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地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_第1页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地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_第2页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地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_第3页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地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地膜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在大旱之年,如何确保玉米不减产,是云南省各级农业行政、技术部门当今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节水效果明显,省工省力,是最有推广潜力的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就是把90厘米地膜覆盖在两行(宽窄行)玉米之间的垄背上,玉米以40厘米的行距、35厘米的塘距播种,每塘保留两粒玉米播在地膜两侧垄沟里。由于该项栽培技术具有膜内栽培相似的增温保墒、抗旱抗倒、改善田间通风通光等优点,所以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达到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节省了其他地膜覆盖技术要求的破膜、揭苗、压土等工时投入,也方便后期的追肥操作。 一、技术要点 1. 选地、整地。为充分发挥地膜覆盖增产潜力,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的平地,同时要施足底肥,精细整地,达到无坷垃、无根茬、无杂草、田面平整、上虚下实和足墒待种的标准。 2. 选择优种。应选择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紧凑性高产优质品种。 3. 适时铺膜播种。选用宽度90厘米的微膜,三干(土干、肥干、种干)播种,可以起垄、盖膜、播种一次完成,基肥与种子要求有水平5厘米以上的隔离,以防化肥烧种。地膜盖在垄背上,玉米种在垄沟里。也可以先整地覆膜并施入基肥,等到降雨后当膜侧沟内土壤湿度达到玉米种子顺利萌发出苗的水分要求时再播种。 4. 科学施肥。由于覆膜玉米密度大、产量高,物质消耗多,肥料的投入也相应加大,一般每亩基施农家肥200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磷肥35千克,拔节期还要追施尿素1520千克。 5. 合理密植。由于膜侧沟种垄盖玉米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所以要适当增加苗密度,一般比露地栽培亩增加300500株,亩留苗4500株以上。 二、田间管理 1. 扩膜。地要整细,垄要起匀,膜要压紧,每隔34米压1个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播后要勤检查,发现有被吹起的膜,要及时埋好,以免影响地膜的增温保墒节水效果。 2. 定苗。45叶时定苗,按密度要求留苗,去掉病弱小苗、圆秆苗,保留健壮苗。 3. 中耕除草。5叶期结合定苗进行第一次中耕,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4. 播种、中耕、除草时注意不要弄破或损毁覆盖好的地膜。 三、增产增收原因分析 1. 蓄水保墒。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能蓄水保墒的原因,一是可利用地膜的阻挡作用,把向上蒸发的水分阻挡在膜内,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散失,其中沟种垄盖又将降雨量较小的无效雨沿垄流向两侧,渗入玉米根部,变无效雨为有效雨;二是由于盖膜面积小,露地面积能充分接纳伏天降雨,从而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2. 增光提温。膜侧沟种垄盖的玉米根际处于膜内覆盖而高于露地,使玉米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能协调玉米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玉米覆膜后,膜下细小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增加田间特别是接近地面层的光照强度。同时,由于实行宽窄行种植,可有效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强玉米的光合作用。 3. 玉米生长健壮。覆膜改善了土壤环境条件,使得玉米早发芽、早出苗,而且能使玉米苗长得齐、匀、壮,再加之温度的变化能促进植株根系发达,为大面积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省时。膜侧沟种垄盖栽培不仅不需膜上作业,而且实行起垄、铺膜、播种一次完成,可比膜内覆盖节省34个工。 增产效益概算:玉米膜侧沟种垄盖栽培技术每亩投入微膜仅70元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