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值(参考范围)】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 (1115g/dl)新生儿:170200g/L(1720gdl)【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山居住者。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参考范围)】成人:(410)109L (400010000l)儿童:(5 12)l09/L (500012000l)新生儿:( 1520)109L (1500020000/l)【临床意义】1增加。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 惧与疼痛等。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参考范围)】细胞类别成 人中性粒细胞杆状核0.010.05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硷性粒细胞00.01淋 巴 细 胞0.200.40单 核 细 胞0.030.08【临床意义】1、增多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 中毒、急性汞、铅中毒等。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手术后、烧伤等。嗜硷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诊、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2减少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 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常见的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在外周血象中,除了各类白血病幼稚细胞外,通常能见到一些细胞形态上的异常变化(一)中性粒细胞1核象变化:是指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占1: 13。 核左移:是指杆状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如晚幼粒、中幼粒等细胞增多为核极度左移,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 a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称再生性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 b白细胞总数不增甚或减低的核左移:称退行性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伤寒、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等。 核右移:是指不仅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且分叶过多,常见4叶、5叶(正常时多分3叶),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2毒性变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症时,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异。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毒性颗粒:胞浆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空泡:可在胞浆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色所致。 Dohle氏体:胞浆内出现嗜硷性点、线、梨形或云雾状物质,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塾,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 核棘突:胞核有各种形态的芽状突出,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毒、癌转移、严重放射损伤等有关。3退行性变:表现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胞核可呈固缩、肿胀、破碎、溶解等变化,退行变可以是细胞衰老死亡的表现。(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形态变异在多种疾病如各种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为常见。此外,疟疾、过敏性疾病、淋巴腺炎等亦可见,统称为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常可出现三种异型淋巴细胞:空泡型、不规则型和幼稚型。红细胞比积测定男:0. 420. 49L/L(42 49%)女:0. 370. 43L/L(37 43%)【临床意义】1增高: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脱水等。2减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数的减少而有程度不同的降低。三种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测定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测定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测定平 均 值MCH(pg)MCV(fl)MCHC(g/L)正 常27318292320360大细胞性贫血正常3250正常94160正常320360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2731正常8292正常320360单纯细胞性贫血正常2124正常7280正常30036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1229正常5080正常240300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参考值(参考范围)】男:15mm/6 0min女: 20mm/6 0min【临床意义】增快:生理性:年幼小儿、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病理性:急性炎症、风湿热、活动性结核、风湿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严重贫血、恶性肿瘤、重金属中毒等。血小板计数(PLT,BPC)【参考值(参考范围)】(1003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1、造血功能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血小板消耗增加,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增多: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添加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抗原与抗体分布规律】血型红细胞表面抗原血清中抗体ABABOABAB无抗B抗A无抗A和抗B【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每个都具有ABO血型中的某种抗原及相应的天然抗体。积压型检查的重要性不在于某种具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在以下各个方面:(1)输血:血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成分。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细胞的减少(大失血或贫血)均会发生临床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此时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合才能输血。(2)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依靠血型血清学检查来诊断。(3)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也必须ABO血型相符合才能移植,血型不符极易引起急性排异反应、导致移植失败。(4)ABO血型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也有一些报道,某些看来造血系统无关的疾病实际上可能与红细胞血型抗原有痼,但这方面的临床实用意义不大。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Rh血型系统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抗RH抗体引起的反应,抗Rh抗体主要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而产生,较大量的Rh阳性(D抗原阳性)细胞进入Rh阴性者体内后,2-5个月内血浆中可测到抗体,如经再次免疫,3周内抗体浓度可达到高峰。如受血者或孕妇血浆中含有Rh抗体时,当再与含相应抗原血液相遇,将引起严重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尤其以抗D与D红细胞为著。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约80%以上Rh阴性受血者的接受R h阳性血液后能产生抗体。尿液2微球蛋白测定 血清2微球蛋白(2M)平均浓度为1.8mg/L,2M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故尿中仅含滤量的1%。可采用酶免疫或放射免疫法测定。【参考值(参考范围)】血2M3mg/L尿2M0.2mg/L【临床意义】1、或尿中的2M可用于肾小球与肾小管损伤的鉴别。当肾小和损伤时,如急性肾小管炎症、坏死、药物及毒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汞、镉、铬、金制剂等的肾毒性)引起肾小管损害,使得肾小管重吸收不良,尿中排出2M增高。肾小球病变早期,虽然肾小球通透性增加,2M大量滤过,但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好,故血或尿2M均不增高。肾小球病变晚期,滤过功能减低,血中2M可明显增加;2、单纯性膀胱炎时尿中的2M正常。3、肾移植后如有排异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进,尿中2M含量增加。4、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活动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时,因2M合成加快,血清2M增加,尿中2M含量也可增高。尿酮体检查【参考值(参考范围)】定性试验:阴性【临床意义】(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糖利用减少,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而引起酮症。未控制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时,尿酮体检查极不价值。应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而后者尿酮体一般不增高,但应注意糖尿病酮症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亦可减少,甚至完全消失。(2)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如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腹泻、呕吐、饥饿、禁食过久、全身麻酸后等均可出现酮尿,此种情况相当常见。妊娠妇女常因妊娠反应,呕吐、进食少,以致体脂降低解代谢明显增多,发生酮体症而致酮尿。(3)中毒: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4)服用双胍类九糖药:如降糖灵等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可出现血糖已降,但酮尿阳性的现象。尿胆原及尿胆素检查【参考值(参考范围)】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阴性)定量:男:0.30-3.55mol/L女:0.00-2.64mol/L儿童:0.13-2.30mol/L尿胆素定性:阴性【临床意义】利用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血胆红素等检查可协助鉴别黄疸病因:(1)溶血性黄疸:当体内有大量戏细胞破坏时未结合胆红素增加,使血中含量增高,由于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肾,故尿胆红素试验阴性。耒经结合红素增加,导致肝细胞代偿性产生更多的结合胆红素。当将其排入肠道后转变为粪胆原的量亦增多,因而肠道吸收粪胆原及由尿中排出尿胆原的量均亦相应增加,尿胆原试验呈明显阳性。溶血性黄疸可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等。(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损伤时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除功能均可能受损由于肝细胞摄取血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其在血中的浓度升高,的主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升高,因其可溶于水并经肾排出,使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此外经肠道吸收的粪胆原也因肝细胞受损不能将其转变为胆红素,而以尿胆原形成由尿中排出,故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量明显阳性。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临床黄疸。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类似的结果。(3)阻塞性黄疸:胆法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血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素检查阳性。由于胆法排入肠道受阻,故尿胆原亦减少。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如胆石症、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胆法性肝硬化等,三种类型黄疸鉴别见表。正常人及不同类型黄疸实验室鉴别黄疸类型血清胆红素(mol/L)尿粪便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颜色尿胆原尿胆素尿胆红素颜色粪胆原粪胆素正常人17.117.13.4浅黄1:20阴性阴性阴性黄褐正常溶血性黄疸轻度或正常加深强阳性阳性阴性加深增多肝细胞性黄疸加深阳性阳性阳性正常或变浅下降或正常阻塞性黄疸正常或轻度加深阴性阴性阳性变浅或白陶土样减少或消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参考值(参考范围)】妊娠不同时期以及各孕妇之间血清HCG绝对值变化大,一般非孕妇女血HCG100IU/L,妊娠期间血清HCg水平见表在妊娠最初3个月,HCG水平每(2.20.5)天约升高一倍,尿HCG(HCG半定量法)非孕妇女5000IU/L,孕60-70天(8-32)104IU/L(清晨尿HCG水平最高,接近血清水平)。妊娠期间血清HCG水平妊娠周数HCG(IU/L)0.2155012505002310050003450010000451000500005610000100000681500020000023月10000100000【临床意义】HCG的检查对早期妊娠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与妊娠相关疾病、滋养细胞肿瘤等疾病的诊断、鉴别和病程观察等有一定价值。1诊断早期妊娠:孕后35-50天HCG可升至大于2500IU/L。60-70天可达8万万IU/L,多胎妊娠者尿HCG常于一胎妊娠。2异常妊娠与胎盘功能的判断:异位妊娠:如宫外孕时,本试验只有60%的阳性率,在子燥出血3天后,HCG仍可为阳性,故HCG检查可作为与其它腹症的鉴别。HCG常为312-625IU/L。流产诊断与治疗:不完全流产如子宫内尚有胎盘组织残存,HCG检查仍可呈阳性;完全流主或死胎时HCG由阳性转阴性,因此可作为保胎或吸宫治疗的参考依据。先流产:如尿中HCG仍维持高水平多不会发生难免流产。如HCG在2500IU/L以下,并逐渐下降,则有流产的或死胎的可能,当降至600IU/L则难免流产。在保胎治疗中,如HCG仍继续下降说明保胎无将近,如HCG不断上升,说明保胎成功。在产后4天或人工流产术后13天,血清HCG应低于1000IU/L,产后9天或人工流产术后25天,血清HCG应恢复正常。如不符合这一情况,则应考虑有异常可能。3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监测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及睾刃畸胎瘤等患者尿中HCG显著升高,右可达10万到数百万IU/L,可用稀释试验诊断如妊娠12周以前1:500稀释尿液呈阳性,妊娠12周以后1:250稀释尿液呈阳性,对葡萄胎诊断有价值。1:100-1:500稀释尿液呈阳性对绒毛膜癌也有诊断价值,如男性尿中HCG升高,要考虑睾刃肿瘤如精原细胞癌、畸形及异位HCG瘤等。滋养层细胞肿瘤患者术后3周后尿HCG应50IU/L,8-12周呈阴性;如HCG不下降或不转阴,提示可能有残留病变,这类闰例常易复发,故需定期检查。4其它更年期、排卵及双侧卵巢切除术均可致黄体生成素升高,因LH与HCG的肽链组成相同而使采用抗HCG抗体的妊娠试验阳性,此时可用-HCG的单克隆二点酶免疫测定鉴别。内分泌疾病中如脑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妇科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癌等HCG也可增高。近年来发现恶性肿瘤如默契胎瘤、胰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等血中HCG也可升高,因此将HCG看作是癌标志物之一。但必需结合临床情况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判断。葡萄糖(Glu)【参考值(参考范围)】 3.896.11 mmol/L【临床意义】葡萄糖是存在于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其他各种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颅内高压: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脱水引起高血糖。病理性降低: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注射或服用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肝病:肝调节机能下降。总蛋白(TP)【参考值(参考范围)】 60.085.0g/L【临床意义】蛋白质是血清的主要成分,分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蛋白质对于维持渗透压及保持水份平衡极为重要,并可维持血液的酸碱度。血清总蛋白增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消耗增加和肝脏疾病等可导致总蛋白水平下降白蛋白(Alb)【参考值(参考范围)】 35.055.0g/L临床意义】蛋白质是血清的主要成分,分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蛋白质对于维持渗透压及保持水份平衡极为重要,并可维持血液的酸碱度。白蛋白为血清中主要的蛋白质成份,是一个通用的蛋白营养指标。白蛋白降低,常伴随着总蛋白降低,见于营养不良,严重肝、肾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高烧、外伤等也可造成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参考范围)】 1.7023.90mol/L 【临床意义】胆红素是老化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血液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测定有利于肝病和黄疸病的诊断。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值(参考范围)】 0.05.0mol/L【临床意义】胆红素是老化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血液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测定有利于肝病和黄疸病的诊断。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值(参考范围)】 0-40U/L【临床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中,所以血清中此酶活性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时,细胞内的酶大量释放入血液中,使血清中该酶的活性增多。各种肝炎的急性期,肝癌、肝硬化等此酶活性显著增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值(参考范围)】 0-38U/L【临床意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谷草转氨酶,它催化L天门冬氨酸氨基的转移。病毒性肝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此酶活性显著增高,AST/ALT比值对鉴别肝脏损害程度和病情变化有重大意义。-谷氨酰转移酶(-GT)【参考值(参考范围)】 男:11-49U/L 女:7-32U/L【临床意义】-谷氨酰转肽酶是一种肽移换酶,它催化谷胱甘肽或其它含谷氨酰基多肽上的谷氨酰基团转移到其它合适受体上。血清中-GT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各种肝胆系统疾病可引起血清中-GT活力的增高。碱性磷酸酶(ALP)【参考值(参考范围)】 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几乎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正常人血清中的ALP主要来自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故骨骼疾病,特别是当有新骨质生成时和正在生长的儿童期,血液内的ALP活性增高。因为酶由肝脏排泄,且有部分酶来自肝脏,故肝胆疾病特别是胆道堵塞时ALP活性增高。胆碱酯酶(CHE)【参考值(参考范围)】 400011000 U/L 【临床意义】胆碱酯酶(CHE)可用于有机磷杀虫剂和战争毒剂急慢性中毒的诊断。在病情严重的肝炎患者中,约有五分之四的病人胆碱酯酶降低至正常的60%,危重病人可降至正常的10%以内,甚至完全缺乏。另外,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均可导致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肌酐(Crea)【临床意义】肌酐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由肾脏排出。血清肌酐来自肌肉中的肌酸和磷酸肌酸,不受饮食和尿量的影响。临床上测定肌酐含量主要用于检测肾功能的变化,以检测肾功能处于潜在的衰竭状态或是在改善之中。【检验方法的局限性】高浓度的内源性干扰物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如:Hb1000mg/dl、血红蛋白(血液替代品)浓度6000mg/dl、TG1000mg/dl、结合BIL30mg/dl、未结合BIL30mg/ml对测试结果有影响。【参考值(参考范围)】 62.0133.0 mol/L尿酸(UA)【参考值(参考范围)】 男:210.0475.0 mol/L女:150.0370.0 mol/L【临床意义】尿酸(Uric Acid,UA)是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由肾脏排泄,随尿液排出体外。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结石、痛风、以及体内核酸分解代谢过盛的疾病,如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使尿酸量增高;而恶性贫血及应用ACTH、皮质素、阿斯匹林等药物时,血中尿酸会下降。尿素(Urea)【参考值(参考范围)】 1.708.30 mmol/L【临床意义】尿素(Urea)是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中尿素来源于肝脏,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测定血清中尿素的量可推测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功能衰竭、肾炎、肾盂肾炎、泌尿道梗阻等可使血液尿素含量升高。肌酸激酶(CK)【临床意义】肌酸激酶广泛分布于骨胳肌、心肌、脑组织中,肝和红细胞不含此酶。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在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脑膜炎等此酶活性升高。【参考值(参考范围)】 男:190U/L 女:1.15mmol/l【临床意义】HDL-C的作用是将胆固醇运输到肝脏。HDL-C的含量是评价冠心病危险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值(参考范围)】 3.12 mmol/L【临床意义】LDL-C的浓度是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载脂蛋白A1 (ApoA1)【参考值(参考范围)】 1.201.80 g/L【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形式。载脂蛋白A1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CAT)和从肝外组织清除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A1是一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ApoA1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与ApoB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一般具有比较低的ApoA1水平和比较高的ApoB水平。载脂蛋白B (ApoB)【参考值(参考范围)】 0.601.14 g/L【临床意义】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成份。ApoB的浓度与动脉硬化相关联,也是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一般具有比较低的ApoA1水平和比较高的ApoB水平。甘油三酯(TG)【参考值(参考范围)】 0.001.71 mmol/L【临床意义】人体各种组织广泛分布着甘油三酯,占全身89%以上的甘油三酯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以及肾病综合症等,可使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原发性脂蛋白缺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机能不全以及消化吸收不良等,则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降低。氯(Cl)【参考值(参考范围)】 97.0108.0 mmol/L【临床意义】氯离子(Cl-)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它与Na+一起所产生的渗透压占细胞外液总渗透压的90%左右,Cl-与Na+一起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Cl-对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也有重要影响。此外,Cl-还参与胃酸的形成,是淀粉酶的激活剂。泌尿道阻塞、肾功能不良使氯化物排出减少,从而使血清氯上升;另外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废渣外售协议书
- Brand KPIs for sauces condiments Wingreens Farms in India-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饮水纠纷调解协议书
- 酒店烫伤免责协议书
- 俱乐部单方解约协议书
- 钢筋施工合同协议书
- 车辆保险代办协议书
- 食堂维修安全协议书
- 营口沿海存款协议书
- 项目工人劳务协议书
- 2024年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天耀中华合唱简谱大剧院版
- 【《我国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现状与问题探析11000字》(论文)】
- 智慧农业的无人机技术应用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
- 北京市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著阅读题(解析)
- 招聘需求分析报告
- 黄太吉融资商业计划书
- 接警员培训课件模板
- 三明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法律知识模拟试卷一附有答案
- 医院网络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