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非应邀电子讯息规例》及实务守则_第1页
(课件)-《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非应邀电子讯息规例》及实务守则_第2页
(课件)-《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非应邀电子讯息规例》及实务守则_第3页
(课件)-《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非应邀电子讯息规例》及实务守则_第4页
(课件)-《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非应邀电子讯息规例》及实务守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非應邀電子訊息規例及實務守則,賴婉珊香港電訊管理局二零零八年一月,目的,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的簡介非應邀電子訊息規例的簡介實務守則的簡介,本簡介對法例的解述,只是一些摘要,並不代表法例的全部。閣下請參閱法例全文以全面了解,並在有需要時徵詢獨立法律意見。,機制,範圍與豁免,選擇不接收機制電子訊息(技術中立)預先錄製電話訊息;傳真短訊電郵其他商業性質要約、宣傳或推廣貨品、服務、商業機會、或機構等。香港聯繫源自香港、發送至香港或香港電話號碼豁免附表1列表1及列表2,例如人對人的互動通話,條例於2007年12月22日起全面實施商業電子訊息發送人須遵守的規則 (第2部第8至13條)提供準確的發送人資料提供免費使用的取消接收選項遵從取消接收要求遵從拒收訊息登記冊商業電郵訊息不得使用具誤導性的標題致電及發傳真時不得隱藏來電線路識別資料推出拒收訊息登記冊(第31至33條)傳真短訊預先錄製電話訊息,條例第2部,規則(1):提供準確的發送人資料規例第5條 發送人資料 = 姓名/名稱,聯絡電話,地址,電郵地址(如發送電郵)。短訊可省略地址(如地址可從聯絡電話中提供)。規例第6條 除非收訊人已經向發送人表示可以僅用某一語言,發送人資料必須以中英文列出。,條例第2部,規則(1):提供準確的發送人資料 (續)實務守則就如何表達發送人資料提供指引,例如:傳真:展示於傳真訊息首頁的頂部或底部電郵:展示在電郵訊息內文的頂部或底部短訊:使用查詢EN標示來表達發送人聯絡電話規例第8條 預錄電話訊息必需先表達發送人名稱,其次取消接收選項,然後發送人地址及電話(可用按鍵形式提供),最後才可表達商業內容。,條例第2部,規則(2):提供免費使用的取消接收選項規例第9條 取消接收選項的電子渠道必須與收訊人用作取閱該訊息的電訊裝置兼容。實務守則就選項的基本要求提供指引:傳真:香港傳真號碼電郵:電郵地址、網頁或網址預錄電話訊息:在訊息播放期間,按一個指定單一數字鍵規例第9條 短訊的取消接收選項電子渠道需為一個可接受口頭或按鍵方法的香港電話號碼。,條例第2部,規則(2):提供免費使用的取消接收選項 (續)規例第7條 除非收訊人已經向發送人表示可以僅用某一語言,取消接收選項陳述必須以中英文列出。實務守則就如何表達取消接收選項陳述提供指引,例如:傳真:展示於傳真訊息首頁的頂部或底部電郵:展示在電郵訊息內文的頂部或底部短訊:使用取消UN標示來表達用作取消接收選項的電話號碼規例第8條 預錄電話訊息必需先表達發送人名稱,其次取消接收選項,然後發送人地址及電話(可用按鍵形式提供),最後才可表達商業內容。,條例第2部,規則(3):遵從取消接收要求取消接收要求永遠有效,直到收訊人向發送人給予同意或撤回先前的取消接收要求發送人需保留取消接收要求的記錄至少三年 (條例第9(3)條)發送人須於取消接收要求發送後十個工作日內停止發送電子訊息 (條例第10(2)條),條例第2部,規則(4):遵從拒收訊息登記冊三類拒收訊息登記冊 傳真、短訊及預錄電話訊息(不會為電郵設立登記冊)公眾怎樣登記在拒收訊息登記冊 由互動式話音處理系統(IVRS)識別來電顯示,登記費用全免如號碼列於拒收訊息登記冊十個或以上工作天,則不能向有關號碼發送訊息,條例第2部,規則(4):遵從拒收訊息登記冊(續),* 市民可於開始登記日期以後的任何日子登記其號碼 *,條例第2部,規則(4):遵從拒收訊息登記冊(續),條例第2部,規則(4):遵從拒收訊息登記冊(續)收訊人的同意會凌駕於拒收訊息登記冊上的登記除非已取得號碼用戶的有效同意,否則發送人必須核查拒收訊息登記冊,條例第2部,規則(4):遵從拒收訊息登記冊(續)現在開始接受發送人申請使用登記冊(詳情請參閱電訊局網站)每一個拒收訊息登記冊的年費為HK$ 1,600 (三個月為HK$ 425),期內可以無限次下載拒收訊息登記冊的檔案格式共兩種以供選擇登記冊示範網站:.hk/zh/uem/dnc.html拒收訊息登記冊的核查密度 下載登記冊、清洗發送清單及發送訊息需要在九個工作天內完成,條例第2部,商業電子訊息發送人須遵守的規則的條文(第2部第8至13條) 由電訊局執法 電訊局向發送人發出執行通知,要求糾正不當行為違反執行通知 第一次定罪最高可處第6級罰款再次定罪最高可處罰款50萬港元如屬持續罪行,可另處每日罰款1,000港元,違例罰則 (第2部),禁止以不正當手法向大量收訊人發送商業電子訊息 (第3部第14至20條),例如: 供應、獲取及使用地址收集軟件或清單;使用自動化方法產生電子地址(字典式攻擊、暴力攻擊法);使用自動化方法登記五個或以上電郵地址; 或使用開放郵件代轉/開放代理伺服器就來源欺騙或誤導收訊人與傳送多個商業電子訊息相關的詐騙及其他非法活動 (第4部第21至26條),例如:非法入侵機器;使用殭屍電腦;捏改由機器產生的標頭資料;使用捏改的資料登記多個電郵地址或域名;或虛假地表示自己是多個電郵地址或域名的註冊人,條例第3及第4部,禁止專門從事濫發訊息的活動,即以不正當手法向大量收訊人發送商業電子訊息(第3部 - 第14至20條) 由電訊局執法經簡易程序定罪最高可處第6級罰款 部分罪行可處監禁2年; 或經公訴程序定罪最高可處罰款100萬港元及監禁5年與傳送多個商業電子訊息相關的詐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