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1目标定位明考向,2主干梳理理思路,3考点探究释难点,4考向研习悟考技,5真题研析立标杆,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一、背景1经济:清末“新政”和“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3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_学说。,预备立宪,自由平等,4组织:(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_,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2)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_成立。5军事:同盟会发动的_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二、爆发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2革命主力:湖北新军。3时间:1911年10月10日。4结果:占领武汉三镇,建立_。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危机。,湖北军政府,三、高潮1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确立_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孙中山,国民全体,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四、结局11912年2月,_宣布退位,清朝覆灭。2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宣统帝,五、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_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2)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_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社会风俗发生巨大改变,剪辫、不缠足运动发展。3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_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反帝反封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提示: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2可以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吗?提示:不可以。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3构建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导图。提示:,4中华民国政权与清王朝有何本质区别?提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考点探究释难点,史料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问题: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探究,史料导读据史料中“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信息,分析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中国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出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是权利法案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答案(1)从原因方面分析: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方式进行;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协调了各方面利益,避免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从评价角度方面分析: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史论总结辛亥革命中的妥协智慧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冲突多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根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谈判、协商及彼此间利益让渡解决了当时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非暴力的社会调节方式,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1)各派力量实力不足,(2)妥协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辛亥革命是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妥协与和解。民族矛盾及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考向研习悟考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1历史意义(1)在政治上,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2局限性(1)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2)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3)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4)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针对训练(2019天津高考模拟)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约法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a效法美国b效法法国c维护总统的权力d约束总统的权力解析据材料可知总统的权力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是由于孙中山为了制约袁世凯的权力而提出的,防止专制制度在民主的外衣下存在,因此d项正确。,d,真题研析立标杆,1(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b,解析b对:从材料“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以看出这场革命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真正的民权。a错: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群众基础的相关内容,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并不广泛。c错:仅从纽约时报的一则报导不能判断辛亥革命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d错:材料体现出这场革命的反封建性质,但没有体现出其反帝。,2(2018江苏高考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b,3(2017海南高考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解析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中议员部分是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皇帝个人的独裁,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出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不符合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故d项错误。,4(2015浙江高考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影响。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b,【备考方略】1注重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地位和影响。2多角度评价辛亥革命。,1(2019广东潮州模拟)1911年11月,袁世凯面谒各国公使,探询其对中国政体选择的意向。各国公使“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吾辈甚愿清政府识机知命,速行允许共和,永绝扰乱中国之种子”。该材料说明()a袁世凯已被列强选为新的代理人b各国对清廷已普遍失望c列强同情理解中国革命d革命已危及列强在华利益,b,解析根据“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吾辈甚愿清政府识机知命,速行允许共和,永绝扰乱中国之种子”可知,西方列强认为清政府的统治难以维持,对清廷已经普遍失望,故b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同情理解中国革命,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2020湖南株洲模拟)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作者认为法国人民受剥削程度远比德国轻,然而确先爆发了革命。其原因在于法国进行了改革,长期受压迫的人民在改革中减轻了负担,并开始觉醒。但是,政府的改革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于是情绪更为激烈,所以导致革命的爆发,这就是“松动崩溃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美国独立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明治维新d辛亥革命,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行为,但它的推行并未满足人民的期望,由此引发了辛亥革命,故选d项。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是因为英国在美的统治政策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不满,而不是因为其改革失败,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此时的清政府并未开始改革,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是成功的,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未导致革命出现,排除c项。,3(2019湖北高考模拟)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