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22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解析:选b。a项,“涂”通“途”;c项,“颁”通“斑”;d项,“从”通“纵”。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数罟不入洿池罟:网b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盾牌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解析:选c。c项,绝:横渡。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b.c.d.解析:选c。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b项,介词,比/介词,表示引出动作的对象。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分)()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天下云集响应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解析:选c。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名词用作状语。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分)()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b/c/d/解析:选c。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为被动句;为状语后置句;为判断句。6名句默写。(6分)(1)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2)师说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乱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2分)答:答案:呵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3分)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因用词大胆及与原意不贴切而备受争议,_,甚至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也发文批评冯唐译本。不过,激烈的反对声浪中,_,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她列举几处翻译,指出“这个译本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雅上面”“用网络用语仅仅为了押韵”“在诗意上冯译明显比郑译略胜一筹”。她得出结论:_,只不过是一个译者个人风格过于强烈的译本罢了。解析:解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然后结合空格前后文对空格处的内容进行推断。第空,前文有“备受争议”,后文有“甚至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也发文批评冯唐译本”,可知本空应该填与“许多读者明确表示反对”相关的内容。第空,根据前面“不过”及后面“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她列举几处翻译,指出”可知,第空应该是说“也有支持的声音”。第空,根据前面李银河的评价可知,第空应该是对冯唐译本的肯定,内容应与“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最好的中文译本”意思相同。答案:许多读者更是明确表示反对也有支持的声音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最好的中文译本9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想象合理;描绘要有诗意;不超过50字。(2分)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画面二:答案:(画面二:)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10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宋代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描写了城里人出郊踏青所看到的春景风光,充满赞美之词。古往今来,春游有许多雅称,古称为游春、踏春、寻春和探春。春游风俗,历史悠久。晚唐李商隐二月二日则描写了成都踏青节盛况:“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据典籍记载,春游远于春秋时期就已形成,以后代代相传,盛而不衰。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春游习俗的生动景象,记述了春日里到郊外踏青春游之事。答:解析:是总领句,中“典籍”回扣中的“历史”,是介绍“春游”古往今来的雅称,回应中“春游”形成的时间,句举例,呼应中的关键词“古代文献”“踏青”,且中的“则”字提示应在后。因此可以排出顺序。答案:11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2分)答:解析:这是高三学习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要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或者听课,发现规律,在练习中使用这些规律,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再通过之前的流程巩固对规律的掌握。答案: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二、阅读提升(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摘自孟子公孙丑下)【注】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不果:没有实行。达尊:普遍尊贵的事。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b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c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d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解析:选a。根据语境和对话,即可选出答案。1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尧。c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d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国君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解析:选b。尧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舜。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b孟子认为国君的尊贵不应该表现在地位的优越上,臣子对国君的恭顺不应该只停留在礼节形式上。c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d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孟子本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命令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解析:选c。对原文“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的理解错误。“其一”是指齐王在“爵一,齿一,德一”中仅占了其中之一的“爵一”,意思是你仅仅是国君,年龄没有我大,品德没我好;我虽然不是国君,没有爵位,但三者之中我占了“其二”,即“齿一”和“德一”。所以这句话应理解为:(国君)怎能凭着他的爵位来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4分)译文:(2)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6分)译文:解析:(1)题的难点是对“视朝”和“识”的解释。视朝:到朝廷处理政事;识:知道。(2)题的重点是对“所不召”和“就”的解释。所不召:不能召见的臣子;就:本义是“靠近,接近”,这里引申为“到去”。答案:(1)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我能够见到你吗?(2)所以一个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若有重大国事要商量,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孟子将要朝见齐王,正好齐王派了个人来说:“我本来应当来看你,可是感冒了,不能外出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我能够见到你吗?”孟子回答说:“我也不幸有点儿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托词有病(不上朝见齐王),今天你却出去吊丧,大概不合适吧?”孟子说:“我昨天有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孟子出门后)齐王派人来问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说:“昨天王命召见,他有点儿小病,不能上朝廷。今天病好了点儿,已经上朝廷去了,我不知道到了没有?”孟仲子马上便派了好几个人分头在孟子回家的路上拦截孟子,说:“您千万别回家,赶快上朝廷去!”孟子(既不愿去见齐王,又不能回家)不得已只好到景丑氏家里暂住一宿。景丑氏说:“在家里就要遵父子之道,在家以外就要遵君臣之道,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伦常关系。父子之间以慈爱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见齐王很尊敬您,没见您怎么尊敬齐王。”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齐国人中,没有向齐王进言仁义的,他们难道认为仁义不好吗?(不是的。)他们心里想这个齐王哪里够得上和他谈仁义之道呢,这才是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而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拿来在齐王面前陈说,所以齐国没有人比我更尊敬齐王的了。”景丑氏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礼记中说:父亲召唤儿子时,儿子来不及答应一声就要站起;国君下令召见臣子,臣子不等驾好车马就要动身。您本来打算朝见齐王,可是一听到王命反而不去了,恐怕与礼记上说的有些不相合吧。”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天下普遍认为尊贵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样,年长是一样,道德是一样。在朝廷中没有比得上爵位的,在乡里,没有比得上年长的,辅佐君主统治百姓,没有比得上道德的。(国君)怎能凭着他的爵位来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所以一个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若有重大国事要商量,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君主应重视道德,乐于行仁政,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以和他共商国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选自清代顾炎武文章繁简)【注】圉圉:受困无力。洋洋:欢乐。前,旧:均指旧唐书。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b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c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d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解析:选a。根据反问句及文意断句即可。17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铭是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褒贬、悼念等。b孟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 “性善论”。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d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解析:选a。没有贬,只有赞扬。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列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b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c文章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解析:选c。“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错误,对比的用意是引出“辞主乎达,不主乎简”的观点。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5分)译文:(2)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5分)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第(1)句中的“谓”应译为“说,认为”,“既”可理解为“已经”;第(2)句中的“情”应译为“情态、感情”,要注意判断句式的翻译。答案:(1)谁说子产很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熟吃了,可他还说:它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 (2)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韩愈作樊宗师墓铭写道:“古人写文章必定自己遣词造句,后来水平低写文章不能自己创作的人就去剽窃盗用他人的,后人总是向前人公开抄袭搬用,从汉朝到现在都是这样。”这很准确地说中了现在文人的毛病。至于宗师的文章,在劝诫制止当时人的过失时自己却也犯了过失。写作文章必须作注写清一些必要的内容,这情况在秦汉以前还是做得很好的;至于现在的人写作文章如果没有作注读者就无法理解,这样的话是因求简而得繁,两方面都有失误。孔子说:“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可以了。”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意思,不必评说它是繁还是简。(如果)对言辞繁简的评说兴盛了,好文章也就消失了。史记中纷繁详细的描写必定胜过汉书简陋单薄的叙述。新唐书的简洁,不是史事上简洁,而是行文上简洁,这就是它出现弊病的原因。“时子通过陈子把齐王说的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这里不需要重新写出齐王的话,可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齐国有一个人,在家里有一妻一妾,她们的丈夫出门,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饱了肉之后才回家。他的妻子问与他一道吃喝的是什么人,他说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足饭饱后回来。问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说全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但不曾有显达的人来我们家,我打算悄悄地查看他到什么地方去。”“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派管理池塘的小吏把鱼养在池塘里。管池塘的小吏却把鱼烹煮了,回来向子产汇报说:刚放它时,死气沉沉的,过了一会儿,就欢乐起来,悠然地游往水深处而消逝了。子产说:它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管池塘的小吏出来后,对人说:谁说子产很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熟吃了,可他还说:它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假使把孟子的故事写进文字俭省的新唐书,对齐人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他的妻子怀疑他,就悄悄地查看他”;对子产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管理池塘的小吏退出后嘲笑子产”,只概括成两句话罢了。所以,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清楚意思,不在于简洁。刘器之说:“新唐书叙述事情喜欢言辞简略,所以它叙述的事情大多晦涩不明晰,这是写作史书的弊病。”况且写作文章,哪里存在刻意去追求繁复或简洁的做法呢?古人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认为写文章,就如同风从水面上吹过,自然而然地形成波纹;如果不是自然地形成,而是有意地追求繁复或简洁,那么就会出现弊病了。当时(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说:“新唐书所叙的事情比起旧唐书有所增加,而它的文字却比旧唐书简略。”新唐书比不上古人史书的原因,它的病根正在这两句话上。三、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日,某地一位老人接8岁的孙女放学,在公交车等红灯的时候,老人拉着孙女猛拍公交车的前门,示意要在路口上车。为了二人的安全,司机示意他们到站牌坐车。公交车进站后老人上车,对司机大骂,同车的人劝阻无效,小孙女挺身而出:“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开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了!”然后转身对司机说:“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司机听后感动落泪。此事一经传开,网友纷纷热评:这小孩儿教得太好了,下一代都像这样何愁国不强?从小培养道德素质很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老人怎么能做这样的榜样?老人还不如孙女明事理。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根据材料所述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首先是老人。老人在路口猛拍等红灯的公交车车门,并且因司机没给他开门而在公交车进站后上车对司机大骂,面对同车人的劝阻,他并没有停止。老人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作为长辈,他没有切实为孙女做好榜样。由此可以立意为:言传更要身教;切实做好榜样;等等。其次是小女孩。她认识到爷爷的错误行为,不仅批评了爷爷,而且给司机赔礼道歉。她的行为值得肯定,可见她是一个明辨是非的孩子。由此可以立意为:明辨是非;道德素质很重要;等等。最后是公交车司机。她没有在等红灯时给老人开门,可见她是遵守规则的,并且能够宽容待人。由此可立意为:遵守规则;宽容待人;等等。佳作展台让每位老人都成为好榜样一位老人接孙女放学,在公交车等红灯的时候,老人拉着孙女猛拍公交车的前门,示意要上车。为了二人的安全,司机拒绝了,并示意他们到站牌去坐车。公交车进站后,老人上车对司机大骂。这位老人的做法明显错误。他的小孙女的做法则令人称赞,她批评了爷爷并且给司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酒店行业客户投诉处理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城市广场施工维修与管理合同范本
- 2025版智能化速录服务合同范本适用于大型活动
- 2025年铁路桥梁护栏防腐蚀处理及更换安装合同
- 2025滁州商品房预售合同及租赁管理协议范本
- 2025版农业融资合伙人协议书标准模板
- 2025版户外拓展活动餐饮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焊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合同
- 2025养殖场承包经营合同
- 红酒工程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西电考试题及答案
- 南昌市小学二年级 2025-2026 学年数学秋季开学摸底测试卷(人教版)含解读答案
- 2025年先兆流产的护理查房
- 电子竞技赛事策划与组织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5年智慧城市信息化运维服务合作合同模板
-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实施方案与标准
- 2025年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5年税务副科领导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七下地理知识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