚合物混凝土定义、分类和性质Polymerconcret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