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发电厂220th锅炉燃烧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_第1页
某发电厂220th锅炉燃烧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_第2页
某发电厂220th锅炉燃烧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_第3页
某发电厂220th锅炉燃烧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_第4页
某发电厂220th锅炉燃烧器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 1 . 1 . 1 . 1 . 1 目提出的背景 . 3 . 3 . 5 . 6 . 6 . 6 . 7 . 8 . 8 . 9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 10 . 10 . 10 . 18 . 21 . 23 . 24 . 24 . 24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目标 . 27 - - . 27 . 28 第四章 建设条件 . 29 . 29 . 29 理条件 . 30 . 31 第五章 设备及技术方案 . 33 . 33 . 33 . 33 . 34 . 36 . 36 . 37 第六章 节能措施 . 39 . 39 . 39 . 40 . 40 . 42 . 43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 47 . 47 . 47 . 48 - - 质条件 . 48 . 48 . 49 . 49 . 49 . 51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52 . 52 . 52 第九章 企业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 54 . 54 . 54 . 55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 . 56 则 . 56 目实施进度安排 . 56 . 56 . 56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 57 . 57 . 57 . 58 . 58 第十二章 融资方案 . 59 . 59 . 59 - - . 59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 60 . 60 . 60 用估算 . 60 . 61 . 61 务评价结论 . 67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 68 . 68 . 68 . 69 . 69 . 70 . 71 第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 72 第十六章 附件和附图 . 73 - 1-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目背景 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 项目名称 : 220t/2. 项目单位: 电有限公司 3. 项目单位企业类型: 中外合作企业 4. 注册资本: 5. 项目单位 法人代表: 6. 组织机构代码 : 7. 项目 负责人 : 8. 联系 电话: 9. 项目建设地址: 广东省 f 市 d 区 目单位概况 1. 企业概况 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 1 编制依据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 )(国家发改委第 40号令) ; (2)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 号) ; (3)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2006年版) ; (4)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7 年 4月) - 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 10月 28 日 ) ; (6)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 3 月出版) ; (7) 国家及地区的有关政策、法令和法规 ; (8) 电有限公司 提供的部分企业内部资料 。 2. 编制原则 ( 1) 认真总 结国内外 电力行业 先进 节能 技 术 , 做到节能高效、技术先进可靠、方案优化合理 , 保证长周期稳定、高 效益生产 ; ( 2) 充分依托项目建设地区现有的公用设施 , 以节约建设资金 ,提高经济效益 ; ( 3) 工厂生产要遵守环境保护法 , 执行 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 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 4)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确保本项目投产后符合职工安全卫生的要求 , 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 ( 5) 本项目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 ) 产业政策 ; ( 6) 充 分利用 限公司现有的各种设施和人力资源 , 以节省投资 , 提高经济效益。 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 本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 严格遵循与我国 电力生产 行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 针对该项目提出的各种目标、项目单位实际状况、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其未来走向展开。 主要包括:研究 电力 行业节能 现状及国家相关政策 , 评估该项目建设的意义 ; 调查项目拟建地各项技术指标(包括地理、气候及社会经济环境等) , 对项目能源的消耗情- 3- 况进行评估 ; 研究该项目单位的技术水平、组织结构状况 ; 对该项目建成后的各项能耗指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综合评估 ;研究该项目的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 方案和财务评价 , 分析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等。 目提出的背景 目提出的宏观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带动了能源消费长期高速增长。目前我国能源供给已呈现出紧张局面。大力推进节约降耗 , 缓解资源瓶颈制约 , 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用能工作的核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节约资源作为 我国的 基本国策 。 党的 “ 十一五 ” 规划纲要 中 进一步指出要在 “ 十一五 ” 时期单位 耗降低 20%左右 , 凸显了 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6 年 是 “ 十一 五 ” 开局之年 ,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耗仅下降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 ,节能减排两大指标均未能完成。 经 国家统计局 初步核算 2007 年 我 国单位 耗下降了 虽然这比 2006 年只完成下降不到 2%的情况大有好转 , 接近 完成 年 4%的降幅 ,但离 十一五 期间单位 耗下降 20%的目标还有差距 。 因 此, 国家发改委已经将 2008 年作为单位 耗目标完成的攻坚之年 , 有关节能减排的各项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 以确保国家 十一五 规划 , 这一约束性指标的按时完成。 为 确保国家 十一五 规划 , 这一约束性指标的按时完成 同时 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国家积极鼓励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 4- 企业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机器设备及生产技术,以应对能源短缺 及环保 带来的挑战。 广东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07 15 号)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实现 “十一五 ”期间节能减排目标,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 自身 实际,制订 了 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 方案 第 八 条 “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 , 对 电力行业的热 电联产 做出了说明与规定,指出: “ 着力抓好我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十一五 ”期间形成 2000 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在电力、有色、石化、纺织、食品、医药、建材等行业实施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在冶金、石油石化、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设珠江三角洲天然气利用管网,配套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 厂; 建设和改造热电联产机组 ; ” 凸 显了广东省对电力行业的热电联产节能减排工作重视程度。 本次技术改造项目符合 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第 四 项“ 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中第 二 小项“ 重点工程 ”第 1 条“ 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 ,“ 十一五 期间重点发展新建工业园区热电联产和现有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技术改造 ”中的条款。 本项目同时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40 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 )中第一类 ( 鼓励类) 第四款“电力”第 3 条“采用 30 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 和 第二十六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34 条“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 的政策条款范畴。 本 改造项目针对原锅炉设计能耗高、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把原有- 5- 1 台 220t/h 煤粉炉的直流型煤粉燃烧器改造成新型燃烧器 喷口带百叶窗稳燃型 , 可以 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增强企 业的市场竞争力 。 本项目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 宏观 政策,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能源, 同时 对企业的 发展前景 具有积极影响 。 目提出的微观背景 1. 项目实施的各项条件 ( 1)技术条件 电 有限公司地处 f 市 d 区 g 镇, 于 1995 年建厂,现有 在职员工 200 多人, 其中 工程技术人员 80 多人, 主营业务为发电、供热 。e 公司 现有 1 台 50调整抽汽机组, 配置 有 1 台 220t/h 高 温 高 压燃煤蒸汽锅 炉 , 供汽能力为 50 t/h,年发电量近 4 亿千瓦时。 ( 2)资金条件 本次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投入资金 105 万元 人民币,主要来源于企业多年经营盈余的自有资金,资金来源有保障 。 ( 3)管理制度 为响 应 国务院 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战略目标,项目单位在注重生产的同时,也注重企业的能源的管理, 详细 制定了质量 管理 体系和能源管理 制度 。 2. 项目实施的理由 e 公司 的 220t/h 锅炉,系杭州锅炉厂生产的单汽包自然循环煤粉炉,型号为 锅炉采用两级喷水减温系统来辅助汽温调节,配备两套制粉 系统 。 球磨机为河南焦作矿山机械厂生产的球磨机,锅炉配 50轮发电机组, 1995 年 12 月试运投产。近两年来 ,由于锅炉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存在较大差异,运- 6- 行中锅炉排烟温度远远高 出设计 排烟温度 值; 排放烟气中 飞灰可燃物含量 高, 项目单位经济 效益差。为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电有限公司于 2007 年委托梅州市华欣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燃烧器进行改造 , 同时在炉膛内部燃烧器附近水冷壁管上增设了 190 卫燃带, 来 提高锅炉的热 效率 。 本项目通过 把项目单位 原有 的 1台 220t/烧器 喷口带百叶窗稳燃型 , 不但能有效地确保低负荷下燃烧稳定和不会发生因着火提前而烧坏喷口,而且增加了一次风喷口出口处的煤粉(挥发分)浓度,从而有效地强化了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烬率 ,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完全,提高炉膛内的温度水平,形成均匀温度场和空气动力场;使锅炉排烟温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幅度降低。 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增强企 业的市场竞争力 。 目概况 目总资金 项目总投资 105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5 万元, 包括设备投资 60 万元,改造工程费用 30 万元,公用辅助工程费 15 万 元 。 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本项目新增投资 105 万元。建设期 8 个月,从 2008 年 5 月开始建设, 2008 年 12 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 。 本项目固定 投资 105 万元在 8 个月内完成, 2008 年 计划投资完成。 详见表 1 1投资估算表。 - 7- 表 1 投资估算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投资估算 1 设备投资 60 2 改造工程费 30 3 公用辅助工程费 15 总 计 105 设规模及目标 1. 建设规模 本 项目总投资 105 万元,其中 设备投资 60 万元, 改造工程费用30 万元,公用辅助工程 费 15 万元 。 本项目对 项目单位 原有的 1 台220t/h 煤粉炉的直流型煤粉燃烧器 进行技术改造,具体内容为: ( 1) 将两层一次风喷口更换为新型燃烧器 喷口带百叶窗稳燃器。并将原二层中二次风移作上二次风,将原下二次风喷口移至上、下一次风之间(即作中二次风),将原上二次风移作下二次风,各喷口出口截面积保持不变 。 ( 2) 在百叶窗喷口的上(或下)壁配有乏气风口,并在三次风喷口内加装竖钝体以确保能分流 10 20%的制粉乏气(三次风)接入乏气风口,用球阀(或闸阀)调节接入的乏气量,不但能有效地确保低负荷下燃烧稳定和不会发生 因着火提前而烧坏喷口,而且增加了一次风喷口出口处的煤粉(挥发分)浓度烬率。 ( 3) 用钢板和耐火灌注料将风箱与一次风喷口之间的间隙封堵 ; ( 4) 在三次风喷口内加装竖钝体 。 - 8- ( 5) 为保证煤粉在燃烧器出口迅速着火,在燃烧器附近区域水冷壁上涂刷 130提高炉膛温度。 项目实施后, 项目单位 年可节约原煤 ,节能收益约 元,同时可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 2. 建设目标 为 做好 国家 “十一五” 发展 规划制定的 节能减排工作,项目单位对现有的 1 台锅炉燃烧 器 进行技术改造,以 达到 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 同时可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 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和数据名称 单位 指标和数据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定投资 万元 动资金 万元 2 项目产生总效益 万元 常年份 3 改造后总成本 万元 常年份 4 所得税 万元 5 税后净效益 万元 常年份 6 盈利能力分析 务内部收益率 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 9- 务净现值 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万元 0%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万元 0% 态投资回收期 不含改造期 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年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年 投资收益率 本金净利润率 要结论 本项目技术先进,节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本项目符合 相关政策 法规 , 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和产业政策 ,项目可行 建议项目单位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项目计划尽快进行,在项目建设和投产的过程中,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现实状况适应性地调整项目计划,并极力执 行。 - 10-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目实施的必要性 家 节能战略规划实施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 “ 十一五 ”规划纲要进一步把 “ 十一五 ” 时期单位 耗降低 20%左 右作为约束性指标 , 凸显了 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 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 1. 我国能源发展情况 二七年四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该“规划”主要阐明国家能源战略 , 明确能源发展目标、开发布局、改革方向和节能环保重点 , 是未来五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 领。其中指出, “ 十五 ” 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现况、面临的主要问题 ,挑战 和能源发展的目标 : ( 1)我国能源发展现况 能源生产快速增长 , 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 2005 年 ,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吨标准煤 , 消费总量 吨标准煤 , 分别占全球的 是世界第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煤炭产量突破 22 亿吨 , 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石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 ,西气东输工程顺利建成 , 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等西部油气田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发电装机容量超过 5 亿千瓦 ,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明显缓和。 见下页“十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指标表。 - 11- 表 2“十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指标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 “ 上大压小 ” 取得成效 。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中小煤矿联合改造、落后小煤 矿关闭淘汰稳步实施。大型电站建设步伐加快 , 火电 “ 上大压小 ” 继续推进。西电东送等重点输电工程进展顺利 , 农网改造基本完成 , 六大电网联网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126 万千瓦 , 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 7 万千瓦 ,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 8000 多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生物质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 102 万吨 , 煤炭液化和煤制醇醚、烯烃等煤基多联产示范工程稳步推进。 技术创新取得进步 , 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 煤炭工业已具备装备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日产万吨矿井工作面的能力 , 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煤矿 。石油天然气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跨入国际领先行列。三峡工程顺利投产 , 标志着我国水电- 12- 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大型火电机组投入运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 500千伏和 330 千伏主网架 , 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 800千伏直流和 1000 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 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 市场机制逐步完善 。 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加快 , 产业集中度提高。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 一批产权多元化 , 煤电、煤钢、煤焦化一体化的综合能源企业正在发展壮大。煤炭市场价格机制趋于完善 , 区域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石油天然气产业形成了几个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取得进展。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 厂网分开基本完成 , 电力市场建设开始起步。 能源效率有所提高 ,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 2005 年 , 全国煤矿平均矿井回采率比 2000 年提高了约 10个百分点。在难采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 原油采收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从2000年的 392 克 /千瓦时下降到 2005 年的 370 克 /千瓦时;烟尘排放总量比 1980 年减少 32%;部分水资源缺乏地区实现了废水 “ 零排放 ” ;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比 1990年减 少了 40%。 ( 2)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 十一五 ”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 新时期新阶段能源发展既有新的机遇 , 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 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 但人均占有量较低 , 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 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 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 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 目前 , 煤炭消费占- 13-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 69%,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42 个百分点。以煤为主的能 源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 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国际市场剧烈波动 , 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 最近几年 ,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震荡、不断攀升 , 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 应对供应中断能力较弱;影响天然气电力安全供应的因素趋多;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 维护能源安全任务艰巨。 能源效率亟待提高 , 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 “ 十一五 ” 规划纲要提出了 2010 年单位 耗降低 20%左右的目标。一方面 , 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潜力看 , 经过努力 , 实现上述目标是可能的。另一方面 , 我国尚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 , 高耗能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仍将占有较大比重 , 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 提高能源效率 , 减少能源消耗 ,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 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 科技发展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 , 我国在能源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还有相当差距 , 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任重道远。 体制约束依然严重 , 各项改革有待深化 。 煤炭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 竞争力不强。完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 市场体系 , 还有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的各项改革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 农村能源问题突出 , 滞后面貌亟待改观 。 农村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生活用能商品化程度偏低。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 西部农村普遍存在能源不足问题 , 东中部山区和贫困地区用能状况也需要进- 14- 一步改善 , 全国尚有 1000 多万无电人口。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 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 3)能源发展的目标 消费总量与结构 。 2010 年 ,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 27 亿吨标准煤左右 , 年均增长 4%。煤炭、石油 、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与 2005 年相比 , 煤炭、石油比重分别下降 百分点 , 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增加 百分点。 生产总量与结构 。 2010 年 , 一次能源生产目标为 吨标准煤 , 年均增长 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 与 2005 年相比 , 煤炭、 石油比重分别下降 百分点 , 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增加 百分点。 2. 我国能源消耗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 1)我国能耗情况。 2005 年,我国 全球 5%,但一次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 煤炭则占 ,钢材消耗量占世界的 27%,水泥消耗量占世界的 50%。 2006 年,我国 全球 但能源消耗量占 15%,钢材消耗量占 30%,水泥消耗量占 54%。多年来,能源的过度消耗使我国能源日显短缺,越来越依靠进口, 导致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从 1990 年的 5%提高到现在的 50%左右。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精铜矿等 40%甚至 50%以上要依靠进口。 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改革开放到 2000- 15- 年的 下跃升为 “ 十五 ” 期间 (2001 2005 年 )的 上 。如下表 2 表 2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时期 长率 能源消费增长 率 能源消费弹性系 数 198143 64 99162 32 996 0 20018 001 002 003 10 004 005 006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摘要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日报 2007 年 3 月 1 日。 2006 年,单位 耗降低 但没有实现年初确定降低4%的目标。 “十一五 ”能源规划 提出,到 201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27 亿吨标准煤左右,即在 2005 年消费总量 吨标准煤基础上,每年增加 4%,每万吨 耗从 标准煤降到 2006 年经济增速达 消费的标准煤达 吨,消费量增长 达 按照这样的速度,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在 “十一五 ”期末控制的 27 亿吨标准煤指标 将提前达到。 ( 2) 我国的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生态和环境 不断恶化。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能耗高往往带来环境污染加重。近年来,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不断上升。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006 年比 2001 年上升 已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排放国。 2006 年,七大水系的 408 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只有 4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 类标准、 28%的断面为 v 类- 16- 水质、超过 v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 26%,全国农村尚有近 3 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37%;沙化土地面积 174 万平方公里,且有扩展之势;草原超载过牧、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草原面积的 90%。 2005 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 “环境可持 续指数 ”评价,在全球 144 个国家和地区排序中,我国位居 133 位。 ( 3)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 要通过抓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3. 本项目符合 国家节能战略 规划 和政策 电有限公司是 从事电力生产和区域供热的热电联产企业,主要产品有电力和供热蒸汽 , 年发供电电量 30000 万千瓦时 ,每年向热用户供热约 吨。年可节约原煤 合标准煤 能收益约 元 ,同时具有可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的功能 。 ( 1) 本项 目 符合 的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本项目符合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中第八条 “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中的相关 内容。方案第八条具体内容为:“着力抓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形成 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今年形成 5000 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重点是:实施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项目共 745 个; 加快核准建设和 改造采暖供热为主的热电联产和工业热电联产机组 1630 万千瓦 ;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 范项目 30- 17- 个,推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平方米,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 200 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5000 万支,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 ( 2)本项目符合中国节能政策大纲( 2006) 中国节能政策大纲( 2006) 中第 5 款 “ 城市与民用节能 ” 第1 项 “ 城市供热和制冷技术 ” 第 1 小项 “ 发展集中供热技术 ”指出:发展热电联产 、区域锅炉房集中 供热技术 ,取代小型、分散锅炉供热。合理选择集中供热方式,提高热电比重。需用电供热时, 应发展蓄热技术,利用低谷电。 江南发电厂位于 f 市 d 区 , 是 从事电力生产和区域供热的热电联产企业 , 为附近有居民和工业园区提供电力和 供热蒸汽 。项目单位,本次对 锅炉燃烧器的技术改造 ,是响应国家节能政策和执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举措,符合 中国节能政策大纲( 2006)中的“发展 热电联产 技术” 条款。 ( 3) 本项目符合 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广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第 八 条 “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 , 对 电力行业的热电联产 做出了说明与规定,指出: “ 着力抓好我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十一五 ”期间形 成 2000 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在电力 、有色、石化、纺织、食品、医药、建材 等行业实施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在冶金、石油石化、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设珠江三角洲天然气利用管网,配套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 厂; 建设和改造热电联产机组 ”。 - 18- ( 4)本 项目符合 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指出: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高度重视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 要求。 规划还对广东省 常规能源 情况作出了详细说明,指出:广东 省常规能源资源十分匮乏,全省煤炭、油页岩、油气和水能等一次常规能源储量折算成标准煤约 吨,仅占全国7020 亿吨的 4%,是国内常规能源资源最短缺的省份。 规划对电力行业的热电联产工程的发展和技术改造做出了详细指示。本项目符合其第 四 项“ 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中第 二 小项“ 重点工程 ”第 1 条“ 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 “ 十一五 期间重点发展新建工业园区热电联产和现有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技术改造 ”的条款。 力 行业发展需要 1. 电力 行业 发展 现状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电力销售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整个电力生产的发展 截至 2007 年底,发电设备容量达 千瓦,同比增长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全国电力装机实现了从 6 亿千瓦到 7 亿千瓦的飞跃。截至 2007 年底,全国 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 9- 万公里,增长 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 千伏安,增长 电力建设规模持续历史高位水平。全年基本建设新增(正式投产)发电设备容量基本与 2006 年持平,为 10009 万千瓦。电网新增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增 220 千伏及以上电网输电线路 41334 公里,比 2006 年增加 6490 公里;变电容量 18830 万千伏安,比 2006 年增加 3482 万千伏安。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迎来电网建设的新高潮。到 2010 年,国家电网在跨区域电网建设方面,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规模将达到 4200 千米,变电容量达到 3900 万千伏安,跨区送电能力达到 7000万千瓦;在城乡电网建设方面, 22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要超过 34 万千米,交流变电容量超过 13 亿千伏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 至 2007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仍 然 保持 了快速增长趋势,但是 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缺电的情况将依然存在,煤电衔接、电价改革、电源与电网的协调等仍是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 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1) 电力结构不合理依然突出。新增发电装机中火电达到88 2,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不足 7 万千瓦,火电装机中近 30为 10万千瓦及以下小机组,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较小 。 ( 2) 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输配电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城乡配电网建设滞后于主网建设,负荷中心受端电网建设滞后于送端电网建设。厂网分开后,电网建设速度虽然加快,但相当长时间内仍存在有电输不出的现象。 ( 3) 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目前,“高投入、高消耗、- 20- 高排放、难循环、低 效率”问题较为突出,我国每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比发达国家约高 50 克标准煤,线损率比发达国家高 2 3,火电厂耗水率每千瓦时比国际先进水平高 40多,主要电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一 。 ( 4) 电力体制和发展机制没有完全理顺。电力规划和产业政策执行乏力,电力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建立,电力监管还较为薄弱,电力工业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3. 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时,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施和物价的不断上涨,给电力生产行业带来了具大压力, 行业发 展临近拐点 。电力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1) 煤炭价格两年来已每吨上涨 150 元左右,煤炭大约占电力成本的 70%,对发电企业影响巨大,很多发电企业因此挣扎在微利或亏损边缘。 据中电联发布的 2008 年 1份电力工业经济利润情况简要分析报告显示, 1份,电力企业亏损企业明显增加,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电力企业 4773家中就有 1990家企业亏损。报告显示,在成本上升、收入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电力行业利润下滑十分明显。 1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 2007 元下降到 元,同比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