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 0 0 8 , 2 7 ( 3 ) : 1 1 6 8 - 1 1 7 2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o -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c i e n c e 摘要: 应用阿科蔓(A q u a M a t s) 生态基+复合微生物群落的处理方法来原位修复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水体中的磷。动态监测种 植-养殖系统水体总磷(T P) 、 可溶性磷酸盐(D P) 、 水温、 溶解氧(D O) 、 透明度等水质因子的变化, 分析讨论了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规 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水体中的水温与T P显著正相关, 水温升高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 水体表层( 1 . 0 m) 水中的D O与T P呈显著负相关; 水体透明度与T P也呈显著负相关。 结果表明,A q u a M a t s生态基材料+ 高效降解微生物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降低种植-养殖系统水中的T P和D P浓度, 又能维持较稳定的处理效果; 而且对底泥中的磷也 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关键词: 磷; 阿科蔓生态基; 复合微生物; 种植-养殖系统 中图分类号:X 5 2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 - 2 0 4 3 ( 2 0 0 8 ) 0 3 - 1 1 6 8 - 0 5 收稿日期:2 0 0 7 - 0 7 - 1 4 基金项目: 国家海洋8 6 3项目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 (2 0 0 1 A A 6 2 7 0 3 0) 作者简介: 周艳红( 1 9 7 9), 女, 汉族, 硕士, 湖北天门人, 从事污染生 态学研究。E - m a i l : z y h 0 3 4 8 1 6 3 . c o m 通讯作者: 夏北成E - m a i l : x i a b c h m a i l . s y s u . e d u . c n 阿科蔓( A q u a M a t s ) 生态基+ 复合微生物原位 修复养殖水体中磷的动态 周艳红 1,2 , 黎颖治 1 , 黄凤莲 1,3 , 张寒冰 1,4 , 夏北成 1 , 陈桂珠 1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5 1 0 2 7 5;2 .广东省博罗县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惠州5 1 6 1 0 0;3 .湖南省环境保护 局,湖南 长沙4 1 0 0 0 7;4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 南宁5 3 0 0 0 4) P h o s p h o r u s D y n a mi c s i nWa t e r i nI n t e r t i d a l P l a n t i n g - a q u a 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B e i n g R e s t o r e dI n - s i t e w i t hA q u a - Ma t s E c o b a s e a n d Mu l t i mi c r o b i a l C o mmu n i t y Z H O UY a n - h o n g 1 , 2 , L I Y i n g - z h i 1 , H U A N GF e n g - l i a n 1 , 3 , Z H A N GH a n - b i n g 1 , 4 , X I AB e i - c h e n g 1 , C H E NG u i - z h u 1 ( 1 . 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Z h o n g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2 7 5 , C h i n a ; 2 . B o l u o C o u n t y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v i -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H u i z h o u5 1 6 1 0 0 , C h i n a ; 3 . H u n a nP r o v i n c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g e n c y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7 , C h i n a ; 4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4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P h o s p h o r u s i nw a t e r i ni n t e r t i d a l p l a n t i n g - a q u a 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w a s r e s t o r e di n - s i t uw i t hA q u a M a t s e c o b a s e a n dm u l t i m i c r o b i a l c o m m u n i t y . S o m e p a r a m e t e r s s u c ha s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 T P ) , d i s s o l v e dp h o s p h a t e ( D P ) , w 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 d i s s o l v e do x y g e n ( D O ) a n dt r a n s - p a r e n c y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d y n a m i c a l l y i n t h e i n t e r t i d a l p l a n t i n g - a q u a c u t u r e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d y n a m i c r u l e s o f t h e s e p a r a m e t e r s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 t i o n s h i p s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w 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p o s i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Pi n w a t e r , s u g g e s t i n g t h a t t h e r i s e o f w 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h e l p t o r e l e a s e p h o s p h o r u s i n s e d i m e n t . T P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D Oi n b o t t o mw a t e r ( 1 . 0 m ) , b u t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D Oi n s u r f a c e - l a y e r w a t e r ( 0 . 2 0 m ) . A n d t r a n s p a r e n c y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P . T h e m u l t i m i c r o b i a l c o m m u n i t y a n d A q u a M a t s e c o b a s e a p p l i e d t o r e s t o r e p h o s p h o r u s i n p l a n t i n g - a q u a 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n o t o n l y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n d d i s s o l v e d p h o s p h a t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i n w a t e r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d m a i n t a i n a l o wp h o s p h o r u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 w a t e r ,b u t a l s o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p h o s p h o r u s i n s e d i m e n t t o a c e r t a i n e x t e n t . K e y w o r d s : p h o s p h o r u s ; A q u a M a t s e c o b a s e ; m u l t i m i c r o b i a l c o m m u n i t y ; p l a n t i n g - a q u a 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养殖水体的自 身污染及对周围水体的污染影响日益严重, 赤潮灾害 频繁发生, 海洋生物环境遭到破坏, 对水产养殖的持 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 3 。 水产养殖污水治理的技术方 法主要有物理、 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 4 。 化学法是目前 应用较广的养殖水处理方法, 对某些污染物有较好的 处理效果 5 ; 但化学处理使用的化学试剂本身残留以 及与其他物质作用而留存在水体中, 还会造成二次污 染。原位生物修复法是养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2 7卷第3期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图1种植-养殖水体中T P和D P浓度的动态 F i g u r e 1D y n a m i c s o f T P a n d D P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 p l a n t i n g - a q u a 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 利用微生物去除养殖水中过量的氮、 磷营养盐一直是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黄凤莲 6 在深圳 “海上田园” 中的滩涂海水种植- 养殖系统中筛选出一些有高效净化能力的微生物菌 群, 并经过驯化后大量引入到实际养殖系统中, 以之 原位修复被污染的养殖水体。本文在此基础上, 研究 养殖系统中水体磷的动态和水温、 溶解氧、 透明度等 环境因子对水体磷的影响, 以及阿科蔓生态基与高效 菌群组合对水体磷修复的效果作用。 通过研究分析磷 的动态与其他水质因子的关系及磷的生物修复效果, 以期为水产养殖的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促进水产养殖 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 . 1采样 基地设置不同规格的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 本试 验选择的养殖塘面积4 . 0 h m 2 ,其中种植桐花树面积 占4 5 %。在该塘内设置P 1、P 2、P 3、C 4 4个养殖有鱼 和虾的试验小区, 各小区间无水体交换, 各小区面积 分别为1 0 m 8 m、1 0 m 6 m、1 0 m 3 . 5 m和1 0 m 2 . 5 m。P 1为阿科蔓( A q u a M a t s )生态基( 面积1 . 0m 1 0 . 0 m)自然挂膜,P 2为阿科蔓生态基 ( 面积1 . 0 m 1 0 . 0 m) 及投加4 . 5 L混合菌挂膜,P 3仅投加4 . 5 L混合菌 挂膜,C 4为小区对照, 除4个小区外的其他区域设为 C 5对照区。 混合菌由培养的光合细菌、 硝化细菌和反 硝化细菌按5 3 2的体积混合而成, 细菌含量为8 . 2 5 1 0 8c f u m L - 1 6 。在试验开始前2 d分别按小区面积比 例投加饵料以培育水质。 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各实验小区表层和水深 1 m处水样各5 0 0 m L进行混合, 装入1 L白色聚乙烯 瓶中, 立即送回实验室测定。 1 . 2分析方法 p H值用p HB - 3便携式p H计现场测定, 透明度 用塞氏盘现场测定, 用溶解氧仪( 型号Y S I 5 5) 分别测 定表层( 0 . 2 0 c m) 、 水深0 . 5 m和水深1 m处的溶解 氧及水温。 水体总磷的含量分析方法采用过硫酸钾氧 化-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7 。 2结果与讨论 2 . 1养殖系统中磷的动态变化 在5周内对各试验小区水质T P和D P进行了1 0 次测定, 其动态变化如图1。由于第1 0次采样前连续 几天风速较大, 对水体有较大扰动, 导致底泥磷的释 放, 水体T P和D P浓度均有所上升。大风能有效地扰 动浅水水体, 引起沉积物再悬浮, 往往能大量地增加 水体中的D P和D P浓度, 风速和扰动是影响水-沉积 物界面反应的重要物理因素 8 。 因此在此不考虑1 0月 3 1号的测量数据。 在前9次测定中,P 1、P 2和C 4这3 个小区的T P和D P浓度呈下降趋势, 其中T P浓度分 别下降3 8 %、6 5 %和8 %,P 1和C 4的D P也略有下 降,P 2的D P起始浓度最高,下降幅度高达9 8 %, 其 最终D P浓度也是最低的;与其他3个小区相反,P 3 小区的T P和D P均略有升高,而C 5区T P浓度有所 升高, 但D P则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 阿科蔓生态基 能有效地降低养殖水体的T P浓度,同时对D P浓度 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这是由于阿科蔓生态基是多孔 介质构成, 能有效吸附水体悬浮的饲料碎屑; 如果配 合投加混合菌群并使其固着在生态基上, 从而形成能 高效吸附、 分解碎屑饲料的微生物群落, 达到高效去 除养殖水体中T P和D P的目的;然而只投加混合菌 群则只能加快饲料碎屑的分解而没有载体吸附, 这样 不仅会造成饲料的利用率降低, 而且还会提高养殖水 体的T P和D P浓度。 0 . 4 5 0 . 4 0 0 . 3 5 0 . 3 0 0 . 2 5 0 . 2 0 0 . 1 5 0 . 1 0 0 . 0 5 0 9 - 2 7 1 0 - 0 1 1 0 - 0 5 1 0 - 0 9 1 0 - 1 3 1 0 - 1 7 1 0 - 2 1 1 0 - 2 5 1 0 - 2 9 P 1 C 4 P 2 C 5 P 3 日期/( 月-日)D a t e / ( m - d ) 0 . 0 7 0 . 0 6 0 . 0 5 0 . 0 4 0 . 0 3 0 . 0 2 0 . 0 1 0 P 1 C 4 P 2 C 5 P 3 D P / m gL - 1 T P / m gL - 1 日期/( 月-日)D a t e / ( m - d ) 0 9 - 2 7 1 0 - 0 1 1 0 - 0 5 1 0 - 0 9 1 0 - 1 3 1 0 - 1 7 1 0 - 2 1 1 0 - 2 5 1 0 - 2 9 1 1 6 9 2 0 0 8年5月 图3底层D O与T P的相关关系 F i g u r e 3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n d d i s s o l v e d o x y g e n i n b o t t o mw a t e r 图2水温与T P的相关关系 F i g u r e 2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a n d w 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表2各小区表层与次表层溶解氧与T P的相关系数 T a b l e 2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b e t w e e n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n d d i s s o l v e d o x y g e n i n s u r f a c e a n d s u b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注:* *表示在P = 0 . 0 1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P = 0 . 0 5水平上显著相关。以下各表同。4个区是指:P 1、P 3、C 4和C 5的T P和水温数据。 2 . 2环境因子与磷变动的关系 2 . 2 . 1水温波动与磷的变化 温度对磷的影响包括化学、 生物和物理3个方面 的作用, 通过改变底泥与湖水之间的磷平衡关系来实 现。 当水温升高时, 藻类等生物繁殖加快, 增加对磷的 吸收, 另一方面也使水生生物活动加剧, 可促进底泥 磷的释放 9 。对各小区T P变化与水温波动进行相关 分析, 结果如表1。 可能由于P 2区T P起始浓度较高, 阿科蔓生态基+混合菌群的处理效果很好,致使T P 浓度在短时间内有显著降低度,造成了P 2的T P浓 度与水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而其余4个小区呈显著 相关。除去P 2小区将其他4个小区的所有T P和水 温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T P与水温呈显著 相关(P 0 . 0 1) ,T P和水温数据之间的关系图见图2。 2 . 2 . 2溶解氧与总磷的关系 周启星 1 0 等研究某城市湖泊溶解氧的变化与T P 的关系的结果表明, 湖泊底层溶解氧的消耗与总磷含 量的增加呈显著相关。 表2的结果表明表层溶解氧与 T P无显著相关, 而P 1、P 2和P 3在次表层(0 . 5m) 的 相关性明显增强, 虽然仅P 1呈显著相关(P 1 m水深处) 各小区溶解氧与T P的相 关关系式, 除C 4外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将5个小区 全部T P和底层水体D O浓度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 果显示呈显著负相关(P 0 . 0 1) , 见图3。 表层因为浮游生物的活动,既有对磷的吸收, 又 有溶解氧的释放, 且表层复氧过程较快, 变化相对复 杂, 使得溶解氧与T P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底层 浮游生物的活动减弱, 复氧过程也大大的减缓, 故溶 解氧引起的磷的释放与沉积等规律性较强。 2 . 2 . 3透明度与总磷的变化 各试验小区透明度与T P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 4。除P 2外, 其余小区的透明度与T P呈显著负相关 表1T P与水温的相关关系 T a b l e 1C o r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n d w 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0 . 3 5 0 . 3 0 0 . 2 5 0 . 2 0 0 . 1 5 0 . 1 0 0 . 0 5 0 2 22 42 62 83 0 T P / m gL - 1 Wa t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 0 . 3 5 0 . 3 0 0 . 2 5 0 . 2 0 0 . 1 5 0 . 1 0 0 . 0 5 0 T P / m gL - 1 01234567 周艳红等: 阿科蔓(A q u a M a t s) 生态基+复合微生物原位修复养殖水体中磷的动态1 1 7 0 第2 7卷第3期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图4透明度与T P的相关关系 F i g u r e 4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n d t r a n s p a r e n c e o f w a t e r 表4各小区透明度与T P的相关关系 T a b l e 4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n d t r a n s p a r e n c e o f w a t e r 注:4个区是指:P 1、P 3、C 4和C 5的T P和水温数据。 表3各小区底层溶解氧与T P的相互关系 T a b l e 3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t o t a l p h o s p h o r u s a n d d i s s o l v e d o x y g e n i n b o t t o mw a t e r 注: 没有监测到9月2 7号的D O数据。 (P 0 . 0 5或P 0 . 0 1) 。除去对T P浓度有显著去除效果 的P 2小区外,将其他四个小区全部透明度和T P的 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具 体见表4,散点图见图4。在以磷为限制因子的水体 中, 磷的增加会刺激浮游生物的繁殖, 浮游生物的增 加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 另外沉积物的再悬浮既可增 加水体的T P浓度也可降低透明度, 所以磷与透明度 存在负相关关系。 2 . 3底泥中磷的变化与修复 种植-养殖系统底泥中T P含量为6 9 0 . 1 9 0 0 . 5 m gk g - 1 。经过微生物修复作用, 不同处理之间底泥的 T P变化差异较大。P 1和P 2两个处理的底泥T P有明 显的降低。P 1底泥T P起始含量为8 4 5 . 9 m gk g - 1 , 经 过一个月修复试验后,T P降为6 6 5 . 5 m gk g - 1 ;P 2则由 8 9 9 . 8 m gk g - 1降为 7 3 2 . 9 m gk g - 1 。仅直接投加混合菌 的P 3处理底泥中的T P含量则没有出现降低的迹 象。P 1和P 2与对照小区C 4比较有显著差异。 该修复试验底泥中磷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的原 因: 其一, 水体中磷减少而沉积到底泥, 使底泥中T P 增加,P 3属于这种情况; 其二, 生物膜微生物的聚磷 作用,使底泥中的磷释放到水体后被微生物吸附, 随 着生态基上生物膜的成熟, 水体和底泥中的T P均有 所降低,P 1和P 2属于这种情况。另外导致这种情况 出现也可能是因为生态基的投放, 为微生物生长繁殖 提供适宜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物系统并有产 P H3微生物大量增殖, 从而通过把底泥中的磷转化为 P H3而移除了底泥部分磷 1 1 1 3 。其三, 因为水生植物和 微生物等生长吸收磷和其死亡残体沉降分解, 养殖动 物的排泄物沉降分解,分解出来的磷被底泥吸附, 通 过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 使得沉积物与上覆水达到 磷的动态平衡, 这些过程作用导致底泥中的磷稍微升 高,C 4、C 5属于这种情况。 3结论与讨论 (1) 水温升高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 水体中的总 0 . 3 5 0 . 3 0 0 . 2 5 0 . 2 0 0 . 1 5 0 . 1 0 0 . 0 5 T P / m gL - 1 0 . 2 00 . 2 50 . 3 00 . 3 50 . 4 0 T r a n s p a r e n c e / m 1 1 7 1 2 0 0 8年5月 表5原位生物修复试验期间种植-养殖系统底泥中T P的变化(m gk g - 1 ) T a b l e 5V a r i a t i o n s o f T P o f s e d i m e n t i n p l a n t - a q u a c u l t u r e s y s t e md u r i n g i n s i t u b i o r e m e d i a t i o n p e r i o d 磷与水温显著正相关: T P = 0 . 0 1 4 T - 0 . 1 6 3 ( r = 0 . 6 2 1,n = 5 0,P 0 . 0 1 ); 表层水中的溶解氧与总磷没有显著相关 关系,而深层水中的溶解氧与总磷呈显著的负相关 关系 T P = - 0 . 0 2 0 D O+ 0 . 2 5 9 ( r = - 0 . 7 0 1,n = 4 5,P 0 . 0 1 ); 水体透明度与总磷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T P = - 0 . 8 5 0 S e c + 0 . 4 5 7(r = - 0 . 8 4 6,n = 5 0,P 0 . 0 1) 。 (2) 采用微生物组合技术修复滩涂养殖系统水环 境具有显著效果。A q u a M a t s生态基材料+高效降解微 生物技术( 处理P 2) 能很好的去除种植养殖系统中的 氮、 磷、 有机物, 且能维持较稳定的处理效果。 (3)A q u a M a t s生态基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膜载 体, 通过人工投加有益微生物, 能有效、 持久地去除养 殖废水中的营养盐, 改善养殖环境, 从而建立起 “生态 修复” 的微生物群落。A q u a M a t s生态基具有巨大的比 表面积, 吸附能力强, 人工投加有益微生物后, 能快速 吸附到生物膜载体上,并通过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 鱼虾排泄物, 给微生物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物, 并不 断消耗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 形成一个可自我维 持的微生态系统。 (4) 水产养殖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能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与养殖水环境的自我 修复密切相关。 使有效降解微生物在养殖环境中建立 优势群落, 是维持养殖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一个最重 要的途径, 本项研究推荐的生态基与高效降解菌的复 合处理技术初步表现出对养殖水体水质的维护作用。 对来自自然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强化, 并 使其回到自然环境中提高其对环境的修复能力, 充分 利用自然的力量和潜能, 是治理养殖废水以及类似环 境水体的一条可望成功的路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锅炉运行值班员(高级)理论考试总题库(附答案)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疆籽棉订购合同续约协议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售后服务反馈系统优化提升模板
- 长郡高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 护理部考核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文化类考试题及答案
- 武乡县司法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件测试笔试题及答案解析视频
- 借款合同中国农业银行担保借款合同3篇
- 雨水管网扩容改造工程建设方案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含答案(精练)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月考测试卷(一)(范围:游戏分享至第一单元)(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镀工业园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2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秋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风向》教学设计
- 建筑装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 不锈钢栏杆施工全流程方案
- 202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院内师资培训考核测试题附答案
- 《一定要争气》(第2课时) 课件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