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配给的区域非均衡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1页
[我国信贷配给的区域非均衡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2页
[我国信贷配给的区域非均衡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3页
[我国信贷配给的区域非均衡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信贷配给的区域非均衡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信贷配给 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 一、引言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上存在的一种典型状况,是指在银行所报的利率条件下,人们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数量,这时银行报出的贷款利率是低于市场出清利率的。 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从近乎绝对平均化的贫穷状态开始向多样化的发展演化,一方面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区域性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我国的信贷也由改革开放前的行政均衡状态而呈现了区域信贷市场严重分化的态势,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状况加重的局面,这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区域信贷配给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区域内的信贷供给无法满足区域内的信贷需求,从而使得区域内的信贷市场无法出清。这里的区域可以是区域经济学中泛指的任何区域范围,包括城乡和农村,行政省区的分类等,本文这里的区域特指以行政省区为基础的我国三大区域的划分,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试图探讨这三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给差异。 二、我国信贷配给的区域差异 (一)我国信贷配给区域差异描述 1.存款区域差异逐渐扩大。从存款的区域分布来看,从改革开放至今,三大区域的存款额始终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但是差异在逐渐扩大。1988年东部地区的存款余额为4086.3亿元,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2.2倍和3.6倍。1992年东部存款余额为11392.7亿元,分别比中部和西部多6922.9亿元和8631亿元,也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2.5和4.1倍。从1993年开始,各个区域的存款增长较快,区域间的差异也逐渐拉大。xx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存款余额分别是316067.32亿元,92243.15亿元和64836.32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27.7倍,20.6倍和23.5倍,说明存款增速中东部地区最快,西部和中部地区尾随其后。xx年东部存款余额分别是中部、西部的3.4倍和4.9倍,比1988年分别多了1.2倍和1.3倍,说明东部地区与其他两个区域的存款差异在逐渐扩大,并且速度有加快的趋势。 2.贷款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增速最快。1978-1992年,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三大区域信贷配给差异不是太大。1993-1998年,三大区域间的信贷投放出现“非均衡”,差异变化明显。1992年,东部信贷投放量11014.6亿元,分别是中部6291.68亿元的1.8倍和西部3296.04亿元的3.4倍。到了2000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信贷投放量迅速扩大,分别达到61019.52亿元、25553.27亿元和14323.5亿元,东部地区分别是中部、西部地区的2.4倍和4.3倍,比1992年增长了0.6倍和0.9倍。 自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额控制后,商业银行完全摆脱了过去信贷规模限额控制的束缚,自主地根据市场进行信贷配给,中国区域间信贷配给差异化空前高涨。xx年,东部信贷投放量达到210284.01亿元,中部和西部地区也分别达58021.91亿元和42366.13亿元,是2000年的3.45,2.27和2.95倍,说明东部地区的信贷投放增长最明显。而这时期的东部信贷投放量是中部和西部的3.62和4.9倍,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2倍和0.6倍。 如表所示,从总量分析,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积聚了大多数的金融资源,以xx年的数据看,东部地区信贷余额高达210284.01的亿元,占全国信贷总额的68%,中部和东部地区仅占19%和13%,而同期东部地区的GDP为全国的61%,相对于GDP的比重,信贷资金的流入量显得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资源远远少于东部地区。从2000年到xx年,东部地区信贷余额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加,而中部在逐年递减,西部地区虽有下降但幅度不大,说明东部区域控制经济资源的能力在增强,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中部区域的控制能力在逐步减弱,西部区域在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下,基本维持不变。从增长率来看,虽然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投放量一直在增长,但与东部地区的高增长率相比,中西部地区一直在低位徘徊,基本处于10%15%的一个较低水平,甚至低至10%以下。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信贷配给有加重的趋势,其与东部地区在获得信贷资源方面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3.存贷比整体下降,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明显。1992年以前,东中西部的存贷比都在1以上,也就是说贷款量大于存款额,说明中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各银行和企业实行的信贷配给是高度的计划性,没有考虑市场因素,才出现这种情况。直到1992年,东部地区存贷比首次下降到1以下,说明东部地区的资金自我积累能力开始增强。 如表所示,从2000年到xx年,我国三大地区的存贷比都在逐步下降,2000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存贷比分别为73.27%,101.72%和85.36%,xx年分别下降到66.53%,62.9%和65.34%。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各地区的存贷比逐步步入理性的轨道,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