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MIDAS截面面输入的讨论 2MIDAS地震荷载输入的问题 7梁格法研究 823m预应力空心板梁格分析反力计算的困惑 10请教:连续梁施工阶段支座反力不对称与桥梁预应力的关系 10midas中如何模拟各种支座 11midas怎么考虑离心力加载 13如何在MIDAS/CIVIL中实现多点激励和行波输入分析? 14关于选择荷载工况类型的问题 14模态分析时如何考虑预应力的影响 14MIDAS简支变连续梁桥抗震计算中的问题 15MIDAS中多支座模拟的注意事项 15MIDAS里面车道荷载的宽度应该去多少? 18midascivil中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与材龄问题 18混凝土湿重的考虑 19midas考虑受压区混凝土的抗拉么 20用midas做成桥检测的问题 20关于索和桁架计算的差异问题 22midas可计算剪力滞吗? 24midas振动计算中的问题 24多点激振问题讨论 25请教:关于MIDAS预应力二次内力的问题 28MIDAS中何时用梁单元、何时用板单元? 29midas如何加拱桥吊杆力 31关于MIDAS细部分析应用的问题 35如何输入单箱双室截面中靠中腹板处的倒角? 39截面偏心问题! 41Midas中悬臂法预拱度问题 41MIDAS车道的问题 42验算先张法板梁的疑问 43MIDAS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 43有关模型建立的基本问题 MIDAS截面面输入的讨论 问:请问fem2000兄,为什么只有变截面能导入已定义的PSC截面,必须先定义PSC截面,而其他变截面为什么不能导入(除PSC之外),且手工输入葙梁截面数据似乎太慢了,请问有还有没有其他便捷的输入截面方法,最主要的是解决葙梁截面输入,如桥博的节线输入,坐标输入,我觉得MIDAS的输入法应该不会比其他软件差的(单位新买的正版的MIDAS,小弟在初步学习之中) 答:(1)以在EXCEL里面编辑好,在拷贝到截面表格里面哦 (2)在添加截面时候,有个导入功能,可以导入原先做过截面数据!如以前有相同或类似的就方便了许多。不妨试下。 (3)可以充分利用midas的截面特性计算器以及mct文件编辑器,截面的cad图你该有吧?将cad图存成dxf文件,导入截面特性计算器,不过要注意图形文件不能有面域,只能是线,因为他可以进行批量计算,所以你只要将所有截面放到一张图里,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导出mct文件,假若说是变截面,可以用mct的命令流将你得到的mct文件进行编辑,然后就可以导入变截面了。 (4)mct命令窗口中对各项mct命令都有提示,只要点插入命令你就能得到那个命令的命令流格式,如果对各项所代表的意义不明白可以参考在线帮助,相对来说,要比ansys的命令流好学多了,毕竟他有中文帮助。 你从spc导出来的mct文件里面给出的是section里的value格式,你可以参照value跟tapered之间的差别,将你得到的value截面1,2拷贝到tapered形式里作为i,j截面,以此类推,然后修改其中的部分不同内容,就会得到了你想要的。 在编辑的时候推荐你用ultraedit编辑器,主要的方便之处是它可以进行行快和列快的转换,至于说怎么能提高编辑的效率,可以慢慢摸索,只要熟练了,看起来麻烦的事也会变得非常简单。 (5)MIDAS变截面输入可以采用变截面组的方式!一个变截面的梁,可以定义变截面组,变截面组里面包括你所需要的变截面单元,此时把变截面组的所有单元设成一种变截面类型,变截面组的i端就是变截面的i端,j端就是变截面的j端!在变截面组里面i端到j端的截面特性是均匀变化的,可以定义成按线形或者多项式变化!变截面组可以再转换成变截面,此时,每个变截面组里的单元都会赋予不同的截面类型,同时,变截面组也会被删除! 注意:在截面对话框的“数值表单”中定义的变截面不能使用该功能。 (6)用截面特性计算器以后导入的截面默认的都是等效的矩形截面,如果要显示是箱形截面你应该在截面数据变截面下选择合适的箱形截面然后输入数值。这样的到的才是箱形截面,如果这里面没有你要的截面你也可以用mct来编辑。2、建模中如何快速生成单元 问:各位好 想问一个midas中很基础的问题,就是我在建立了大量的节点后,想再生成单元,有没有方便一点的办法,能不能像ansys中一样可以做一些循环什么的,还请指教!答:(1)midas没有类似的循环,不过想实现批量的编辑也不难,利用mct文件的编辑,你可以先建立了节点然后利用节点重新编号的功能,对建立的节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排列,然后在ultraedit(一种文本编辑工具,非常方便,可以使用列编辑)里面进行编辑,第一列是单元号,当然是1,2,3,4。依次排列,第二列是单元类型,批量输入你的类型,第五列输入i端节点,你直接就把第一列的单元号copy过来就可以了,然后第二列的可以将第一列的内容去掉1,把后面的拷贝过来,至于说其他的参数,如果你的单元都是同类的,都可以批量输入。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没有单元交叉的情况下才适合,不过这样编辑几次应该有的单元都能得到了。以下是mct命令的例子: *ELEMENT ; Elements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ANGLE, iSUB, EXVAL ; Frame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iN3, iN4, iSUB, iWID ; Planar 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iN3, iN4, iN5, iN6, iN7, iN8 ; Solid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REF, RPX, RPY, RPZ, iSUB, EXVAL ; Frame(Ref. Point) 1, BEAM, 1, 1, 1, 2, 0 2, BEAM, 1, 1, 2, 3, 0 3, BEAM, 1, 1, 3, 4, 0 4, BEAM, 1, 1, 4, 5, 0 5, BEAM, 1, 1, 5, 6, 0(2)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比如你建立了101个节点,要组成一根梁,就要加100个单元。 你可以胡乱先建立100个单元,这个是容易的。 然后选择这些单元,查询-单元详细表格。 在excel里输入 1 2 2 3 . 复制,到midas里那个表格中粘贴,ok了 (3)这个办法好像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胡乱先建立100个单元”这好像只有对全部单元都在一条直线上很容易,如果不是一条直线上,连接节点也会很麻烦,不过manifold提到的利用midas的表格功能还是不错的,表格也很有用处。3、midas中刚性连接与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的区别 问: 请教midas中刚性连接与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问题 答:(1)刚性连接=主从节点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刚臂(2)刚性连接的功能是强制某些节点(从属节点)的自由度从属于某节点(主节点)。包括从属节点的刚度分量在内的从属节点的所有属性(节点荷载或节点质量)均将转换为主节点的等效分量。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只是使得被连接的两个节点具有相同的自由度,没有刚性连接的从属关系,一般用于一个节点已经有约束的情况。再问:谢谢了,不过我还有一些不明白之处,主从约束是什么意思啊?还有当刚臂传递剪力时是不是还要产生由剪力与刚臂长度产生的二次弯矩啊?再问一下如何模拟梁单元的双支座?不好意思啊,我的问题可能很菜!再答:(1)所谓主从约束,是老的FEM软件里的说法,是指两个或多个节点在特定自由度上其总体矩阵(刚度、质量、荷载)取相同的编号。 主从约束和刚臂有很多区别,在结构分析时要注意区分。 主从约束可以在节点的某个自由度上建立,没有距离效应,而刚臂顾名思义,所有自由度都连接在一起,存在你说的剪力二次弯矩。 (2)如manifold所说:刚性连接=主从节点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刚臂而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中讲到:9.刚臂的定义 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边界条件>刚性连接,定义主从节点间相关关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刚臂?是在刚性连接中还是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定义? 按我的理解应该有两种刚臂:一种是考虑主从关系的,应该在刚性连接中定义;另外一种是不考虑主从关系(两者属于平行关系)的,应该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定义! 考虑主从关系的有支座模拟,不考虑主从关系有墩梁固结!(3)归纳一下大家的看法,在midas中,弹性连接的刚接就是形成刚臂单元(由于刚臂用来模拟共节点但不同坐标,可以认为同编号的节点间形成了一个刚臂单元),主要用来模拟墩梁固结位置和同位置左右截面不同的情况。在这里我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为什么midas中将墩梁固结处应本共节点的位置设置成两个节点,可能是程序中不像平面程序共节点之间自动形成刚臂,不过计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在有限元分析中,都应该是加入一个A矩阵来处理的,只是midas中需要指定刚臂。而主从约束,是对于两个节点而言的,顾名思义主要是模拟两个节点自由度之间的关系,在有限元分析中,增加一个自由度方向上的主从约束关系相当于增加一个约束方程,在实际计算中采用充0置1法,也就说,主从自由度改变了总刚的阶数,只是为了计算方便,才保留原结构的刚度矩阵阶数不变,这是两者分析上的不同。而且刚臂位置是一个单元,象m兄说的,有个距离,因此存在二次弯矩,而主从约束一般是同一个位置的两个节点。4、MIDAS 坐标系的问题 问:这两天看了下MIDAS,对于它的坐标系定义搞的不是很清楚,单元坐标系是怎么定义的,哪位高手详细指点?答:(1)参考MIDAS用户手册第二本有介绍; (2)我用的是MIDAS CIVIL,而不是MIDAS GEN,两者在坐标系的定义上面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civil有个用户坐标系的概念,即UCS。 按照他们定义的坐标系,对于梁单元x轴是由N1指向N2,我就不清楚怎么确定的N1,N2呢,就是说里面有个方向问题了。 UCS用户坐标系这个概念也让人费解,有什么作用的呢,好像和单元坐标系又不是一回事。 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建模的时候选择截面,怎么确定截面的方向问题呢?举个例子,一个竖直杆,平面上截面的x向和y向不同,那么建模的时候怎么确定了这个截面的x向和y向的方向的呢?(3)你所说的梁单元n1、n2确定x轴的问题属于单元的局部坐标系,具体操作的时候先确定的点为n1,也就是你在连接单元的时候,先点的节点为n1,或者说扩展的时候被扩展的点为n1,这个不难确定,同时在确定了单元局部坐标系的时候默认的局部坐标系的y,z轴也就确定了,如果要修改局部坐标系的y,z轴与整体坐标系y,z轴的夹角,需要更改这里面的一项参数,就是贝塔角,具体的贝塔角的规定可以参考帮助文件。在确定局部坐标系的yz轴的时候,程序默认的是这样的:当局部坐标系x轴平行于整体坐标系的x轴,也就是单元平行于整体坐标系x轴,那么其他两个坐标轴也分别与整体坐标系的对应两个坐标轴平行,若单元平行于整体坐标系y轴,则单元局部坐标的z轴与整体坐标系z轴平行,以此类推。其它几种形式自己可以建立单元找到规律。 至于说用户坐标系对于作整体计算分析基本上用不上,主要是用于快速建立复杂模型,绝大多数实际结构的平面和立面是比较复杂的,但即使多么复杂的平面和立面也都是有规则的几何体组成的。用户可以为各几何体分别建立坐标系,在各自的坐标系上分别建模,这就是用户坐标系的用处。 最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到,在midas的截面里面只有y,z轴截面的y,z轴默认的与局部坐标系的y,z轴是分别平行的。 另外还有一个节点局部坐标系的概念,你可以定义节点的局部坐标系,这个主要用于弯桥之类的作约束时用,可以用节点局部坐标来确定你所需要的边界条件。前、后处理中的相关问题 1、拱桥稳定系数的计算问题 问:近日设计一座下承式系杆拱桥(钢管混凝土),用midas进行屈曲分析时发现5阶稳定系数是负数,百思不得其解。按说解刚度矩阵的时候负根是假根,应该去掉的,为何程序里会出现负值呢?请大家帮忙看看。答:(1)稳定系数出现负值是反向加载地意思,如果你的实际结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只看正值地计算结果就可以了。因为机械上很多情况都是荷载可以反向加的,而这个软件本身又是通用有限元的内核,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2) 拱桥的稳定分为面内失稳和面外失稳,在拱肋的横向支撑不够或拱截面的抗扭刚度不大的情况下,面外失稳一般先于面内失稳(。 系杆拱桥吊杆中的力为非保守力。拱肋发生横向位移时,吊杆也发生倾斜,但是吊杆的下端由于受到桥面系侧向刚度的约束而无法产生与上端同样大小的横向位移。这种情况下,吊杆的拉力会有使拱肋回归原位的一个分力,这个分力能提高拱轴的面外稳定性。 算出来的结果为负,极有可能使吊杆非保向力的影响。2、civil中有关“荷载组增减系数”和有关施工阶段的讨论 问:MIDAS中移动荷载工况里的子荷载工况中有个“荷载组”增减系数,哪位知道是什么意思?接上题,如果说两个车道的话,那么加载时,最少为一个车道,最多是两个车道,这个时候是不是系数应为2呢?答:(1)MIDAS中分析里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默认的最后施工阶段是用户定义的第一施工阶段,当我改变最后施工阶段的定位时怎么计算后又回到默认值了?(2)那个系数通常取1就行了,与车道数也没关系,车道折减系数系统也已经默认如他表中所示了,如果你计算时有需要,所用的不同于系统的系数,你可以用这个增减系数来改变。3、用midas建立自锚式悬索桥模型的讨论 问:如何用midas建立自锚式悬索桥模型?midas的悬索桥建模助手好像只能见地锚式悬索桥,现在想建自锚式的,用midas的索单元如何建模呢?我用cable单元建了个经典算例的模型,即一根无应力索长为100米的索,一端固定(坐标0,0,90),另一端从(0,0,30)沿水平线移动到(100,0,30),且升温100度,线膨胀系数为6.5e-6,弹性模量为3e7KN/m2,面积为1m2,单位长度重量10kn.求任意位置时索端水平及竖直分力大小。答:(1)用ansys建立吧,现在midas还没有这个功能,不用建模助手自己建立模型是可以的,不过不能调成桥状态,只能用其他软件调出成桥状态后再将成桥索力导入midas成为几何刚度,所以midas模型只能在别的软件的帮助下建立成桥模型,而且还只能用于活载、屈曲、抗震等成桥后期的计算。总而言之,它不能自己调出成桥、不能模拟施工张拉吊杆的过程,只能算成桥以后的情况。所以建议还是暂时不要用midas做自锚式吊桥(2)新版本也就是6.3.7版本已经可以了,建模助手里面考虑了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决定自锚式悬索桥形状的精确分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确定整体结构形成前状态(无应力索长状态),第二个阶段确定包含加劲梁、索塔墩等全部结构体系形成后的状态。悬索桥建模助手用于前面所述的确定整体结构形成前状态(无应力索长状态)的程序,建模助手内部又经历了两个步骤的分析过程。第一个步骤使用Ohtsuki博士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简化的初始平衡分析,在此阶段通过输入的加劲梁的均布荷载和Y、Z方向的垂度确定主缆的水平力和其三维坐标。第二个步骤为精确的初始平衡分析阶段,是使用前一步骤得到的主缆坐标和水平张力,通过非线性分析计算准确的索无应力长状态。4、有关用MIDAS计算曲线梁的讨论 问;用midas建立曲线梁模型怎么办,是用单元建立曲线并分割成线单元么?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从模型上看,内弧与外弧自重相等,即外弧侧有空隙,内弧侧重叠,那么对自重情况下的扭转有影响,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答:(1)如果你的模型中心线是规则的曲线,则可以用单元建立曲线并分割成线单元,如果是不规则的,需要先在cad里面划分好单元然后导入节点坐标,如果单元划分的足够细那么外弧侧有空隙内弧侧重叠的现象就不会很明显,我想要想很精确的模拟内外侧的差异如果建立单梁模型好像还没有哪个软件可以模拟得很好,只有建立实体或者板单元的模型,但是一般又没有建立板活实体模型来进行整体计算的,所以大部分还是用另一种近似的方法,梁格法。事实上个人认为如果是等宽的窄曲线桥如果曲线半径不是很小只要单元划分细一些,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再问:难道单元划分细了计算就精确了么?我觉得只是视觉上的效果,对于计算应当一样,对于反力,内弧与外弧自重一样,单元划分详细程度对反力应当没影响的,还请解答?答:说得没错,所以我才说只要建立单梁模型你就很难实现所谓的内外重力不等,除非你另外加等效的扭矩,如果真要计算自重的扭矩你可以在梁单元上加均布扭矩,加二期恒载的时候同样也要加均布扭矩。如果想比较精确的模拟的话就像上面说得你只能用板单元或者实体单元了,但这又不太实际,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比较麻烦的梁格法,说麻烦主要是他的梁格划分要满足单个梁格的中性轴要保持与原截面的中性轴一致才能计算比较准确,如果计算对象是变宽的的曲线梁要满足个要求将会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MIDAS地震荷载输入的问题 问:请问一下,在MIDAS中如果要输入地震荷载,一定要手算结构的质量吗?我想,应该不会,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哪个命令可以让程序帮助我完成。所以,请有经验的朋友帮助一下。答:您好! 中国规范里地震作用的分析有基底剪力法、振型分解法、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动力弹性时程分析、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等。 在MIDAS程序里的实现: 基底剪力法: 在荷载>横向荷载>静力地震荷载中定义. 该方法因为需要层的概念,有些通用有限元程序不提供该方法。 振型分解法: 在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中定义. 在后处理上MIDAS提供振型参与质量系数,供设计人员判断所取振型数量是否足够。并提供规范规定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剪重比、每层各构件所负担的剪力等。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需要先做结构分析和设计。然后在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控制等命令中实现。提供梁、柱、桁架、剪力墙的Pushover分析。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在荷载>时程分析数据中定义.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开发完毕。模块增加预计在78月份。 定义结构的自重: 在荷载>自重中给出Z的系数-1。 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 在模型>结构类型中将自重转化为质量。推荐使用转化为X、Y、Z方向(当不计算竖向地震时,可选转化为X、Y方向)。 将活荷载转化为质量: 根据规范要求应将部分活荷载转化为质量。在模型>质量>将荷载转化成质量中实现。 另:MIDAS的计算楼板和筏式基础(可自动布桩)的程序MIDAS/SDS正在优惠销售(5000元)。该程序可计算无梁楼盖(包括不平衡弯矩的冲切计算)。楼板配筋计算是按有限元分析进行的,并考虑了梁、柱、剪力墙的刚度协调。还可进行楼板振动分析(可用于居住性能评价-该功能将为结构人员增加新的饭碗)。 MIDAS程序将不断进取,使之更适合于中国的工程设计要求。MIDAS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 Midas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是相当出色的,加上空间分析的能力,是我花很大精力学习和研究的原因。 预应力混凝土桥,两个问题最重要,一个是预应力损失,一个是收缩徐变。无论是使用什么软件,一定要彻底详细的搞明白细节。所以我对midas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做了些验证。 还是用“后张铰接板”的例子,桥博和midas对比。 首先说明桥博中的设置: 6中预应力损失 (1)摩擦系数=0.3 偏差系数=0.0066 (2)钢束回缩:各0.006 (3)无 (4)按先1,2,后3,4的顺序张拉。 (5)这个是固定的0.07*1395=97.65 (6)施工阶段设置为第一阶段10天,安装结构,张拉钢束,第2阶段:收缩徐变1000天 由于在midas里不能象桥博那样分别输出,所以分别考虑这些损失。 首先把所有损失关闭,除了摩阻损失项系数梁格法研究 问:最近在研究梁格法,看了不少的论文,也看了论坛上不少的贴子,感觉基本上都是汉勃.利那本书上的东西,我有几个疑问:1.划分截面后要保证梁格截面与原截面行心保持一致,对单箱单室,可以对称划分,对单箱双室,顶底板分别在1/3处划开,所以对单箱单室和单箱双室还是好划分的,但对单箱多室就不是蛮好划分了,我看有的论文上有一种说法就是对于多室可以在各相邻两腹板中间划开,行心不需要保证一定要在一线上,但在计算惯性矩时仍按整体结构的主轴计算,不知这样到底行不行?2.梁格法的截面特性特别是抗扭惯性矩是要按相关公式计算后调整的,因为软件计算不准,现在一般计算采用的就是桥博与midas了,桥博中我看截面特性的调整一般只有一个自设定抗扭惯矩,midas中可以直接修改截面特性的数值,难道在实际计算中真的要一个一个截面去调吗,那样的计算工作几乎很难完成并且很容易犯错的不知道各位大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是怎么作的,希望一起交流,谢谢!答:1.划分截面后要保证梁格截面与原截面行心保持一致,理论上要求这样,但在MIDAS中出于建模方便,各个纵梁截面形心不一定要在一直线上。(2)1.划分后的截面中性轴偏离了原整体截面的中性轴,应该对各个截面特性计算完毕后,利用移轴公式换算成整体截面的参数特性。2.扭转可按照箱梁扭转的相应理论进行计算,但应考虑箱梁约束扭转效应,一般乘1.15系数。再问:是不是用midas分析箱梁必须使用梁格法建模啊 可不可以直接使用自带的截面形式 直接采用梁单元建模呢?望高手指点答:选用哪种方式建模只是进行不同的假设而已,取决于结构的特点和你要求的精度。单梁模型是假设梁的横向是刚性的。当梁的宽度比跨度小很多时适用。梁格模型考虑了梁的横向弯曲作用和扭转变形作用。板单元和实体单元考虑了泊松比的影响,计算结果最为准确,但也最麻烦。问:在做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时,计算结果中增加了postcs工况,此工况下的内力及位移含义是什么?解释一下postcs的含义,用法,以及采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1)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再问:你说的,我早已核实过。模型分析的最后阶段的结果与postcs结果不一样。例如:我把某桥的施工控制分析模型分了100个工况进行模拟,其中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第100阶段就是成桥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二期恒载阶段,增加了52kN/m的均布荷载)。计算完毕后。在后处理模式下,第100阶段的计算结果(主梁内力和位移)与postcs下的结果不一样。不是差的一点。还是望高手解释一下postcs是什么意思。弄不明白这个含义,就不知道结果的意义。答:midas帮助中荷载组合里面有说明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荷载为该最终施工阶段上的荷载和在“基本”阶段上定义的没有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所有其他荷载。预应力空心板梁格分析反力计算的困惑 问:最近分析一23m的预应力空心板,采用纵梁加虚拟横梁的方法,截面采用civil 2006的PSC数值型截面,可以显示真实截面形状。分析时横梁采用工字型截面,释放横梁之间的弯距约束。遇到的问题: 1.采用模型中的约束,计算第二阶段的支座反力,有些是正的,有些是负的,不合理,但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2.修改模型中的约束,即将释放梁端部的约束的数值逐渐的修改变化,一直变为1,可以看出支座反力趋向合理,但 不知原因所在?实际上我也见过有人完全释放约束的,但不知道我的模型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3.如果修改模型中的支座越束,将每个支座的RX全部约束,结果同2的修改,应该比较符合实际,但实际上不知道要不要约束这个RX? 请诸位帮忙看看我得模型,多谢! 答:对铰接空心板,我自己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其内力包括反力的横向分布受横向刚度的影响很大,内力数值对横梁的刚度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在计算中很难找到确定性的建立模型的方法。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传统的办法计算其横向系数,然后进行单梁计算,空间梁格模型我还从来没见过谁曾经成功模拟过,所以就铰接空心板来说,空间梁格模型是一种代价大而不可靠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我认为铰接空心板的线铰且只传剪力的力学机理,属于力法范畴,根本不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目前狭义上的有限元法能解决的。 当然空间模型可能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下部,比如盖梁计算的方便,能建立统一模型的话,会让盖梁设计更加经济。midas中如何模拟各种支座 问:在建立桥梁结构的计算模型时,会遇到各种类型支座,不知道各位都是怎么模拟的?是不是用弹性连接进行模拟?同时支座也有一定的高度,具体应该怎么考虑? 答: (1)对于支座的模拟,板式橡胶支座比较容易清楚地模拟,具体的模拟可以采用相应的梁单元,该梁单元的单元长度为板式橡胶支座的橡胶层厚度,需要查表得到总厚度后计算其中钢板的厚度,然后总厚度减钢板厚度,因为钢板起的作用只是限制橡胶的横向变形。支座材料的弹性模量可以有形状系数计算得到,66s-162就是了。对于其他支座,一般来说就是用约束或者弹性支撑了,如果该方向是固定的,就输入一个很大的k值,无法准确用梁单元来模拟。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大家参考一下: 板式橡胶支座刚度采用三维弹性连接器来模拟计算: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G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GIz/l 式中:EG为板式橡胶支座抗压、抗剪弹模;A为支座承压面积;Iy,Iz为支座承压面对局部坐标轴y、z的搞弯惯性矩;Ip为支座搞扭惯性矩;l为支座净高。 固定盆式支座以较大的刚度约束板体的位移而放松对转动的约束,故模拟在墩顶设置一个横、纵、竖三维抗压、抗剪的大值,各方向抗弯的小值,即SDx=SDy=SDz=+,而SRx=SRy=SRz=0的弹性连接。(2)个人觉得如果按楼上所说的用弹性连接器来模拟板式橡胶支座的话存在一定问题,就是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 另外,逐项输入弹性连接的刚度不但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假如按楼上所说的l为支座净高的话,模拟是错误的,应该是支座中橡胶层的总厚度,如果了解板式橡胶支座的原理就会知道,钢板的厚度对弹模是没有影响的,钢板只起限位作用,因此不能把钢板也作为受力结构的一部分。(3)个人观点: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以上三项应该可以这样模拟但是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E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EIz/l(4)支座刚度模拟应如wentao8401兄所言!对于所提“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既然无法通过观察弹性连接的角点应力来判断,那不妨通过节点位移来判断支座的受力状态:支座上节点位移向下受压,支座位移向上抗拔!midas怎么考虑离心力加载 答:首先进行一般的移动荷载分析,在后处理利用移动荷载追踪器功能获得某项结果的最不利加载位置和荷载,然后通过按JTG D60-2004的4.3.3条计算离心力系数,将其与最不利荷载相乘,用梁单元荷载中集中荷载方式(局部坐标系)加载到最不利加载位置。因为离心力不考虑冲击的影响,而程序中提供的最不利荷载中包括了冲击系数,所以在将离心力与最不利荷载相乘时应除以(1+ )。问:midas里悬臂浇注连续梁钢束张拉,一般情况下注浆阶段是下“0”,还是下“1”个施工阶段答:一般情况下填下“0”个阶段,即拉完预应力后立即注浆,我个人认为注浆的时间看个人需要达到的目的,注浆时间决定使用包括钢束的换算截面时间,你什么时候需要用包括钢束的换算截面时就什么时候注浆即可。悬臂浇注的话,应该是1,即下个阶段,如果填0,那么预应力就被加在了换算截面上.预应力荷载位移和钢束一次位移比较 问:根据MIDAS提供的小箱梁算例,算例中只定义了三种荷载:一恒、二恒,预应力;没有计入混凝土的时间依存效应(不计收缩、徐变),其中将一恒和二恒定义为恒荷载,将预应力定义为预应力荷载。查看位移结果表明:(CS:恒荷载)(一恒+二恒),(钢束一次)预应力荷载!疑问:(CS:恒荷载)为什么大于(一恒+二恒),按照帮助所说,两者应该相等?预应力位移结果和钢束一次位移结果是否也应相等?为何都有差异,而且数量大小并不在可忽略范围,请高手指教!答:预应力位移结果应该是一次位移结果和二次的结果的累加自答:钢束二次是没有位移结果的!预应力产生的位移在计算钢束一次时已经计算了,钢束二次只是次内力的计算,MIDAS帮助材料上有讲这些,不知我的理解是否准确?梁截面设计中的问题 问:我最近学习刚学习midas,在用midas进行梁截面配筋估算的时候总是提示: 验算结果错误: 不适合的荷载组合,对于设计截面用 请高手指教下,怎样的荷载组合才能通过!答:请确认:荷载组合中,混凝土设计是否生成了组合?混凝土设计参数中,材料选筋,钢筋直径是否定义过?请确认截面是否为异形截面?如何在MIDAS/CIVIL中实现多点激励和行波输入分析? 问:如何在MIDAS/CIVIL中实现多点激励和行波输入分析?答:在midas 2006里面时程分析数据下拉菜单里面有多支座激励输入,但是我发现移结果只能显示对于参考点为添加地面运动或其他点的,而不能显示相对地面点的结果。midas 在做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时中显示的是绝对位移(即参考添加地面运动),要显示相对位移只能指定其他点作为参考点。关于选择荷载工况类型的问题 问:本人用Midas建模算过一个刚构连续梁,但是在反复修改自己的模型时,发现个问题,就是有关荷载工况类型的选择上。就是在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将挂篮荷载和混凝土湿重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是正确的,但自重,预应力荷载,还有二期荷载应该定义成什么?是分别为恒荷载,预应力荷载,铺装和设备荷载呢?还是都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因为我在帮助文件中查到说 “在施工阶段中的激活和钝化的荷载一定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 还有一个问题,后期分析后要查询结果的时候,里边出现的恒荷载又是包含些什么?我现在有点不是很清楚,希望前辈同行能给指正!答: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桥梁的状态,可以分为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施工阶段即反映桥梁的形成过程,比如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第一个施工阶段一般为现浇主梁阶段,这就涉及到单元(哪些梁单元需要浇筑),边界条件(支架支撑及永久支座的安装),荷载(自重)。第二个阶段一般是张拉预应力,同样设计到三个对象的设置,如荷载(此时包括了自重和预应力),其余条件不变。如此类推,直到完成施工。所以楼主上面提得几种作用都是施工阶段产生的,应按实际的施工阶段相应填入。模态分析时如何考虑预应力的影响 问:在进行模态分析时,如何考虑预应力的影响,我通过“将荷载转换为质量”和“初始荷载”,都没有什么变化?答:(1)模态分析是线性的结构自振特性分析,任何非线性的都将被忽略(2)对于模态分析来说,预应力影响的只是结构的几何刚度,并不改变其质量状态,因此不能将荷载转化为质量,要考虑其对刚度的影响应该添加小位移的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也就是初始荷载里的初始单元内力。事实上这个刚度的改变对模态结果的影响对于大部分结构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MIDAS简支变连续梁桥抗震计算中的问题 问:20*5一联的简支变连续梁桥,做下部结构的抗震分析,上部和下部整体建模,是否要考虑施工阶段,预应力荷载也要加吗?我是想,上部结构的荷载是通过支座传到下部的,考虑变连续的过程和不考虑是不一样的,这个对下部结构有影响吗?还有预应力也是一样。有哪位朋友做过这种桥型没有呢,麻烦给解答一下!答:抗震设计的重点 是质量和阻尼所以 只要质量和阻尼的 输入正确的话 别的影响不是很大 所以说施工过程预应力 不太重要要考虑,提取最后施工阶段构件内力做为初始单元内力采用时变静力荷载考虑恒载影响,或是直接把恒载都定义为时变静力荷载不考虑施工累加效应MIDAS中多支座模拟的注意事项 问:在MIDAS中进行单支座模拟时,我们在支座实际位置建立节点,定义约束内容,然后用刚性弹簧(弹性连接的刚性类型)连接主梁节点和支座节点。但在模拟多支座时,尤其是支座数量多于2个时,这样的模拟方法就不对了,会出现靠近主梁的支反力特别大的情况。多支座时正确的模拟方法如下: 1、要求模拟出支座的高度情况,在支座底部采用一般支承进行全约束(D-ALL,R-ALL); 2、用一般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注意弹性连接的刚度是按照弹簧的局部坐标输入,输入支座的各个自由度的实际刚度); 3、主梁节点为主节点,各支座顶部节点为丛属节点建立主从约束刚性连接。 4、额外的操作:对于弯桥建模时,支座的约束方向通常是沿桥的径向和切向,可以通过修改弹性连接的beta角来实现。 答:支点处支反力的分布,更近似于各个腹板位置集中力作用下的杠杆原理的分布 而且 支座的竖向刚度并不是很好求,比如球形刚支座的 .多支座最好用梁格模拟 用单主梁模拟多支座的宽箱梁不合适 对于宽箱用单梁模拟的确不好,但对于弯梁来说,即使桥面很窄,因为弯桥的空间作用,通常也要将其实际支座模拟出来,因此就涉及到多支座模拟的问题。支座的竖向刚度的确不好确定,这方面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各位桥梁同行的指点。多谢!我作过一个验证,在单梁多支座使用刚臂(弹性连接的刚性类型)的情况下,支座反力与其到梁节点水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就我的经验:应该按shirre说的1,2来建模,尽量用输入支座刚度.曲线梁的话,宽跨比<1/4且半径大与350m且单跨圆心角<120度,就可以用单梁模型,如果只半径比较小,其他两个条件满足,那么混凝土桥的话只要考虑自重扭矩的作用,也可以用单梁,不必搞梁格,当然类似边主梁形式的很宽的斜拉桥和拱桥,还是用梁格比较好.多支座的时候,建议用一般弹性支撑模拟支座,而每个弹性支撑(即弹簧)的局部坐标方向都是可调的(通过beta角调整)。因此这里不涉及节点局部坐标的调整。又有两个疑问: 一.致shirre: 2、用一般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注意弹性连接的刚度是按照弹簧的局部坐标输入,输入支座的各个自由度的实际刚度);3、主梁节点为主节点,各支座顶部节点为丛属节点建立主从约束刚性连接。 以上这两点是个并列关系还是顺次关系? 1.假如是顺次关系,支座的刚度问题就值得说道说道,当支座的刚度可以认为是无穷大的时候,可以采用你第三点里谈到的主从节点的概念来处理,因为这样就使得总体刚度矩阵里主、从节点相互协调的自由度组合到一起。但是假如支座的刚度为有限值,那么就肯定不能用主、从节点的概念来模拟了。因为这种情况下两个节点根本就不存在说位移一致的关系。 2.假如是并列关系的话,那么应该说明何时是刚性支承,何时是弹性支承。 二、致mainfold: 曲线梁的话,宽跨比<1/4且半径大与350m且单跨圆心角<120度,就可以用单梁模型,如果只半径比较小,其他两个条件满足,那么混凝土桥的话只要考虑自重扭矩的作用,也可以用单梁,不必搞梁格,当然类似边主梁形式的很宽的斜拉桥和拱桥,还是用梁格比较好. 对编辑以上观点我不反对,但是很想知道这等纯熟的经验之谈是编辑您自己做过相应的分析比较后得到的结论性意见还是出自于别处。 假如是前者,能否给个您大致分析的经过,假如是后者,能否推荐您得到该信息的源头(论文或者书籍) 因为毕竟曲线桥的分析还是相当复杂的,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这些基本就是我自己的经验了.对这些条件下,用单梁和梁格,我进行过算例的对比. 就设计来说,也不是模型越复杂越好,事实上很多设计人员对梁格理论很难理解.很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只要是讨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谈不上得罪,有时候意见尖锐一些更好.关于2、3点是要同时满足的,我想wentao8401可能对我的说明有误解的地方,首先要说明,我的说明里是用弹性连接模拟了实际支座的高度、刚度,因此存在支座顶点和底点,而且默认没有下部结构模拟,所以对于支座底点采用的是固结,所有的约束刚度由弹性连接刚度来体现。主梁和支座顶点的连接关系通过主从约束来体现。 wentao8401所说的直接用刚性连接连接主梁和支座点的方法适用于模拟下部结构的刚构桥中很方便。 另:在多支座模拟时,单节点模拟支座不太合适。因为不好处理支座和主梁的关系。 附件是我自己做的一个小模型,不是实际结构。模拟了支座,并且通过调整弹性连接的beta角模拟了支座的约束方向。 弹性连接的反力在结果表格中可以查看。我觉得计算支座各方向的刚度有点麻烦,如果简化一下的话感觉用如下的方法好像也可以。如果支座就在模型的墩顶的话,复制墩顶节点向上支座的高度,该点与墩顶点用弹性连接里的刚性连接,与梁上节点主从连接,梁上节点为主节点,主从连接时释放支座允许的自由度;如果支座不在墩顶时,在支座实际位置建节点,与墩采用刚性连接,墩节点为主节点,与梁同上。不知道以上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问题,敬请指点。楼上说的非常有道理,通常在不考虑支座刚度,且同时模拟了下部结构时可以这样做。但是一个从属节点是只能属于一个主节点的,不能同时属于梁、墩顶两个主节点。因此当模拟了下部结构时这个问题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 1、单支座:没必要建立支座节点,直接主梁节点为主节点,墩顶节点为从属节点用刚性连接约束相应的自由度。 2、多支座:建立实际的支座节点,主梁为主节点,各支座节点为从属节点用刚性连接约束相应的自由度,墩顶节点和支座节点用弹性连接的刚性来处理。支座 1.单、双支座模拟。在实际支座位置建立节点,利用弹性连接(刚性)连接支座节点与主梁节点,然后利用一般支承来定义支座节点的约束条件。 2.多支座模拟。对于多支座的情况利用单、双支座的方法会导致反力结果误差较大。 因弹性连接(刚性)在程序中是一种刚度较大的梁单元,传递荷载时,也会发生微小变形,与平截面假定不符。此时,应在实际支座的顶、底位置分别建立节点,支座底部节点采用一般支承约束(约束D-ALL),利用弹性连接(一般)来模拟支座(输入支座刚度),支座顶节点和主梁节点通过刚性连接来连接。MIDAS里面车道荷载的宽度应该去多少? 问:在MIDAS里进行斜拉桥计算时,车道荷载的计算宽度应该取多少?加载时,考虑不考虑车轮的轴距,是按照一条线荷载加载还是按照两条线荷载加载?答:如果没有更详细的要求的话,可以取实际车道的宽度.左右两轮的间距,是可以考虑的.应该按一条线荷载加载.如果是人行桥,即人群荷载定义为车道荷载,人行道宽度是不是应该确定?没有相关规范规定城市桥梁的人行道宽度吧?不确定的话,人群荷载大小该怎么加呢?车道荷载的应按一条线荷载施加,宽度应该是3m,即两车道的线荷载间距应为3m人群荷载实际上midas默认不能修改的是1m跨度,所以如果是大于一米的话就要布置多条车道了可以自定义人群荷载,里面可以自定义人行道宽度。或者在活载工况里面填放大系数以模拟人行道宽度。请解释一下“车道荷载宽度取车道宽度(3m)情况下,左右两轮的间距如何考虑?”两轮的间距在车道定义里,而不是在车辆类型定义里.两轮的间距要2006以上版本才有.不过就我的看法,如果不是采用横向联系梁法的话,两轮的间距并没有什么意义,只要不是0就可以了.midascivil中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与材龄问题 问:由于初学midascivil,其中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与材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下面是从网上收集的两个此类话题,贴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大家能发表意见,把自己的见解分享一下,共同学习,谢谢!1、问:在MIDAS中施工阶段定义的时候,有一个概念我老是搞不明白,就是这个施工持续时间和激活材龄。施工持续时间是指什么,是不是指从支架搭设开始一直到浇注完混凝土的时间啊?还是指一直到结构拆模的时间啊?这个激活材龄我就搞不懂,MIDAS在线帮助文件中说“该材齡为该结构组的初始材齡,即该施工阶段开始的时候结构已经具备的材齡”。个人认为,这个初始材齡就是指结构组从浇筑混凝土开始养护到拆模之后,结构开始受力的这段时间。施工持续时间为从搭设支架浇筑结构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蜂产品加工工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工合成晶体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按摩咨询接待服务方案
- 韩束网店营销策划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师考核
- 2025版司法局《刑事自诉案件反诉状》(空白模板)
- 玉米须茶营销方案策划
- 屋顶建筑垃圾转运方案设计
- 宿舍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 城乡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 幼儿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方案
- 食堂食品安全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2024年秋)
- 《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 物业管理服务交接方案:学校篇
- DZ/T 0462.5-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金、银、铌、钽、锂、锆、锶、稀土、锗(正式版)
- 医务人员培训手卫生规范课件爱国卫生月
- FZ∕T 73066-2020 针织孕产妇文胸
- 华能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投标文件-技
- 芯片封装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