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九章区域农业布局.ppt_第1页
i九章区域农业布局.ppt_第2页
i九章区域农业布局.ppt_第3页
i九章区域农业布局.ppt_第4页
i九章区域农业布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9.4农业部门布局,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一、农业的涵义及其发展阶段1、农业的内涵农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人们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主要是以培育动植物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1)、农业既是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也是投入产出的经济生产过程。(2)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两大类。我国有广狭义理解。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粮作,经作、)林业、牧业、水产业。狭义农业指种植业,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果、药、杂、菜。(农业“十二字”)(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制约其它部门发展,必须重视这一基础。,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二、农业的分类1、按发展阶段分:(1)原始农业:渔猎采集农业。原始社会及以前。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极低下,工具木石器,畜牧为主(男人狞猎),种植业为辅(妇女,我国黍、稷等原始作物)。(2)传统农业:自给自足型。工具、动力、肥料、耕作方式、种畜结构、个体农户为生产单位、封闭性。,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3)近现代农业:在近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化农业。具生产工具机械化(工具和动力)、生产技术科学化(化学化、良种化、管理及耕作技术现代化)、生产组织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4)后工业化农业:还较模糊。农业生产内容变化:内部生产各环节专业化、生产资料制造与供应专业化(前部门)、产品加工运销专业化(后部门)。总之,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美农业劳动力仅2.5,但83.7公顷/劳动力,谷物124137kg,肉8060kg,牛奶23767kg,棉花1111kg,鸡蛋19768kg。,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2、根据生产的对象分类: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基本上分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有些情况下,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样的农业称为混合农业。,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3、根据投入的多少分类:(1)粗放农业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是扩大土地面积,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粗放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2)集约农业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这样的农业称为集约农业。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集约型的。,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4、按产品的用途分类:(1)自给农业如果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给自己或家庭享用,这样的农业称为自给农业。自给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2)商品农业如果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来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的农业称为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商品农业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一般情况下,一个农场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或禽。,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三、农业生产特点1、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融-自然经济技术三结合它首先是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也同时是P=M+T+N+B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两者紧密交融,因此强调自然适宜、技术可能、经济合理。也正因为如此,农业更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农业生产不稳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生产好坏无法准确预测。,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2、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违农时生物生命过程光热水土深刻制约而它们季节变化明显,具有连续和周期性生物的连续、周期、季节性和劳动的季节性因此农业生产季节性明显。必须“不违农时”。适时栽插收割否则造成损失,同时农忙农闲之别也要求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及其它生产。,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3、鲜明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对条件尤其自然条件的特殊依赖性各地条件差异显著因而农业生产地域性十分强烈。宏观上有水平、垂直地带性差异,微观上任何水热土的差异都会引起农业生产的差异。如我国四大农业区域分异、自北而南耕作制度作物的地带差异、微观上山西大寨和平顺县的历史经验教训可证。因此农业布局特别强调因地制宜,也正因如此农业生产地域专门化尤为必要。,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4、农业及各部门的内在联系性(综合性)农业内部及农业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本身作为个生态系统而存在,它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能、信息的交换,内部各部门之间有机联系互为生存条件。如种植业-牧业-林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物能流动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农林牧水产付业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我国成功的实践不少,桑基鱼塘,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业试验基地等等。,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1农业生产与布局,四、区域农业布局研究内容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2、区域农业总体布局着重确定区域农业主次部门,建立合理农业结构(经济、空间、生态、技术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3、区域农业部门布局分部门(农、林、牧、副、渔)研究农业生产布局。,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一、自然条件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特殊依赖性。自然条件的影响较为深刻。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1、气候条件与农业布局:(1)光与农业:植物干物质90-95得自光合作用,光是一切生物之能源。,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光照长度与农作物布局:长短中日照作物。光照强度与农作物布局:喜阴喜阳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向曰葵需强光;水稻高梁红薯次之。)目前人类对光能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在0.4-2。理论可达15,若5.5小麦可亩产1000kg,稻1400kg。我国传统农业中的复种间种套种等即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有效措施。,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2)热量与农业:热量与农业密切相关,热量条件地区差异明显,而各种农作物所需热量也有很大。因此,各地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保证程度直接影响农业分布状况。如我国从北至南熟制从一年一熟至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三熟。温度是热量水平的标志。分气温、地温,以气温影响更大。反映热量条件的温度条件包括界限温度(农业指标温度),积温和热量强度等。,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a.、农业界限温度指明了农业作业界限温度:0(农耕起始),5(越冬作物起始生长),10(喜温作物生长),12(喜暖作物安全播种),15(喜暖作物积极生长),20(热带作物正常生长)。只说明了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作物光合效率与温度大致呈正态分布,一般作物有三基点温度(最低、最高、最适温度)。上述温度指标是农作物、品种选择、轮作安排的依据,作物应布局在最适宜的区域。如橡胶只适在海南、雷州半岛、滇南等地种植。,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b.积温:反映热量积累程度,每一农作物生育期内都要求相应数量的热量积累。度量值常用农业指标温度持续日期的逐曰平均温度总和,即积温。由于10为大多数作物活跃生长期,故活动积温最能反映多数作物对总热量的需求。积温不仅影响作物种类和品种选择,而且影响作物熟制和复种,因而农业布局应重视积温分析。,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C、热量强度(越冬条件):积温虽重要,却并非绝对指标,还需考虑其它温度条件,主要是低温条件。低温对作物生长意义重大甚至有致命性质。当然作物耐寒力相善很大,如冬麦、苹果、梨-22-24,茶-8,柑桔-5,热带水果0,橡胶、椰子、咖啡2,这种最大忍受界限一般成为作物极限界线。如冬麦华北长城以南,茶北界秦岭南坡-准南,柑桔北界秦岭-南太湖北岸。另外某些喜温作物在器官形成期间需较高温度,这也是作物分布之必要条件。如棉花开花结铃最暖月平均温23-25以上,云贵则不宜。,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3)水与农业:必要条件,重要资源。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评价降水意义重大。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对比决定干湿程度,它的差异直接影响作物地理分布,某些等雨量线就成为重要的农业地理界线。降水强度与季节分配也制约农生产:强度过大或生育期内降水少均不利农作物生长发育。如东亚水田农业与地中海灌溉农业。同时各气候要素的时空组合所致的光、热、水、土的组合差异对农业布局意义重大。,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2、地形条件地形影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作物分布界限直接影响农业布局;地形影响光、热、水、土在分布间接影响农业生产布局。(1)地貌类型及组合: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各具特点,各具合理的利用方向;其组合影响部门结构、作物种类、多种经营广度。,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2)坡度:坡度水土流失、切割程度、排灌、耕种难易等影响农业生产。冲刷临界坡度3度,35度为极限坡度,一般农耕地坡度应小于15度,15-35度以林为主,林牧业混用,35度以上宜林。坡度与机械化:大中型机械小于15度,手扶小于17度。坡度与梯田:田面大小,工程量等。,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坡度与排灌:自流0.2-0.3%,大于3%需人工,小于0.17%建排水系统。可见,坡度大小决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一般平缓地宜农,坡度较大宜林牧,我国规定25度为耕地限制坡度。3、土壤(土地资源)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如:结构、肥力、组成等对农业生产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二、技术条件包括农业技术装备、农业工艺技术和劳动力素养。农业工艺技术包括良种培育、现代农业实验技术、植保灌溉技术、作物栽培和农业管理技术等。技术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扩大地理分布范围、促进农业地域专业化有巨大影响。,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三、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规模、品种结构等,在商品农业生产时代,市场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十分突出。如巴西农业生产受欧洲市场的影响。2、工业与城市发展:农业与工业、城市有内在的联系,工业与城市发展、分布直接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3、交通运输:运输通达状况是农业生产由可能变成现实的前提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农业生产向最适区位趋近。4、劳动力条件及农业政策:四、原有农业基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农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发展规模2、农业结构、总体布局态势、土地综合利用状况3、粮经关系、商品生产与自给生产的关系、集中与分散生产的关系4、农业生产条件变化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变化5、区域农业收入和消费状况,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五、区域农业发展潜力分析挖掘以下九个方面的潜力1、规划期扩大耕地和农用地面积的可能性分析2、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的理论生产潜力3、区域农业生产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原因4、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建设和改造的可能性,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2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5、农业生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生产的影响6、农业生产生物技术改良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如新品种、新方法的应用。7、农业生产障碍性因素消除的可能性。8、区域农业经济政策的作用9、已有丰产、增产经验推广的可能性、效果。,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一、区域农业经济结构1、农业地域结构(1)涵义:一定地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与组合。由于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因此地区农业一方面反映了动植物与自然环境间能量与物质转换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性;另一方面反映了农业生产是经过投入劳动和物质发展农业生产实现能量、物质转换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特性。二者相互交织,紧密结合形成独特的农业地域结构。,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2)优化途径:合理的农业地域结构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经济优势,建立专业化部门,以及与之相配合的辅助部门,因地制宜地创立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机构类型。因此既不是片面专业化,也不是万物俱全的小农经济,应是主、辅部门密切配合,多部门综合发展具有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3)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概念:农业地域分工发展的结果。指各农业区域依据自身的自然经济条件的优势适应市场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衡量指标:农产品商品率和商品量。世界农业专业化水平差异大。发达国家专业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专业化水平低。,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必然性与优越性:一方面农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农业对自然条件的特殊依赖性;而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自然条件地域性十分鲜明。因此农业生产特别强调专业化生产。优越性表现在:A、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B、集中布局利于实现机械化,提高生产率。C、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实验、实行作业专业化。,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4)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概念:能大量、稳定地提供某种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根据地域条件差异,我国已建、拟建的基地有:粮、棉、糖、果、烤烟、热作、畜产品、水产品基地等。选建依据:A、条件适宜,专业化基础好;B、资源丰富,潜力大;C、内外交通方便D、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2、农业生态结构种养结构、生物种群结构、废弃物处理结构等。3、农业经济结构农业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如:产量、产值、播种面积等的比例。4、农业技术结构理、化、生技术比例;原始、传统与现代技术比例;,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二、区域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分析1、区域合理农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具有较大竞争优势。(2)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采用先进技术,有较高综合效益。(3)农业生产与环境相协调,实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3区域农业总体布局,2、区域农业经济结构合理性的衡量指标(1)资源利用状况(2)生态环境状况(3)经济效益大小(4)满足社会需求程度(5)是否具备合理农业经济结构基本特征,第九章区域农业布局9.4农业部门布局,农业各部门布局条件与特点都有差异,明确农业主要部门、主要作物的布局特点是因地制宜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以种植业为例说明之。种植业是以栽培农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部门。分为: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