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北地区小麦综合栽培技术组装配套研究 小麦栽培技术 摘要以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烟农19在淮北地区生态点的产量模型,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9 795.22kg/hm2;同时提出了预设产量9 000kg/hm2的590种方案及95%分布量的区间数值。在设定的五项农艺措施中,以基本苗对烟农19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施磷量,基本苗的设定是烟农19在生态点高产栽培的关键。 关键词烟农19;农艺措施;产量模型;淮北地区 小麦产量的高低除与基因型有关外,还受环境因素与多项农艺措施的综合制约。实现高产优质栽培除要求适宜的品种和生态条件外,更需要一些主要农艺措施的合理配合。由于基因型的差异,各品种所要求的农艺措施适宜值不同。鉴于此,本研究以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等五项主要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烟农19的产量效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为烟农19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科学化和农艺措施定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目的 选用优质中强筋品种烟农19,研究密度、氮、磷、钾素施量等主要栽培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建立起以产量指标为目标函数的综合效应模型,寻求各目标的最佳结合点及适宜值。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xxxx年度在安徽省淮北柳湖林场繁育基地试验站进行。试验设基本苗(X1)、基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和拔节追氮量(X5)五个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设计方案见表1)。试验36区,另加1个不施肥处理,以测定土壤基础肥力,共计37区。小区面积6.67m2(3.33m2m)。氮肥用尿素,磷肥用过磷酸钙,钾肥用氯化钾。施肥前取土分析土壤养分。 2结果与分析 2.1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籽粒产量(Ya)为目标性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烟农19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五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为:Ya=9 394.858 75 +333.944 17X1-70.837 50X2+293.465 83X3+57.344 17X4+131.554 17X5-86.859 38X12-339.846 88X22-238.651 88X32-289.249 38X42-86.859 38X52-328.885 00X1X2-5.060 00X1X3+55.657 50X1X4-136.612 50X1X5+106.255 00X2X3-75.897 50 X2X4-187.212 50X2X5+389.602 50X3X4-5.060 00X3X5-65.777 50 X4X5,F回归2.096,显著水平为0.061 38;F失拟1.165,显著水平为0.374 98。 F检验结果表明,产量数学模型的二次方程回归项显著水平,失拟性检验未达显著水平,说明五项农艺措施与产量间的函数关系是真实的,回归结果可靠,可直接用此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对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产量效应模型中X1的一次项、X2和X4的二次项以及X3与X4的互作项达到5%显著水平。 2.2各栽培因素的效应分析 2.2.1产量效应分析。对各因素与产量间的效应关系采用“降维法”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与产量的效应方程: 基本苗:Ya19 394.858 75 +333.944 17X1-86.859 38X12; 施氮量:Ya29 394.858 75-70.837 50X2-339.846 88X22 ; 施磷量:Ya39 394.858 75+293.465 83X3-238.651 88X32; 施钾量:Ya49 394.858 75+57.344 17X4-289.249 38X42; 拔节追氮量:Ya59 394.858 75+131.554 17X5-86.859 38X52。 由表2单因子产量效应分析及模型方程检验分析得出,在柳湖林场试验点各试验因子中基本苗对烟农19产量影响大,依次是施磷量、拔节追氮量、氮肥量、钾肥量。 由各因子效应方程可知,二次项均为负值,即存在极大值解。分别求各因子对产量Ya的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零。解方程得:X11.922 3,X2-0.104 2,X30.614 8,X40.099 1,X50.757 3。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为9 795.22kg/hm2。 2.2.2模型优化分析。由于非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影响,在千差万别的农艺措施中,考虑到实现最优方案的可能性,我们在-2Xi2(i=1、2、3、4、5)的取值范围内,按设计水平为步长,以理论产量9 000kg/hm2为基准,共计模拟提出了590套组合方案,并将组合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见表3。另外,模拟理论产量超过9 000kg/hm2时,以频率95%的区间分布得出了组合方案中实际设计和投入的理想范围。 2.3主要栽培因素的交互效应分析 2.3.1基本苗与基施氮量的交互作用。为分析基本苗和基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将其他项固定在零水平。 由图1可知,基本苗设定的情况下,产量随基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但不同的基本苗,达到最高产量的基施氮量不同。在基施氮量0180kg/hm2时,其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基施氮量180240kg/hm2时,其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说明高肥水平下,必须严格控制群体,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途径。 2.3.2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作用。由图2可知,施磷量与施钾量互作曲线均为抛物线,不同的施用量组合达到的产量最大值不同。施钾量各个水平,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呈逐渐提高趋势,说明增施磷肥有利于对钾肥的吸收利用。互作效应的模拟分析得出,最高理论产量时施磷量180kg/hm2,施钾量180kg/hm2,产量为9 550.03kg/hm2。但从经济效应考虑,不能以较高的施磷量和较高的施钾量来达到产量的最大化。 3讨论 采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可实现多因子综合效应的组装,并以较少的试验处理,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广泛的数量化栽培信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作物产量受环境因素与多项农艺措施的综合制约。高产栽培除要求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外,更需要农艺措施的合理配合。多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模式化、数量化栽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烟农19在淮北地区生态点的产量模型,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9 795.22kg/hm2;另外,提出了可达9 000kg/hm2的590种方案及95%分布量的区间数值。基本苗设定348.66365.37万苗/hm2,基施氮量91.86101.4 kg/hm2,施磷量159.00169.44kg/hm2,施钾量139.68150.12 kg/hm2,拔节期追氮量70.7379.28kg/hm2。因此,可通过生产中农艺措施的调控达到烟农19在该地区的高产。 本试验表明,在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及拔节期追氮量五项农艺措施中,以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施磷量,说明基本苗的设定是烟农19在生态点高产栽培的关键。 本试验在方案优化模拟中仅提出了以高产为第一目标,未涉及实际的投入与产值的综合效益。可通过各调优因子的实际投入来确定较高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4 _ 1 冯承业,郭秀焕,赵平,等.农业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影响的探讨J.种子,xx(5):58-59. 2 郭波莉,魏益民,张国权,等.小麦品种籽粒品质与食品品质关系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29(5):61-64. 3 沈建辉,姜东,戴廷波,等.施氮量对专用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xx,26(1):1-5. 4 贾振华,李华,姜子英.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8,3(2):136-138. 5 葛鑫.淮北地区不同类型小麦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xx. 6 张军.追施氮肥时期对淮南中筋小麦品质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学习体验教育游戏化激励机制的多元应用
-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中国4-氯间苯二酚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探索教育技术在商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 抖音商户编导脚本审核流程制度
- 全球铀矿资源市场潜力与2025年核能产业安全与环保研究报告
- C12-DG-PEG-MW-2000-1-2-Didodecanoyl-rac-glycero-3-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MW-2000-生命科学试剂-MCE
- 亳州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大学《电子商务前沿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中学2025届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篮球课程思政课程设计
- 2024年质量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医疗综合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 风电预收购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正式版)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事业单位招考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E3软件基础教程
- 系统解剖学(南方医科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
- 初中英语大纲词汇表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检测指导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