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样教】_第1页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样教】_第2页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样教】_第3页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样教】_第4页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样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样教】 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海洋。五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不绝如缕的是两千多年来诗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如:“红笺小字,个个含愁”之幽会弃妇怀情之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之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寄情山水隐遁山林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时怀世哀伤民生之音其情真挚动人,其词藻更是耐人挑灯夜读百般琢磨,无怪乎中国许多文学大师对传袭千年之久的诗词大加褒扬,常言:需习古诗词方能至下笔如有神之境界。 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教师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以及讲授呢?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并基本上要求背诵。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变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唱、改、画,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借助音乐,通过朗读吟唱开阔学生视野,感受自然美 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让音乐走进作品,用音乐诠释古诗,烘托气氛,也能进入审美境界。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走上寻美之途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在这里,“涵泳”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是很值得提倡的,它主张经过反复吟诵,潜心体会,最后了解把握诗歌主旨和艺术。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媒体,声画并举,制造氛围,促进诵读。如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笔者播映“长江滚滚东流”和“江水冲击堤岸”的壮观画面,背景音乐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苏词的磅礴壮阔气势,体会诗人面对古人的丰功伟绩,慨叹自己功业无成的愤激情绪。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里,学生的诵读更加准确感人。还有可以借助外界的,如王震亚把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古琴曲改编为合唱曲阳关三叠,深情吟咏着悠远隽永的送别情;夏一峰和杨荫浏把李白的关山月填入渊远流传的古曲关山月,在豪放大气中透着深沉的感伤情怀;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也被邓丽君唱得委婉如诉。春江花月夜、江河水、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与许多古诗词的意境也能达到意外的契合。 二、通过改改写写展示创造美 诗词是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能起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的作用。而学生对诗词的展开和发挥,使凝练的美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美,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解读。例如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根据词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心情。在听完学生的描述后再和学生一起欣赏梁大和在苏东坡写作故事一书中千古绝唱“中秋词”中的描述:“一轮明月挂在中天,把清冽的银光洒向大地,默默地为千家万户祝福团圆。他们一边频频举杯,一边谈天说地。突然,年方7岁的苏迨,往东坡怀里一滚,天真地问道:爸爸,这天上的明月,是几时就有的?苏东坡还未来得及回答,已长得和父亲一样高的苏迈也忍不住插上一句:是阿,不知天上的仙宫里,今晚该是哪一年,月亮竟然这般亮、这般圆?听了两个儿子颇有哲理的问话,苏东坡像喝了著名的碧香酒似的真有点醉意,恍惚中好像驾着长风,飞到天上”此时学生似乎也跟着苏轼上天入地,思念子由,望月抒怀 三、通过想象引导作画,创造艺术美 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文化艺术的精品。许多选入课文的古诗词都写得精妙绝伦,言简意赅,字词已尽而意韵犹存,读起来韵味无穷,荡气回肠。人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中国的许多古典诗词,尤其是写景类的,都具有这一特点。所以,针对写景或描绘性强的诗词,可以让学生在绘画中体会作品的意境。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向学生展示意境相同的山水画或自己绘制的图画,这样,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学生揣摩诗中蕴涵的意境美。如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鸭”、“古道”、“西风”、“瘦马”的荒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漂泊天涯的游子那种睹物思乡,愁肠欲断的心情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词而一味地讲解,整首诗词全由教师包办灌输,生怕漏掉一词一句。这样一来很容易把诗词中的韵味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完全局限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象的余地和机会,与教师欲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诗词这一目的是背道而驰。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一方面抓好重点字词的串讲,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大意,指导学生多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诗词读得多了,对其深意就自然会理解透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画画的形式,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和包含的意韵细致、具体、形象地描绘在画纸上,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的冲动,满足学生创作的欲望。因为许多事物往往是无声胜有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尤其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如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笔者便启发学生:“你想象中的主人家是怎样的?作者在主人家受到怎样的接待?会说什么?你能画下来吗?”学生的想象欲望被唤起,纷纷投入画画。在他们的笔下,一座茅屋中,宽阔的窗户正对着庭院,作者正与主人在屋中举杯畅饮。近处,一条清澈的小溪环屋而流,溪边碧绿的树木随风摆动,远处青山连绵起伏。画外有音:“来来来,吃菜喝酒,明年重阳节再来喝菊花酒。”学生的想象是多么生动丰富。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又是多么深刻具体。又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时,笔者只是对诗歌的体裁,写作背景作了一般性介绍。而对诗歌的意韵和情境并未作过多的讲解,笔者要求学生先将诗歌读熟,甚至背下来。然后要求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将其对诗歌的理解描绘下来。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一幅幅作品确实让笔者激动不已。在学生的笔下有西北瑞雪图、雪中饮宴图、瑞雪歌舞图、以及雪中欢送图。他们这种对课文的理解,是教师在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所不能达到的。由于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不言自明,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准确而深刻,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以画代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启发的作用。完全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个性特征,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任意地进行充分发挥,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通过绘画再现课文内容,其实是一种内化和理解,对课文的内容会体会得更加深刻具体,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想象力。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浩瀚的中国古代诗词海洋,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自然,他们的阅读与鉴赏的方式也就不一,各有高低、各有千秋,学生如此,老师亦是。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