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_第1页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_第2页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_第3页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_第4页
30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米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张拉设计预应力钢束为j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横载面积140mm2,有单束5根、4根两种形式,锚具型号分别为OVM15-5型、OVM15-4、锚下控制应力N1N3为1340Mpa,N4为1320Mpa,T1为1395Mpa,T2为1340MPa。二、张拉设备选用 1、张拉设备能力计算(以单束5根为例,边跨N1N3) P=控An =1340106 N/m214010-6 m25 =938KN=93.8T为了抵消夹片锚固回缩时的预应力损失(按一端回缩6mm计),超张拉3%控: Pmax=P103%=96.6T2、张拉设备行程(以最长钢束拉力无磨阻损失为例) L=控L/Ep =134010630.92103/(1.951011) =212.5mm张拉时为两侧张拉,单侧伸长量为212.5/2=106.3mm所选用QYC150型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其张拉力T=150T,行程ls=400mm。 3、压力表选用 150T千斤顶活塞面积为290cm2。由式Pn=P/An(式中Pn 计算压力表读数;P张拉力;An张拉设备工作液压面积),得: Pn =96.6104N/29000mm2 =33.31N/mm2所选用最大读数为60MPa的压力表。三、分级张拉段划分为了便于伸长量测量和控制两端张拉的同步进行,把张拉段分为10%控、20%控、100%控、103%控四个阶段,各阶段张拉力分别为: 张拉力张拉阶段5s 15.24s15.210%控(KN)93.873.920%控(KN)187.6147.8100%控(KN)938739.2103%控(KN)966.1761.4四、应力张拉操作程序初张拉至0.1k(准确测量伸长量),持荷3分钟,然后张拉至0.2k,持荷3分钟,再张拉直接到位k,持荷3分钟,进油张拉到k锚固。不再采用超张拉工艺。五、理论伸长量计算根据公路桥规12.8.3款和附录G-8规定,对预应力钢铰线理论伸长量进行计算:1、计算公式: L=PpL/(ApEp)(公式1) Pp= P1-e-(kx+)/ (kx+)(公式2)式中,L理论伸长量,cm;Pp预应力钢铰线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钢铰线长度,cm;Ep弹性模量,N/mm2,取Ep =1.95105 N/mm2;Ap 一束预应力钢铰线总面积,单根截面140 mm2;P预应力钢铰线张拉端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轨道部分切线的夹角和,rad;k管道偏差系数,取k=0.0015;管道磨阻系数,取=0.25;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取6mm(一端);2、分段方法:根据图所示分AB、BC、CD、DE共4段进行计算,不考虑工作长度。3、计算方法: (1)计算每一段的起点和终点力。每一段的终点力就是下一段的起点力,例如靠近张拉端第一段BC的终点C点力即为第二段CD的起点力,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的关系如下式:Pz=Pqe-(KX+)(公式3)Pz分段终点力(N)Pq分段的起点力(N)各段的起终点力可以根据公式3从张拉端开始进行逐步的计算。 (2)根据每一段起点力Pq代入公式2求出每一段平均张拉力Pp。(3)根据Pp代入公式1计算出每一段的伸长值L,相加后得出全长钢绞线伸长量。4、计算数据:单根钢绞线千斤顶张拉力N1N3P=kAp=1340140=187600(N),N4P=kAp=1320140=184800(N),T1P=kAp=139514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