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诗词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一、试真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6全国I卷)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8.【参考答案】前四句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景象。这样写的用意是,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9.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运用传说人物任公子的典故,既歌颂了圣主明政,治下盛唐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又隐约透露出诗人心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2014山东卷)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试题答案】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试题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试题类型】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足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答案解析】炼字题步骤:解释含义或修辞,放入原句中绘景,表达效果(营造境,表达情)。,二、提能力1.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叙事诗的形象:人和事;写景状物诗的形象:景和物;抒情言志诗的形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诗歌中的形象可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但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涉及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和诗人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查形式为概括与分析。,1.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娇羞美丽的美人形象),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戍边战士形象),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漂泊天涯,忧国忧民的寒士儒士形象),散文化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采薇(节选)(先秦)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对战争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的征人形象),回想当初我离家从军的时候,美好春光里,杨柳随风飘拂。现在我解甲归田,却是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很难行走,我是又渴又饿。我心中悲伤啊,没人知道我的悲哀。,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倦于漂泊、孤寂无奈、思念故乡的羁人形象),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思帝乡孙光宪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堂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寂寞惆怅、多情的思妇形象)注释如何:为何,为什么。遣情:排遣情怀。遣,排遣。永日:整天。水晶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晶,一作“堂”。敛羞蛾敛羞蛾:意谓紧皱眉头。六幅:六褶。罗裙:丝罗制的裙子。窣地:拂地。微行:轻缓的脚步。行,一作“云”。曳:拉。池:一作“地”。疏雨:稀疏小雨。团荷:圆的荷花。译文:为什么呀为什么?越是消愁愁更多!终日徘徊在水堂帘下,把一双愁眉紧锁。六幅的长裙拖曳在池边,缓缓的脚步荡起水上碧波。看着那满池的疏雨,正无情打着圆圆的嫩荷。,水村闲望(宋)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释: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桡:船桨,指代船。赊:语助词。翡翠:翠鸟。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绷:布幅。(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悠然闲适、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自然生活的隐士形象),考题一:(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6分),参考答案:(1)诗歌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3分)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2)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考题二:(1)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6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1)“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1分):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2分)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动静结合、拟人的手法(1分)。首联的“枕”字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2分,不必面面俱到,分析合理即可)(2)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分)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3分),考题三:1.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5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俞诗写翡翠和鹭鸶鸟的“闲”居,刻画鸟栖宿的状态,是静景;王诗写月下鸟鸣,着意于写声,是动景。(2分)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或以静衬静);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3分)2.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描摹了一幅静美恬淡的水村图,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2分);尾联抒怀(直抒胸臆)(1分),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描写不可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方面,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笑容、一个神态、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典型细节等等。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显现诗词的主旨。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1.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万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得悲伤流泪。(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人形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才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夜深坐”“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概括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答题步骤。分三步:点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特征。析例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明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或代表意义,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感情的作用。(2)答题套路本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个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心老沧州。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思路分析】(1)先用总括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本词作者陆游,知人论世,可知他是南宋抗金英雄。(2)再结合原词指出形象的基本特征。可从下阕分析。(3)最后指出这一形象的意义,即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的问题。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阅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完成赏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对故友的思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6全国II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一洗”句的意思是曹霸画的马,能够超越所有凡人俗匠画的毫无灵气的马。先帝的马本身气宇非凡,迎风站立在巍峨的宫殿前,更显飒爽之姿。曹霸听命展开绢素作画,认真观察琢磨,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用心思考作画,然后落笔挥洒,一气呵成,一会儿的功夫,如“九重真龙”一样的马就跃然画卷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画匠们的匠气之马。,【参考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的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骏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首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诗人运用了烘托渲染和衬托对比的手法,把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形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术的高超和审美格调的脱俗。,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玉瀣(xi):美酒。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参考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横笛:笛子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新声:新的乐曲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参考答案(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2)陈诗突出对环境的恶劣的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写得一波三折,深沉感人。,鉴赏人物形象“四角度”1.审读标题,挖掘其信息。古人特别重视诗文题目的拟立,诗歌题目更是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信息。如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就交代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怀,突出了他性格特征,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2.了解背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形象有重要作用。(略)3.整体感知,定形象身份对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是哪一类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为其大体定位。4.抓关键词(语),析形象特点古人写诗填词,很讲究炼字炼句。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语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细节、侧面描写来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语句,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另外,诗中所写景物也要关注。,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试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参考答案】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2.景物形象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鸟兽虫鱼、雨雪风霜,日月星辰等,一旦写进诗词的意境之中,就渗透着诗人的主观色彩,包含着诗人的意向或情绪,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诗人在塑造这些景物时,一般都注重景物的色彩、强度、指向的描写,甚至运用动与静、虚与实相结合的艺术的法。景物的色彩,浸透了作者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展示出的是热烈活泼、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冷色则代表了低沉冷峻、孤寂凄凉、无奈颓唐的心境。形象的指向性和强度大小不同,往往反映了诗词的情感基调和作品风格。诗词中涉及的景象很多,明月、黄昏、鸿雁、黄莺、芳草等都有特定的寓意,复习时注意归类。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赏析:诗歌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深秋山中的景象,歌咏了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评析:暮春才听到朋友被贬,用杨花飘落、子规声声的意象表达作者心中的惊讶和悲戚。此处用的就是以虚写实,清晰地传递了作者复杂而又惋惜的心理状态。三四句紧接上面,愿将自己的同情、关切与安慰托付给明月,指向在天空,由于这明月是纯洁、圆满、柔美的,让它带上一片问候和关心,自然能给远在贬所的朋友送去一片温馨与宽慰,这借月寄友,对朋友来说肯定是一种鼓励这种友谊如明月般纯洁,给人一种飘逸感和无限的慰藉。诗词的形象,尤其是自然景象,总是浸透了作者的感情,具体可感,这种艺术形象就是意象。鉴赏诗词必须以解读诗词的形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其中一些意象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传统的审美心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参考答案: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第一步,答题角度,“怎样的景色”需概括出开头两句所写景色特点;“怎样的氛围”也需要概括出开头两句渲染的氛围。第二步,答题内容方面,问题中“开头两句”点明答案区间,但解答时不能局限于此,还是要从整体入手。标题点明景色所在地;诗中六句中“天寒、岁晚、孤舟、霜月”对分析诗歌意境有帮助,“雨萧萧、叶正飘”为作者所见所闻,是景色的主体,其中“萧萧、飘”还是营造氛围的的主角。第三步,答题规范方面,第一问可采用“时间+地点+景色+特点”的方式组织答案;第二问可采用概括的方式作答。【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古诗中的常风意象(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5.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菊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美誉,被称为“清中君子”。晋陶渊明酷爱菊花,归隐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流传至今。宋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道:“菊,花之隐逸者也。”将菊花的君子之风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意联系起来,由此“菊隐”成为田归的代名词。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八)其它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例如,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例如,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在唐宋的诗词中,“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阑干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样子。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第三,形容泪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有时也指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也作“蓬壶”“蓬岛”。例如,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李白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这个意思。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也常作青山的代称。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和的阳光”。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鉴赏景物形象“三探知”1.缘景明情,探知诗人感情古代许多写景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的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2.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体现,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契合的体现,是诗人创造出来的一咱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3.透过表面意义,探知深层含意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参考答案】8.(6分)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9.(5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注: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1.结合全诗,赏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特点。(5分)2.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试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梅花的形象特点:独处云里溪桥,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晓妆乍匀,娇美风韵,别具风味;如留候才智绝伦却不恋红尘,高蹈自守。【解析】点出特点2分,结合诗句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能力)经典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基金从业人员考试考点与试题精讲及答案
- 2025年软件测试自动化框架搭建与实践教程面试题及解析
- 天津市部分区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文物修复专业面试题集锦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交通运输局公务员招录考试试题集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复习题及答案三
- 2025年陪诊师考试的关键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线考核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营养师考试冲刺押题试卷:营养师实操技能考核与解析
-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完整版课件
- 投标造价委托协议书范本
- 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题-抽屉原理习题(含答案)
- 2025年军队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招聘考试(炊事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高警示药品风险管理
- 医院重症护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CRRT)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乡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重点知识点早背晚默
- 2025年标准货物出口合同范本(中英文版)
- 2025年新钢铁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