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大学》节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大学》节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大学》节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节选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躲避b物格而后知至 格:探究c其机如此 机:机遇d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讨厌解析:选b。a项,“辟”应为“有偏向”;c项,“机”应为“作用”;d项,“厌”应为“掩盖、掩藏”。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a项,句中表停顿,助词/的人,代词;b项,所字结构,助词;c项,这,代词/则,就,副词;d项,兼词,“之于”/形容词,众多。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d孝者,所以事君也解析:选c。a项中“大学”意为古代天子所设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与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有所区别。b项中“好色”意为美好的女子,与今义常用的“喜好美色”的贬义用法不同。d项中的“所以”意为“用来的方式、途径”,与现在的因果关系连词意义用法也不同。4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未之有也 毋自欺也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尧、舜帅天下以仁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有人此有土解析:选c。a项,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c项,判断句/状语后置句;d项,无特殊句式。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b先齐其家 齐:整治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谨慎解析:选a。a项,“止”,应为“最高的境界”。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a项,“也”,“者,也”,表判断;句末语气助词。b项,“所”,放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7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 bc d解析:选b。不是直接阐释,是“小人”的做法,是从反面说明。排除这三项即可。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原理。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解析:选d。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译文:(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译文:解析:在这三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如“明明德”的前一个“明”,“诚于中”的“诚”,“形于外”的“形”,以及文言句式,如“未之有也”等。答案:(1)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他所重视的反而疏远了,他所疏远的反而厚待于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霍 光 论苏轼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之功,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能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谓欤!使霍光而有他技,则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乐天下之彦圣,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苟以人臣之势,而居于廊庙之上,以捍卫幼冲之君,而以其区区之才,与天下争能,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杀之柄,威盖人主,而贵震于天下。其所以历事三主而终其身天下莫与争者,以其无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欤?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擢:提拔b至于捍社稷 捍:保卫c郡国边鄙之臣 鄙:浅陋d则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夺其权矣 隙:机会解析:选c。鄙:边疆,边远的地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b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c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d才者争之端也/夫惟圣人在上驱/天下之人/各走其职而争/用其所长解析:选b。注意结合文意及句式特点断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知人善任,所选拔的官员都能竭尽其才,而且功劳业绩显著。b辅佐幼主,最重要的不是有过人的才能,而是要有节操、气度和涵养。c霍光虽然昏庸无能,但能一心一意辅佐幼主,所以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d文章认为司马仲达有才能而没有节操,荀息有节操而没有气度、涵养。解析:选c。说霍光“昏庸无能”不对,文中只是说他才能不突出;他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是因为“节气有余”。分析概括“四步骤”1总体阅读,整体把握。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胸中有数,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事件。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3辨析差异,排除干扰。试题或时序颠倒、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以偏概全,或词语误解,如果我们掌握了选项的设置模式,就能快速排除干扰,正确答题。4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译文:(2)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译文:答案:(1)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脱俗显而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2)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舍身,却不能保全他的国家。古代的人,只有汉武帝号称知人善任。他平生所任用的文臣武将、郡国边城的臣子,身边的侍从、阴阳律历博学的人,以及管理钱谷的小吏、治理刑狱、出使外国的人,没有谁不是竭尽施展自己的才能,并各自适合他们的职事。然而这仍然有所试用,他们的功劳业绩显著,是天下共同了解并相信的。至于霍光,起先并无一点点功劳,而他的才气心机也并非有什么远远超过当时朝中的群臣的。但是汉武帝把他从众人当中提拔上来,把天下后世的事托付给他。而霍光也能舍身忘己,一心一意来辅佐幼主。处在废昌邑王立汉宣帝的关头,他的举措非常从容而不慌乱。这是什么缘故呢?想要在天下有成就,搏击进取来求得不寻常的功绩的人,就一定有超群脱俗显而易见的才能,然后有希望获得成功。至于保卫社稷,辅佐幼主,它的难处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天下本来就有能够办这种事的人,但是由于才能超群、地位显贵,就会有侥幸取得功名的想法,凭着一时的功劳,而看轻危害万世的祸患,所以说“不在于有才能,而在于有节操”。古代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司马仲达就是这样。天下也有忠义之士,可以在生死之际把后事托付给他,而他不会忍心辜负你。但这种人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因此可以轻易去死而缺少权谋,能够为正义舍身,却不能保全他的国家,所以说“不在于有节操,而在于有涵养”。古代的人有丧失这一点的,春秋晋国的荀息就是这样。霍光,才能不足而节操涵养有余,这是汉武帝重用他的原因。尚书说:“如果有这样一位忠臣,忠实诚恳,没有别的本领。但他的心地宽厚,能够容人容物,人家有的本领,就像他自己的本领一样。别人品德高尚,他从内心喜欢,不仅仅在口头上称道,而且能够容纳他。这种宽厚大度的人是可以保住我的子孙和百姓幸福的。”这说的就是霍光吧!假使霍光有其他的本事,那么他的心胸怎么能宽阔地容纳天下的有才人,怎么能喜欢天下品德高尚的人,不妒忌不凌犯,像自己有才能有道德一样!才能,是竞争的源头。只有圣人在上,才能引导天下人各自为自己的职事奔走,争着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凭着臣子的势力,处在朝廷之上,来保卫幼小的君主,靠自己微不足道的才华来和天下竞争,那么奸臣小人就会趁机来争夺那个权力了。霍光凭着平常人的卑微身份而掌握朝廷的生杀大权,威望盖过君主,而尊贵震动天下。他能够历事三个皇帝却终生没有谁和他争权,是因为他没有别的本事,汉武帝也因此重用他吗?四、语言表达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_?因为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想到民族,想到人类,想到更远的事情;他才可以有爱,有温暖,有批判,也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如此,当一个作家有了博大的胸怀时,他才能“_”(诗句),他才能有大视野,知道自己的分量、自己的不足。为什么当代文坛几乎没有包前孕后的文学大师?就是因为精神世界的严重不足,这里有作家的责任,也有时代、社会的责任,即文化的不繁荣。须知,文化的冲撞才能诞生文化的繁荣,而_。近代上海、江苏、浙江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文化大师?就是因为那里文化本来发达,而近代更是先得西方文化的进入,这种中西文化的剧烈冲撞,开掘出他们巨大的文化创造潜力。于是有了章太炎、蔡元培、鲁迅、茅盾、吴昌硕、刘海粟,等等。解析:本题讨论的话题是“文化修养”,处后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要有文化修养的原因,根据语句的前后连贯可知,处可填写的内容和“文化修养”“作家”有关,由此可推知此处可填写:为什么要看重作家的文化修养呢。处前强调的是“胸怀博大”,空白处要求填写诗句,所以此处可填写“一览众山小”。处前介绍了“文化的冲撞才能诞生文化的繁荣”,后面又写了“文化大师”,可知此处可填写:只有在文化冲撞中才可以产生大师。答案:为什么要看重作家的文化修养呢一览众山小只有在文化冲撞中才可以产生大师15下面是某同学因无法参加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发来的信息,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同学们好,欣闻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