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复古与反复古》PPT课件_第1页
《明诗复古与反复古》PPT课件_第2页
《明诗复古与反复古》PPT课件_第3页
《明诗复古与反复古》PPT课件_第4页
《明诗复古与反复古》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诗歌研究专题之复古与反复古的较量,明清诗歌的发展条件,一、明清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最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生活内容和人的精神境界给明清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二,明清诗人能自觉地学习、继承前人的成果,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进行创新。明代唐寅:“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三,明清诗人生活在唐宋诗人之后,他们有条件对诗歌创作的规律和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继而用来指导创作实践,并由此形成众多流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明诗,复古:前后七子反复古:公安派竟陵派,复古派:前后七子,一、“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台阁体出现的原因:1.“台阁体”作家都是馆阁重臣。2.社会安定繁荣,给台阁体营造安逸的氛围。3.明王朝建立以来,封建统治比唐宋时代更专制,统治者提倡理学,对文化人实行思想钳制。台阁体的特点:内容感恩颂德,宴乐赏景,风格四平八稳,雍容典雅(清)沈德潜:“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而真诗渐亡矣。”,“吴中四杰”被害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方孝孺被诛灭十族,二,李东阳“茶陵派”向台阁体文学发起了一次冲击,提出诗歌要学习汉唐的复古主张。成为上承台阁,下启“前后七子”的重要过渡。,三、“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及其影响(一)“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二)“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1.强调诗歌的格调、法度。格调,诗的风格与声调;法度,就是在诗歌的修辞、语法、结构上面都有具体的讲究。“高古者相,宛亮者调”(李梦阳)2.重视真情实感。“有真我而后有真诗”(王世贞)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四)前后七子的诗歌创作特点:1,在写作手法上大量仿古。2,诗歌题材大多关心时政。“自从天倾西北头,天下之水皆东流。若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翻见收。鸿鹄不如黄雀啅,撼树往往遭蚍蜉,我今何言君且休!”李梦阳自从行前后七子不仅是诗文的改革者,同时也是政治领域的改革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五)前后七子诗歌主张的积极意义:1.积极:为诗歌发展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位置;重视诗歌的本质,大胆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创作实践发起冲击。2.局限:在拟古的圈子里徘徊,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很多盲目拟古的作品,影响创作水准。王世贞拟古乐府上邪、李攀龙拟陌上桑等。(六)前后七子的影响:(清)朱彝尊:“北地一呼,豪杰四应霞蔚云蒸呜呼盛哉”(静志居诗话中国审美文化史P235)“暨前后七子出,趋尘蹑景,万喙一声”(明诗纪事),反复古:公安派竟陵派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文学流派。,李贽“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胆力识力,皆迥绝于世,真英灵男子。”,袁宏道为官苦:“男儿生世间,行乐苦不早。如何囚一官,万里枯怀抱。”,(一)公安派的理论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叙小修传)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要求诗歌创作,一要有真情,二要有生趣,三要有个性。“屈指悲时事,停杯忆远人”(登高有怀)“痛民心似病,感事泪成诗”(赠江进之),梨花初点贴窗流,冷月笙箫处处楼。醉里不知花是影,隔纱惊唤小扬州。袁宏道梨花初月夜通过月夜场景,表达诗人的自适心情。,(二)公安派对前后七子的批判,“粪里嚼渣,顺口接屁”“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现成字眼,亦曰骚人。计骗杜工部,囤扎李空同,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袁宏道与张幼于),(三)“性灵说”的意义与局限1.肯定了诗歌真实表现人的真情实感的本质。极力矫正前后七子在文学复古运动中的拟古弊病。2.从独抒性灵走向俚俗浮潜的极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