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诗鉴赏用PPT课件_第1页
隐逸诗鉴赏用PPT课件_第2页
隐逸诗鉴赏用PPT课件_第3页
隐逸诗鉴赏用PPT课件_第4页
隐逸诗鉴赏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有类别自风流,诗歌鉴赏举一反三之隐逸诗,1,.,强化四种意识,审题意识,语境意识,迁移意识,要点意识,2,.,怎样读懂诗歌?,最权威的方法,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緣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读懂诗歌之老生常谈,1、读标题,明内容2、读注释,抓暗示信息3、读作者,知人论世4、读字眼,把握情感关键字5、读意象,把握特定含义。6、读典故,取用原来意义,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温故而知新,5,.,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步骤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即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步骤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分析这一形象之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概括形象的意义),步骤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哪些词句体现了哪些特点(具体分析,表达技巧)。(即概括形象的特征),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注】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幽僻清静高大深远,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例题引路,7,.,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居士,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讲后专练,8,.,举一反三迁移意识,(2014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解析】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注】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2)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荞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才显现出满山的洁白,这与卢岵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人物品行的孤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节是春天。表达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品行清高孤高高洁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情趣高雅,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这个变化的?,答: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2)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求同存异迁移意识,诗人所写的景色萧瑟、凄凉、清冷,与其凄苦寂寞的心境相互吻合。,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11,.,闲适隐逸诗总结,常用意象与典故环境特点隐者生活隐士人格精神惯用手法思想内容,深究情理,完善体系,超逸脱俗高洁闲适恬淡自由洒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钦慕向往隐逸者,归隐的决心隐与仕的矛盾,侧面烘托写景手法,“幽”:幽僻幽静幽雅幽美远离尘世,淳朴闲适自由自在,松竹梅菊荷鹤白云柴扉鸥鸟鳜鱼渔父樵夫泉鲈鱼堪脍蓠菊南山,12,.,统一复习思路,依法读诗,注重体悟明确类别,举一反三熟悉答案,求同析异完善体系,胸有术语四种意识,始终牢记,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分题得渔村晚照(徐照)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8“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不少诗人笔下描写的渔翁都是“烟波钓徒”之类的高人隐士,请你说说徐照笔下的渔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5分),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道道地地、处境艰难的渔民形象。(2分)他辛苦地打了近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傍晚,他把小船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后就沿溪叫卖去了。但他用少得可怜的卖鱼钱又买了酒,在回家路上胡乱地喝了个醉,到家就闷声不响地躺在地上睡着了。他的生活清苦辛酸,是当时许多贫苦渔民的缩影。(3分),变通提升,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分题得渔村晚照(徐照)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本诗的结句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白描,通过绕溪卖鱼、小船横系、老妪唤鸡、收拾蓑衣、买酒自醉、卧地而眠、小儿因饥饿要吃饭等一系列的场景,叙述了渔民打鱼、卖鱼、醉酒归家的经历,反映了渔民贫苦的生活。本诗的最后,作者以“白鸥飞去芦花烟”作结,淡淡地抹上一笔傍晚的景象,使得诗篇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渔人卖鱼归来薄酒自醉,其结果是全家又要忍饥挨饿。作者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同情。,15,.,不知是因为屈子与沧浪渔父的缘故,还是烟波钓叟伴鸥鹭眠蒹蔬的形象本具诗情,渔家生活往往被古代文人所美化,沧浪渔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无可争议的隐逸符号,渔家生活成为隐逸闲适的象征。但本诗一反传统,全用写实,为我们描述了一幕让人泪酸的渔家生活场景:渔夫打鱼归来,把小舟横系,担渔去溪边的渔市叫卖,柴门外,渔娘手忙脚乱地晾晒着蓑衣,脚边鸡飞狗跳,膝下小儿嘤咛,渔娘回头拍拍小儿的脑袋:“乖仔莫哭,阿爹一会买米回来就有香喷喷的米饭吃了”正在乱作一团的当儿,渔夫歪歪斜斜跌跌撞撞地回来了,进门就瘫倒在地上呼呼大睡,渔娘忙去查看渔夫身上的口袋,却是空空如也;再摇一摇渔夫肩上的酒葫芦,也已空空如也,看来,一天打渔所得又都换了酒钱多么让人泪酸的一幕啊。全诗不用一典,明白如话,却又含义未尽:渔人迎风斗浪一叶漂流的艰辛没有着墨,渔人日常生活的艰窘也没有交待,但却又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他的小船一定又破又小,说不定还是租来的吧,所以只能顶蓑戴笠浅江浮钓;所得本少,说不定还要层层盘剥;丽日清明还好,遇到恶风狂雨只能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