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手法综述_第1页
景观设计手法综述_第2页
景观设计手法综述_第3页
景观设计手法综述_第4页
景观设计手法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观设计组景手法综述 通过 空间结构 的变化,运用各种组织手法把各种景观的 美学要素 展现在人的面前,通过一系列 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及其它感官刺激 ,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景观美感的形成: 总体布局 结构方式 空间形态 景观要素 (几何因素 物理因素 人文因素) 景观组景涉及的内容: 一、景观环境及用地选择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 计成 圆冶 1、选择适合构园的自然环境,在保护自然景色的前提下去构园。 “ 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 ” 2、 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人工构园的方法。(借鉴名景和画谱) 计成 关同(五代)、荆浩(后梁) 谢眺(南北朝) 李昭道(唐)、黄公望(元) 二、景观结构与布局 相关要素: 性质 功能 组成 自然环境 1、总体结构的几种类型 自然风景园: 自然景观因素(远山峰峦、地平线变化、水体空间、自然树群) 人工景物(体型端正、比例尺度匀称) 形体单纯,比例和谐,构图完美,风格典雅。 以建筑功能为主的庭园: 以山为主体 以水面为主体 山水建筑混合 以草坪、种植为主体。 2、 总体空间布局 ( 1)景区空间的划分与组合 单一空间 大空间 目的:在总体结构上,为庭院展开功能布局、艺术布局打下基础。 划分手段:实体构件 主次景区各有主题,形式、大小、开合、高低、明暗对比。 ( 2)景区空间的序列与景深 空间序列:人们沿着观赏路线和园路行进时(动态),或接触园内的某一环境空间时(静态),客观上是存在空间程序的。若想获得某种功能或景园艺术效果,必须使人的视觉、心理和行进速度、停留的空间,按节奏、 按功能、艺术的规律性去排列程序,称为空间序列。 通过序列形成层次感和景深 登高 下降 过桥 越涧 开朗 封闭 远眺 俯瞰 室内 室外 节奏感 二段式:序景 起景 发展 转折 高潮 尾景 三段式:序景 起景 发展 转折 高潮 转折 收缩 ( 3)观赏点和观赏路线 以人的动、静和相对停留空间为条件,有效地展开视野和布置各种主题景物。形成网点线路构成全园的结构骨架。 1)路网与景区面积在密度上和形式上应保持分布均衡、防止奇疏奇密 2)线路网点的宽度和面积、出入口数目应符合园内的容量,以及疏散方便、安全的要求。 3)园入口的设置,对外应考虑位置明显,顺合人流流线,对内要结合导游路线。 。 4)每条线路总长和游览时间应适应游人的体力和心理要求。 三、景观造景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次景) 处理好主次关系,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主景要突出。 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 主景体量加大或增多 视线焦点 动势集中 轴线对应 色彩突出 占据重心 2、抑景与扬景 欲扬先抑 在入口区段设置障景、对景和隔景,通过封闭、半封闭、开敞相间、明暗交替的空间转折,再通过透景引导,豁然开朗,到达开敞空间。 留园入口古木交柯庭院 留园明瑟楼与涵碧山房 中部山池 留园曲溪楼 清风池馆 3、实景与虚景 通过空间围合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 4、夹景与框景 夹景:设障碍左右夹峙 框景:四周围框 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在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 八音涧山谷 由鱼藻轩远望西堤及玉泉山 湖区景色 仿杭州西湖苏堤 5、前景与背景 把主景适当集中,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山石、树丛或者草地、水面、天空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 海棠春坞院景 6俯景与仰景 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点的位置,出现仰视或俯视效果。 谐 趣 园 拂云亭 经塔 7、内景与借景 内景:以内部观赏为主 外景:以外部观赏为主 借景:有意识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猎取景观信息。 由池北向南望 在丛树空隙中可看见锡山上的龙光塔,将园外景色借入园内。 山池 从水池东面向西望又可看到惠山耸立在园内假山的后面,增加了园内的深度。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园林建筑:围墙 8、季相造景 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 湖山秀丽、芝径云堤 山区秋色、磬( 峰 金山亭、南山积雪亭 苍浪亭 虎丘晴雪 留园可亭秋色 网狮园雪景 四、景观空间艺术布局 1、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是指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审美感受。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构图处理,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 1)风景界面与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巧妙地利用不同的风景界面组成关系,进行景观空间造景,会给人们带来静态空间的多种艺术魅力。 (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1)最宜视距: 清晰视距: 25 观景视距: 30 识别景物: 150 辨认轮廓: 500m 发现物体: 1200 2)最佳视域 垂直视角: 130度( 30度) 水平视角: 160度( 45度) 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景物高度的 2倍或宽度的 最佳视点:垂直视角 18度(景物高的 3倍距离)、 27度( 2倍距离)、 45度( 1倍) 3)远视景 仰视高远:视景仰角大于 45度、 60度、 90度,高大感、宏伟感、崇高威严感。 俯视深远:视景俯视角小于 45度、 30度、 10度,深远感、深渊感、凌空感。小于 0度时,产生欲坠危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 30度夹角视场。广阔宁静、坦荡开朗感。 2、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及创作手法 流动空间: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游人的步移景异。 故宫从大明(清)门至奉天(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 1700米;其间共有三个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由大明门进入狭长逼仄的千步廊空间之后,出现横向开展的天安门广场,迎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天安门前汉白玉金水河桥和华表、石狮等,鲜明地衬托出暗红的门楼基座,形成第一个强烈感人的高潮。 进入天安门,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空间,顿为收敛;然后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压抑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 午门与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舒展而开旷。经太和门入太和殿前广场,顿觉宏伟庄严,正前方是巍蛾崇高,凌驾一切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 1)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地形起伏、水系环境、植物群落、建筑空间的有头有尾,有收有放。 瞻 园 ( 2)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利用地形地势变化,将景点拉开距离,景序发展游程起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