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在[传国玉玺失踪之谜]阅读答案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7/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1.gif)
![传国玉玺在[传国玉玺失踪之谜]阅读答案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7/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2.gif)
![传国玉玺在[传国玉玺失踪之谜]阅读答案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7/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3.gif)
![传国玉玺在[传国玉玺失踪之谜]阅读答案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7/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4.gif)
![传国玉玺在[传国玉玺失踪之谜]阅读答案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5/17/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fba78aae-641a-4b06-96d3-9a8fae995f955.gif)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国玉玺在传国玉玺失踪之谜阅读答案 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何忆 孙建华 “玺”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称“玺”。汉蔡邕独断云:“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时,秦始皇下令镌刻皇印,宣称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奉为天命的象征。又独以玉,作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所以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此玺,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王。楚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楚王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宝玉,因此称为和氏璧。楚威王时,相国昭阳天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他。但是不久昭阳就将它丢失,有人怀疑是他的门人张仪偷走,拘留张仪审讯。张仪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后来到了泰国,被拜为秦相。 曹魏代汉,传国玺作为“君主神授”的象征,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西晋受禅,传国玺又落入司马氏手中。此后,北方陷于五胡十六国分裂动荡的局面,“传国玺”几经辗转,又落入东晋征西将军谢尚之手,谢尚把它用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献给晋穆帝,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攻破官城,劫得“传国玺”,不久侯景败死,他的部将侯子鉴将玉玺投到了栖霞寺的井中,有一个寺僧将玉玺捞出收存,后来他的弟子将玉玺献给了陈武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公元589年,灭陈统一全国,传国玉玺入了隋宫。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于是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唐朝。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温篡唐后,“传国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被契丹击败,登楼自焚,玉玺也遭焚烧,下落不明。郭威建后周后,遍寻传国玺不着,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玺,送至朝廷。经13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怀疑它的真伪。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玺”也被大金国掠走,随后便销声匿迹。 (节选自人民文摘xx年第12期) 5有关“传国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国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上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 B传国玺是玉制的皇印,它的象征意义是“君主神授”,在传国玉玺身上有着不少的故事。 C.失去传国玺则表现其“气数已尽”,所以历代皇帝都十分珍视传国玺而不想当“白版皇帝”。 D传国玉玺的材料源于和氏璧,当时楚王偏信玉工不以之为宝,武王也没认出它是块宝玉,是文王认出它是块宝。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秦始皇得到和氏璧之前,“玺”没有尊卑之别,此时的“玺”只有“印”之义,官印和私印均可称为“玺”。 B秦始皇把皇帝印称为玺,秦始皇离世之后,历代帝王都以得到传国玺作为符应,尊为国之重器,并奉为天命的象征。 C.晋朝司马氏得到传国玺后,时局动荡不安,传国玺在几经辗转后,东晋征西将军谢尚最终夺得了传国玺。 D唐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而成为“白版皇帝”,他愤愤不平地刻了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 7根据原文提供的,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没有传国玺,就会显得底气不足而被世人所轻蔑,所以传国玺成为后世皇帝的争夺对象,也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 B楚威王时,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灭越有功的相国昭阳,这说明这时的和氏璧还只是一种“印”,其义为“信”。 C.传国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因此,传国玺传到宋靖康元年就失踪了,这也不奇怪。 D北宋哲宗时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的传国玺,有人说它是真的有他的道理,因为它经过13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并多方考证得到了认定。 :书村网 5答案:A。 (“上面”有歧义,可理解为“在传国玺上”,也可理解为“在传国玺上方”,与“下面”相对。而原文是“正面刻有”。) 6答案:A。 (B项,把传国玺“奉为天命的象征”的是秦始皇。C项,“东晋征西将军谢尚最终夺得了传国玺”表述错误,原文是“又落人东晋征西将军谢尚之手,谢尚把它用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道安装考试题及答案
- 孤儿救助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不跟陌生人走
- 我最喜爱的书籍读后感(5篇)
- 防范病毒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685-2024 《严寒地区预制拼装箱型涵洞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车辆买卖合同及其附加条款
- (正式版)DB15∕T 3651-2024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
- 动物口语考试题及答案
- 顶尖学校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工作人员定向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客观题及参考答案
- 出境人员行前安全培训课件
- 俄乌局势进展
- 2025甘肃兰州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内控管理岗等岗位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用电安全与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法考真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护知识科普课件
- 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