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翰墨全书》对研究福建历史文化的功用】事文类聚翰墨全书_第1页
【浅析《翰墨全书》对研究福建历史文化的功用】事文类聚翰墨全书_第2页
【浅析《翰墨全书》对研究福建历史文化的功用】事文类聚翰墨全书_第3页
【浅析《翰墨全书》对研究福建历史文化的功用】事文类聚翰墨全书_第4页
【浅析《翰墨全书》对研究福建历史文化的功用】事文类聚翰墨全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翰墨全书对研究福建历史文化的功用】事文类聚翰墨全书 摘 要翰墨全书是元代前期福建建阳知名学者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该书收录的诗词文章多有作者为福建籍,以及仕宦、寓居福建的官员、学者文士书写闽地者,对于研究福建历史文化比如古代农业、交通、教育、文学文人具有一定的资料功用。 关键词翰墨全书;民间类书;福建;历史文化 翰墨全书(亦称翰墨大全)是元代前期福建建阳知名学者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该书主要是为民间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士书写应酬交际文书而编纂的,分类辑录了大量的语词典故、诗词文章以及小简活套、图式、联语。翰墨全书首次刊行于大德十一年(1307),建阳当地书坊刊印,成书大致在稍前,是为大德本。十余年后,建安詹友谅对大德本进行改编,内容有所增删,书成不久于泰定元年(1324)由建阳书坊刊行,是为泰定本。大致元末明初,建阳书坊再次印行翰墨全书的改编本,内容基本沿袭泰定本,编排体例有所变更,是为明初本。从而形成翰墨全书传世的三种版本系统,元明两代多有流传。 翰墨全书的原编者刘应李、改编者詹友谅分别自署福建建阳、建安人,建安曾为建宁郡名,其原编和改编的翰墨全书大量收录福建籍、曾长期寓居福建的文人学者以及曾在福建为官者所创作的诗词文章,以及诗文描写闽地者,作者如:王迈、王大烈、刘克庄、刘子翚、刘爚、刘子寰、吴势卿、欧阳光祖、胡寅、哀长吉、祝穆、祝洙、真德秀、翁合、黄定、黄公绍、白玉蟾、熊节、熊克、蔡元定、蔡沈、蔡杭、魏掞之、黄干、胡安国、戴翼、熊庆胄、黄圭、胡宪、余日华、方澄孙、熊刚大、刘学箕、游九言、许几、朱熹、谢枋得等。其中一些诗文现在已经散亡难寻,因而有保存资料、存史之功;加之元代前期成书,具有较高的文献校勘价值。其所录闽人闽地诗文对于研究福建历史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记述、描写闽地内容的诗文,史料及文献校勘价值相对更高。 一、研究福建古代农业 1.劝农文三篇 明初本翰墨全书壬集卷五收有劝农文四篇,其中后两篇署名“叶知州”延平劝农文和“张权县”建阳县劝农文1为全宋文、全元文不收。从“叶知州”、“张权县”等官职名称来看,定是宋代以来的官制。查覆大德本翰墨大全壬集卷十,尚有(南康军)劝农文五篇、未署名建阳县劝农文一篇共计六篇文章,可见,翰墨全书仅节录翰墨大全四文,并无增加;(南康军)劝农文五篇中,署名“前人”(即朱子)一篇,“赵龙图”一篇,其余三篇无署名。翰墨全书删除的六篇劝农文中,除建阳县劝农文之外其余五篇已被五百家播放大全文粹收录,而全宋文和全元文也未收该篇未署名建阳县劝农文。可见,叶知州延平劝农文、张权县建阳县劝农文、无署名建阳县劝农文三篇为目前已知仅为翰墨大全和翰墨全书收录的新资料。从同类文章收录的情况来判断,属于宋文的可能性极大。这三篇劝农文不仅可以用来研究福建地区古代农业经济,同时可以辑补全宋文(或全元文)之缺失。 叶知州延平劝农文,记载郡太守劝谕乡民致力农业生产的利弊重要,并针对乡人诉讼较多、服食无度、事鬼神无节制的现状,告诫他们应和睦相处、适度服食、适度事神,“出入相逊,毋兴于讼;服食中度,毋求于侈;事神以敬,毋尚虚文”,如此则可不耗财、生和气,方能天祚感应,安享有年。 张权县建阳县劝农文述及近年粮价波动:前岁斗百币,而去岁春夏及秋米乏,竟至斗米四百,幸赖冬成,新粳降至二百,今春忽又涨价,县尹主持平粜方才平稳;并告诫百姓应早种莳、无杂种,“早种莳,则无肃霜忧也”,“无杂种,则不弃地力也”;百姓应和睦相处、各守其道,和气致祥,事关丰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保守,乡邻缉睦,又自是天地中间一和气致祥之本,和气致祥,乖气致异,此又丰歉之源也”。 2.农事诗 明初本翰墨全书壬集卷五收有“王迈邵武守”劝粜歌1一首,“君不见汉州长者李君发,荒年作粥敕饥渴。三十余年辦肯心,几千万人得存活。玉皇有籍注姓名,寅仲其孙应梦生。我忧郊外人无饭,愿君为李不为段。为李受福段受殃,不用劝君君自断”。诗前有注文曰“丁未岁歉,作此劝粜。杜帅自江西贩米数千斛归,闻此,遂减价贱粜,民赖以活。此歌诚有补也。”查王迈生于1184年,卒于1248年。可知注文所谓的“丁未”是指1247年,当时作者王迈方知邵武军(今福建省邵武市),适逢邵武军歉收,王迈作劝粜歌劝勉救民于危难,杜帅闻此歌,将贩自江西的米降价济民,邵武民得以解困。此诗弘治八闽通志、嘉靖邵武府志亦收,但全宋诗王迈2未收,可以辑补。此外,该卷所收的农事诗,共分四类,包括劝农、赈济、悯农家、赞丰年,由此可以看出编者重视农业、同情农家劳苦的思想感情。 二、研究福建古代交通 明初本翰墨全书后甲集卷七“桥道疏语”收有文章十余篇,其中未署作者建宁路平政桥、夙野舟建宁路通仙桥1,覆大德本后乙集卷八尚有未署作者建宁路水西桥等,不见于其它文献。平政桥系在旧址上重建;通仙桥规模甚为壮观,作者夙野舟不知为谁,可能为别名;水西桥也系坠后重建。均是民众捐资建桥,文人撰文纪念。此外尚有熊普斋崇安县赤石渡桥、文溪(文壁)富沙潭头桥,赤石渡桥也系坠后重建,民众捐资。对于研究福建古代桥道交通、基层社会具有一定的价值。 建宁路平政挢 杜尚书之建河挢,见称史谍;大比丘之作梁道,具载楞严。儒释之教虽殊,惠利之心本一。眷富沙之古郡,当众水之交流。伊昔莫庵妙摅心力,万间云矗如瞻虹影于冥蒙,一夕灰飞,徒骏龙津之浩。渺然念业风鼓浪,法是慈航,苦海弥天,佛为彼岸,矧有宗门之嫡子,预闻往日之宏规,众力愿成,岂愁无?做馎饦,故基犹在,只消依本画胡芦,开乌山之名蓝,复平政之旧观,永垂千载,均济万民。 建宁路通仙桥 平政桥成,接东西之坦道;通仙砥立,会南北之康衢。地有利兴,民无病涉。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