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_第1页
气象服务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_第2页
气象服务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_第3页
气象服务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_第4页
气象服务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象服务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 摘要 介绍了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气象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作用 S16 A 10048421(xx)0225902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黔西北的大门,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境内多喀斯特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境内气象灾害不仅种类多、强度大,而且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特别是干旱、局地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石漠化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差,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应对气象灾害能力不强,一旦受灾,经济损失巨大。为此,气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行使为农服务职能,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有效途径。 1 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 毕节市气象局负责本市内的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效益显著。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气象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技术,精心做好每次预报和决策服务工作,并将气象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产品通过电话、专题、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电子显示屏、“12121”声讯电话、手机短信、计算机终端、气象 _站等途径及时传递到政府、企业和千家万户。充分发挥了气象科技服务信息的指导作用,为毕节市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政府防汛、水利灌溉,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信息保障和气象服务保障。如xx年出现严重的春夏连早,毕节市8个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出现干旱,全市仅西部威宁、赫章旱情较轻,其余县市出现特重旱,至8月3日,毕节市发生干旱的县数达6个(只有威宁和赫章不明显),其中,特旱2个、重旱1个,并与农作物需水关键期相重叠,具有干旱发展快、影响范围广、多因素叠加、受害程度深的特点,给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等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干旱时间长,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土壤墒情较差,烤烟、玉米无法移栽,油菜、小麦几乎绝收。但是8月4日,受高空槽、中低层切变及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当班预报员与省气象台及县气象局会商后一致认为,全市将至少出现一场中雨,便制作决策服务专题及时向政府汇报,全市上下一致联动准备人工增雨,果然,16:00毕节上游有降水回波出现,大家便密切跟踪降水回波的演变,当降水回波移到干旱最严重的黔西县上游时,随着人工增雨火箭车开始作业,瞬间大雨倾盆而下,全市24h内出现大到暴雨78个,增雨效果明显,土壤墒情得到一定改善,对旱情缓解起到了一定作用;干旱过后,毕节市出现多次暴雨和局地冰雹等重大天气,气象部门均提前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并通过电话、电子显示屏、专题、手机短信、以及有关媒体向用户及社会及时发布,由于预报准确,服务及时,防范有力,最大程度减少了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59月份,毕节市组织实施了人工消雹作业数次,使作业区无灾害出现,为夺取粮食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当前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发展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严重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倒春寒、秋风秋绵雨、暴雨型地质灾害、雷电灾害、大风冰雹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气象部门在防御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大有作为。建设新村镇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建设规划中新址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气象灾害因素,因此,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等工作都与气象工作密切相关。科学种植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要充分发挥小气候优势,由于毕节市特殊的地理环境,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经果林种植,最大程度保证农民增收,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气象部门要加大气象科普知识、农村经济 _宣传,让农民能懂、能用气象科技、农经信息,合理利用和指导农业生产,在科学种植方面,让农民得到实惠。 3 存在的问题 抓好农业生产,把握天气是关键。因此,气象部门必须具备较高素质的预报员人才队伍和较高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多年来,毕节市气象局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在防灾减灾决策服务、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消雹作业、农业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 _效益,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面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1)信息的传递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毕节市经济落后,很多农民住房位置较偏僻和分散,尽管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和通讯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然很少,大多数仅靠收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和拨打12121电话获取信息,气象局还不能完全提供小区域气象预报和突发性区域天气预报。因此,要依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从而壮大公共气象服务队伍,提高农村气象信息员的素质,特别是年轻有活力文化素质高的驻村干部;另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推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社会化公共气象服务队伍的潜力,让重大气象信息能在最快的时间传递给农民百姓,让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2)农网与农村信息化程度还有较大距离。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农民对气象 _和农经网了解不多,使用更少,信息闭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信息的服务。 (3)农村雷电安全知识的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不少农民对雷电灾害认识不足,缺乏雷电防护基本知识。气象部门在农村广泛普及雷电安全常识,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大量房屋建设选址、规划以及防雷技术指导的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有效防止雷电、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村生命财产的危害,是制约当地防灾减灾的主要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1)抓好新农村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不仅要给农民提供气象信息,而且还要通过“毕节气象 _”、有线广播及时给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农业经济技术信息,进一步拓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光、热、水、风等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和不可替代的因子,其时空分布和组合状况对农业布局有显著影响。应重视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匹配的监测、评估及服务工作,重视地形小气候资源优势,真正做到区域气候资源优势、潜力和当地农村经济合理匹配与有机结合,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此,建立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工作迫在眉睫,同时,要在农村人居环境的规划上多考虑气象科学和因素。 (3)政府应支持和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在地方,受益也在地方,各级政府有责任支持和促进气象事业发展,尤其要把人工影响天气经费和农村电子显示屏普及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气象服务更好地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