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6/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1.gif)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6/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2.gif)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6/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3.gif)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6/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4.gif)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6/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64c74b84-435f-4b5b-b355-9d5f5d19ea595.gif)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方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歌景交融( 7 分钟) (一)好语积累: 师:出示词语(1) 学生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回答 师:出示其他几组 生: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就读了这一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生:汇报 师:总结并鼓励。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一样一边读一边往了脑海里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力才会提高的快。 (二)激趣导入: 师:播放歌曲:渔歌子 师:你从画面中都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大家念出几句吗? 生:试着背出 师导入:刚才这支歌,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首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正音 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子 【唐】张志和) 生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子不仅是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所以这里的“子”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大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渔歌子是写什么的? 生:回答 师:打开课件 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2、初读(正音、品味) 一读正音,读得字正腔圆 生:学生看书试读 师:指名读词 学生纷纷读词。(师在声音、字音上加以指导) 师:(出示:多音字:塞 指导) 二读品味,要读得韵味十足 师:古时候啊,诗词是用来唱的,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我们要 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出示:二读品味:.)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斜线,把这首词的节奏画出来。 学生边读边画 画后学生汇报 师:出示自己的节奏让学生对照 师小结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节奏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想象 理解词义 (15 分钟) 1、三读解义,要读得心有画 师: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提示: (1)边读边划,作者在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2)展开想象,说说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词义。 学生小组内学习 教师参与学习 小组汇报: 师相机出示: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 风、细雨 师: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播放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西塞山风光 学生接着小组汇报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些景物你们把它说得活灵活现的,就仿佛是一 幅美丽的画卷。 小组汇报词义。 师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景色吗? 生:回答。 师板书:(美丽如画 景) 师:面对这么美丽如画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得像画一样美吗?我们共同读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品析作者 深化悟情 (6分钟) 四读悟清,要读得情真意切 师:读词想画面,是帮助我们读懂词的好方法,那如果我们想读懂词 中的人,悟出词中的情,我们就要走进词的作者。通过预习,对于词作者张志和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课前预习。 【师:出示作者张志和及简介】 师: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个张志和啊,他钓鱼和别人不同,他钓鱼的鱼钩是不放鱼饵的,同学们,你有疑问吗?那张志和整天徜徉在山水之间垂钓不归,他钓的是什么呢?(生:一种自由自在的情趣) 师板书:人:悠然自在 师:同学们,作者怀揣一颗悠闲自在的心,面对这美丽如画的景,假如皇帝找到他了,让他回去继续做官,他还能回去吗?那么这里的不须归,师板书:不须归你还仅仅理解为不回家吗?还表达了什么? 生:汇报 师:谁愿意带着作者的这种悠闲自在不须归的心情把这首词字正腔圆、孕味十足、心中有画的再次吟诵出来。 【播放配乐,学生吟诵】 指名吟诵,大家共同吟诵。 五、总结全文 课外延伸( 2 分钟)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张志和整体徜徉在山水之间垂钓不归,极坏了他的哥哥,于是他的哥哥也写了一首词,来规劝他的弟弟,那么这首词又是怎么写的呢?请课下同学们回去收集,看看他的哥哥是怎样劝他的?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唐】张志和 美丽如画 景 不须归 悠闲自在 人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食堂工作年度总结及改进方案
- 儿童加减法的讲解
- 景区接待流程方案范本
- 食堂水池使用方案范本
- 电力安全技术等级题库及答案解析
- 导尿管及造瘘管的护理
- 多彩的课间活动教学课件
- 常州老小区外墙施工方案
- 美团电商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东软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 2024-2030年中国边境经济合作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经验案例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 大决战电影赏析课件
- 中药郁金课件
- 爆破飞石控制措施
- 《水飞蓟提取物质量要求》
- 梅毒艾滋乙肝三病
- 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案
- 重庆市面向西南大学定向选调2024届大学毕业生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大纲历年真题3453笔试难、易错历年高频考点荟萃附带答案解析(附后)
- 知情同意书模板(新闻采访)
- 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与光的关系课件
-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成人学位英语考试往年真题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