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706ppt课件_第1页
GB4706ppt课件_第2页
GB4706ppt课件_第3页
GB4706ppt课件_第4页
GB4706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电器检测室,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宣贯讲义,(GB4706.1-2005),1,说明,内容讲解纯属个人见解,应以标准为准用通俗语言简要地介绍,可能会有不妥之处;如有疑问,请先查阅标准,应以标准原文为准在中文有疑问的情况下,可参照IEC原文,2,概述,国家标准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0335-1Ed4.1,将于2006.8.1实施,且全部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由于该标准涉及面广,又是CCC强制认证所执行的标准,为了减少执行过程中工厂与实验室对标准条款的理解不一致,以及帮助相关安全工程师在开发产品时能正确理解,故撰写此讲义。此讲义主要针对在GB4706.1-2005标准起草及对进出口产品检测过程中,遇见有关问题及对标准中有关条款理解、总结为便于大家了解新标准有所帮助,3,概述,目前国际上对于家电安全标准有二大体系,一类标准北美国家(美国UL加拿大CSA代表),另一类EN标准即欧盟,由于两大体系在世界上的使用电器的传统不同,北美国家因其国家供电电压120V左右,并且建筑以木结构,在相同功率下北美国家电器相对电流较高,因此在产品表面发热温度,温度控制以及防火方面要求较高。,4,概述-续,另一类EN标准即欧盟,因其国家供电电压230-240V,相对电流较低,该类标准以机械危险、电气绝缘和防触电为主。我国由于国情和气候条件接近欧洲,因此我们国家在家电产品上均采用IEC标准体系。,5,2.家电产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安全原则,只要毫安级的电流通过人体就能在健康人体内产生感知反应或由于非感知反应而导致间接的危害。更高的电流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伤害。,造成触电危险的主要起因有,接触带危险电压的零部件以及带危险电压的零部件与可触及件之间的绝缘被击穿,防护措施,采用防护盖或外壳,在带危险电压的零部件与可触及件之间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把可触及导电件与保护地相连,防触电,6,安全原则-续,防高温,避免可触及温度过高引起烫伤,内部温度过高引起绝缘损坏以及引起机械不稳定和着火的危险,防机械危险,避免防止对使用者和周围环境造成机械危险等,方法:把器具的危险运动部件合理放置和充分保护使其限制在非危险值内,防潮湿,家电产品中主要是防由于水进入壳内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等引起的危害,防着火,过载、元器件失效、绝缘击穿、接触不良、起弧等,措施,选用适当额定值的元部件,防止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产生过高温度,限制使用易燃材料的量,控制引燃源与易燃材料的相对位置或附近使用阻燃材料,使用防火罩或防火外壳,起因,7,3.安全检测的步骤,安全检测应在一台样机上进行试验,有时为了加快速度或者在故障无法修复时,可以用多台样机测试,但样机必须具备一致性。检测顺序原则上是先做不通电的试验,再做通电测试,最后做破坏性试验。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整。相关的条款顺序如下:,8,3.安全检测的步骤-续,选择元器件或材料的试验条款,第24章;第30章,元件或组件的测试,第20章;第21章;第26章;第25章,样品在不加电情况下的试验项目,第7章第8章第22章第23章第28章第29章,样品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的试验项目以及破坏性试验项目,相关的条款顺序,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7章第31章,9,第1章范围,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正文中去掉了第2段;(2)注2中去掉了第2条;(3)注3中去掉了第5、6、7条。3.理解要点:,10,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本章由附录A改到第2章;(2)增加了下述引用标准:GB/T2423.2、GB/T2423.8、GB3667、GB/T7153、GB/T12113、GB/T16273.1、GB/T16935.1、GB/T17626.2、GB/T17626.3、GB/T17626.4、GB/T17626.5GB/T17626.6、GB/T17626.11、GB17935、IEC/TR360083、IEC60085、IEC60112:2003、IEC60127、IEC60227、IEC60245、IEC60249-2-4、IEC60417-DB、IEC61058-1、IEC61180-1、IEC61180-2、IEC61558-1、IEC61558-2-6、IEC61770、ISO2768-1、ISO9772:2001。(3)去除了下述标准:ISO1463、ISO2178;(4)增加了5个注释。3.理解要点:,11,第3章定义,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本章与上一版的差异是增加了一些名词、术语的定义;(2)增加的定义如下:第3.1.10、3.1.11、3.2.5、3.4.4、3.8.1、3.9.1、3,9.4、3.9.5条。3.理解要点:,12,第4章一般要求,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章与上一版的差异是正文没有变化,只是取消了注释。3.理解要点:,13,第5章试验的一般条件,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增加了5.18条;(2)5.3条增加了第14章、第22.2、22.24条的试验顺序要求。3.理解要点:,14,第6章分类,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章与上一版没有差异。3.理解要点:,15,第7章标志和说明,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7.1条增加水阀标注内容和注4;(2)7.6条增加标注符号;(3)7.12条增加内容;(4)增加7.12.6、7.12.7、7.12.8条;3.理解要点:,16,第8章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8.1.2条中增加注:器具输出插口不认为是插座。试验探棒还需穿过在表面覆盖一层非导电涂层如瓷釉或清漆的接地金属外壳的开口。(2)8.1.4条中增加使用标称阻值为2000的无感电阻来测量放电量。注2:电量是通过记录在电压/时间曲线中的总面积计算得出,面积求和时不考虑电压极性。3.理解要点:,17,第9章电动器具的启动,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章上一版正文改为本版的注释。3.理解要点:,18,第10章输入功率和电流,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10.1条取消了注4;2)10.2条增加了相应内容。3.理解要点:,19,第11章发热,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11.1修改;2)11.3修改;3)11.8修改;4)表3修改3.理解要点:。,20,附录C(规范性附录)在电动机上进行的老化试验,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附录与GB4706.1-1998的附录C相比,具有以下差异:表C-1GB4706.1-2005与GB4706.1-1998的主要差异序号GB4706.1-1998GB4706.1-20051无规定适用情况中明确规定“如果电动机绕组的温升超过表3中的规定值,可以进行附录C的试验。”3.理解要点:,21,第12章空章,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无差异。3.理解要点:,22,第13章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3.1中:“联合型器具”全部更名为“组合型器具”;13.2中:(1)“泄漏电流通过用附录G所描述电路进行测量。”改为“泄漏电流通过用GB/T12113(idtIEC60990)中图4所描述电路进行测量。”(2)“被连接的金属箔面积不超过20cm10cm,它与绝缘材料的易触及表面相接触。”改为“被连接的金属箔面积不得超过20cm10cm,并与绝缘材料的易触及表面相接触。”13.3中:电气强度试验电压发生了变化,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试验电压从原来2750V和3750V分别下降到了1750V和3000V。增加了对工作电压大于250V的部件/位置的试验。,23,第13章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续,GB4706.1-1998标准的要求试验电压值:对安全特低电压的基本绝缘500V对其他基本绝缘为1000V对附加绝缘为2750V对加强绝缘为3750VGB4706.1-2005表4-电气强度试验电压绝缘试验电压V额定电压V工作电压SELV150V150V且250V250V基本绝缘500100010001.2U+700附加绝缘100017501.2U+1450加强绝缘200030002.4U+2400取消“试验初始,施加的电压不超过规定电压值的一半,然后迅速升高到满值。”取消“注3:如果隔离变压器次级绕组没有中间抽头,则能将高电压变压器的输出绕组连接到总电阻值不超过2000并且跨接在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绕组上一个电位计的中间点。”取消“对泄漏电流大到Ir的50时,高电压测量的不确定度不应超过被测电压的3。”3.理解要点:,24,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与GB4706.1-1998相比,新版标准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规定“放松”了,一些场合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限值都有所降低。例如在GB4706.11998中,规定在额定电压为130V250V时,对于没有防止污物沉积的场合,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3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4mm。而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为1.5mm,爬电距离则为2.5mm。对于固体绝缘来讲,新版标准对于绝缘厚度达不到29.3.1的情况(附加绝缘1mm,加强绝缘2mm),增加了用钢针的划痕试验,另外热老化试验的时间也缩短了。增加了附录K、附录M用以界定过电压类别和污染等级,增加了附录L作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试指南。将耐漏电起痕试验作为绝缘材料组别的试验,而在第30章里删除了该试验。3.理解要点:,25,第14章瞬态过电压,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GB4706.1-2005新标准中14章与GB4706.1-1998版标准相比,该章节为新增内容,该章将GB/T17627.1(eqvIEC61180-1)、GB/T17627.2(eqvIEC61180-2)、GB/T16935.1(idtIEC60664-1)标准中有关瞬态过电压内容引入GB4706.1-2005新标准中。3.理解要点:,26,第15章耐潮湿,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GB4706.1-2005新标准中15章与GB4706.1-1998版标准主要差异见表GB4706.1-2005GB4706.1-1998章条差异内容章条差异内容15.1在注释中新增加内容明确适当的处理的含义:检查前,应小心擦去外壳外表面所有残留的水。开启器具外壳时,要小心避免器具内部水迹的位移。15.1在适当的处理之后15.1.1新增加:含有带电部件并装在外部软管内用于将器具连至水源的水阀,要按照IPX7类器具经受防水试验。无无新增加注:对不能放置在GB4208(eqvIEC60529)规定的摆管下试验的器具,可以使用手持式喷头。,27,第15章耐潮湿-续,15.1.2新增加:和带有插入插座的插脚的器具新增加: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器具,试验时安装在一块水平的无孔支撑板的下方,支撑板的结构要能防止水溅到器具的顶面。摆管转轴与支撑板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并与器具的中心线一致,喷水直接向上。无无新增加:但是,如果使用说明中说明一个部件在用户维护保养时必须取下且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取下时,则该部件不必取下。无无15.3潮湿试验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33)%的潮湿箱内进行48h。空气的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任何一个方便值t的1K之内。在放入潮湿箱之前,使器具温度达到t到t+4。15.3潮湿试验在空气相对湿度为(932)%的潮湿箱内进行48h。空气的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任何一个方便值t的1K之内。在放入潮湿箱之前,使样品达到t温度。注2:(933)%的相对湿度。15.3注2:(932)%的相对湿度。3.理解要点:,28,附录P(资料性附录)对于湿热气候中所用器具的标准应用导则,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3.理解要点:,29,第16章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该版本和GB4706.1-1998版本相比,主要在泄漏电流的施加部位和电气强度施的电压值上有较大的区别。(1)泄漏电流施加部位上的区别区别GB4706.1-1998GB4706.1-2005主要的区别两点:1.新版中明确了可触及金属要和金属薄膜相连,而旧版中没有2.对于旧版中表5的第三项,新版将内衬和带电部件之间的间隙都加入了被测的对象.某种意义上说,放宽了测试的要求16.2交流电压施加在表5中规定的项和项上,金属箔的尺寸不超过10cm20cm,并且必要时要移动,以使表面的所有部分都经受试验16.2交流试验电压施加在带电部件和连接金属箔的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被连接的金属箔面积不超过20cm10cm,它与绝缘材料的易触及表面相接触(2)电气强度施加的电压值上的区别,30,第16章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续,这一节差别较大,最主要的就是测试电压的变化(参见右表),表述的方式简洁了.另外,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对于电容电感连接处可能产生谐振电压时,在旧版的标准中对加强绝缘不另外测试,而新版中则要求.新版中删除了注2,注3,实际影响不大.绝缘类型测试电压GB4706.1-1998GB4706.1-2005工作电压工作电压SELV130V其他SELV150V150V250V250V基本绝缘50010001250500100012501.2U950附加绝缘25002500150017501.2U1450加强绝缘37503750250030002.4U24003.理解要点,31,第17章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和GB4706.11998相比,只是引用的标准变了,由GB13028(对应IEC60742)变为IEC61558-1中15.5规定的无危害式变压器,但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一样的。3.理解要点:,32,18耐久性,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章内容新老版本的差异为:GB4706.1-1998本章的内容在GB4706.1-2005中为注解内容。3.理解要点:,33,19非正常工作,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章内容新老版本标准的差异为:在老版标准基础上,新版标准增加了以下内容:19.1注5;19.2注;19.3注;19.11.4;19.11.4.1;19.11.4.2;19.11.4.3;19.11.4.4;19.11.4.5;19.11.4.6;19.11.4.7;19.13部分内容。替代了以下内容:19.1“危险性功能失效”字体;19.6第二段;19.7第二段最后一句及注2;19.10第二段;19.11第三段及试验规定中的第二段;19.11.2故障条件c)及最后一段;19.13表7第一行。删除了以下内容:19.9注2;19.11注3;19.11.2第f)项第2句部分内容。3.理解要点:,34,附录Q电子电路评估试验程序,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该版本相对于GB4706.11998而言,最大的差异是在考核电子线路时,引入了各种电磁干扰的考核,主要是由于,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无线电话,高频传送系统,电子控制的器具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器具使用的电磁环境日益恶化,这对器具的电子控制系统的电磁适应性提出了现实的需求。3.理解要点:,35,20稳定性和机械危险,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章内容新旧版本标准无差异。3.理解要点:,36,第21章机械强度,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与GB4706.1-1998相比,本版标准的主要差异是:增加了对固体绝缘材料的划痕试验。由于在29章中放宽了对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厚度要求,该试验尤显重要。对于弹簧冲击器,规定按照IEC60068-2-75,该标准的等效国标是GB/T2423.44。3.理解要点:,37,第22章结构,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与GB4706.1-1998相比,本版标准的主要差异是:对带有直接插入输出插座的插脚的器具,增加了插脚热老化以后的机械性能试验;增加了对电压保持性非自复位热断路器的规定;增加了紧密烧结陶瓷材料的试验要求;增加了器具外壳不能设计成类似玩具的要求;增加了空气作为加强绝缘的结构要求;增加了保护电子电路中使用的软件的要求;增加了对打算连接到水源的器具的要求。3.理解要点:,38,附录R软件评估,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附录内容为增加内容,并相应增加了条款3.9.3、3.9.4、3.9.5以及22.46。相应增加内容的解释参见本书的其它相应章节。3.理解要点:,39,第23章内部布线,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本章内容变化不大.(2)23.5新增注3:对类结构内部布线的绝缘要求.(3)新增23.6条与连接器和水源的外部软管组合的电动控制水阀的内部布线的绝缘要求.3.理解要点:,40,第24章元件,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编排方式不同,旧版标准中元件应符合的相关标准集中列出在24.1条中,而新版标准则分别在24.1.124.1.6条款中.新版标准24.1中的某些内容在旧版的24.1.3,及24.1.2条款中.(2)24.7是新增的条款.(3)新版标准规定”如果元件没有相应的IEC标准,则不要求进行附加的其他试验。”.而旧版标准规定”按器具出现的情况进行试验.”(4)其它有变化的内容详见有关条款的说明.3.理解要点:,41,附录F(规范性附录)电容器,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本附录为新增附录,旧标准无此附录.(2)可能永久地承受电源电压,并且用于无线电干扰抑制或分压的电容器的相关标准是GB/T14472-1998(idtIEC60384-14:1993).3.理解要点:,42,附录G(规范性附录)安全隔离变压器,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附录为新增附录,旧标准无此附录.(2)安全隔离变压器的相关标准是IEC61558-2-6:1997。旧版标准为GB13028-91其等效采用IEC748:1983,现已有GB19212.1-2003其等效采用IEC61558-1:1998.3.理解要点:,43,附录H(规范性附录)开关,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附录为新增附录,旧标准无此附录(2)开关的相关标准为IEC61058-1:2000(已有GB15092.1-2003/idtIEC61058-1:2000)3.理解要点:,44,附录I(规范性附录)不适于器具额定电压的仅具有基本绝缘的电动机,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GB4706.1-1998此内容为附录F,现版本改为附录I。本附录I与GB4706.1-1998的附录F相比,具有以下差异:表I-1GB4706.1-2005与GB4706.1-1998的主要差异1.附录F(标准的附录)与电网电源不隔离并且其具有的基本绝缘又不是根据器具的额定电压来设计的电动机;附录I(规范性附录)不适于器具额定电压的仅具有基本绝缘的电动机。2.有F1章范围,规定工作电压不超过42V,并且不与电网电源隔离,其具有的基本绝缘又不是根据器具的额定电压来设计的电动机。取消范围的说明,而适用于所有的不适于器具额定电压的仅具有基本绝缘的电动机。,45,附录I(规范性附录)不适于器具额定电压的仅具有基本绝缘的电动机-续,3无在19.101中,增加“整流器的每一只二极管短路;”4图例中:B的解释为:分流电阻的开路(原出版物有误);图例中:B的解释改为:二极管的短路,同时增加D的解释:并联电阻的开路。5对第29章有具体的注释取消该注释3.理解要点,46,第25章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多为编辑性修改。3.理解要点:,47,第26章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条款的结构有所改动,主要是使条理更加清楚。删除了26.10条。3.理解要点:,48,第27章接地措施,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章与上一版相比,增加了对利用印刷电路提供接地连续性的要求,即增加了27.6条,其余条款与上一版基本相同。3.理解要点:,49,第28章螺钉和连接,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与本标准1998版相比,本章在规定上没有特别增加的内容,只是在一些条款的写法有一定的不同,主要差别如下:(1)本版标准中将接地连接作为标准正文,与电气连接并列,而上版标准中在附注中说明接地连接属于电气连接,在正文中仅列出接地连接;(2)对需承受扭力试验的螺钉、螺母的范围要求不同;上版标准规定“传递接触压力的”需承受扭力试验;本版标准规定比较明细,为用于电气连接和接地连接的螺钉和螺母均需承受扭力试验;上版标准规定“那些在用户维修保养或安装期间可能被拧紧的”需承受扭力试验;本版标准规定的范围为“可能被紧固的“,即:在用户维护保养期间;在替换X型连接的电源软线期间;在器具安装期间。规定的范围比上版更为明确。(3)对使用宽螺距螺钉和自动螺钉进行电气连接和接地连接的写法不同。3.理解要点:,50,附录A(资料性附录)例行试验,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本附录内容为增加内容。3.理解要点:,51,附录B由充电电池供电的器具,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1)定义增加内容;2)B8.2修改;3)B25.13修改;3.理解要点:,52,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动机热保护器,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与GB4706.1-1998相比,具有以下差异:表D-1GB4706.1-2005与GB4706.1-1998的主要差异序号GB4706.1-1998GB4706.1-20051在第19章“非正常工作”中19.7注2中被引用在第24章“元件”中24.1.4中被引用2适用范围:打算在无人看管情况下使用的器具,其保护式电动机单元应经受本附录试验适用范围:带有内置式热保护器的电动器具,53,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动机热保护器-续,3对带自复位热保护器的电动机,堵转持续时间为72h对该类电动机,堵转保护器动作300次或72h,两者取先出现的情况4对带非自复位热保护器电动机,堵转保护器动作60次对该类电动机,堵转保护器动作30次5对带自复位热保护器的电动机,在头72h内,对带非自复位热保护器电动机,在头10次动作期间内,温度不应超过19.7规定的值整个试验期间,温度不应超过19.7规定的值6电动机不应出现起火;应经受16.3的电气强度试验,试验电压按19.13的要求器具应符合19.13的要求3.理解要点:,54,附录J(规范性附录)涂覆印制电路板,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此附录为新增内容,GB4706.1-1998版中无此附录。3.理解要点:,55,第30章耐热和耐燃,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GB4706.1-2005的该章与GB4706.1-1998的第30章相比,具有以下差异:表E-1GB4706.1-2005与GB4706.1-1998的主要差异(表格)序号GB4706.1-1998GB4706.1-20051.30.2明确了电线绝缘不进行耐燃试验。2.30.2.1有关零件的单独模制试样,经受附录J的燃烧试验。30.2.1中(1)取消了“GB4706.1-1998中的附录J燃烧试验。”(2)增加了“对于不能进行灼热丝试验的部件,例如由软材料或发泡材料做成的,应符合ISO9772对HBF类材料的规定,该试样不厚于相关部件”3.30.2.2中在正常工作期间载流超过0.5A的连接件、及与此连接件接触或靠得很近的零件,进行650的灼热丝试验。30.2.2(1)对于有人照管下工作器具,支撑载流连接件的绝缘材料部件,以及这些连接件3mm距离内的绝缘材料部件,灼热丝试验要求有变化。(2)规定了该试验不适用的部件类别。,56,第30章耐热和耐燃-续,4.30.2.3对于无人照管下工作器具中在正常工作期间载流超过0.5A的连接件,经受附录L的不良接触试验;或者该零件及与此连接件接触或靠得很近的零件,进行750的灼热丝试验。30.2.3无人照看的器具:(1)取消了附录L的不良接触试验;(2)对于工作时无人照管的器具改为“按30.2.3.1和30.2.3.2的规定进行试验”。(3)规定了该试验不适用的部件类别。5.增加30.2.3.1支撑正常工作期间载流超过0.2A的连接件的绝缘材料部件,以及距这些连接处3mm范围内的绝缘材料,其灼热丝的燃烧指数按GB/T5169.12(idtIEC60695-2-12)至少为850,该试样不厚于相关部件。,57,第30章耐热和耐燃-续,6.增加30.2.3.2(1)支撑正常工作期间载流连接件的绝缘材料部件,以及距这些连接件3mm范围内的绝缘材料部件,应经受GB/T5169.11(idtIEC60695-2-11)灼热丝试验。(2)按GB/T5169.13(IEC60695-2-13)其材料类别的灼热丝至少达到标准规定的起燃温度的部件,不进行灼热丝试验:(3)可经受按GB5169.11(idtIEC60695-2-11)灼热丝试验,但在试验期间产生的火焰超过2s的部件,要进行附加试验。3.理解要点,58,附录E(规范性附录)针焰试验,1.设置目的:2.本章内容与上一版的差异:GB4706.1-1998此内容为附录M,现版本改为附录E。本附录E与GB4706.1-1998的附录M相比,具有以下差异:表E-1GB4706.1-2005与GB4706.1-1998的主要差异序号GB4706.1-1998GB4706.1-20051附录M(标准的附录)附录E(规范性附录)2对GB/T5199.5第4章第六段代替使用。无3GB/T5199.5的8.2适用。对GB/T5199.5的8.2进行修改:试样的排列使得火焰施加在如图1例子所示的水平会或垂直边缘。,59,附录E(规范性附录)针焰试验-续,4将GB/T5199.5的8.4变化为:在第一段中“任何意外施加的点燃源”一句话不适用。最后两段有下述内容代替:在试验开始时,试验火焰的施加要使火焰的顶端至少与试样的表面接触。在试验火焰的施加期间,燃烧器不移动,在规定的时间后,立即将试验火焰移开。试验位置的示例见GB/T5169.5的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