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及其防治6红火蚁入侵与控制.ppt_第1页
害虫及其防治6红火蚁入侵与控制.ppt_第2页
害虫及其防治6红火蚁入侵与控制.ppt_第3页
害虫及其防治6红火蚁入侵与控制.ppt_第4页
害虫及其防治6红火蚁入侵与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讲害虫及其防治(6)有害生物入侵红火蚁入侵与防治对策,一.有害生物入侵有害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160.0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47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87亿元,人类健康29.21亿元。以物种论,美洲斑潜蝇、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烟粉虱、温室白粉虱、造成损失均数以亿计,是危害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专家们根据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1000.17亿元,其中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998.25亿元、0.71亿元和1.21亿元。两项相加,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6%。,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易被这个物种入侵。1、外来入侵种的特点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度、湿度、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自行繁衍。许多外来物种虽然可以形成自然种群,但多数种群数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会造成危害。造成生物灾害的外来入侵种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生态适应能力强;(2)繁殖能力强;(3)传播能力强。,2、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外来物种的入侵,但其中一些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到入侵。与外来入侵种一样,这些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2)缺乏自然控制机制;(3)人类进入的频率高。,3、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依据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以及入侵种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预计在我国外来种容易入侵的区域。(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经国际货运传入的外来种往往首先在港口、口岸附近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轮船的压舱水排放和营附着生活的海洋物种也常常在港口落脚;火车、汽车携带的外来种则容易在铁路、公路两侧定居、扩散。,(2)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人类活动可直接带来外来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本来是稳定的,严重的人为干扰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使生态系统退化、多样性下降,给外来种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物种多样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抑制力也低,天敌种类少,外来种容易生存,种群容易扩增。,(4)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短时间内受到严重破坏,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入侵种极易迅速占据大量的生态位而成为优势物种。(5)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如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常常给外来入侵种的大爆发提供良好的条件。,4.外来生物入侵及对生态的影响外来生物在原产地不造成危害,进入新的地区后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某种生物在甲生态系统中由于受到生境、天敌、物种之间竞争和人为干扰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与外界环境已构成协调的生态系统,因此该物种在甲生态系统表现得很“温和”;当人们有意识地把这个种引入(或无意地带入)到乙生态系统这一新的环境中,引入或带入的仅仅是该物种,没有(也不可能)将它在原产地的生境、天敌、竞争和干扰等限制因素也一同引进或同时带入,因此该物种就可能在乙生态系统更适宜的环境中暴发性发展,对乙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我国主要外来入侵害虫物种名录(环保总局2002年11月发布),二.入侵红火蚁-南美红火蚁南美红火蚁(Redimportedfireant)分类上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家蚁亚科Myrmicinae,火家蚁属Solenopsis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wagneriSantschi(1916)国内外许多文献中沿用的学名为:SolenopsisinvictaBuren1972;Bolton(1995)根据分类学命名优先率法Solenopsisinvicta是Solenopsiswagneri的同物异名。,火蚁是蚁科昆虫中的一个属,全世界已记载181种(Bolton,1995),我国已记载5种3亚种。在广东常见的是热带火蚁Solenopsisgeminata(Fabr.),它的危害远不及南美红火蚁,两者的小工蚁体长约3毫米,大工蚁体长约67毫米,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入侵紅火蚁(RIFA)与热带火蚁(TFA)的工蚁(W)与兵蚁(S),南美红火蚁与热带火蚁主要区别,南美红火蚁入侵害与蔓延南美红火蚁的SolenopsiswagneriSantschi原分布于南美洲Parana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1918-1930传入到美国阿拉巴马州,随后通过苗木调运迅速扩散到东南部广大地区,现已占据了1亿公顷土地,分布于南部19个州和地区.从此成为美国农业、环境及人类健康上的重大问题。,1918入侵美国和定殖达90年,目前给美国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至今已报道有红火蚁发生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秘鲁、阿根廷、玻利维亚、乌拉圭、安提瓜岛、巴布达岛、波多黎各、多巴哥、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1975-1984年间红火蚁入侵波多黎各,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继发现红火蚁入侵,澳大利亚仅用3年时间,红火蚁的防治效果达98%。新西兰现已基本将红火蚁根除。2003年传入马来西亚。2003年在台湾桃园、嘉义、台北等地先后发现了红火蚁的踪迹。2004年首先在广东吴川发现红火蚁。2005年在香港元朗的路边泥地发现12个红火蚁蚁丘。短短5天内,在香港发现的红火蚁蚁丘已升至近200个,红火蚁在香港有扩散的迹象。,我国最早报道发现红火蚁是广东的吴川市,其后深圳、惠州、东莞、珠海、番禺等地陆续发现红火蚁的入侵。广州大学城已有红火蚁入侵与危害。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台湾、香港、澳门等省市和地区地在2003-2004年先后上报发生,具体入侵时间不明。据湖南日报2005年5月13日报道,湖南省发生红火蚁重大疫情。红火蚁疫点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的大庸桥公园。广西南宁石埠镇在2005年也发现红火蚁。,红火蚁入侵中国的区域分析估计有农业专家发出警告:“红火蚁有可能入侵北京边缘”。美国早期研究认为红火蚁分布的年最低温度是在-12.3的区域,而目前认为在年平均温度为-17.8以下的地区红火蚁无法繁衍。基于红火蚁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适生温度、极限高温、极限低温、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的限制等分析,中国红火蚁的适宜生存地区是北纬32.9度以南的中南部的广大区域发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其自然扩散北界甚至可达天津及北京的边缘地区及河北、山西南部。,红火蚁入侵广州大学城,公路旁绿化带的蚁巢,中大生命科学大楼旁人行道上的蚁巢,广工宿舍外绿化带上的蚁丘很显眼,广美校区路边的蚁丘,生殖型雌蚁(有翅雌蚁、蚁后),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雄蚁和雌蚁具2对翅,每年在一定季节产生,分飞时在空中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蚁死去,雌蚁落地脱翅入穴,营造新巢,产卵而为蚁后。,每个成熟红火蚁蚁巢约有5万-50万头。是营社会性生活昆虫,具有工蚁、雄蚁和雌蚁三个基本品级。工蚁:体小,无翅,是发育不全的雌蚁,工蚁在巢内数量最多,专司筑巢、觅食、饲育幼虫、护卵、清洁蚁巢、保卫等职能;兵蚁:大型工蚁常称为兵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牧场大量的蚁丘和作物受到红火蚁侵害,蚁丘与发生环境,紅火蚁入侵苗圃,蚁后,雄蚁,工蚁,1年以上蚁巢,入侵紅火蚁成熟蚁巢有明显的蚁丘入侵紅火蚁初期蚁巢入侵紅火蚁蚁巢內部构造,其他蚂蚁成熟蚁巢其他蚂蚁成熟蚁巢,入侵红火蚁一般的扩散途径,红火蚁可以通过爬行扩散,活动距离只在几十米内,自然扩散速度比较慢,或短距离飞行和随水流等途径自然扩散;主要还是通过受蚁巢污染的垃圾、种苗、盆栽植物等含有土壤的园艺产品、草皮、土壤、堆肥、农耕机具设备、货柜、车辆等人为远距离传播。可以通过对红火蚁发生区可能携带蚁巢的相关物品进行严格检疫,减少远距离人为传播的机会。,红火蚁对人的为害,红火蚁喜群聚并好攻击,对其栖息地的周围环境生物具有强大危害。人被红火蚁叮咬后,受伤部位会感觉持续性灼痛,局部皮肤有红斑、水泡、硬肿,还有些痒,如水泡破裂常可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少数体质敏感的人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出现呼吸困难、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因脑缺氧和脑水肿,发生头晕、乏力、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南美红火蚁的发生地区,受攻击者常在野外,也有火蚁入屋攻击人的报告。据报道,大约有2%的人对红火蚁毒液有过敏反应,过敏的人被叮咬后可能出现发热现象,严重的可以导致休克。一旦被火蚁叮咬,根据经验,可按下列步骤处理:1用冰敷被叮咬部位,并用肥皂与清水清洗患部;2使用含有类固醇的外敷药膏涂患部,缓解痛与痒;3避免伤口的二次性感染;4若被叮咬后反应剧烈,如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应尽快到医院就医。在野外遇到蚁巢,不要动它,以免群蚁出来攻击。,盘栽植物也是红火蚁入侵的对象,电线杆基部南侧的蚁巢,番禺新恳木瓜园蚁巢里大量红火蚁2005.9.25,下田前做好的准备工作2005.9.25,单蚁后型蚁巢蚁丘分布典型特征陆永跃摄于美国佐治亚洲0504,多蚁后型蚁巢蚁丘分布典型特征陆永跃摄于美国佐治亚洲-0504,防治方法,诱饵投放和观察诱饵放置时优先考虑放在红火蚁喜欢活动的生境点,然后尽量保持两诱饵间距10米,并利用标示旗标定诱饵位置。诱饵数量要多于10个,应尽量覆盖所有的调查区域。诱集时间应在没下雨天的上午8时至下午5时红火蚁活动较密集的时段。一般放置后3060分钟左右收回,取出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若是可疑红火蚁则采集标本放入采集瓶;装有诱饵容器的边沿贴于地面,方便红火蚁爬上;诱饵诱集法只有在约2032温度范围内效果才好。,常用诱饵配制方式离心管+火腿肠片或午餐肉块:-将50ml容积的塑料离心管上半部两面各钻3个直径5mm左右的小孔,将火腿肠片或午餐肉块放进去后,用铁丝穿过。水平放置离心管,将铁丝插入土中,使离心管一面小孔紧贴于地面。此方法特别适用于住宅区的房屋墙角进行诱饵诱集。火腿肠片或午餐肉块:-将火腿肠片或午餐肉块穿于带有旗子的铁丝上,再将铁丝插于地面,让火腿肠或午餐肉块接触地面。-将浸透花生油或玉米油的滤纸或厚纸块和弄碎的玉米碎片放入50mm直径容器中,玉米碎片用量约1g。将容器横放于地面。,寄生性蚤蝇把卵寄生在入侵紅火蚁工蚁的身体,卵孵化後幼虫会在入侵紅火蚁的头部取食,最后工蚁将会死亡。研究报告指出入侵紅火蚁寄生蚤蝇具有明显的专一性,仅寄生入侵紅火蚁,小芽苞真菌是在1973年于南美洲发現,经试验后調查1996年已在美国立足。科学家们从南美洲引入了一种小芽胞菌,研究人员发现,小芽苞真菌能感染红火蚁的工蚁,并通过食物交换传染给蚁后。蚁后一旦被感染,体重就会迅速降低,从而导致产卵量降低,整个群体开始逐渐衰弱。,疫区划定根据调查结果划定疫区。目前疫区划定有两种情况:一是普遍发生区,以县为边界划定疫区;二是零星发生区,则以实际发生区域定界。调运检疫检疫物品:土壤(单独或粘附于其他物品)、带根带土植株、草皮、干草和稻草捆、装运过土壤的器具及其他可能传播红火蚁的媒介。检疫方式:设立调运检疫站(TransitInspetionLocation)检查调运物品,一般设立在州边界。检疫证书:当检查未发现受侵,按照规定处理后消除侵染,加工后避免受侵或消除侵染后,可以签发检疫证书。证书必须跟随货品调运文件,或者贴在物品或包装表面。,红火蚁根除技术措施1.根除队伍组织(1)红火蚁的防控工作人员为植物检疫技术人员以及农村(社区)红火蚁防治专业队。对防控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力求达到最佳防除效果,同时确保人畜和环境生态的安全。(2)组织发动发生区群众。在红火蚁发生区,加强对群众进行有关红火蚁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和预防能力,发动群众自觉参与社区环境清理和红火蚁防控行动。,2。清理发生区红火蚁滋生环境住宅区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居室住房地面和墙脚处堆放的杂物或食物,清除垃圾和食物残渣,减少蚂蚁适宜发生为害的环境。荒坡地对于蚁巢密度较大、杂草丛生不易处理的荒坡地,可先施用除草剂,待杂草干枯后露出蚁丘,再采用药剂防治。农田和旱作地清除耕地周围的杂草、灌木和土杂肥,切断通向田地的蚁道,铲除田间水渠、排水沟两侧的蚁巢。公园、绿化带、机场、码头、车站清除枯枝落叶和垃圾废品,铲除路旁50m以内的杂草。,发生区饵剂诱杀每年4月10月进行4次统一大规模施用饵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