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Final meeting outgoing10_抗震超限审查_Seismic ReportHefei Expert Review Report-Main_Final-Part1_第1页
20151112 Final meeting outgoing10_抗震超限审查_Seismic ReportHefei Expert Review Report-Main_Final-Part1_第2页
20151112 Final meeting outgoing10_抗震超限审查_Seismic ReportHefei Expert Review Report-Main_Final-Part1_第3页
20151112 Final meeting outgoing10_抗震超限审查_Seismic ReportHefei Expert Review Report-Main_Final-Part1_第4页
20151112 Final meeting outgoing10_抗震超限审查_Seismic ReportHefei Expert Review Report-Main_Final-Part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恒大中心C地块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会送审报告A.本次结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会送审资料的说明2B.对预审会(2015年10月12日)专家意见的回复3C.专题分析:塔楼抗侧刚度调整分析5D.专题分析:嵌固端条件分析7附录部分:附录1:专家咨询会(2015年8月17日)意见以及回复附录2:建研院大震弹塑性第三方分析报告附录3:合肥恒大中心C地块塔楼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案A. 本次结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会送审资料的说明本次召开的专家会为合肥恒大中心C地块工程项目结构抗震超限专家审查会,扩初设计为100%DD。本次会议目的是为了向专家汇报:TT根据预审会(2015年10月12日)上专家会意见进行的结构设计修改,专项结构分析和专项研究。设计团队完成的主要结构设计补充,深化和修改如下: TT根据方案阶段预审会(2015年10月12日)上专家会意见进行的专项研究 根据专家意见对巨柱尺寸,核心筒墙体厚度以及开洞等进行了调整 提供了巨柱计算长度分析 对塔楼楼面结构布置进行了调整细化 对裙房结构进行了调整根据专家意见,TT完成了以下专题分析: 塔楼抗侧刚度调整分析 嵌固端条件分析有关专题分析的详细内容请见送审资料第一部分。扩初阶段的主要设计更新包括 在咨询会,结构体系得到专家基本认可的前提下,塔楼巨柱、墙体进行了优化调整 外伸臂以及环带桁架位置根据与建筑的协调以及专家的要求进行调整另外针对咨询会(2015年8月17日)的专家意见及回复也附录在本节后,见附录1,供参考。本次送审资料包括以下三册:第一册 -报告分册1、结构抗震超限专家审查会说明和对专家预审会的回复及专题研究分册2、结构抗震超限专家审查会送审报告主篇第二册 -图纸分册1、建筑图纸分册2、结构图纸第三册 -计算书1. 塔楼计算书2. 裙房地下室计算书B. 对预审会(2015年10月12日)专家意见的回复2015年8月17日在北京市召开该项目结构方案设计抗震设防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认为该结构体系基本可行,并提出若干意见,经设计单位进一步深化,提交了预审资料。2015年10月12日由恒大集团安徽公司主持,在北京市召开该项目结构超限设计抗震设防预审会,与会专家经阅读勘察设计文件、质询和研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具体意见,设计单位具体落实如下:专家意见TT回复1上部结构巨柱截面调整减弱宜渐进,不宜减小过快,5区以上角柱截面宜适当加大,高区外框剪力比宜适当增大;核心筒墙体不宜减薄过大,但可以开结构洞;宜在五或六区增设一道伸臂桁架。同意。根据专家意见,TT对核心筒和巨柱尺寸进行分析工作。基于细致的结构分析研究,TT选定了以下优化措施:1. 巨柱调整:本次设计对巨柱尺寸进行了调整,增大了高区的角柱尺寸,巨柱和角柱的轴压比更为接近。 2. 核心筒墙体调整 调整了上部区域的墙体厚度 上部区域墙体增设结构洞,增加的连梁不仅改善了墙体与外框的相对刚度,而且增强了大震下的墙体耗能能力 墙体和巨柱尺寸调整如下表所示区翼墙腹墙预审会现方案预审会现方案7区3003502502506区4005003504005区6006004004004区700700500500区边柱(长方形柱)角柱(圆柱)预审会现方案预审会现方案7区1800x22001800x2000直径1000 直径12006区2000x24002000x2400直径1200 直径15005区2200x26002100x2600直径1500 直径17004区2400x30002300x3000直径1900 直径2000在采取了以上优化措施后,塔楼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整体表现得到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 外框承担的地震剪力比例更加合理:现 4 区除斜墙楼层外,框架剪力基本达到基底剪力的 8%,斜墙楼层也基本达到基底剪力的 6%,比之前 4%有较大提高。现塔楼 70 层以下框架剪力均基本达到基底剪力的8%。 (详见本册报告C章:塔楼抗侧刚度调整分析) 外框和核心筒的相对抗侧刚度更加合理,使各区层间位移角变化更为均匀,尤其是第4区的层间位移角变化更加平缓。 (详见本册报告C章:塔楼抗侧刚度调整分析) 6,7 区墙体厚度进行加厚,减薄幅度降低,同时 6区腹墙增设构造洞。增多的连梁在大震下进入塑性,一定程度上避免墙体出现较大幅度损伤。这一点在大震下弹塑性分析中得到了验证。(详见主体报告第11章之弹塑性分析 部分) 由于 4 区核心筒调整,各区层间位移角变化已较为平缓。在维持3道外伸臂桁架的情况下,塔楼层间位移角离规范限值仍有较大富余。2中震计算阻尼比宜取4.5%。同意。中震计算阻尼比取4.5%,地震参数详见报告第9.2节。3风洞试验报告可以作为结构设计依据。同意。结构设计已采用风洞试验得到结构风荷载。风洞试验结果见报告报告5.2节塔楼风荷载。4结构构造:补充巨柱配箍构造详图;伸臂桁架构件连接构造宜深化。无楼板约束的楼面梁宜采取加强措施。同意。扩初图纸中提供了巨柱配筋典型构造详图以及典型伸臂桁架节点构造图。与建筑沟通,取消了大堂中庭楼板开洞处的楼面梁,塔楼周边梁主要作为幕墙支撑用,采用方钢管形式,加强稳定性。5宜复核嵌固端条件,可能条件下在地下室增设部分墙体、适当加强嵌固端与巨柱相连楼盖梁的刚度。由于建筑首层布置跨层的大堂,24层核心筒外以及核心筒内的电梯大堂处均无楼板,在计算嵌固端刚度时首层刚度取4层楼层高。结果显示本工程可在地面层嵌固。另外塔楼范围内地下室部分已和建筑沟通在SC1之间增设部分墙体, 另外地面层连接巨柱SC2的框架梁从1200x800加宽至1800x800。详见D章:嵌固端条件分析。6筒体南侧部分长墙肢宜开设构造洞,以减少南、北墙肢刚度差异;应设置全高约束边缘构件。南部外墙增设构造洞,减少了南、北墙肢刚度差异,整体结构扭转不规则得到改善。原方案未开洞前,有约20层扭转位移比超过1.2,现在仅裙房楼层部分存在扭转位移比超过1.2的情况。墙体全高设置约束边缘构件。7宜避免楼面主梁搁置在连梁上。对塔楼楼面结构布置进行了调整,连接巨柱与核心筒的主梁将连接与墙体交点处,避免搁置在连梁上。具体见结构图纸。8裙房:屋盖桁架支撑系统的布置宜合理调整。裙房屋顶的建筑功能由不上人屋面改为屋顶花园。支承屋顶的主要结构形式仍然为钢桁架,但屋面板由压型钢板改为组合楼板(混凝土楼板筑于压型钢板之上)。组合楼板在平面内拥有强大的刚度,可以可靠地把作用于屋面的侧向力(风力和地震力)传递至抗侧力体系之上,所以屋面桁架水平支撑体系可以减少。更新的屋面水平支撑布置见屋面结构平面图。9地基基础设计:在中风化岩层采用嵌岩桩后压浆的效果和单桩承载力应通过试桩确定,不宜考虑注浆桩端阻力增强系数。桩身工作条件系数应按地基基础规范取用。由于采用试桩来确定桩承载力,所以注浆桩端阻力增强系数的取值不是控制因素,地勘单位应根据目前试桩结果确定注浆桩端阻力增强系数。根据试桩的初步结果,直径1100的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2层,总桩长约60米,有效长度约35米)的承载力为14,500 kN (不注浆)和16,500 kN (后注浆)。地勘单位应根据目前试桩结果确定桩身工作系数。地勘单位建议桩身工作系数可以取大值。建研院大震弹塑性第三方分析报告见附录2。合肥恒大中心C地块塔楼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案见附录3。C. 专题分析:塔楼抗侧刚度调整分析根据预审会阶段(2015.10)的结构方案(以下简称原方案),塔楼层间位移角在5区存在较大的层间位移角变化。根据专家意见,TT对核心筒和巨柱尺寸进行分析工作。基于细致的结构分析研究,TT选定了目前结构方案(2015.11) (以下简称现方案),现方案包括以下优化措施:1.巨柱调整:本次设计对巨柱尺寸进行了调整,增大了高区的角柱尺寸,巨柱和角柱的轴压比更为接近。 2.核心筒墙体调整调整了上部区域的墙体厚度上部区域墙体增设结构洞,增加的连梁不仅改善了墙体与外框的相对刚度,而且增强了大震下的墙体耗能能力原方案和现方案下的层间位移角曲线对比如下图所示。层间位移角趋势(现方案)层间位移角趋势(原方案)层间位移角趋势(现方案)层间位移角趋势(原方案)在抗震预审会上专家指出:外框剪力比数值在4区低于8%,需要改善。TT通过对巨柱尺寸,墙体尺寸及开洞的优化,使4区的外框剪力比得到显著改善。原方案和现方案下的框架剪力比对比如下图所示。其他区框架剪力变化不大,4区框架剪力经过结构调整后均有所加大,除斜墙区域(57至63层)外基本达到基底的8%,斜墙区域框架也能达到基底剪力的6%左右。4区框架剪力如下。D. 专题分析:嵌固端条件分析地面层上下刚度比案高规附录E.0.1提供的公式计算如下:东西方向-X方向地上一层层高: h1=19m地下一层层高: h0=8.1m地上一层剪力墙面积: Aw1 =91.97m2地下一层剪力墙面积: Aw0 =95.55m2地上一层巨柱折算面积: Ac1 =16.71m2地下一层巨柱折算面积: Ac0 =91.95m2ha X (Ab1+Ac)=3562.43hb X Aa= hb X (Aa1+Ac)880.27(haxAb)/(hbxAa)= 4.05 OK南北方向-Y方向地上一层层高: h1=19m地下一层层高: h0=8.1m地上一层剪力墙面积: Aa1 =100.34m2地下一层剪力墙面积: Ab1 =100.34m2地上一层巨柱折算面积: Ac1 =16.71m2地下一层巨柱折算面积: Ac0 =91.95m2ha X Ab= ha X (Ab1+Ac)=3653.44hb X Aa= hb X (Aa1+Ac)=948.11(haxAb)/(hbxAa)=3.85 OK经验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