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练习题ppt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练习题ppt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练习题ppt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练习题ppt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练习题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练习题,刘冬梅,1,练字类,答题步骤:1、阐释某字的意思,指出运用的手法。2、回归诗句具体描述(写出了什么)。3、达到的效果(塑造的形象、描绘的景象、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等;另外考虑技法、结构、主旨等方面的效果。)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炼字专练1对月思故山朱熹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颈联中的“稀”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答案:(1)“稀”是“稀少”的意思。用一“稀”字一方面表现了明月之星夜星星稀显得稀少的夜空特点,另一方面借星星的稀少衬托自己的孤苦无依。,3,炼字专练2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问题: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用得好,“绕”有弯曲缠绕的意思,通过一个“绕”字,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的情景,表现出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场面,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表达的作者了喜爱之情。,4,炼句题型,答题步骤:1、描述句子(从关键词入手,或整句描述)。2、交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3、说明效果(结构、主旨、形象、情景、意境、情感等方面)。,5,江阴浮远堂戴复古(2005年山东卷)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试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描述)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效果)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效果)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6,诗眼类,答题步骤: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解题格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7,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頻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角度2(诗眼类),8,参考答案。“凉”一语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凄凉。(确定释字义)秋气清冷,抒情主人公夜久无眠,百无聊赖地频剪烛花,恹恹欲睡时却见床上洒满清冷斑驳的月影。(描景象)第三第四句用顶针手法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凉床、月影、梧桐三个意象共同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意境,烘托了难以排遣的愁情。(点作用),9,关键字类(一词或一句领全诗类型),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情感),10,夜归(宋周密)夜深归客倚筇(qin)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n)。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倚筇:扶杖。燐:燐火,俗称鬼火。萤:萤火。土塍:田埂。,【提问】“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11,参考,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最后,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凉,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急切归家的心境。,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12,关键字类(一词或一句领全诗类型),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技巧等方面考虑】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句句写燕子,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总起)。前四句写燕子两度衔泥,再逢故主,却远远相望,侧面写出诗人苍老;第三联写燕子也是居无定所,暗喻了诗人的漂泊无依的现状;尾联写出燕子翩然来舟慰我寂寞,迫于生计又不得离去的场景,也是写出自己艰难的生活境遇(结合诗句分说)。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总结)。,13,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引出“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14,比较鉴赏,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迁移训练,【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16,参考答案,“敌”字更好。(第一步),“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17,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18,参考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1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20,语言风格,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1,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22,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此诗语言特点是平实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23,能用来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