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离骚(节选)语林撷英屈原名篇名句摘录1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2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3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5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九歌少司命)6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7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1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11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九章橘颂)12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九章橘颂)诗海拾贝临 江 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楚词:亦作“楚辞”,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午日: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酬:指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凝笑:长时间含笑。【赏析】词人端午节怀念屈原,忧叹时局、自伤流落他乡故作此词。开头两句说端午节匆匆来到,只是身在天涯只有靠朗读楚辞以消磨节日。“榴花”三句,写南渡后歌伎舞女仍不知词人咏楚辞之意。这显然是嘲讽苟且偷安的朝廷。下片自伤身世。本想承担北伐中原、匡扶宋室的大任,但无法实现。这正是最堪伤心处。于是词人天天借酒浇愁,年复一年。且将酒浇到江中,与屈原亡灵借酒相通。全词怀古伤今,表达了词人感念北宋灭亡,回天无力,苍凉低徊的情感。作者档案【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历经三逐三放的屈原悲愤难平,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作品】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评价】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人物颂歌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高度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一个伟岸的独行者身影从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渐行渐近。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历数古今中华先贤,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仰望是需要载体的。文化的盛宴无须山珍海味,一枚粽子足够,加上驱邪的雄黄酒、奋进的龙舟队,更好。棱角分明,粽叶幽香,年年端午,款款深情,咀嚼和回味的是一种精神。有意思的是,中国人选择了在孔子的诞辰纪念日祭孔,亦选择了以屈原的忌日为节日,从此,中华民族的文脉里,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忧思,以及绵绵的诗意。背景探寻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楚怀王原本也有一番作为,屈原因为有杰出的政治才能而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但当时楚国的奸臣当政,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势力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怀王昏庸,不辨忠奸,屈原被逐。在长期的流放过程中,诗人没有一刻不忧心国事,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掌握常识离骚和“楚辞”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汉代以后,“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一、字音孟陬(zu)汩(y)搴阰(qin)(p)苗裔(y) 辟芷(zh) 扈江离(h)二、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予2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3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三、一词多义1修2度3与四、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名词作动词,给起名2字余曰灵均名词作动词,给表字3朝搴阰之木兰兮名词作状语,在早晨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容词作名词,美质五、古今异义1纫秋兰以为佩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2春与秋其代序古义:递相更替。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3恐美人之迟暮古义: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今义:美貌的女子。六、其他1日月忽其不淹兮迅速的样子;语气词;久留2惟草木之零落兮思3恐美人之迟暮指年老七、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2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八、积累词语美人迟暮: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九、积累名句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把握文中对偶的运用。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风格。1离骚(节选)开篇在内容上突出了什么?明确内容上突出诗人的品质。诗人既有“内美”(高贵的出身、降生的奇异、美好的名字),具有上天的赐予,又具有“修能”(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是自己的后天修养。2文中写花草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明确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本诗开篇自叙身世,强调自己的先天禀赋及“修能”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首先自叙高贵的出身、奇异的身世以及由于父亲对自己期望甚大而赐予的“美名”,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同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表明他的尊贵不凡和崇高的理想。“正则”,公正而有法则,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屈原之所以强调自己的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及“修能”,还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2诗中表现了诗人的哪些焦虑?试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明确“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对屈原这位一心报国的志士而言,最令人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逝去,自己一天天地衰老了,却没有机会将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在这里指代楚王。国君的昏聩误国、刚愎自用、故步自封牵动着屈原的心,自己虽然有满腔的报国之志,却得不到赏识,所以诗人忍不住悲从中来。3诗中写到的“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些事物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这些香草、香花、香木,大都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把这些事物写进诗中,一方面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富有韵味;另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屈原诗歌的一大特色。4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明确塑造了一个代表着美好和正义,有着远大理想的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父亲据卦肇赐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像“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的愿望。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5. 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试简析本课的浪漫主义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体现方面分析印证塑造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注重自我修养和人格的完美、理想的崇高,这个形象就远远超出了流俗和现实。它又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最后还表达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这些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的实质以奇特的联想表现内美修能开篇写身世与楚怀王同宗相连,表明自己对楚之兴亡有责。写生日与吉祥时日相连,以表现自己有施展抱负之天赋,理想不凡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描写,又把诗人的品格刻画得异常高尚,具有浪漫主义特质大量使用比喻、象征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喜爱,是用来比喻他志行高洁,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远离人间烟火的香草幽花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它们,象征心怀德义,这样就描绘出诗人高洁动人的形象。从而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深远的意境,使得诗歌蕴藉、生动,体现了诗人追求的理想化运用对偶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情文并茂旋律回环,节奏感强全诗每节中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断若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对偶对偶是平时最常见又常用的修辞之一,它是用字数相同、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意义上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特点:1内容前后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效果:正对相互补充映衬,反对对比鲜明,揭示事物的关系。2形式前后整齐匀称,音节和谐、具有节奏感。效果:整齐美观,引人注意,节奏鲜明,便于记诵。设问方式:1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2赏析诗歌的“”联。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手法。2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3阐明此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应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落实应用案中的相关题目。 有人说,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的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名师指津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和屈原的身份、性格进行分析。我的理解在屈原那个时代,忠君和爱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忠君必须爱国,而爱国就不能不忠君,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在诗中屈原表明自己出身的高贵,不是为了炫耀门第,而是为了说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吾道夫先路”的当仁不让,更是屈原愿意为国效力,挽救楚国于危难的爱国精神的表现。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些都是爱国精神的表现。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他的爱国精神是无可争议的。移情于物,意味深长【课内挖掘】离骚在文学上的造诣极高,作者采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移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通过“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之类的描写,创造出一系列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句法参差,韵散结合,极富音乐美。“移情于物”,即写作时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某一外在的客观形象上,使之颇具人情味,“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诗人高兴时则大地扬眉带笑,诗人悲伤时则山河亦低泣垂泪。这种将情感寄寓于某一物上的方法在古典诗词中被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技巧指导】在写作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方法首先,移情于物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景物上,借景物把看不见的情表现得具体、鲜明、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处理好情与景的色彩问题。移情于物时,应使感情的色调与景物的色调有逻辑关系。其次,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手法。移情于物时,若适当选用拟人等手法,则既能突出“移情”的特点,也容易把景物与情感结合,使描写更为生动、传神。【针对训练】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景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运用移情手法,写一篇写景抒情的短文,300字左右。范文示例听雨书房里到处堆满了书,桌子、椅子、窗台和小床都成了书的地盘,狭小的空间显得有些拥挤。拉开窗帘,才发觉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本能地拿起一本我愿意活在宋朝读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心底的宋朝总是湿漉漉的。喜欢柳永极具特点的浅吟低唱,“雨意云情,酒心花态,孤负高阳客”“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喜欢范仲淹慷慨豪壮之中的侠骨柔情,一曲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曲渔家傲滴落了多少“将军白发征夫泪”。还喜欢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奇怪的是他们都被雨水打湿了,将一身疲惫的伪装脱得干干净净。听着窗外雨滴打在灯箱上的声音,在潮湿的夜里读潮湿的诗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过,在雨季里不能泡得太久,否则会感觉到窒息般的难受。天亮的时候,雨停了。抬起头才发觉,一株报春花正抖落身上的雨滴,露出浴后新放的花蕊,夹杂着一股书香味,穿透玻璃窗向我走来。【课内挖掘】年轻的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怀揣着辅佐怀王革新政治、变法图强、强盛楚国的理想,一路探索,追求不止。即使遭奸佞诋毁,被多次放逐,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的佐证。适用话题坚守、忠贞。【运用范例】当黎明还在不断孕育的时候,你就摸到了光亮的触角,并且长吟起来。现实的黑暗挡不住你上下求索的心,但特立的高洁使得你永远只能踽踽独行。你虽竭尽全力,但你那嘶哑的喉咙终究没有唤醒沉睡的荆楚大地。气愤心亦冷的你最终选择以自沉的方式为自己的故国作最后的挽歌。静静汨罗,守护着你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你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你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你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的心,与日月同辉。屈原:无路可走屈原坚定地忠于自己的内心的感受。屈原爱君、恋君,这只是因为只有楚怀王才能实现他的理想,对那个顷襄王,他就毫无思慕之情,因为他对这个憨大孱头不抱任何希望。他是一个个性极强,意志极强,脾气也极坏的人,是一个极自尊的人。他的作品是“发愤以抒情”的产物,是无休无止的“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刘安、司马迁所揭示出来的,就是屈原的“怨君”及其合理性。而班固则只承认屈原“忠君”,而不满于他的“怨君”了,班固的这一改造,便形成几千年的沉沉大雾:由“忠君”(班固)到“忠国”(王夫之)再到现代的“忠民”。但我这里要恢复屈原的本来面目:他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觉,忠于自己的良心!九歌是屈原生活以外的作品,体现的却又恰是屈原内心的柔情。他本来应该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的,他应该是“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敏感,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九章是屈原生活的记录,却又是屈原内心中最无奈的遭遇。九歌和九章实在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个是炼狱之火,死去活来。屈原就挣扎在这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最柔情的人碰到最冷酷的现实,最纯洁的人落在最肮脏的泥塘。一个如此遵循心灵真实的人不得不应付现实的虚伪。一个如此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却得不到真理与正义的庇护是的,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着我们的事业!屈原之死往往使我想起另一个楚人之死项羽。两人都是自杀,且都死在水边:屈原自沉于汨罗之波,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两人都死于自己对别人的不宽容:项羽决不宽容秦人。这两人的死,可能暗示着,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死了。我们民族最殷红的血流失在水中,被冲淡了。滑头活着,奸诈活着。他们使这个世界的生态更加恶化,更不适合人的生存。屈原确实偏激。岂止是偏激,屈原还有许多别的缺点。但我总以为偏激的人往往有真性情。更重要的是,偏激的人往往不是小人因为小人总是很圆通的。况且,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屈原是一个心性褊狭的人,是一个因为太纯洁而褊狭的人。屈原是一个不稳重的人,是一个因为太多情而不稳重的人。他脆弱,却是因为他太珍惜一些东西,在这一点上他又有真坚定,真强大。他也浮躁,因为他执着于理想而不能片刻安于现实。他在他的理想中陶醉着,时时被他的理想鼓舞着,以至有时失去了现实感。他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而正因为他有一切世俗“政治家”所不具有的那种政治热情,以及对政治的信念这一点他与孔子相同,他认定:政者,正也不正的东西不是政治,政治手段应与政治目的一样纯洁无瑕,无懈可击。就从这地方,他开始越来越不像“政治家”,并在现实政治中招致失败,但他无疑是我们理想中的大政治家,如周公、孙中山、华盛顿、林肯。无操持与性情的“诗人”往往成为政客,富于理想的政治家则往往成了真正的诗人。屈原就这样由失败的政治家变成了卓绝百代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诗艺上,都不可能是现实的。现实的土地上有那么多的丑恶,他怎么能在这上面安然地生存,诗意地栖息?这当然又是“诗意地栖息”在现实大地之上的众多当代诗人学者无法理喻的。他们不能望屈原的项背,但他们说他们是因为不屑。他们的生存智慧确实高出屈原。屈原“无路可走”(刘熙载语),自杀了,他们却活着,并且越活越觉得四通八达,越活越有诗意。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有优势:他们能说话,能抢占话筒,总能“变白以为黑,倒上以为下”。当黄钟被毁弃的时候,瓦釜就开始雷鸣了。屈原与现实中的邪恶势不两立,而他们却能游刃有余,甚至与之搞合作,讲互利。他们策高足,踞路津,在屈原与邪恶战死的地方,他们开始讨论幸福。“孤危自死,社会依然,四语之中,涵深哀焉。”(鲁迅)屈原死了,我们苍白了。【佳作赏析】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本文独辟蹊径,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屈原之所以影响后代,是因为他的失败。而他的失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写作借鉴】1学拟题“屈原:无路可走”这个题目内涵丰富:他因太纯洁而心性褊狭,太多情而不稳重,太珍惜而脆弱,过于执着于理想而浮躁(或不容尘俗,缺乏圆通,热心理想)。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他生活在一个冷酷而虚伪的社会中,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而他又不肯向现实妥协,因而“无路可走”。2学引用第二段列举九歌和九章的例子,说明屈原浪漫、多情、敏感,诗意纵横而又文采斐然,这种理想的生活与现实生活无法融合,表现出屈原处境的艰难和无奈。3学佳句“他们使这个世界的生态更加恶化,更不适合人的生存。”这句话含意深刻:滑头和奸诈之徒使现实世界的真性情缺失,民族的纯洁和本真与人渐行渐远。4学对比将屈原的“死”和当代诗人学者的“活”进行对比,强化了屈原之死的必然性,突出屈原伟岸而不屈的民族性格,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无比敬重之情和对世俗追逐功利、颠倒黑白的批判意识。5学结尾结尾言简意赅,含意深远,屈原之死,造成我们这个民族真性情的缺失,进而迷惘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活起来”三个字,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在要求。我国引入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北京故宫等6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我国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后,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等工作,文化遗产的概念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得到迅速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凝固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博大的系统、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开放的体系、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不断被检验、被证明、被修正、被丰富,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更符合实际的新认识。过去,很多人把博物馆中的文物、祖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看作是已经远离今天社会的东西,看作是已经没有生命的东西,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但是,“活起来”告诉我们,这些文化遗产能够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它们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要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现在,许多人都已经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不应只是少数专业工作者呵护的对象,不应“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融入社会,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其价值。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是将其封闭起来,与民众和当代生活隔绝。今天,城镇化快速推进,文化遗产更是无法藏身于世外桃源或自外于当代社会。从世界上一些历史名城的发展趋势看,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并不矛盾,如果处理得好就能相辅相成。“活起来”告诉我们,仅将文化遗产当作珍稀物品保留下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掘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换言之,文化遗产只有通过适当途径发挥作用,通过特定方式被大众关注与分享,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而且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在物质文化比较发达、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代社会,经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无疑是对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当然,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合理利用。当前,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利用文化遗产向社会提供各种文化服务,不仅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同时还能创造社会就业岗位。利用文化遗产向社会提供各种文化服务,所实现的经济价值只是最表层的价值,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效益其实是综合性的。通过发展文化遗产旅游,让人人都能方便地接触到文化遗产,有利于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们深入理解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有了这种接触与理解,人们就会意识到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对文化遗产所代表的文化的尊重、对文化遗产所在地和文化遗产拥有者利益和权利的尊重是人类共同的义务,而这无疑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也有利于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我们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我们今天还能拥有、感受到多少优秀文化。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发展旅游等关系,就能让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语言运用(3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苗裔(y)症结(zhng)茅塞顿开(s) 弄巧成拙(zhu)B讣告(b) 孟陬(zu)莞尔一笑(wn) 岿然不动(ku)C骐骥(j) 熟稔(rn)装模作样(m) 咄咄逼人(du)D炽热(ch) 木讷(n)有恃无恐(sh) 正当防卫(dng)解析:选A。B项,“讣”应读f;C项,“模”应读m;D项,“讷”应读n。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名余曰正则兮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D字余曰灵均解析:选C。C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余都是名词用作动词。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恐年岁之不吾与A肇锡余以嘉名 B帝高阳之苗裔兮C谁为哀者 D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D项,被动句。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惟草木之零落兮 B恐美人之迟暮C春与秋其代序 D纫秋兰以为佩解析:选A。B项,“美人”古义比喻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今义是美貌的女子。C项,“代序”古义是递相更替,今义是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D项,“以为”古义是“把作为”,今义是认为。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答案:再,古今异义,两次。参考译文张茂先痴痴伫立凝望,对着石门拜了两拜后离去。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楚者,山东之强国也。答案:山东,崤山以东。参考译文楚国,是崤山以东地区的强国。古今传承的异义词指的是词义的新陈代谢使古今词义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别。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古义:黄河,专有名词。今义:泛指江河。2词义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古义:求学的人,读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另一个方面的意思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古义:投降。今义:没办法。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古义:刚直侠义之人。今义:为正义牺牲的人。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古义:地位低下。(中性词)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贬义词)7单音偶合所谓“单音偶合”是指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情况。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古义:两个词,分别译为:于是/写。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 请以“屈原”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屈原的认识与感受。要求:感情真实,句式整齐,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5分)答:答案:(示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闲适淡定的生活。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6将下面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连贯。(只写序号)(6分)在中国诗歌史上,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是两位老祖宗,_。_,_。_,_,_,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魏六朝诗歌的长期积累,就不会带来唐诗的繁荣。不论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巧方面因此,对于唐宋以来长期流行的五言诗、七言诗来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诗经为四言体,楚辞为骚体,都不是五言体、七言体但诗经楚辞的题材内容、表现技巧不及汉魏六朝诗汉魏六朝诗的影响,都更为广泛和直接答:解析:紧承前文;是诗经楚辞与汉魏六朝诗的对比;是结论。答案: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校准备于端午节晚上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80字左右。(4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解析:解答本题,应联系屈原的爱国事迹,突出“端午节”的文化底蕴。答案:(示例)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屈原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8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4分)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答:解析:解答此题,可先从中选出一句作为长单句的“主体”(比如选第句),然后将其余各句内容作为此“主体”的“枝叶”(指句子的定语、状语或补语)补充进去。答案: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护理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医技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防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选型研究:成本效益与环保产业前景展望
- 金融机构2025年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管理移动应用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水上乐园游乐设施水上项目设备抗电磁干扰性能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笔记本配件行业运行状况与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2025-2030中国立式分切复卷机行业前景展望及运营态势剖析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舞台技术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水工监测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屏柜建模及交互规范》
- SH/T 0358-199510号航空液压油
- DL∕T 722-2014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 健康保险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 劳动保障监察业务知识
- 《春》示范课教学课件第1课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新入辅导员职员工培训
- IPS内置保温体系施工方案(经典)
- 房屋买卖合同范本Word模板下载
- 授权委托书保险理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