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的精神抗战老兵抗战精神的活化石_第1页
抗战老兵的精神抗战老兵抗战精神的活化石_第2页
抗战老兵的精神抗战老兵抗战精神的活化石_第3页
抗战老兵的精神抗战老兵抗战精神的活化石_第4页
抗战老兵的精神抗战老兵抗战精神的活化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战老兵的精神抗战老兵抗战精神的活化石 ? 前不久,揭阳市爱心人士发起的“潮汕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不畏酷暑驱车辗转几百公里路途,专程到达汕尾市境内海陆丰探访抗日老兵,陆丰市爱心义工协会齐力配合活动。 潮汕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成立于xx年10月,由揭阳发起,汕头、潮州、汕尾粤东四市爱心人士入队,旨在汇聚一起“与时间赛跑”,寻找沉寂在民间的抗战老兵(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14日在抗战一线和后勤保障的军人,以及从事敌后有组织情报的人员),助力那些曾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老兵们“体面的生活”!志愿队人员积极做好 _,进村入户,到山区到沿海各地张贴海报,联合媒体、社团等力量,建立关爱老兵QQ群、微信群,在论坛发布帖子等方式,捕捉当年参加抗战老兵的蛛丝马迹。目前,“潮汕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关爱范围已延伸至各省,其精神与爱心传播成为全国关爱抗战老兵团队的组成部分。 海陆丰大地有着光荣的传统,汕尾5位幸存的抗日老兵在烽火连天的战场,“掩埋同伴尸体又上战场,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一股股崇敬之情在我们心头油然而生”,潮汕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的成员在走访慰问中深深地感受道。 林元孝是陆丰唯一健在的抗日远征军幸存者。林元孝1925年出生于印尼“砖仔窑”,8岁回到广东陆丰的家乡超高村。1944年,19岁的他在陆丰应征加入抗日远征军,编入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71军新28师,在缅甸、云南等地历经枪林弹雨抗击日寇,参加了松山战役、龙陵战役,尤以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胜的攻坚战“松山”一役而名垂史册。日本投降后,在苏州赴东北后随部队起义,被编入中国人民 _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参加了锦州、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上世纪50年代转业返回家乡,一直以来做了不少关益社会的事情,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好评。 近年来,林元孝笔耕不辍,一字一字手稿连行成篇。xx年12月其3万字著作战火生涯出版,xx年3月又出版7.8万字我的戎马生涯二战爆发促我远征抗日走遍沙场,此后出版了270页13.5万字的战火烽烟史录。 度过饥寒交迫的“闹饥荒”,目睹“日本猖狂至极,大批飞机 _到处滥炸,一直炸到陆丰水墘的冲口桥,东海的迎仙桥,军舰开进了陆丰乌坎港”,19岁的林元孝耳旁回荡老师的声音:“可做太平狗,不做亡国奴”。正逢“当时中国战场处于全面紧张的时刻,美英大量军队赴滇缅战场。国民政府 _征集兵员,号召青年参军”,这样,“我加入了 _的抗日远征军,母亲叮嘱我希望出门能进步,白手成家就好,记住一定要多写信回来,我还不太懂事,只是默默无语,没说出一句好话安慰母亲,就与她挥泪告别,真对不起她了!” “我们集中在葵潭,海陆丰仅10多人,我最小。到广西柳州发配装备,进行了正规军训,有美国教官,要达到能文能武能开军队摩托车的要求。政治上教了 _国父遗嘱、三民主义国歌、青年军进行曲等”,从此“爱国从戎意志坚,远征滇缅战沙场”。 前不久,老人不幸摔地中风卧床,经医治转回家中护理,无法言语的林老用深情的眼光和大家交流。 志愿者探望林元孝 潮汕志愿者曾健鹏回忆:“两年前听林老讲述那场战争的激烈程度,至今仍不寒而栗!一个营五百位士兵,不到半个小时,牺牲殆尽!”不曾想到亲历这场战斗的英雄,如今却由于脑梗塞躺在床上,这可是一位豁达的老人,爽朗的笑声犹在耳边,“和他交谈时,往往是未语先笑;如今却无法言语,看到我们前去探望,只能激动地咯咯咯地喊,我们知道他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说,却说不出口”。一眼扫过林元孝获得的近10个奖章、纪念章,小曾不禁自言自语,一时现场鸦雀无声。 原63军军部警卫团黄振枝老兵,抗战于粤北赣南一带。黄老讲述到:我15岁时在陆丰大安被抓壮丁入伍,集合后拉往韶关,因为射击、侦察等训练经常拿第一,被余汉谋挑为警卫,在韶关马坝一带当了两三年警卫,驻防在韶关一带。 参与“粤北会战”其中一次战斗让黄振枝犹新:“在韶关一条江边打的,有十余二十余日机轰炸,战斗持续了3天3夜,在这次作战中自己头部2处受伤,还有手肘大腿受伤,在江西82医院治了几个月”。 纪念章挂在黄振枝胸前 被抓壮丁入编的廖振邦(原名廖炳昌)老兵,是原65军187师561团迫击炮连下士班长。队伍训练两年一上战场就在韶关打了3天,副团长黄远谋阵亡。打完后转移到南雄,队伍休息整顿一段时间直接去江西龙南县。一到龙南县当晚,就与日本鬼子打了一天一夜的仗。 志愿者们了解到廖老终身未婚,居住在亲戚家的旧房子,年岁渐大已不能再写对联补贴家用,潮汕志愿队每月为其提供500元的生活补助。 志愿者探望廖振邦 汽车“突突”走在乡村道上,来到海城镇马鞍山村,这是个四面环山的小村落,邱华炎是中国抗日远征军老兵海丰的幸存者,今年93岁的他就住在这孤寂无闻。中国抗日远征军这一悲壮而伟大的历史名字,与鲜血和生命共创抗战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中国军队入缅联缅印历时3年零3月,伤亡接近一半达20万兵员。邱华炎入伍后首战中缅交界的云南腾冲,和运输连的战友们为前沿部队送炮弹。 主攻腾冲的战役是1944年5月10日打响的,邱华炎所在的部队前进至中缅交界的云南腾冲县城,邱华炎老人记得当时城内是日本一个团的驻军,县城地势险要,周围有一条20米宽的深沟,还有城墙,墙上可开汽车,非常坚固易守,再加上日军武器先进,于是,一场地狱般的血战在松山拉开了帷幕 10日傍晚,53军的部队攻城,前沿部队猛烈攻击,邱华炎和运输连的战友们为前沿部队送炮弹。战斗非常激烈,呼啸的子弹擦耳而过,冲锋的战友擦肩倒下,大难不死的邱华炎心中充满悲愤,但是没有哭泣,反而更加坚强,脑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消灭日本鬼,快把炮弹送到前沿去。 战斗打了一天一夜,53军消灭日军一个团的兵力,解放了腾冲县城。这次战斗伤亡惨重,邱华炎心中百味杂陈,既有怀念战友的悲伤情绪,也有胜利的喜悦,这是他从军后经历的第一次战斗。 53军部队驻守腾冲,经常出兵缅甸消灭日军残余兵力。在缅甸到处高山丛林,地势险要,都是原始森林,中国士兵对该地的地理环境不了解,时有兄弟部队和日军作战,退入原始森林后迷失方向,牺牲于异国他乡。 部队还经常和日军交火,有时不分胜负就各自散入深山丛林中。就这样持续两年之久,直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部队接命令前往越南河内、海防,接受日军投降,收缴日军武器,历时四个月。随后部队转移到广州、番禺,乘船二十多天到秦皇岛上岸。行军过山海关到铁岭县时,遭到人民 _猛烈火力攻击,53军退至沈阳后被收编,邱华炎随即被编入中国人民 _第四野战军,第38军112师336团当六零炮兵。参加了解放天津、渡江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浴血奋战亲历了无数次大小战役,经历了无数次与战友的生离死别。 邱华炎行军礼 斑驳发黄的旧证件 这些惊心动魄的际遇令在场听讲的志愿者们“把心都提到脖子上去了”,亲切地抚摸6枚一等功、二等功和战役荣誉纪念章,大家立意分发每人为邱老挂上胸前。邱华炎说党和政府及社会热心人士都关心他,感到很十分的光荣和自豪。 “我们为抗日爷爷分别献上广东省崇善乐慈善基金会和潮汕关爱抗战老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