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作物灌溉制度.ppt_第1页
第三部分 作物灌溉制度.ppt_第2页
第三部分 作物灌溉制度.ppt_第3页
第三部分 作物灌溉制度.ppt_第4页
第三部分 作物灌溉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作物设计灌溉制度,一、什么叫农作物的灌溉制度,Whenandhowmuch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1)、灌水日期(2)、灌水定额(3)、灌溉定额(4)。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灌水定额的单位,m3/亩m3/公顷mm换算:1mm=0.667m3/亩1m3/亩1.5mm,二、影响作物灌溉制度的因素,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水文年份(气象)、地形农业技术措施,如种植方式(有土、无土栽培)、耕作措施等)灌溉方式,三、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方法:总结群众丰产经验(生产实践法)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试验法)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理论分析法)。,1.总结群众丰产经验,群众多年丰产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干旱年份、不同生育期的调查资料分析制定,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试验站注意试验条件,不能盲目照搬,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2)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包括:播前生育期,旱作物生育期灌溉制度设计,水量平衡分析,W=Wt-W0,H1,H2,Wr,M,或:,t,W,ET,K,M,P,W,0,0,上式单位:mm或m3/亩,原理,为了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任何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必须经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要求不小于允许的最小储水量Wmin和不大于允许的最大储水量Wmax。如果由于作物耗水,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降低到或接近Wmin时,即需要灌溉。,每次灌溉的水量或灌水定额m,(m),单位:H为米,含水量以占干土重计。,(m),单位:H为米,含水量以占土体体积计。,(m),单位:H为米,含水量以占空隙体积计。,(m3/亩),(m3/亩),由于1m=667m3/亩,灌溉间隔或灌溉周期,Wmin=W0-(ET+K)由于:ETetK=kt,旱作物播前灌水定额,目的,保证作物种子的发芽和出苗。一般只灌水一次,灌水到允许最大含水率。其灌溉定额与播前或灌溉前的土壤含水率有关,为:,(m3/亩),(m3/亩),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所需基本资料的收集,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作物允许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有效降雨地下水补给量,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计划湿润层:计划调节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它是变化的,它随作物根系活动层深度、土壤、地下水埋深等而变。作物生长初期:3040cm到作物生长末期:0.8-1.0m需通过试验确定,冬小麦、棉花、玉米各生育期较典型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适宜含水率,随以下因素而变化作物种类(耐旱作物和品种、水稻等)生育期的需水特点(棉花、果树RDI)土壤性质含盐状况需通过试验确定,上限,不产生深层渗漏,满足作物对土壤空气含量的要求,一般取为田间持水量,下限,作物生长不受抑制,以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计,土壤适宜含水率,由于田间作物需水的持续性及农田灌水或降雨的间歇性,计划湿润层内的土壤含水量不可能经常维持在最适宜含水量水平,为了保证作物生长,应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适宜的上限(max)与下限(min)之间。,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称为土壤适宜含水量。土壤适宜含水量介于max与min之间,随作物品种及其生育阶段、土壤性质等因素而变化。,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土壤适宜含水率,各种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各种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有效降雨入渗量P0,P0PP地表径流P渗P为设计降水量,有效降雨入渗量P0,(1)设计降水量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及其出现的时间。,有效降雨入渗量P0,选择降水典型年的方法有三种:a)按年降水的频率选择典型年。因降水量在年内分布不均,尤其是在灌溉季节内降水变差大的地区,雨情往往会不符合设计要求。b)按作物生长时期降水量的频率选择典型年。如果灌区主要作物的生长期大致相同时,用此法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效降雨入渗量P0,(2)有效降水量的计算有效降水指能被田间作物有效利用的当地降水。一般认为小于5mm的降水对作物无实际意义,为无效降水;降水过大将产生径流和深层渗漏,此两者也为无效降水。,有效降雨入渗量P0,P0aPa为降雨入渗系数,其值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延续时间、土壤性质、作物生长状况、地面坡度及覆盖情况以及计划湿润层深度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条件通过实验确定。P50mma=0.7-0.8,地下水补给量K,借毛管力作用上升到作物根区被作物利用的水量影响因素:地下水埋深、土壤性质、作物种类(根系)等有关试验资料:内蒙古:地下水埋深1.5-2.5米时,K4080m3/亩河南:安徽(下表),安徽淮北,土壤为砂礓黑土,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Wr,为(H2H1)深度土层的平均含水率,(m3/亩),(m3/亩),拟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图解法,第一步绘制框图,第二步绘制H土层内允许储水量上下限Wmin和Wmax,第三步绘制作物需水量累积曲线,单位:M3/亩,第四步绘制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获得的水量,M3/亩,第五步绘制地下水补给量K曲线,M3/亩,第六步绘制净耗水量累积曲线,ETWrK,补给,耗用,第七步绘制有效降雨量P0累积曲线,M3/亩,第八步绘制计划湿润层实际储水量曲线W,由W0逐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