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教学的抒情方法试论语文教学创新_第1页
试谈语文教学的抒情方法试论语文教学创新_第2页
试谈语文教学的抒情方法试论语文教学创新_第3页
试谈语文教学的抒情方法试论语文教学创新_第4页
试谈语文教学的抒情方法试论语文教学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谈语文教学的抒情方法试论语文教学创新 摘 要:抒情是抒发和表露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物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感情。它能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更强烈,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关键词:抒情 情景 咏物 抒发情感,能使作者的主题得到升华,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直观,能从人物的只言片语中窥探出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与深刻感受,最大限度地显示人物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寓情于物,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此,本文试从以下抒发情感的方法方面作探讨。 一、直接抒情:情感清晰,揣摩透彻 直接抒情常常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 热烈奔放的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是指作者炽热的感情如火山喷发,在不可自制时让自己的情绪倾泻而出。郭沫若的天狗,作者极度夸张了“天狗”那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势,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不可遏制的 _毁灭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满腔热情。 深沉含蓄的直接抒情。如郁达夫的怀鲁迅中奔丧的一段“这不是寻常的奔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 _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作者带着深沉的思索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抒情要真挚热烈。“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对所要歌颂和赞美的东西感受越深,所蓄积的感情才不能勉强,不能“为赋新诗强说愁”。只有抒发的是真实的情感,才会感染人,激励人。 抒发的情感要生动、具体。“情随事生”,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感情的强弱程度是不一样的。人的情感也是在变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各有归类,又各有强弱层次,因而在抒情时,要避免概念化的、公式化的、呆板化的、空洞化的抒情。 抒情要积极健康,人的情感健康。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写文章时,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健康进步的、使人振奋的情感来抒发。 二、间接抒情:情感朦胧,理解迂曲 间接抒情是一种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即通过叙述、议论、描写的方式来抒情。间接抒情可分咏物寓情、借景抒情、即事抒情等。 (1)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己或抒情主人公因某种际遇而获得的强烈感受渗透到精心选取的景物中去,通过对景物的点染描绘,将主观感受显现出来。这样,虽然展现在读者前面的是一幅幅“自然景致”,但这景是缘于作者或抒情主人公之情而布的,因而也就多少失去了它的自然本性,而带上了主观色彩。看似写景,实为显情,以形成与所作人物、事件相谐的情绪氛围。 (2)咏物寓情。通过对具有象征意义的客观事物的描绘来寄寓作者自己的感情。此法与“融情于物”有所相同,即都有要通过某种事物来抒情,但也有区别,此法重在“寓”,即所写事物应具有象征意义。其特点是只描写对象,一般不出现抒情性的语言,作者的感情完全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委婉曲折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此法应注意:要抓住事物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特征来写,从立意出发,有所选择取舍,使形象性和暗示性统一起来。 (3)即事抒情。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随着事件的展开,不动声色地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渗透融会在叙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思考,这种融情于事的笔法就是即事抒情。由于不是专门的抒发和渲染,既省了笔墨,又使文章真实简练、含蓄蕴藉。此法要点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应侧重选取“关情之事”,即生活中那些使自己激动不已、感慨良多的事,特别是那些蕴涵着真挚情思的动人细节。语言是抒情成败的关键。即事抒情,既要把事情完整地陈述出来,又要将自己的情感融会其中,并在叙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像力和感爱,使他们参与到事件中,真切体味作者的深意,这就要求作者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善于运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写成文情并茂的文章。 间接抒情还可以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法结合表现,或与直接抒情结合使用。 间接抒情要注意以抒情为目的。借事传情/借理生情或借理喻情都是抒情的手段,如果情不胜物,那就本末倒置了。 三、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溢景里 情景交融指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情景妙合,水乳交融的抒情方法。它是借景抒情最为理想的艺术境界和效果,这种艺术境界和效果要在写景抒情的作品中表现为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景情结合。这种交融是了无痕迹的情与景会,水乳交融,相糅相衬。 为了借景抒情,用景物赋予情感以形体,增强情感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作家对自然景物在审美感受和形象描绘中,必须“以我观物”,融情于景,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成为作家“心灵的图画”。自然景物形象的多变化,人的境遇、审美能力、趣味的差异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决定了感触所生之情的多样性。俗云“年年岁岁有花开,岁岁年年花不同”。 四、叙事出情:事里含情,情事相融 叙事出情指通过叙事传达感情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抒情方法。情由事发,事为情之母体。为了使复杂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客观化,通过叙事抒情交代介绍感情产生、形成的因由、类别、强度,使感情有所依附。叙事出情,属间接抒情的重要一类,具有很好的抒情效果。事和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叙事性作品中,交代事件、描述情节是主要的,事件、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决定作品的布局结构,发布交代清楚其始末、过程,并要求有条不紊,符合顺序。 五、咏物言志:物象鲜明,情感深沉 咏物言志指作者在生活中对某一客观景物有所感触,于是把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一景物之中,通过这一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能够取得可感触的效果;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可以起到动人心弦的作用。二者相融相会,相映生辉。文章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画面表现情志,而显得内容丰富、蕴含深远,使读者能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运用咏物言志法要注意:要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和特征,给以逼真的描绘,使事物的内情与外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