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地形与地质_第1页
微专题---地形与地质_第2页
微专题---地形与地质_第3页
微专题---地形与地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 地形与地质【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二、内力作用(3)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模板要点:板块交界处、挤压、张裂、隆起、凹陷、背斜山、向斜谷、火山、断块山、裂谷等。模板: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岩层弯曲隆起(凹陷)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褶皱山)。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张裂作用,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位移,形成裂谷或海洋;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下降的岩块形成断层谷或谷地。地下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三、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地区特点典型地貌示意图河流上游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风力作用地区特点典型地貌示意图风的源地附近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离风源较远地区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3.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模板要点:风力、流水、海浪、冰川、侵蚀、堆积。模板: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四、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思路(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属于五种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中的哪一类或几类。如“以地形为主”。地势特征:高低、起伏状况。如“哪高哪低”“起伏大小”等。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在区域中有多种地形时,要分别说明。如“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等。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如多喀斯特地貌;多风力地貌;冰川地貌广布;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等。(2)地形、地貌的成因分析。地形和地貌成因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切不可遗漏。如分析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平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选择题 (2015全国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45题。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5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6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7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2017大庆一联)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右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完成89题。8.最可能出现海水入浸,地下水变咸的是()A.丁B.丙C.乙D.甲9.根据图中值息推测,下述说法最可值的是()A.地下水从丙流向乙 B.丙处地下水质最差C.甲为湿地 D.丙为城市区域冯家会土林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冯家会村村南的一条山沟里。沟里枣树成林,沟两侧的山坡上昂首挺立着十几支黄土柱,它们高则八九米,挺拔纤细,低则三四米,粗壮敦实。这些土柱虽然形态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一例外地头顶一块石板。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四幅图所示的地貌中,与冯家会土林成因一致的是( )11每个土柱头上都顶着一块石板的原因是( )A山体发生崩塌时,从山上落下的石块正好落在土柱上B为了保护土柱,人们在土柱顶上放置石板,以防止风化和侵蚀C顶部石板非常坚硬,受风化作用影响很小,所以就保留了下来D石板下面的土壤被侵蚀得较慢,天长日久,形成柱状,石块就留在了顶上甲图为一条河流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的变化图,乙图为该河流不同地点按上下游顺序每隔5 m所测量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2下列选项中地理景观或现象与甲图中距河床顶部距离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相近的是()A喀斯特景观B科罗拉多峡谷 C河流凹岸水较深 D河流下游石头较圆润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A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后河床为基岩 B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前后流速变化较大C乙图所示岩层为向斜 D乙图各地中A为上游14乙图中H处距河床顶部距离变化的形成原因可能是()瀑布地下暗河断层A BC D (2016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1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2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2017六安模拟)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海退过程反之,据此回答2122题。21上示意图所属的过程以及虚线方框中沉积颗粒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海侵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 B海退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C海侵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 D海退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22引起上图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地壳上升地壳下降冰期间冰期ABCD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