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_第1页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_第2页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_第3页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_第4页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1989年10月,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改善城市卫生面貌,增强人民健康,全国爱卫会发出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通知。尽管当时的标准不是很高,但由于城市基础条件的限制,活动开始时主要是在一些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开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近10多年来,各个城市普遍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加强卫生管理,为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较大城市也加入到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的行列中来。自1990年至今全国共命名了69个“国家卫生城市”、16个“国家卫生区”(仅在直辖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典型,极大地鼓舞了各地的创建热情,为推动全国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务院和全国爱卫会领导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十分关心,活动开展以来多次作出指示,要求扎扎实实推进创建工作。根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结合实际,先后对创建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并不断改进检查考评办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开展创建活动的城市,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五小”(小饮食店、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小浴室、小旅馆)、集贸市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与群众生活和卫生防病密切相关的问题;加强暗访和帮助指导,组织城市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2005年8月全国爱卫会重新组织修订颁布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新标准在适当提高对基础设施指标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突出了对公共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的要求,使创建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的考评管理办法增加了评审的透明度,重申了分级管理的原则,强调了“国家卫生城市”不搞终身制,进一步完善了考评和管理机制。 为了帮助各地学习和掌握新标准,全国爱卫会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在广泛听取各地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希望各级爱卫会和开展创建活动的城市,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创建水平。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群众的热情关心和积极参与下,经过各级爱卫会精心组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必将继续深入、全面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卫生防病工作做出新的贡献。卫生部副部长、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主任:二六年 月 日目 录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释义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二、健康教育释义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三、市容环境卫生释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四、环境保护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五、公共场所释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节选)公共浴室卫生标准(节选)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节选)旅店业卫生标准(节选)六、食品卫生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七、传染病防治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八、病媒生物防制释义灭鼠、蚊、蝇、蟑螂标准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实施要点九、社区和单位卫生释义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释义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一)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爱国卫生运动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社会性和群众性很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卫生防病工作上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爱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其目的是通过群众性卫生运动的形式,推动社会卫生问题的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和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1989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发198922号)指出:“爱国卫生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卫生工作方式,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工作的办法,同疾病作斗争,是我国创造的成功经验”。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一两次会议,专门研究爱国卫生工作,特别要引起对社会卫生问题的足够重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要求建立爱国卫生月制度。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要有计划地办几件有利于群众的实事,强化群众和社会各部门的大卫生观念。指出:“评比竞赛是激励群众的有效方法,应当继续采用。通过检查评比竞赛活动,推动卫生预防工作深入发展。”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发动群众参与卫生工作的一种好形式。在城市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市民的卫生意识,促进文明城市建设。在农村继续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的整治,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文明村镇建设。城乡都要坚持开展除四害活动。”政府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方案中,定期研究和解决爱国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注意充实爱卫会的力量,要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爱卫会机构运行和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 (二)主要领导重视,亲自抓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爱卫会主任,能够经常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和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并能深入实际检查督导,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部门、各单位能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卫生评比竞赛、健康教育等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卫生整治等活动,建立群众卫生监督机制,积极为加强城市卫生建设和管理出谋划策。 (三)各级爱卫会组织健全,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实现齐抓共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爱国卫生工作非常重视,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大量精减,但仍保留了全国爱卫会,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各级爱卫会应建立健全委员部门工作责任制度和重大工作通报、协商等工作制度,能够经常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政府的领导下,爱卫会组织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委员部门能够根据分工,积极完成所承担的爱国卫生和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任务。 (四)市、区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各级爱卫会办公室承担着委员会的具体工作,负责爱国卫生工作日常的组织协调、综合调研和督导检查。为适应工作需要,市、区爱卫会办公室宜独立设置或在有关委办局内单独设置,有专职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人员和编制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街道办事处配备有爱国卫生专职干部;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爱卫会办公室有适应办公需要的办公用房,有开展工作必须的交通工具、通讯等办公设备;市、区财政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创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一些地方在创卫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爱卫会组织作用,加强了爱卫会办公室的机构建设,巩固发展了创卫成果。有些地方在创建中不注重爱卫会办事机构建设,仅成立了临时性的创建机构,创建任务完成后机构随之撤消,爱卫办因力量薄弱,不足以承担起创卫成果的巩固工作,工作很快出现“滑坡”。因此,爱卫会办事机构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 (五)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爱国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了不断推进工作,保证工作能够循序渐进,应将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明确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建立奖惩等激励机制。每年结合实际,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出周密的部署,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认真进行工作总结,注意各项工作资料的积累,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六)有本市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各项条款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是综合执法的具体体现,因此,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市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以保证爱国卫生和创卫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纳入法制化管理范畴。有人大或政府颁布的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或爱国卫生规范性文件。(七)有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90。创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群众积极投诉也是群众关心创卫、积极参与创卫的一种具体体现。正确处理好群众的投诉既是检验创卫成功与否的指征,也体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本市有受理群众创卫投诉的渠道,设立专门投诉电话,确保群众投诉渠道畅通;对群众投诉的“脏、乱、差”问题,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在媒体上有反映群众创卫投诉的报道;创卫投诉和处理原始资料保存完整。能够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对本市卫生状况满意度调查活动,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90。二、健康教育(一)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对于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全民健康是实现小康社会的资源,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物质与精神文明丰富的重要体现。追求健康是每一个居民的权利,促进和保护健康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开展创卫活动的城市,应对照标准中对健康教育的要求,结合贯彻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健康教育能力和网络的建设,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良好的成效。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卫生工作目标,有中长期健康教育规划,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总结。 市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合理,能够独立承担全市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研指导、人员培训、专业考核和信息交流等工作。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相关科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基层单位有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能够配合主管部门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应急预案,能够制作多种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开展各种卫生法规、主题宣传日、咨询、社区服务等多种宣传活动,并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扩大健康知识覆盖面,提高业务指导工作效率。健康教育机构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用房,有图书资料室;有开展工作需要的交通工具、办公和宣教设备;业务资料保存完整,档案管理规范。健康教育业务经费列入当地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二)城、郊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有符合要求的师资承担教学任务。业务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健康教育课使用的教材、教案规范,课时安排合理,并能认真组织考核。通过教学和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和卫生防病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工作,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随机抽查城区、郊区学校各2所,其中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检验1000人,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检验1500人,城、郊区检验人数各半,感染率均低于3。依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实施中、小学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并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以当地使用的教材为蓝本。(三)各级医院能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医院要有健康教育组织,形成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和康复指导。能为就诊者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或心理门诊、闭路电视等必要的健康教育设备。候诊场所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有图文并茂的宣传橱窗,能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处方和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宣传材料,有禁烟标志和控烟措施。住院病人掌握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四)社区能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社区能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街道办事处要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健全的网络,有人负责、有领导主管;健康教育工作有近期规划,年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和必要的宣传设备、材料。居民健康档案、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资料等材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社区能够结合实际,开展健身、文化娱乐、科普知识讲座以及举办社区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卫生宣传栏、墙报不少于3平方米,能够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6次;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资料,种类不少于4种。广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每年的核心信息应宣传到80的目标人群,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70。 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普及范围:(1)常见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2)常见妇女保健知识和家庭常用药知识。(3)“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当锻炼”相关知识。(4)家庭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5)家庭常用消毒方法。(6)环境卫生知识。(7)避免意外伤害和应急相关知识。2、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要求: (1)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有保健书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2)注意营养搭配,生熟食品分开,至少有两个菜板、两把菜刀。(3)社区居民家庭备有常用消毒剂,餐具定期消毒。(4)家庭环境清洁,物品整齐,居室经常通风。(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吸烟、不酗酒。(6)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五)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各行业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卫生问题,人们接触到影响健康的因素也不相同。因此,各单位应结合行业特点,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专题讲座、宣传橱窗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疾病预防、营养卫生、吸烟有害健康等健康知识,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六)市、区各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有健康教育栏目,有专人负责,有年度宣传教育计划、工作记录和群众反馈信息。能够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发布核心信息,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健康教育节目应安排在黄金时段播放,每周至少播放1次,并预告波段、频道内容和播放时间,便于群众及时收听收看。卫生部门要对健康教育栏目工作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七)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是人群集中的重要公共场所,是实施大众健康教育的良好阵地。各场所要有专人负责,有工作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完整。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应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向广大群众进行卫生科普知识教育。(八)坚持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我国政府2003年11月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公约。为了履行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所作的承诺,各单位和公共场所应根据公约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对烟草危害的控制工作,制定控烟制度,设立禁烟标志,开展控烟宣传,落实控烟措施,加强禁烟执法。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车间、无烟商场等无烟单位活动。大众媒体、网络等要大力宣传公约条款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严格遵守广告法的规定,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三、市容环境卫生(一)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市政府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遵守国家各项强制性标准规范;应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定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加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市政府建立和完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时应落实的工作:1、建立健全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任务落实。2、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3、把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4、市容环卫经费增长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适应,根据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的要求,合理制定市容环卫经费计划,落实市容环卫经费。5、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建设部令第135号),全面落实有关市容环境卫生行政审批事宜。6、依据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 (计价格2002872号),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建城函2002272号),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建城2004225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全面实施垃圾处理收费制,促进市容环卫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二)各级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级政府要组织市容环卫、城建监察、卫生、工商、建设、规划、公安等部门对市容环境进行统一管理和全面整治。1、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合理、健康发展,应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应将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市容环境卫生事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分阶段、分年度组织实施;应将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定期督查。2、政府应把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等要求,结合当地发展需要,会同规划、发展改革等部门,编制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三)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张贴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8。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应达到建设部城市容貌标准(CJ/T12-1999)的要求。城市的道路、建筑物、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广告设置、各种标志、贸易市场、公共场所等有关市容市貌,均属标准范围。各城市可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建设部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并公布实施。1、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和人行步道应平整、完好、畅通,道缘石、无障碍设施完好,无坑凹、碎裂、隆起、溢水等,一旦出现破损、缺失应当及时限期修复;道路桥梁及其各种附属和公共设施应保持整洁、完好,出现破旧、污损的,应当及时清洗、修复、更换;道路下水道等排水、排污管道,应定期疏浚、保持畅通,无垃圾堵塞现象,无井盖损坏、丢失现象;城市应加强对架空管线的管理,逐步进行入地改造,单位内部管线设施,不得跨越道路上空架设。2、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定期粉刷、修饰,外立面无明显污迹、无残损、无脱落、无严重变色等,基本无乱张贴涂写、乱吊挂堆放、无证摊贩、店外设摊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和现象;户外广告、牌匾规范,按照批准的要求和期限设置,无破损、残缺等;居民楼房阳台屋顶应保持整洁,无乱堆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3、城市应建立完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区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到位,整洁有序,车辆停放整齐;市区繁华地段应按规划设置停车场所,无机动车违章占用道路、人行道板现象;废旧物资回收不得污染环境。4、城市废物箱、垃圾房等垃圾收集容器、设施配置齐全,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市民基本无随地吐痰、便溺、乱丢废弃物等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和现象。5、建成区范围内无卫生死角,小街小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和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乱搭建等违法建筑;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无暴露垃圾、粪便、污水,无污迹,无渣土,北方城市冬季按规定扫雪铲冰;车辆清洗、维修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废油、废液等污染周围环境;建成区范围内无违章饲养畜禽现象。6、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城区主要道路、街巷设置路灯照明装置,夜景照明和路灯照明无损坏、断亮,路灯亮化率98;城市夜景亮化应注重品位特色,管理良好。(四)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达到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城199721号)的要求,做到文明、清洁、卫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各城市可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建设部规定的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并公布实施。1、道路清扫和保洁要求:(1)道路清扫保洁范围应为车行道、人行道、车行隧道、人行过街地下通道、地铁站、高架路、桥梁、人行过街天桥、立交桥及其他设施等,不得有道路清扫保洁空白或未落实地段。(2)根据道路所处地段和人流量等合理确定道路清扫保洁等级,不得有降低道路清扫保洁等级现象发生。(3)城市道路在符合道路清扫保洁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4)按照环卫作业车辆核定作业标准和作业量,以清扫道路长度进行计算和设备配置,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0。(5)高温季节,大城市、特大城市应每天进行道路洒水作业,干旱、严重缺水城市的路面冲洗,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2、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要求:(1)生活垃圾收集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应做到:日产日清,无堆积;垃圾收集容器整洁,定位设置,封闭完好,无散落垃圾和积留污水,无恶臭,基本无蝇摆放整齐;危险废物、工业废物和建筑垃圾,必须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容器收集,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0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的要求,逐步推广开展分类收集。(2)生活垃圾运输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应做到:使用生活垃圾专用密闭运输车辆,车容整洁,标志清晰,车体外部无污物、灰垢;运输垃圾应密闭,在运输过程中无垃圾扬、撒、拖挂和污水滴漏;垃圾装运量以车辆的额定荷载和有效容积为限,不得超重、超高运输;运输作业结束,车辆及时清洗干净;船舶运输垃圾参照车辆运输要求。3、粪便收集清运要求:(1)粪便收集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应做到:收集设施外形清洁、美观,密闭性好,粪便不应暴露,臭气不扩散,无蝇蛆孳生,基本无蝇;地下贮粪池无渗、无漏、无溢;收集设施有专人管理和保洁;倒粪口、取粪口清洁,地面无粪迹、垃圾和污水;收集居民粪便的容器应完好、密闭,无粪水洒漏。(2)粪便运输质量要求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应做到:使用粪便专用密闭运输车辆,车容完好整洁,车体无粪迹污物;装载容器密闭性好,运输过程中无滴漏洒落;装载适量无外溢,及时卸清;按指定地点及时卸粪,不得任意排放;运输作业结束后,及时清洗车辆和辅助设施;船舶运输粪便参照车辆运输要求。(五)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分为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方式,处理场应根据处理方式,分别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213号)、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213号)、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建城2004225号)的要求。(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程序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规定和标准规范要求,严格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管理,建设资料齐全。(3)生活垃圾处理所用技术、设备应进行严格充分论证,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的要求,鼓励采用国家推荐、先进适用、成熟的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新技术工艺的应用必须有完整的生产性试验报告,要进行专门的技术评估。建设单位拟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当提请省级以上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项技术论证,并报批准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审定。(4)定期对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台帐、监测资料齐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到位,生产正常,运行安全。(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要求,并通过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评定。(6)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应符合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86-2000)、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T3059-1996)要求;农用的应达到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的要求。生活垃圾堆肥(含垃圾粪便混合堆肥)符合现行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中高温堆肥卫生标准的规定。2、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粪便处理除应符合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城199721号)有关粪便处理通用质量标准外,还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1)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不得直接用作农肥。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符合现行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的有关规定。(2)有完备的监测、检验设备和制度,对处理过的粪便应定期检验,不符合标准的,重新进行处理,直至符合标准要求。(3)粪便处理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粪便不裸露,臭气不扩散。(4)对粪便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渣,以及浓缩或脱水后的粪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浓缩脱出的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经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5)经处理的粪污水,在排入地表水前,其排放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有关规定。(6)医院污水的处理,符合现行国家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规定。城市粪便处理设施的建设除应符合城市粪便处理厂(场)设计规范(CJJ64-1995)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进厂粪便应直接经粪槽卸入粪池,进粪口及粪槽外无粪便残留物。卸粪后,及时盖严粪口、粪槽。(2)将预处理的残留物收集于密闭的容器内,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裸露堆放。(3)经消化处理的污泥稳定性好,无臭味、无恶臭、不孳生苍蝇。(4)厂区环境整洁,设有绿化隔离带等防护设施,基本无蝇、无恶臭。(5)粪便处理厂(场)的运行管理按照城市粪便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30-1999)执行。城市以辖区范围内(地级市应包括市辖各区、不包括县及县级市范围;区、县级市)包括建成区、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其指标按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产生量统计计算。(六)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其中,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城市主、次干路、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所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环境卫生设施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包括公共厕所、贮(化)粪池、垃圾收集设施等;第二类是环境卫生工程设施,包括垃圾中转站、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垃圾填埋场、堆肥厂等;第三类是环卫工作用房等。1、环卫设施设置要求:(1)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要求,布局合理,数量足够。(2)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符合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1991)的要求;公共厕所的建设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7217-1998)、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替代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城市主、次干路、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所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3)各城市合理配备环卫管理工作用房、环卫工人休息用房等必要的工作场所,保证环卫管理和作业的正常需要。2、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管理规范:(1)生活垃圾中转实行机械化、密闭化,在运距、经济成本等因素适合的条件下,推行压缩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生活垃圾中转站符合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城199721号)有关垃圾中转质量标准:有防尘、防污染扩散及污水处置等设施;内外场地整洁,无撒落垃圾和堆积杂物,无积留污水;室内通风良好,无恶臭;生活垃圾当日转运,有贮存设施的,加盖封闭,定时转运,每日转运站过夜积存垃圾不超过一车;垃圾装运容器整洁、无积垢、无吊挂垃圾;临时转运点距离居民住地一般不得小于300m;场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5m的实体防护围栏,垃圾渗沥液及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装卸垃圾采用降尘措施;蚊蝇孳生季节定时喷药灭蚊蝇;场地有专人管理,工具、物品放置有序整洁。(2)公共厕所符合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城199721号)有关公共厕所质量标准:公厕内地面保持整洁,粪槽、便槽(斗)和管道无破损,内外墙无剥落;有防蝇、防蚊和除臭设施或措施;有经过培训的专人管理,有保洁制度;公厕内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无明显臭味;环境卫生良好,座便器、蹲位整洁,管道畅通;照明灯具、洗手器具等设施完好;公厕设有醒目标志牌,方便群众入厕;水冲式公厕的粪污水不得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河流,有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将粪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无污水处理厂的,建造化粪池或其他处理措施;蚊蝇孳生季节,定时喷洒灭蚊蝇药物,有效控制蝇蛆孳生。(七)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全市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农副产品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2、专职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落实清扫保洁制度;室内菜场、农贸集市的清扫、保洁,不得低于二级道路保洁标准;露天菜场和农贸集市周围的清扫和保洁,不得低于三级保洁标准;各类经营摊点备有垃圾收集容器,摊点整洁,摊点及其周围2米范围内无垃圾、杂物和污迹;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公厕设置不低于二类标准。3、经营食品的摊位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见食品卫生部分)。4、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5、全市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八)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建筑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或者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1、执行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并保持环境卫生设施的整洁完好。2、按规定设置围挡、车辆冲洗设施和临时厕所、垃圾收集容器等临时环境卫生设施。道路建设、临时开挖等市政施工工地应围挡,建筑工地实行封闭施工,周边设置不低于1.8m的刚性围挡,拆迁施工工地设置封闭围挡和警示标志,待建场地应设1.8m以上的实体围墙。3、施工应及时清运渣土,采取措施防止扬尘和污水污染周围环境。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放置,定期及时清运建筑垃圾,不得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生活垃圾应日产日清,并根据季节做好消毒灭蝇工作。施工作业产生的废水、泥浆等不得污染城市环境,不得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4、驶出场地的车辆应保持整洁。工地出口处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相应的泥浆沉淀和排水设施;运输车辆不得带泥出场,不得抛洒滴漏。5、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符合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要求,全面实行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管理制度,无偷倒乱倒现象。6、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废弃物料,清理施工现场,拆除临时环境卫生设施。7、建筑工地的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保持厕所、洗浴间清洁。8、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绿线管制制度得到落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精神,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具体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并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绿线管制制度符合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要求,完成城市绿线的划定、批准,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均为城市建成区内的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报告期末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00 建成区面积建成区绿地率:指报告期末建成区内园林绿地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建成区内园林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 -100 建成区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报告期末区域内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区域内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区域内城市人口数(十)城市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城市公共水域环境卫生应符合下列标准:1、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清捞保洁和管理。2、市区河道、湖泊等公共水域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3、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4、城市河道内各类船只保持船容船貌整洁。5、船上生活垃圾和粪便集中收集,送到岸上指定地点倾倒。四、环境保护(一)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70。1、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法。113个重点城市按国家环保总局认证的点位监测,非国控监测网城市按上级环境保护局认证的监测点位监测。除点位认定时明确者外,清洁对照点监测值不得参与全市平均值的计算。 2、监测项目和频次。(1)监测项目:可吸入颗粒物(采用24小时连续监测和5日法监测方式的,可监测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2)监测频次: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环境空气监测的点位,每天监测并按实际监测天数上报;采用24小时连续监测方式的,各测点每月监测天数不得少于12天。3、采样和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执行4、评价方法。每日API指数按全市测点的均值计算。(1)空气污染分指数的计算。当污染物X的浓度Cxj其分指数:Ix= 式中:Ix:污染物X的污染分指数;Cx:污染物X的的浓度监测值;Ixj:第j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Ixj 1:第j 1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Cxj:第j转折点上污染物的(对应于Ixj)浓度限值;Cxj 1:第j 1转折点上污染物的(对应于Ixj 1)浓度限值;(2)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各项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后,取污染分指数最大者为城市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PI。API=max(I1,I2In)(3)空气污染指数浓度分级及其浓度限值。空气污染指数的范围从0到500,其中50、100分别对应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日均值的一、二级标准的污染浓度限值,见下表。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污染指数 污染物浓度(mg/m3)API PM10 SO2 NO250 0.050 0.050 0.080100 0.150 0.150 0.120200 0.350 0.800 0.280300 0.420 1.600 0.565400 0.500 2.100 0.750500 0.600 2.620 0.940(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1、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法。(1)原则上凡属城市饮用水水源均须监测,但由于饮用水水源地较多,取水口较分散,因此考核要求被监测饮用水源的供水量应占城市自来水(不包括小型自备井)总取水量的80以上。(2)以河流为饮用水源者,应在取水口上游100米处设监测断面。(3)以湖泊、水库为饮用水源者,原则上,按常规监测点位采样,但各水源地的监测点位至少应在2个以上。(4)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者,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供水厂的汇水区布设1点。2、监测项目和采样频次。集中式饮用水源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如下:(1)地表水源:监测28个项目。必测项目10项: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选测项目18项:硫酸盐、总氮(河流不测)、五日生化需氧量、氯化物、铁、锰、硝酸盐(以N计)、铜、锌、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2)地下水源:监测23个项目。必测项目8项: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选测项目15项: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铁、锰、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氰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 必测项目地级市每月监测,县级市每季度监测一次,选测项目每年1月和7月各监测1次,凡超过类标准的项目,地级市每月监测,县级市每季度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