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2 河床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2 河床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2 河床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床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拽紧(zhui)伺候(c)愠色(yn) 彤云(tng)b须臾(y) 刹绳(sh)近狎(xi) 堤坡(d)c长唳(l) 眩晕(xun)帆樯(qing) 胝掌(zh)d拓荒(tu) 测度(du)脐蒂(q) 咋舌(z) 解析:选b。a项,“彤”读“tng”;c项,“眩”读“xun”;d项,“咋”读“z”。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攻克洪荒飓风张驰主旋律b襟怀 文身 体魄 屈居 鼓囊囊c潜伏 既刻 喇叭 辕马 结构力d沸腾 测度 翼轮 博爱 黄河相解析:选b。a项,张驰张弛;c项,既刻即刻;d项,黄河相黄河象。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b当前,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c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不可取的。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解析:选b。“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此处误用为指身处危险境地。二、课内阅读阅读河床这首诗,完成45题。4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有什么作用?答:答案: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5诗人昌耀自认为这首诗写得非常富有激情,那么诗人是借助了哪些方法来做到这点的?答:答案:这首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意象的独特以及语言的夸张,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而“我是”的连续排比,更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这不仅是河床的气势,也是诗人的气势、创造力与“须臾不停”的“精力”。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网赵丽宏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幸好,那并不是真的,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任你遨游,任你飞翔!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6这首诗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答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感受。接下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要成为网中的奴隶,而是要从网中挣脱出来,享受自由并且把网变成我们手中的工具。“为祖国收起宝藏”,联想自然且升华了主题,卒章显志,不落俗套。7诗人为什么会写道“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呢?答:答案:诗人不会无端地有这种关于“网”的感受,因为毕竟有过一段“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的日子(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文革”那场浩劫),而且是我们刚刚翻过去的那一页历史,所以诗篇虽然没有一个字触及那段历史,但读者仍然可以从诗中探寻到这种有历史感的思考。在“地图”上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有形的,而那段历史造成的“在网里彷徨”的生活却成了无形的存在,历史不会把它遗忘。8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答:答案: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构思精巧。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人与“网”的关系变了。起始是网中人,所以企盼自由;后来成为掌握网的人,所以勇担社会责任。(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花 非 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注无觅处。【注】朝云: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b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c此诗末句“似朝云”的典故,兼用“梦神女”的比喻,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d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诗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解析:选c。c项,手法分析错误,此诗末句“似朝云”是比喻,“梦神女”是用典。10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答案:本诗通篇由比喻构成,所用喻体依次是“花”“雾”“春梦”“朝云”,这一连串比喻构成博喻,它们环环相扣,以鲜明的形象喻示了本体短暂美好却又无处寻觅的特点,这就使诗的意境变得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