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 碑志 第2课 泷冈阡表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 碑志 第2课 泷冈阡表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十一 碑志 第2课 泷冈阡表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泷冈阡表1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蝶恋花2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冯延巳蝶恋花3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欧阳修浪淘沙4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5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木兰花一、字词积累1字音泷(shun)冈俾(b)以长(zhn)以教间(jin)御 嘉祐(yu) 妣(b)德薄能鲜(xin)2通假字必加宠锡锡,同“赐”享年七十有二有,同“又”3一词多义(1)克(2)归(3)恨(4)始(5)盖4词类活用修表名词作动词,立表5古今异义俾至成人古义:长大成人。今义:成年人。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古义:表原因,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6文言句式(1)状语后置句治其家以俭约(状语“以俭约”后置)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状语“于官舍”后置)(2)宾语前置句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宾语“何”前置)(3)被动句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封,被封)其后修贬夷陵(贬,被贬)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一朋党论”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欧阳修在父亲欧阳观(字仲宾,追封崇国公)死后,曾于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作先君墓表,但未刻石;宋神宗熙宁三年他任青州(治所在今山东青州)知州时,才在先君墓表的基础上加以精心修改,写成这篇泷冈阡表,相距已近二十年,离其父下葬已六十年,作者时年六十四岁。3相关知识(1)文体知识阡表:阡,墓道,阡表,即墓表、墓碑,是一种记叙死者事迹并表扬其功德的传记性文体。(2)文学知识古代三大祭文: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袁枚祭妹文。一、结构图解二、内容研读1文章开头就交代父亲安葬六十年后才写下这篇阡表是因为“有待”。说说这两个字的具体内涵,并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明确这里的“有待”,指待己显贵,荣宗耀祖。它在文章中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文眼所在。2本文是为父亲写的阡表,而第三段是略写父、详写母。这有什么作用?明确整篇文章因母显父,以父扬母,但这一段略写父,详写母。这是因为前文写母亲的叙述,目的主要在于写父亲,而母亲本人的德行还没有正面的直接表现,所以这一段进行直接的叙述。这样的安排互相映衬,融为一体,详略得当,不枝不蔓,次序井然,十分自然,显示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3本文不同于一般阡表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为阡表,本文的写法别具一格。墓表,旨在记载人物的“学行德履”,最易按人物生卒年月、主要履历及其功德,按部就班,平铺直叙。而作者却不落俗套,并不实陈崇公之事,只从太夫人口中说出。这样的写法又极为自然得体,毫不做作。由于欧阳修父亲亡故时,他才四岁,无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状,这样写,正是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一方面以此为依据,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父德的同时,颂扬其母亲的贤惠德行和节操;同时,又弥补了自己对父亲没有直接的了解的不足。一碑双表,明暗交叉,互衬互托,构思实为高明。4文章是怎样围绕一个“待”字行文的?明确这篇文章,通体只有一条线索,就是一个“待”字。为什么直到父亲葬了六十年,才给他作墓表呢?因为有所等待。为什么要等待?因为作者的母亲说过“有待于汝”的话。母亲的“有待于汝”不是漫无凭依的空希望,她根据父亲的孝行与仁心,知道这样的人该会有好儿子,能够具有同样的孝行与仁心,并且能够显荣他的父亲祖先就是所谓“有后”。在父亲下葬的那年,作者只有四岁,当然不能作墓表。后来长大了,而且“食禄”了,“列官于朝”了,他还是不作,因为母亲所等待的还没有确切的着落;直到“天子推恩,褒其三世”,三代都受了皇帝的赠封,作者觉得“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换句话说,母亲所等待的有了确切的着落了,他才动手作墓表。他以为“天子推恩,褒其三世”是自己“幸全大节”的凭证,而自己之所以能够“幸全大节”,是由于不负母亲的等待,也就是不违背父亲的遗训,总之是所谓“不辱其先”,真成了个好儿子。这功劳并不在自己,只是见得父亲具有孝行与仁心而果真“有后”,果真有个好儿子,乃是“为善无不报”的“理之常”。要表扬父亲,还有比这个更值得叙述的吗?所以必须等待到这时候才来作墓表。作者的意念是依着这样一条线索发展的。三、主旨归纳作者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辛勤抚育长大成人,这样的经历,表现了父母的美德,表明自己为官做宰得以“幸全大节不辱其先”,完全有赖于父亲的盛德遗训和母亲的谆谆教诲。四、写法鉴赏1文章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人物的语言、神态,并融情于描写之中,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如写其父之“能养”:“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由“祭而丰”,想到“养之薄”,由“今有余”想到“昔常不足”,拳拳孝心,令人感佩。又如写其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其父忧国忧民、忠心尽职的形象,如在眼前。“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将其父不满狱治的黑暗,为官仁厚,不苟于世俗的美德,表达得淋漓尽致。“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更显情深语挚。2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作者用极其精练的笔墨,抓住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悉心描绘:“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回顾”“指而叹”的细节描写,将其父对现实不满却又无能为力,死之将至却不及见子成材,只能寄希望于嗷嗷待哺的幼子的复杂心情描写得逼真传神。一、基础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敢缓也,盖有待也(等待)b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贫困)c不及事吾姑(姑姑)d吾之始归也(女子出嫁)解析:选c。姑:婆婆。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道州判官世为江南名族b吾于汝父,知其一二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c其何及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d夫常求其生夫养不必丰解析:选d。d项,用于句首,发语词。a.担任/是。b.对于/在。c.还/他。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吾知所以距子矣d忘乎所以解析:选a。a.与例句都是表原因,的原因;b.用此,用来;c.的方法;d.实在的情由,适宜的举动。4下列句子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a必加宠锡b吾何恃而能自守邪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解析:选b。a.锡,同“赐”;c.孰,同“熟”;d.指,同“旨”。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始吾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俾至于成人俾:益处b间御酒食 御:皇帝所赐c教他子弟 他:其他的d泣而志之 志:立志解析:选c。a.俾:使。b.御:进供。d.志:记下。6文中说:“吾何恃而能自守邪?”依文章可知,能“自守”的主要原因是()a丈夫留下微薄的产业。b有对儿子的期望作为精神支柱。c有丈夫的坚强意志的支持和鼓舞。d过惯了节俭生活,安于艰苦。解析:选b。就是文中所言的“有待于汝”。7文中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作者的母亲这样充满自信的主要理由是()a丈夫生前正直仁厚,廉而好施,当然会有好报。b丈夫教诲儿子,儿子长大后必定成才。c丈夫这样尊敬父母,他儿子长大后必然尊敬长辈。d丈夫正直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长大成才。解析:选d。d项内容全面,其它各项内容有失偏颇。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译文:(2)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译文:(3)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译文:答案:(1)这是一个判死刑的案件,我想使他复生却办不到啊!(2)算命的人说我将在某戌年命终,假如他的话说对了的话,(那么)我就赶不上看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3)他平日里教导别的孩子时也经常用这句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出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游玩,交往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悉:全,都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责怪,责备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缪:通“谬”,谬误解析:选c。怪:以为怪,奇怪。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解析:选d。a.代词,代书。b.助词,的。c.助词,的。d.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解析:选c。a项,斯文,古义:这文章。今义:指文化或文人;文雅。b项,上下,古义:左右。今义:从高处到低处或从低处到高处;从上到下;高低,好坏。c项,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d项,势利,古义:权势利益。今义: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