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音乐方面,艺术史上最显著的一个转折点发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古代风格虽然继续风行,但后来仅用于圣乐,而现代风格则逐渐用于非宗教音乐。由于音乐语汇的扩大、圣乐与非宗教音乐之间、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因此,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不过诸如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 巴洛克式音乐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巴洛克音乐采用什么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巴洛克音乐的和声是怎样的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通奏低音(thoroughbass, 又称作数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巴洛克音乐的织体是怎样的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巴洛克时期的曲式是怎样的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巴洛克时期有哪些主要的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力度是怎样的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歌剧的诞生和早期歌剧1. 歌剧(Opera)诞生于何时何地?它是怎样诞生的? 16世纪末、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巴迪宫廷的卡梅拉塔会社(camerata,意为俱乐部或小集团)成员巴迪、温琴佐.伽利莱伊以及佛罗伦萨学者梅在经过大量的对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基础之上诞生的。 2. 歌剧的前身是哪些音乐形式? 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仪式剧、宗教神秘剧、奇迹剧,文艺复兴的牧歌套曲、田园剧、幕间剧等形式。 3. 简介幕间剧(intermedio)、田园剧(pastoral drama)。 幕间剧是在戏剧两幕之间演出的有音乐的短剧。田园剧是传奇题材或乡村题材的带有音乐的舞台剧。 4. 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597年由里努契尼写剧本、r佩里作曲的达芙尼,取材于希腊神话。但乐谱已遗失。 5. 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哪一部?谁创作的?故事取材于哪里? 1600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 6. 在最早的歌剧中音乐形式是怎样的? 声乐部分以接近于朗诵的宣叙调为主,由少量乐器伴奏,采用通奏低音。音乐形式较为简单。 7. 简介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的歌剧写作观念以及他所奠定的早期歌剧形式。 主要是加强音乐性和情感表达。具体做法是将宣叙调的旋律线条拉长,使其具有歌唱性,并与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对比。他采用较大规模的乐队伴奏,并通过弦乐器的震音、拨弦以及不协和和声的运用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在歌剧中加入器乐段落,如一开始的“托卡塔”(即后来的序曲)、中间的舞曲等。歌剧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创作中形成的。 8. 举出蒙特威尔第的两部代表作。 奥菲欧(或译作奥尔菲斯)、阿丽安娜。 9. 继蒙特威尔第之后,17世纪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歌剧领域的威尼斯乐派)是谁? 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利(Cavalli,1602-1676)、切斯蒂(Cesti,1623-1669)。 10. 18世纪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歌剧(拿坡里乐派或那不勒斯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抒情作用,强调咏叹调的表现力,创立了ABA形式结构,称作“返始咏叹调”或称“再现咏叹调”(da capo aria)。他的乐队更加完备,还创立了“快-慢-快”的歌剧序曲(当时称作“交响曲”sinfonia)。 11. 拿坡里歌剧的特点是什么? 注重独唱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外在的效果,追求音乐语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乐织体较简单,主要是独唱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缺点是缺少真实性和戏剧力度。这种倾向导致了歌剧在18世纪的衰败。 12.介绍宣叙调和咏叹调. 宣叙调在歌剧(或清唱剧)中用于人物对话和剧情发展,其旋律接近于朗诵,咏叹调用来抒发人物感情并表现演唱技巧,音乐优美华丽,音域较宽。 13. 什么是白话朗诵宣叙调(又译作清宣叙调、干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dry recitative)和带伴奏宣叙调(recitative obbligato,accompagnato)? 前者是只用羽管键琴和一件低音乐器伴奏的宣叙调,主要用于大段的对话和独白。后者采用乐队伴奏,用于紧张的戏剧性场面,由于它在某中程度上带有咏叹调特点,因此又称之为咏叙调(arioso或recitativo arioso)。 14什么是“Da Capo Aria”(返始咏叹调)? ABA三段式咏叹调,再现时可以随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 15 A.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歌剧序曲是怎样的? (见本节第10题) 16 法国歌剧是怎样形成的? 十七世纪从意大利传入后,立即带上了法国化特征:重视宣叙调,在其中突出了法语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在歌剧中加进大量舞蹈场面;舞台装饰极为华丽,表现帝王生活的气派;歌剧序曲采用与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 17 奠定了法国歌剧形式的是哪一位作曲家? 原籍意大利的吕利(Lully,16321687)。(歌剧风格见上面第15题) 18 简介法国作曲家拉莫的历史贡献。 作有大量歌剧和古钢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1722年发表了和声基础理论,为现代和声理论奠定了基础。 19 英国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是谁?请举出代表作一部。 浦赛尔(Purcell,16591695),代表作是迪东和伊尼。 20 简介德国“歌唱剧”(singspiel)。 有对白的德国民间喜歌剧,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德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1 简介清唱剧(Oratorio)、受难曲(Oratorio Passion)和康塔塔(Cantata)。 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受难曲:音乐形式与清唱剧一样,在题材上集中于基督耶稣受难(钉十字架)的故事。 康塔塔:也译作大合唱,是带有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的体裁,内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与清唱剧一样的是没有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蒙特威尔地, 意大利作曲家,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是“新音乐”的第一个伟大作曲家。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人物。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创作是这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体裁的巅峰,而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乐的早期代表。他虽不是第一个写出歌剧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创作的歌剧却可以一直流传至今日,甚至影响在后世各乐派的作曲家。他的歌剧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歌剧,包括奥菲欧(LOrfeo)、坦克雷与克罗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朴比的加冕。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经遗失。除歌剧以外他还写了超过250首牧歌、2套尊主颂以及其他很多声乐作品,但是他从未写过纯乐器作品。 虽然在今天基于实际需要,他的音乐风味听起来与三百年前曼多瓦或威尼斯爱乐者耳中所听到的实况,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却又仿佛能永远契合于现代人的心灵。自古以来,非但音调已经改观了,甚至蒙泰韦尔迪在世时所惯用的乐器到今日亦不见其原始风貌。虽然如此,他的音乐听来仍然激越、聪灵,富含人性。这是一种大胆的音乐,背后更有蒙泰韦尔迪卓尔不凡的创作技巧烘托着。 从许多方面来看,蒙特威尔第的歌剧甚至比瓦格纳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现代人对歌剧的概念。就我们的观点来说,出现于蒙特威尔第之前的音乐,甚少具有斐然的个人风味,唯独蒙特威尔第在这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著人生的喜怒哀乐。 (1)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领域的集大成者。 (2) 是写作有情感的旋律,摆脱宗教的束缚的新音乐倡导者。 (3) 将不同的乐手(包括一些游吟诗人),召集起来演奏,埋下了民间音乐的种子,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乐队指挥 。 (4) 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他在1605年第五册牧歌集的前言中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称为“第一常规”(prima prattica),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可称为“第二常规”( second prattica)。他强调作曲家在运用“第一常规”时,“和声(指复调音乐)是歌词的主人”,即形式第一,内容第二;而在“第二常规”中则相反,“歌词应成为和声的主人”,即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5) 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代表作:奥菲欧:7年后出现的蒙特威尔第的这部奥菲欧,尽管题材和佩佩里与卡奇尼的尤丽狄茜别无二样,但音乐的成就则遥遥凌驾在这两部作品之上。在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中,宣叙调充分发挥了诗的抑扬,增强旋律的美感与和声的丰沛感。剧中极具效果地驱使了反复歌的曲式,咏叹调也颇具音乐式的紧密感。合唱曲则兼备和声与对位的两种要素,产生极富音乐性的统一。由于采用当时不曾见的大规模管弦乐编制,再加器乐法颇具效果,奠定了歌剧中的器乐地位。由于具有上述优异的独创性,这部杰作才能够超越时空延续到今天。此剧的管弦乐编制比较特殊,音响效果和近代歌剧截然不同其中:小型小提琴2、古中提琴10、古大 提琴3、低音大提琴2、长号4、短号2,高音直笛2、小号3、大键琴2、大型竖琴1、大型吉他2、风琴2在意大利师承他的是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和佩戈莱西(Giovanni Pergolesi, 17101736),都是意大利巴洛克歌剧大师。意大利器乐传统体现在该国伟大的巴洛克作曲家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韦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以及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身上。吕里(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和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 16831764)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两位大师。 在英国,继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假面剧盛行之后,有韩德尔(16851759)在声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韩德尔生于德国,在意大利受过音乐训练。而与他的同代人巴哈(16851750)随后在德国把巴洛克圣乐推向了高潮。德国其他的著名巴洛克作曲家有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柏格兹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731707)和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巴赫,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他的先辈世代均为乐师,他的4个儿子均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上颇具传奇色彩。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结果因造成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发展,但却欠缺后来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结构上清晰。而这却正是巴赫的特性,显然,我们是不能用乐句、乐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从和声的发展来看,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是巴赫最后确定、成型的。即使到了18世纪中叶为止,在当时和声所能达到的基础上,其成果是要归功于巴赫,他甚至被贝多芬称之为“和声的创造者”。 直到1832年,门德尔松在柏林首次上演沉睡将近一百年的马太受难曲之后,巴赫的艺术价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瓦格纳曾说,巴赫是德国人民在完全黯淡的悲惨世纪中内在精神生活的记载。从德国的历史上看,新教圣咏(Chorale)在德国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巴赫音乐就是通过新教圣咏将他的作品与德国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赫曾写过不少世俗康塔塔。在他的农民康塔塔中,作品全部采用了民间舞曲及流行的民歌。这是了解巴赫不可缺少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巴赫的音乐中,跳动着的正是德国人民的脉搏,这也正是巴赫音乐的灵魂所在。 J.S.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J.S.巴赫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那种上帝之光的仰望。在J.S.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音乐方式,是通过隐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觉上帝的存在。 J.S.巴赫音乐中除那些直接为宗教仪式而创造的管风琴曲、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外,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的音乐,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师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复杂变化,接近于数学与逻辑。所以研究巴赫的权威,著名管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1) 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2) 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3) 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4) 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宗教大合唱中的器乐演奏等。巴赫的音乐是跨越圣咏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至于古典时期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出发点,启蒙精神在他的音乐里表现为对信仰的崇敬、对生命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教堂音乐马太受难曲是饱含对人类的热爱的史诗性作品,代表着巴赫的宗教音乐的最高成就,被人们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他的教堂音乐的顶峰,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表现的是热情、正义、崇高,歌颂人类的感情。马太受难曲描写的是耶稣被出卖、受刑、死去和复活的情节,音乐规模很大,使用了三个合唱队、两个各由17件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两座管风琴,外加独唱者和独奏乐器。马太受难曲虽有一定的情节性,但是音乐所要表现的不是戏剧化的情节,而是史诗性的崇高精神。在受难曲里,情节性内容都由男高音的宣叙调唱出,有点像旁白,但又不完全脱离出音乐主体。情节叙述之外,合唱和乐队展开悲哀的沉思和激动的抒情,歌颂对人类的热爱和自我牺牲精神,表达对人生苦难的关怀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不是用作舞台演出的,它是用来配合教堂礼仪穿插的音乐,是实用性音乐。但是巴赫写受难曲并不遵循宗教音乐的传统和戒律,他借鉴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更多地使用器乐,用人声与器乐展开协奏曲式的竞奏,这使音乐大大地增加了戏剧性色彩,表情非常丰富。宗教音乐在这里被杂糅进世俗化内容,宗教形式下表达的是世俗化思想感情。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一、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然后又回到慢板。 二、布列舞曲。这是一个小巧的中间插段,其旋律轻松而朴实,有跳跃感。 三、西西里风格。这是一个宁静舒缓的广板,类似圣诞音乐中的田园曲。 四、欢乐的快板。以巴洛克式小号主题表达的欢乐气氛。 五、法国式的小步舞曲,柔和的对比乐章。 六、小步舞曲,双簧管与大管的合奏。 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弥赛亚。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而成的,同样也打动了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的所有听众,甚至英王乔治二世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其中这里所介绍的“哈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一、序曲。以华美而富丽堂皇的慢板旋律开头,然后以传统的赋格开始快板主体,利用乐器的对比重叠,表达出有活力、复杂的织体,然后又回到慢板。 二、布列舞曲。这是一个小巧的中间插段,其旋律轻松而朴实,有跳跃感。 三、西西里风格。这是一个宁静舒缓的广板,类似圣诞音乐中的田园曲。 四、欢乐的快板。以巴洛克式小号主题表达的欢乐气氛。 五、法国式的小步舞曲,柔和的对比乐章。 六、小步舞曲,双簧管与大管的合奏。 清唱剧弥赛亚之哈里路亚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弥赛亚。这部作品曾是作者“流着眼泪写作”而成的,同样也打动了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的所有听众,甚至英王乔治二世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起立以示敬意。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收。其中这里所介绍的“哈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当然,世上有许多贫穷的人,也因著弥赛亚的演出而多少获得些帮助,许多医院更因而被建造或改建。世界上各个角落每年都有人因为唱弥赛亚而获得心灵上的鼓舞,产生更多向上迈进的力量。许多基督徒因为听了它而更爱主、爱人。也有不少非基督徒(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合唱团员)因为参与了弥赛亚的演出而深受感动,决心追求真理、用音乐服事世人;福音的种子撒播在各种数不尽的,唱过、听过Mes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乡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5月)第二次质量测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国炉排长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破拆机器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4k电视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展望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ETC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电子测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执业药师执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 委托支付款项的委托书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 2025-2030年中国HDPE燃气管材市场营运趋势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 k线图经典图解
- 对公客户信息泄露应急预案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测试卷
- 塞外山城张家口
- 13.外墙涂料工程质量样板验收表格
- 玻璃马蹄焰池窑课程设计说明书
- 多发伤及复合伤的抢救处理流程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历史学科中考复习方法交流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4025-2010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编码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