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作业(二)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眇眇:辽远的样子鸟何萃兮中萃:聚集B荒忽兮远望荒忽:迷迷糊糊的样子夕济兮西澨济:渡水C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时不可兮骤得骤:轻易,一下子D罾何为兮木上罾:渔网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A解析眇眇:向远看的样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洞庭波兮木叶下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履至尊而制六合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解析例句,名词作动词,落下。A项,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B项,名词作动词,登上。C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D项,名词作动词,穿衣。3下列各句中,手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比兴,反问)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借代,夸张)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偶,比喻)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比拟)D解析“比拟”错,应为“借代”,“六军”借代“天子军队”,“娥眉”借代“美人”。4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屈原的一组是()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A BC DB解析中的“至圣”“泽天下”“盛德”等,表明这是纪念孔子的对联。中的“旨远辞高”“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都化用自屈原列传,可知本联写的是屈原。中的“悲去国”指屈原被流放,“一江”指屈原自尽的汨罗江。中的“正气”“丹心”等,表明这是纪念文天祥的对联。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两句诗化用湘夫人中的“_,_”。(2)湘夫人中“_,_”两句诗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其对爱情永不放弃的执着。(3)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_”两句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4)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血统论发出愤怒控诉的两句诗是“_,_”。答案(1)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2)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答:_解析分析诗句营造的环境气氛,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感情与整体内容来分析。这两句诗是写景的名句,意思比较明确,全诗写思念恋人而不得见的忧伤惆怅。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此处景色营造的氛围是略带轻愁的。答案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清秋图: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诗句营造了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环境气氛。(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7诗歌开头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哪些认识和怎样的情感?答:_解析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诗人认为这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便安慰自己坦然接受。答案诗人认为人的命运就像倾倒在平地上的水,“各自东西南北流”,这都是安排好了的,不用哀叹愁苦,表现出诗人对从愁苦中求得解脱的渴望。8第五、六句诗人借酒浇愁,这里浇的是什么愁?诗人为什么愁?请结合全诗和诗人的身世经历,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作答本题,一要联系前面四句诗,明确愁指什么,二要结合后面的“心非木石”和诗人的身世经历分析为什么愁。答案诗人用酒浇的是贤能之人在不公平的门阀制度下有志不能展,有能无所用的愁苦。诗人才华横溢,却因出身寒门而只能长期担任级别较低的地方官,面对人生的极不公平,诗人心中产生了极度的愤慨,万分愁苦。(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代出自蓟北门行鲍照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中的“严秋”乃是肃杀的秋天。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气候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B“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四句,极写汉军战斗的壮阔场面。诗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C“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景色与战地生活衔接在一起,着重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衬托了从军生活的艰苦。D最后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它不仅表达了赴边将士忠君报国、效命疆场的决心,也喊出了作者因出身寒庶,在门阀士族统治时代备受压抑,但仍誓死报国的心声。B解析“极写汉军战斗的壮阔场面”错,这四句写将士跋山涉水,飞赴边关,耳听箫鼓,身披严霜。10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用“俊逸鲍参军”来赞颂李白,那么鲍照的“俊逸”风格在其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呢?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作答本题,首先应明确“俊逸”之意,即“洒脱豪放”。其次,定位全诗,逐句分析。诗歌开头四句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调了军情的危急,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四句进一步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接着诗人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诗人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最后,将具体分析进行合并归类,从意象、表现手法、情感等角度作答即可。答案从情感来看,诗人将爱国豪情与眼前的边塞之景紧密结合起来,以情驭景,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之情。从意象选用来看,诗人着意选取疾风、战马、劲弓等特殊意象,刻画汉军的英雄风貌,将爱国豪情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人善用比喻,视角宽广,勾连时空,虚实结合,将君臣吏民同仇敌忾、共御强敌的豪壮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来。三、语言运用1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示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材料:爱国精神科技成就文学贡献屈原岳飞白居易沈括杨靖宇袁隆平遭贬谪吟歌赋战沙场驱敌寇埋头干创新见探物究理抵御外侮感怀时事答:_解析本题中,“爱国精神”“科学成就”“文学贡献”是统领材料中人物及其行为事迹的核心词。“爱国精神”对应屈原、岳飞、杨靖宇,但是结合“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来看,只有岳飞和杨靖宇符合;“文学贡献”可以对应屈原、岳飞、白居易,但是由于“爱国精神”里已经选择了岳飞,因而“文学贡献”应当选择屈原、白居易;剩下的为“科技成就”,对应沈括、袁隆平。答案(示例)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12下面是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学广东一模试卷及答案
- 工程预算管理方案(3篇)
- 工程新客户开拓方案(3篇)
- 2025长期销售人员聘用合同
- 工程用电源采购方案(3篇)
- 2025年买卖食品的合同范本
- 2024年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拆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3篇)
- 项目融资委托服务协议范本7篇
- 2025年三八妇女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导管室护理查房
- 【复习资料】08886会展心理学(章节串讲)
- 占道施工申请书怎么写范文
- 医院耗材SPD解决方案(技术方案)
- 室内工装施工方案
- 护理投诉案例分析医学课件
- 四川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样表)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哲学史教案
- 云计算技术及应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