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PPT课件_第1页
《敬畏生命》PPT课件_第2页
《敬畏生命》PPT课件_第3页
《敬畏生命》PPT课件_第4页
《敬畏生命》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敬畏生命,法史怀泽,一、作者与作品,阿尔贝特史怀泽(1875-1965,又译施韦泽),诞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凯泽尔贝格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精通德、法两种语言。他获得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一、作者与作品,他在38岁时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他于1913年来到非洲,在加蓬的兰巴雷内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史怀泽在非洲,一、作者与作品,他也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邮票上的史怀泽,一、作者与作品,1992年,他的代表作敬畏生命中译本问世,其生平与思想开始为中国读者所知。,一、作者与作品,他的诺贝尔和平奖演讲我的呼吁被收入高一语文课本。与此同时,海外出版了他的多种传记及汉译著作。2004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台湾作家钟肇政编译的史怀泽传。,一、作者与作品,康德的宗教哲学(1899)巴赫论(1905法文版,1908德文版)耶稣生平研究史(1906)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1906)原始森林的边缘(1921)文明的哲学(1923)非洲杂记(1938)其生命伦理学方面的代表作是敬畏生命。,一、作者与作品,爱因斯坦:“像史怀泽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质朴的伟大,爱因斯坦,一、作者与作品,1915年,置身非洲丛林与河水间勃发的生命世界,追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蔑视生命的悲剧,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Reverenceforlife)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一、作者与作品,敬畏一切生命是史怀泽生命伦理学的基石。史怀泽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认为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敬畏生命,二、课文解析,1请划出每段关键句,思考全文可划为几个层次?每层大意是什么?2对待“敬畏生命”这一理念,人类与自然有什么不同?3第5自然段“这一认识”与第6自然段“这个认识”相同吗?4“这种矛盾冲击着它”中的“它”指什么?5何谓“三大诱惑”?应怎样“提防它们”?6“这与你们的灵魂有关”中的“这”指什么?,论述结构,懂得善恶、敬畏生命是有道德的人的道德观,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生存发展中的大事,统一自然律和道德律,避免三大诱惑对善德的毁坏,敬畏生命体验生命痛苦与灵魂有关,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只有人懂得敬畏生命,休戚与共的能力与意志无济于事,不能如你所愿地帮助生命,同情就是痛苦,二、课文解析,/例证,坚定意志,从事救助,同享幸福,/喻证,提防,开篇点题,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逐层分析,逻辑严谨。,【问题讨论】,1文章提出“有德性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懂得善恶、摆脱偏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2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敬畏生命”是和所有生命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向。,【问题讨论】,3文章说自然界“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生物是一种“恶”德,这与大自然在反抗一文中提出的“自然平衡”的概念是否冲突?如何理解其间区别?,同其一,对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关系的认识相同;其二,有关绿色环保的理念相通:卡逊从自然平衡的角度呼吁保护自然生态,促进了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史怀泽将“敬畏生命”的伦理范围扩展到一切动植物,是现代绿色运动和生态伦理的重要思想来源。,【问题讨论】,3文章说自然界“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生物是一种“恶”德,这与大自然在反抗一文中提出的“自然平衡”的概念是否冲突?如何理解其间区别?,异其一,大自然在反抗中的“自然平衡”概念,是卡逊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现象和规律所作的科学性分析说明,意在说明人类不能滥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害虫以致自然生态失衡;敬畏生命中“敬畏生命”的善恶道德观,是史怀泽以一个神学家、医生的身份从宗教的角度,对人类与生物相互依存关系所作的阐述,意在强调人类不能像动物那样杀害生灵。,【问题讨论】,3文章说自然界“以毫无意义的方式毁灭”生物是一种“恶”德,这与大自然在反抗一文中提出的“自然平衡”的概念是否冲突?如何理解其间区别?,异其二,在一种生物毁灭另一种生物的问题上,卡逊将它当作生物链中的一环来看待,史怀泽则认为是一种残忍的利己主义行为。由此可知,前者是科学立场上的理性说明,后者是宗教立场上的道德阐扬;前者是“真”,后者是“善”。,【问题讨论】,4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真正的人?课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在作者看来,自然对生命的过错在于制造了残忍的利己主义,它当然也教导了生物以爱和帮助,但是生物并没有给以珍惜,从而不能和其他生命“休戚与共”。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摆脱无知,完善自己的德性,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其次,要尊重他人及其他生物的生命,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再次,完美的道德人生,是道德认知、道德修养、道德实践的统一。,【问题讨论】,5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何特点?,一是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提出作者个人的观点。二是善于运用连续的疑问句,对作者的观点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三是文章的一些语言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研习与思考】,一、填空题1阿尔贝特史怀泽是法国家、哲学博士和医生,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研究专家。2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奖。,神学,诺贝尔和平,【研习与思考】,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史怀泽的作品是()A.原始森林的边缘B.文明的哲学C.拯救与逍遥D.非洲杂记,C,2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称为()A上帝之子B自然之子C人民之子D非洲之子,D,3下列对史怀泽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学家B生态学家C医生D管风琴演奏家,B,【研习与思考】,二、选择题4“这一认识是存在发展中的大事”一句中,“这一认识”指的是()A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B最宝贵的生命成为最低级生命的牺牲品C动物拒绝与非其属类的生命休戚与共D我们生存在世界之中,世界也生存于我们之中,A,【研习与思考】,二、选择题5下列四项答案中,不属于“三大诱惑”的一项是()A休戚与共的能力与意志无济于事B不能如愿地帮助生命C提防对产生善的前提的毁坏D体验不幸是一种痛苦,C,【研习与思考】,二、选择题6下列对敬畏生命一文中“幸福”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体验我们周围的不幸是一种幸福B体验我们周围的幸福是一种幸福C我幸福是因为我认为,我这么生存比其他生命幸福D我幸福并不是因为按流行的看法比较幸福,我才幸福,C,【研习与思考】,三、简答题1文章提出“有德性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观?懂得善恶、摆脱偏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2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敬畏生命”是和所有生命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向。,【研习与思考】,三、简答题3谈谈你对“这与你们的灵魂有关”这句话的看法。“敬畏生命”关系到人类道德的日益健全和自我完善。,4联系课文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妇女有披沙图什的传统,欧美上层社会流行着沙图什shahtoosh,可可西里藏羚羊,将要分娩的母羚被成群杀害,未出生的小藏羚胎死腹中,因母羊被打死,没母亲喂养而饿死的小羊,盗猎者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